時代的眼淚!臺北多家店鋪相繼倒閉
臺北SOGO、頂好商圈附近店面,近年頻爆關店出走潮,繼Miss Sofi、DHC、亨得利、葡吉、韓國快時尚品牌SPAO、MIXXO,以及瑞士名表Swatch等接連撤出後,又傳出多家老字號相繼關門。
首間「金礦咖啡」倒店
臺北第一間金礦咖啡竟倒了。(圖/翻攝自google map)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灣知名連鎖店金礦咖啡位於信義區精華地段的臺北第一家的忠孝門市,日前悄悄熄燈。崛起於高雄的金礦咖啡創立於2000年,全盛時期還一路擴展到北部跟中部拓展,最多時連鎖店數達71家,於2006年11月進駐大臺北地區成立2家門市,其中這一家位於臺北忠孝東路五段與永吉路的三角店面,更是許多臺北人的回憶。 >>詳細
老字號江浙餐廳「永福樓」歇業
臺北市東區商圈的名店永福樓傳出歇業的消息,凸顯出東區商圈沒落、景氣蕭條的現況。(鄭任南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市老字號江浙餐廳「永福樓」傳因不敵租金壓力,春節後熄燈打烊。「永福樓」位於臺北市忠孝東路四段、營運40年,曾經引領臺北美食圈,「本幫菜」是招牌,對於50歲以上的老臺北人來說,該店是時尚與美食的重鎮,全盛時期政商雲集,臺灣不少政治人物、財經界老闆都曾是座上賓。
後來,該店經營易主也轉型,不再單純以本幫菜為重,加入了其他菜系美食如烤鴨等,希望以多元菜色攬客,也看得出經營者求新求變的理念。只是,這家老字號名店終究敵不過大環境的驟變。 >>詳細
40年江浙菜「錦華樓」歇業
又1間!40年江浙菜餐廳「錦華樓」不敵月租150萬爆歇業。(圖/翻攝自Google Map)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市中山區知名江浙菜餐廳「錦華樓」,過去曾有「黑白兩道情報站」之稱,現在卻因不敵大環境、傳出歇業的消息。
據報導,「錦華樓」在中山區屹立40幾年,是一間40多年的江浙菜餐廳,不過,最近錦華樓老闆夏照林表示,餐廳月租金150萬元(新臺幣,下同),再加上年虧千萬元,苦撐3年後仍決定歇業。 >>詳細
10年老店漢堡王熄燈
圖為民眾排隊購買漢堡王相關食品。(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趙雙傑攝)
臺北東區日漸蕭條,又一間老店熄燈。開在忠孝東路四段的漢堡王,緊鄰捷運站出口,但隨著商圈沒落,人潮減少,業者坦承業績不敵租金,因此選擇出走。民眾感到很錯愕說,前幾天生意都還很好,隔天卻發現都拆了。
據報導,該店評估搬遷很久了,因為營業狀況並不是那麼理想,且東區屋主實力雄厚,短期內應該不會降租金,出走現象應該還是會持續。 >>詳細
民生小區27家店倒閉
臺北市東區商圈店面租金高的離譜,許多店家不堪高房租壓力紛紛撤逃,店面閒置率創新高,被外界形容為「鬼城」,但除了東區商圈,民生小區近期也爆出店家出走潮,專家分析,當地房東仍未警覺,還認為民生小區經濟狀況佳,若是堅持不降租,恐淪為下一個東區。 >>詳細
政商名流最愛 「永福樓」也擋不住沒落
永福樓熄燈!郝龍斌大啖招牌硝豬蹄「以後就吃不到了」
出走潮難解!臺北終將淪為「鬼城」?
位於臺北市松山區東興路上的「小南門點心世界」無預警熄燈。(圖/google地圖)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柯文哲翻轉西區策略
臺灣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直言,柯文哲翻轉西門的策略使得信義計劃區百貨如雨後春筍持續增加,微風南山開幕後,緊接著位於A13的遠百也將營運,加速吸走東區逛街人潮,另西區也在C1D1招標、市府軸線翻轉政策下獲得重生,相互拉扯、牽引下,位於軸線中間的SOGO、頂好商圈消費族群快速流失。
——柯文哲日前接受媒體專訪解釋,臺北總金流量有12.5兆,而全臺灣是36到38兆,在臺北總量不變的情況下,西門興起東區當然會沒落,重點是改變產業結構,要靠長遠規劃,不要淪落於只仰賴攤販經濟。 >>詳細
高額租金難降
臺北民生東路四至五段的短短1.5公裡,就有27間店面空租,相當50米就一間空店面。房仲業者透露,約90平店面,房東開價每平2100元,每月租金高達近20萬,即使屋齡已有40年,有些房東因經濟壓力低,態度強硬不願降租,認為就算沒人租也沒關係,若房東仍堅持抬高價碼,店面就比較難租出去。
——既然高額租金是「沒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臺北市政府也拋出課徵「空置房屋稅」及提高稅率的研議計劃,希望藉此救回逐漸凋零的東區商圈。但是臺灣屋比趨勢研究中心總監陳杰鳴也提醒,市政府若加徵稅,雖然有助於提升房東出租意願,但仍需注意房東是否將稅金轉嫁,或是以人頭承租掩蓋空置的情形,甚至房東如果隨意租給短期特賣會或娃娃機店等,對商圈發展也不利。 >>詳細
臺北生活壓力大
著名江浙菜老店永福樓歇業,國民黨臺北市議員遊淑慧表示,不是只有永福樓、是連整個東區都撐不住了,她提出了4種官方資料印證前述說法。很悲傷,2016年的受僱人報酬是臺北市17年來最低;即便2017年有回升,也還是低於2010年的臺北。物價、房價一直漲,但收入薪水變少的臺北,生活壓力可想而知。遊淑慧表示,臺北更需要「公司進的來、生意做的下,臺北發大財」。 >>詳細
年金改革導致消費力下降
臺北民生小區很多持有店面的房東都是在地屋主,房產專家們認為,民生小區很值錢,所以一直不願降租,加上民生小區住戶多是軍公教、上班族,臺當局年金改革讓軍公教的消費力下降,且近年來網購便利,民眾到店面消費機率減少,店家做不下去只好搬走。 >>詳細
失落的臺北!折射民進黨「執政」無能
傳天母麥當勞6月將吹熄燈號。(圖/取自Google Maps)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市民生經濟象徵臺灣整體經濟指標及櫥窗,而臺北現在正進入「又老又醜」模式;這情況實際呈現了民進黨「執政」無能,經濟無為,行政團隊毫無專業能力,這個團隊可能只懂分贓、政治算計,所以連都市經濟問題都看不懂且無對策。 【全文】
臺北燈節9天租金12萬 攤商轟「被當提款機」
臺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臺北關店潮恐形成「鬼城」效應
【策劃編輯:邱夢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