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不亡,現在中國會只剩漢地十八省嗎?

2020-12-15 從思考開始

很多都說明朝中後期只有漢地十八省,而清朝建立以後開疆拓土,正式將內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和東北納入中國疆域,儘管清朝後期中國喪失了大片土地,但是還是做了很多貢獻,畢竟比明朝末年還是增加了近一倍的土地 。

清朝確實開疆拓土很厲害,但是由於清朝的腐朽也讓中國陷入了近代以來最黑暗的時期,不光丟失了土地,還差點徹底亡國,而且清朝末年實際上對外蒙古、新疆、西藏也無法進行有效管轄,而是清朝之後的北洋政府強硬態度一舉震懾了分裂勢力,所以說清朝貢獻大也並不完全對。

再說,如果明朝沒有亡,當時的明朝已經在和西方世界接觸,不僅引進和仿製了大量的武器,還翻譯了很多西方文獻,而我們知道清朝之所以落後挨打就是因為200年的閉關鎖國,所以英國大使敬獻的先進武器全被束之高閣。而明朝是一個比較開放的社會,凡是比我先進的都為我所用,試想如果明朝不亡,繼續和西方交流引進西方武器,再用這些武器去攻打北方的蒙古和後金,豈不是所向披靡,到那時不要說漢地十八省,明朝就會是世界列強。

明朝不亡,要知道當時的明朝是有很多附屬國的,那麼到了近代明朝接受了西方思想,有了強烈的疆域意識,很有可能會主動融入爭霸世界的行動中,從而建立一個比清朝疆域還要龐大的國家。所以明朝不亡,現在中國也不可能只剩漢地十八省。各位看官你們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如果沒有清軍入關,現在中國的面積會止於漢地十八省嗎?
    對於歷史上清軍入關的問題,人們都各持己見,有的人認為如若清軍不入關,那麼中國會把周邊的少數民族土地都佔為己有,疆土會大大增大,何止選在漢地十八省,。也有人說,清軍入關是統一了當時的中國,我認為,如果清軍不入關中國還是會止於漢地十八省。
  • 若清軍未曾入關,今中國領土會僅是漢地「十八省」嗎?說了別不信
    若清軍未曾入關,今中國領土會僅是漢地「十八省」嗎?說了別不信回首千年歷史,中國的領地很是寬廣,至少比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寬廣。只是戰爭不斷的年代,打仗乃兵家常事,輸贏也是常有之事。所以中國領土,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分割,到了今天,其實中國的領土,已經被分割了很多,那麼若清軍未曾入關,今中國領土會僅是漢地「十八省」嗎?說了別不信打開中國的地圖,很大的區域都屬於中國,可真正歸屬的卻只有漢地「十八省」。對於這樣的問題,其實歷史學家是有研究的,他們看似有根據的理由和說法,其實有許多的漏洞。
  • 「漢地十八省」這種認識,其實是奴性文化的一部分
    一、漢地十八省是民族壓迫的意識枷鎖要知道,「漢地十八省」這個劃分和觀念,是在滿清統治之下所產生的。那個時候,漢人和各族人民都是被壓迫、被統治的,根本沒有真正表達自己的權力。所以,「漢地十八省」這個稱呼與劃分,就是站在了統治者的角度而言的,對了,還不僅僅是統治者那麼簡單,它更是當時漢人眼裡的夷狄外族,統治中國之下而產生的稱呼與劃分。是徹底代表夷狄統治者意志的,代表夷狄統治者靈魂的,以夷狄統治者的想法為主要表達的。
  • 清朝時期的漢地十八省,為何不包括遼東?
    在清朝正史、官方編撰的政書以及官方文件中,都提到了「漢地十八省」的說法,這個名稱來源,其實是由明朝時期的「兩京十三省」演變而來。清軍入關後,對漢人和少數民族採取了「分而治之」的理念,所以在明朝「兩京十三省」的基礎上,將明朝原有的江南省拆分為了江蘇與安徽,湖廣省拆分為了湖南與湖北,隨後,又從陝西省拆分出了甘肅省,共設置18個省份。但是,在漢地十八省中,唯獨少了遼東地區,這就讓不少人產生疑問,為何「漢地十八省」不包括遼東呢?
  • 為什麼「漢地十八省」不包括遼寧?
    清朝末年,革命黨在主張驅逐滿清政權的時候,曾有過這樣的主張:收復傳統的漢地十八省。而北洋集團意識到革命黨的這個主張存在著巨大弊端,提出了「五族共和」的口號。在「五族共和」的劃分中,遼寧被劃入到了「滿洲」的範圍內,而在歷史上,遼寧和漢族王朝淵源很深,但是,「漢地十八省」卻不包括遼寧,這其中原因何在?遼寧歷史按照遼河為界,遼寧可以劃分為遼東和遼西兩部分。而這兩部分的歷史,卻是截然不同的。
  • 如果沒有清朝,明朝能否繼續存在?近代能否保得住漢地十八省?
    不過,這也並不是說沒有清朝就保不住漢地十八省,這不僅太過於武斷絕對,也小看了我們的民族。明朝的滅亡在於清朝否?清朝當然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卻不是清朝。而是明朝的統治階層,那一小撮擁有決策權的統治階層,是以明朝皇帝為核心的那一小撮統治階層。
  • 漢地十八省中從未出過狀元的只有這兩個省份
    科舉制度推行千年以來,成功地選用了大批傑出人才,徹底打破了世家門閥對朝堂的壟斷,是中國大一統王朝得以鞏固的一大原因。科考最後一場考試是所謂殿試,主考官是皇帝本人,殿試將決出舉子們在本次科考中的名次,名列前三名的將被列入一甲進士,最後排在榜首的被稱為「狀元」,是新科進士中的頭號幸運兒、將天下矚目,而作為狀元的家鄉人也會感到與有榮焉。在明清時期,若今科狀元是本省籍,在京京官會在本省會館設宴,慶賀本鄉文氣鼎盛,科甲奪魁。
  • 「漢地十八省」是清王朝留下的糟粕,今天的人不應該再用這一稱呼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漢地十八省」這一稱呼,反正我是經常看見。而「漢地十八省」也主要指的是這18省區,在「十八省」之前加上漢地兩個字,就是說明這18個地區的主要民族是以漢族為主。在今天的網絡上,有很多人依然喜歡用這個概念。
  • 假如當初沒有清軍入關,現今中國的版圖,會止步於漢地十八省嗎?
    如果沒有清軍入關,中國的面積會有多大。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得主要看三個方面。一,如果明朝得以延續。中國歷史,我對明朝的歷史最為熟悉。我算一個較為理智的明粉。但是愛之深,責之切。在之後的歲月裡,文官集團一家獨大,武將集團、皇族、勳戚集團,在政治上無法抗衡文管集團,所以整個明朝再無開疆拓土。而且文官壓制武將的現象愈演愈烈。從戚繼光為了打贏倭寇也要賄賂交好張居正(朝裡沒人,你想打勝仗?文官集團會各種使絆子)。到手持尚方寶劍的一品武將毛文龍被袁崇煥擅自殺掉(五品以上官員,哪怕你有尚方寶劍,也得起碼得到聖旨才可以殺)。
  • 一文讀懂清朝的行政區劃:內地十八省、五個將軍轄區、四藩部
    ▲兩江總督署西轅門內地十八省主要是指山海關以內、長城以南的十八個省份,也是漢人主要分布區,所以也稱「漢地十八省」。清朝的省和今天的省比較像,一省之長由明朝的布政使改為巡撫,相當於今天的省長。▲直隸地圖清朝內地十八省與明朝差別不大。
  • 為什麼人們會說:如果沒有滿清入關我國連漢地18省也難保
    說起歷史上的清朝,人們對它總是百般詬病,尤其是在清政府的統治下使得中國遭受了百年的屈辱,期間割地賠款差點葬送了延續五千年之久的華夏文明。然而清朝如此不堪也不算一無是處,有人就說:如果沒有滿清入關我國連漢地18省也難保,也就是說現在的中國就不會擁有這麼遼闊的疆域了。
  • 明朝疆域「兩京十三省」,一共分15塊,為何地圖上卻畫著16塊?
    ——《樵史通俗演義》 上面這是明朝遺民在明朝滅亡後懷念萬曆太平時節的文章,這裡面有一個「兩京十三省」,大家可能多少都聽過,這是明朝核心領土的正式行政區劃,「兩京」指的是兩個首都直轄區,也就是南北直隸,分別以首都北京和陪都南京為中心,北直隸大概是現在的河北及附近一片地區;南直隸就是蘇皖兩省加上海。
  • 通常說明朝國土是「兩京十三省」,可為何明朝地圖卻有十六塊?
    省,現在聽到這個名詞大家都會認為是行政區劃名稱,那「省」是什麼時候正式作為行政區劃的呢?這個可能很多人都會答錯——是在民國時期!有些人可能會驚訝,「行省制度」不是從元朝開始的嗎?沒錯,但元朝那是叫「行省」,「行省」是「行中書省」的簡稱,這「省」一開始其實是機構名,和現在某某部,某某司是一樣的;元朝在「省」前面加個「行」字,表示這是中央往地方的派出機構。而且還有一個冷知識大家可能更不知道!嚴格意義來說明朝和清朝都沒有省!
  • 明朝的帝王廟中,為何會供奉著元朝的忽必烈?看看朱元璋怎麼說
    而且南京帝王廟裡的皇帝,可沒有北京的多了,怎麼算也只有十八個,每一個都是個頂個的明君,比如三皇五帝、漢高祖唐太宗等等。,那可真是不少,但是在朱元璋所建立的帝王廟中,卻只有十七位,之所以剛才說是十八位,是以我們現在的時間來說的。
  • 四大文明古國,為何說到現在只剩中國,印度和埃及不都還存在嗎?
    各位觀眾大老爺,先關注一下下嘛,您的關注是奴家最好的獎勵嘛~四大文明古國,為何說到現在只剩中國,印度和埃及不都還存在嗎?相信接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在距今幾千年之前,世界上並不像現在這樣繁榮,也不像現在這樣有很多國家,那個時候人類文明才剛剛發源起來,世界上出現了最早的4大文明古國,那就是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古中國,這四個國家源於幾千年之前的世界上,那個時候世界其他地方還都是一些險惡的地方,都是一些生產力低下,甚至還在茹毛飲血的野人,根本談不上什麼文明,只有這個地個地方人口眾多
  • 同樣是大一統的王朝,為什麼明朝沒有漢、唐那麼強盛?
    說到中國古代大一統的王朝,漢唐絕對是中國人的驕傲,在中國歷史上,也一直有「強漢」和「盛唐」的說法。但是作為「不和親」「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朝,在大家印象中卻沒有漢唐國力那麼強盛。這是為什麼呢?
  •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朝代嗎?
    問: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朝代嗎?答:我的觀點,不是。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大明是一個有骨氣的王朝。明太祖朱元璋畫像之一首先,一個接近三百年的朝代,興衰更迭,絕對不是一言可蔽之地,所以這種說法本身就有問題。然後我們看幾個黑明朝的理由。1、明朝皇帝殘暴。說明太祖殺功臣,三大案殺人如麻。
  • 中國古代疆域面積最大的不是唐朝,也不是漢朝,究竟是哪個朝代
    大清帝國是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276年,領土總面積1316萬平方公裡,是當時世界上僅次於大英帝國與蘇聯的國家,大順攻打明朝取得勝利,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有專家曾經初步計算過,大清帝國鼎盛時期實際性控制領土近1500萬平方公裡,名副其實的領土大國。
  • 有人說明朝不像漢、唐一樣強盛;有人說明朝遠邁漢唐,為什麼?
    導讀:明朝和漢唐相比直觀的感受卻是不同:開放性、經濟政策、以及霸道程度都有所不同。可以說明朝的文官內閣制度、以文馭武制度、帝王的不作為,以及堅持農業稅收為主都讓明朝中後期顯得孱弱。「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的強漢,「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唐都讓中後期的明朝相形見絀。
  •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他真有這麼大能力,挽救明朝嗎
    說到明朝,我們就不得不提在明朝歷史上一個最為重要的人物---魏忠賢。其實歷史上對於魏忠賢的評價是多種多樣的,有讚頌也有不恥,但是更多的應該是對他的貶義的評價比較多,因為他可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奸臣。在他的把持之下,朝堂之山重用武將,明朝的抗金將領袁崇煥、孫承宗等人都是在為魏忠賢的扶持之下才發展起來的。為穩定錦州的局局勢,袁崇煥被派往駐守錦州,常年的交戰使得國庫空虛,袁崇煥駐守錦州的兵馬糧草已經沒有辦法再供應,魏忠賢動用自己的私產才使得袁崇煥在錦州戰役中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