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兩岸商匯 」去關注
怕你們找不到小編
建議大家點擊右上角將【兩岸商匯】設為星標
(安卓用戶可設置為[置頂])
臺灣與大陸的麵包文化各有千秋,從口味,麵包坊的經營方式都有少許差別。但只要麵包是美味的,都會得到大家的認同。
提起臺灣,相信不少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當地的美食,除了風靡全世界的伴手禮點心,
臺灣當地麵包店也是大家紛紛排隊打卡的「聖地」。
如今在國際麵包大賽中,也常在領獎臺上見到臺灣麵包師傅們的身影,許多烘焙人也會專門找臺灣老師拜師學藝。
素有麵包界「奧林匹克」之稱的世界麵包大賽(Mondial du Pain)第六屆比賽,在法國南特的SERBOTEL(酒店、餐飲和烘焙設備展)上落下帷幕。
臺灣的麵包師傅們成功衛冕第六屆世界麵包大賽冠軍;恭喜中國隊朋福東師傅和助手龔鑫獲得最佳藝術麵包獎及第6名。
從2015年臺灣陳永信選手的強勢奪冠
到如今世界麵包界風雲再起
臺灣在麵包界依然執世界牛耳
我們再回憶一下當時奪冠的場景與作品吧
▼
藝術麵包
最佳三明治獎-德國
最佳甜麵包獎-美國
最佳營養健康麵包獎-荷蘭
果然不愧是麵包界的「奧林匹克」
真心讓人感到非常驚豔
在世界頂尖的麵包技術較量中
他們每支隊伍可都是奔著冠軍來的
經驗積累、晉級世賽路上的碰撞
都讓他們充滿競爭力
還是那句話,世界麵包大賽比拼的不僅僅是選手的技能,更是對他們體力、策略和心態的多重考驗。
所以無論他們獲獎與否,只要在賽場上發揮出自己的實力、展現出自己的風採就足夠了。
在北京三裡屯,
一家叫原麥山丘的麵包店門口,
排著一條長長的隊伍,
在這毒日頭底下,
人們已經等候了1個多小時。
好不容易進店,
卻發現貨架上什麼都沒了,
排隊的人多少顯得有些失望,
「沒辦法,下次要再早些來。」
他們都是被這裡的麵包吸引而來,
聽說這裡的麵包很不一樣,
濃鬱的小麥香氣,比臉還要大的個頭,
鬆軟彈牙的口感,光看著,
就能讓人垂涎三尺。
製作出這樣吸引人的麵包,
主要是店裡有「鎮店之寶」,
臺灣麵包冠軍,
林育瑋。
這位長相斯文,
目光柔和的臺灣男人,
看上去不像是麵包匠人,
更像是一位學者,
但是,深入了解後才發現,
他已有20年製作麵包的經驗。
因為北京和臺灣的環境相差很大,
林育瑋認為,即使同樣的配方,
溫度,溼度,水質甚至原料不同,
做出來的麵包口味,也會完全不同。
所以,剛到北京的那些時日,
林育瑋埋頭在實驗室裡,
研究了200多款軟歐包,
反覆經過調查,評測,
最後剩下60種,
上架開賣。
為什麼那麼多人甘願排著長隊伍,
只為買上這樣一個軟歐包?
「相比原來的歐式麵包,
臺式的麵包口感更鬆軟,
更符合中國人的胃。」
「相比起日式甜麵包,
臺式的麵包低糖低鹽低熱量,
比較健康。」
不管老少婦孺,
都願意花時間,
買上這樣的麵包。
為了做好軟歐包,
林育瑋花了20年時間,在這20年裡,
他安靜地與一團麵粉打交道,
因此更懂得人生的取捨:
「對喜歡的事物,
儘量像孩子一樣保持單純。」
他把麵包當成一種修行,
在每一次的練習中,
揉掉了繁雜,
留下精華,
更創造了新的生命。
為了保持原料的單純性,
林育瑋拒絕了許多麵粉供應商,
因為不想加入添加劑。
在他看來,使用天然食材,
是對大地母親的尊重。
20年來,
林育瑋用最「笨」的辦法,
專注做一款麵包:因為這才是臺灣麵包師的精神
「要把麵包當成事業而非工作」,
「要不斷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這也是臺灣麵包技藝不斷創的主要原因
《臺商總匯》是一個大家都信任的平臺.
你關注了嗎?
趕快按下面二維碼去加入我們吧!
因為我們己經等你很久了!
特供大陸地區的平臺
讓你在大陸
也能享用臺灣美食
體驗臺商優質商品
還能幫你辦入臺籤證
進入特供大陸地區的臺商總匯商城
去參觀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