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廳、省委農辦、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扶貧辦、省科協等7部門聯合印發《廣東省鄉村振興科技計劃》(以下簡稱《科技計劃》)。
《科技計劃》有什麼新特點?
傳遞了什麼政策機遇?
小科已經劃好重點了
趕緊來圍觀!
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收官交驗之年,是第二個一百年的偉大夢想揚帆啟航之年,也是我省鄉村振興"3年取得重大進展,5年見到顯著成效"的承前啟後之年,同時也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新的風險挑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強調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要求研究出臺專項政策措施,助力決勝脫貧攻堅,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科技計劃》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是針對性強。
聚焦新時代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發揮科技創新引領和支撐作用,著力解決一批農村建設實際問題,突破一批農業發展關鍵技術,促進一批先進適用成果轉化,培養一批助農服農科技人才,試點一批綠色發展縣鄉樣板。
二是具有創新性。
首次提出"農業強芯"、"科技暖村"、"農村科技特派員+電商"等新模式,結合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和廣州、深圳"雙城聯動"重大機遇,超前布局智慧農業、國際食品谷等新業態,推動工農互促、城鄉互融。
三是操作性強。
相關措施具體細緻,實施主體明確清晰,目標效果務實可行,便於掌握落實。
《科技計劃》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理念,堅持科技興農、質量興農,從決勝脫貧攻堅、農業產業發展、科技成果入鄉轉化、人才資源下鄉、鄉村綠色發展等角度提出了18條措施,歸納為五方面內容。
決勝脫貧攻堅
發揮科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要支撐作用,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深化落實"放管服"改革,採取"大專項+任務清單"的方式支持各地市科技部門自行組織實施項目計劃。
實施"星創天地"樹標提質行動,備案引導各類主體參與廣東省"星創天地"建設。
引領農業產業發展
組織實施"現代種業和精準農業"重點領域研發計劃,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開展農業產業"強芯"行動,支持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成為現代種業科技創新高地。
推動灣區食品產業升級,支持深圳國際食品谷籌建。
推進5G、區塊鏈、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應用。
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
加速科技成果入鄉轉化
設計和完善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制度及農業科技成果入鄉轉化路徑,提高我省農業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建設與能力建設,建立智慧財產權明確、成果權益分配清晰的分享機制,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
推動人才資源下鄉
開展"科技暖村"行動,推動科技人才不斷向基層匯聚,引導農村科技特派員將服務環節從產前、產中延伸至產後,實現產銷對接、全鏈條覆蓋,打造"農村科技特派員+電商"、"農村科技特派員+合作社"、"農村科技特派員+星創天地"等新模式,實現對接省定貧困村全覆蓋。
針對少數民族地區開展"3+1"結對幫扶行動。依託省、市各類人才工程項目,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力度。
促進鄉村綠色發展
依靠科技創新,推進農業生產從傳統粗放向綠色可持續發展方式轉變。
加強農村水汙染防治技術攻關,推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
加強北部生態發展區扶持力度,築牢粵北生態屏障。
製作:省科技監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