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航權之爭背後的美式霸權思維

2020-12-07 中國網

朱瞻良 民航觀察員
自五月底美國航司申請恢復中國航線而民航局沒有批准以來,中美航權之爭日漸白熱化。在6月4日美國宣布禁止中國航司飛往美國之後,民航局發布了《民航局關於調整國際客運航班的通知》取代已經實行了兩個月的《關於疫情防控期間繼續調減國際客運航班量的通知》(也即「五個一」),給前期未批准復飛的航司開了復飛之門。然而,美國交通部又發表公告,稱中美航司航班數量不對等,將中國航司航班數量限制為兩班以作為「對等」措施,又使得本已告一段落的中美航線之爭又面臨波折。
在分析中美航線之爭之前,先來回顧下從疫情爆發到現在中美航線的幾個重要時間節點:
1月23日 武漢封城
1月31日 美國三大航空公司由於市場及防疫原因取消所有中國航班,同日美國政府宣布禁止來自中國的中國公民入境
3月19日 民航局發布通知,以3月12日的第五期航班計劃為基礎,只減不增
3月26日 民航局宣布於3月29日在3月12日的第五期航班計劃基礎上執行「五個一」
5月22日 達美航空與美聯航申請多條中美航線飛行(每日一班)未被中國民航局批准
5月23日 美國要求中國航司提前提交航班飛行計劃不然不予飛行
5月25日 民航局開闢八國(不含美國)復產復工包機審批綠色通道,並透露6月國際客運航班預計將從134班增加到407班
6月3日 美國威脅若不批准美國航司復航,將從6月16日起停飛中國航司航班
6月4日 美國宣布禁止中國航司飛往美國,同日中國民航局發布調整客運航班的通知
6月5日 美國宣布允許的中國航班數與中國允許的美國航班數相同,將中國航司每周航班限制為兩班
簡單總結一下前期「五個一」政策,就是:在我國最困難的時期堅持飛國際航班的中外航司,在「五個一」執行期間能繼續飛;此前取消航班的中外航司在「五個一」期間也不恢復——取消是你的自由,不恢復是我的權力。需要強調的是這個政策是一視同仁的,對國內航空公司和國外航空公司都是一樣的對待。第五期計劃沒有執飛國際航班的國內航司與其他國外航司和美國航司一樣,是無法在原「五個一」政策期間執飛國際航班的,也不存在特別針對美國的情況。
目前仍然在飛行中美航線的四家中國航司分別是國航東航南航海航。在民航局6月4日的新規之後美國航司獲得了復飛中國航線門票,但美國依然覺得不公平:憑啥你中國每周有四班飛往美國,而我美國每周只能兩班飛往中國?要公平就要絕對公平,只允許美國航司兩班飛中國的話,那美國只允許中國航司每周兩班飛美國!
稍加分析就會發現,中國從3月底開始實行「五個一」以來,一直貫徹著公平公正、一視同仁的原則。新規同樣延續了這一原則,對國內航司和國外航司是一視同仁的,沒有任何歧視性政策與特殊化待遇,而美國所謂的「不公平」則是充滿著美式霸權思維——他們需要的不是「公平」而是特殊待遇。在民航局的新政策之下所有申請的航空公司均可以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恢復中國航線,而美國三大航司中申請恢復航線的僅有達美航空與美聯航,美國航空並沒有向中國民航局申請恢復航線,依然準備停飛到10月份。也就是說美國申請恢復的兩家公司中國都予以批准每周執飛一班,共計兩班為100%。而前文已經提到中國飛往美國的航司則是四家每周一班共計四班。美國指責中國航班數量不對等,那美國也沒那麼多航司申請復飛中國,又何來中國限制美國航司一說?
那美國想要的是什麼呢?5月份,達美航空申請恢復兩條飛往中國的航線:底特律——上海;西雅圖——上海,班次均為每日一班,也即一周共執行14班。一家公司兩條航線並且一周準備執行14班,這樣的航線計劃是嚴重違背中國當時的「五個一」政策,也與現在的新政策不相符——新政策在執行「五個一」的同時還有獎勵機制,若持續四班沒有確診人員則每周可以執行兩班;若乘坐的旅客確診病例較多則相應的取消航班作為懲罰。
美國政府炒作中美航線的「公平」問題相當程度上是故意挑起中美矛盾,製造中國話題以轉移美國國內的矛盾——畢竟從美國國內疫情失控以來,將疫情防控不力的責任甩鍋給中國是川普政府屢試不爽的辦法。在這種政治操作下,美國航司無疑被架在火上烤了,被迫成為美國政府攻擊中國的武器,而受困於美國的中國公民回國之路也變得更加艱辛。奉勸美國政府,若真要想讓美國航司飛更多的中國航班還是先做好自家的防疫工作,少往中國送確診病例早日獲得民航局新政的獎勵政策。(責任編輯:唐華)

相關焦點

  • 中美之爭,其實已經失去了懸念(好文,強烈推薦)
    這便是中美之間的工業競爭,最基本的格局和判斷。為什麼說,美國守不住最後的高端產業堡壘呢?高端產業,說白了,就是科技之爭,所以,要論述為什麼美國連最後的堡壘都要喪失,我們就要進行科技之維的分析和闡述。三、科技之維工業革命是怎麼來的,技術積累又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工業革命首先從西方爆發,而不是從中國產生呢?
  • 人民日報評論員:美式雙重標準是徹頭徹尾的霸權邏輯
    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所謂「2019年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這份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法案,儘管戴著道貌岸然的面具,卻再次暴露了毫無底線的雙重標準、虛偽醜陋的霸權邏輯。美國的雙重標準由來已久,在香港問題上更是暴露無遺。
  • 歐元對人民幣貶10% 影響不亞於中美匯率之爭
    只是在中國當前的輿論環境中,中美之間的人民幣爭端更加能夠引人關注,很多人對於歐元問題並沒有投以過多關注。但事實上,希臘主權信用危機及其導致的歐元貶值,對中國的影響並不亞於中美之間的人民幣匯率之爭。早在2007年,歐盟便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場,分別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7%和出口總額的20%左右,這兩個指標均要高於美國。
  • 威爾遜主義與門羅主義——區域霸權與全球霸權的空間觀念之爭
    威爾遜所激化的話語衝突,背後是區域霸權的多元空間性主張與全球霸權的全球普遍同質主張之間的鬥爭。回顧這段歷史,有助於今人更深地理解當代全球政治秩序演變中的結構性衝突。本文轉載自《探索與爭鳴》2019年第3期,發表時有刪節,此為全文修訂版。
  • 航權對等的要求頻現,民航局調整法德航班
    自從3月份出臺「五個一」政策以後,我國與其他國家由於航權產生的矛盾時有發生。最具代表性的是中美航權變化。5月,美聯航和達美航空復航並執行「五個一」政策。但美國認為中國違反了對等原則,要求7家中方航司提交現有的航班信息以及提前30日提交未來的航班計劃。
  • 夏威夷航空歸還北京-檀香山航權
    CADAS曾在《CADAS:兩條中美航線遭美國航司停飛引關注》一文中,對北京至檀香山航線停飛一事進行了分析。  10月11日,在暫停航線的前一天,美國交通運輸部(DOT)收到夏威夷航空的相關文件,根據中美兩國雙邊協議,美國航空公司飛北京的航線頻次存在限制,雖然夏威夷航空的長期計劃包含中國市場,但短期還未有明確的計劃,這一資源理應得到充分利用,故夏威夷航空歸還10月12日起這一航線的航權。  同時,夏威夷航空還宣布將暫停其與中國國際航空的代碼共享服務。
  • CADAS:美聯航歸還上海-關島航權引關注
    本月初,美聯航正式致函美國交通部,向美國交通部交回每周三班上海-關島航線航權,交回的航權計劃於4月1日起生效。本次美聯航交回的航權系中美航空運輸協議中一區(Zone1)的航權。美國交通部曾在2016年8月26日的通知中批准美聯航額外申請的美國至中國的航權,該航權原計劃於2017年6月30日生效,但美聯航未能夠獲得該航權的時刻。因此,美聯航獲得六個月延期。詳見:CADAS:美聯航加密關島-上海至每周三班。  從加密航班到決定全部取消,美聯航短期內的決策的變化也可一定程度反映出美聯航市場策略的變化。
  • 專家:中美南海之爭不可調和 角逐東亞主導權
    首先,隨著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的南海因素上升,中美南海地緣政治和海權爭奪也更加明顯。其次,軍力博弈將成為未來南海地緣政治競爭中的一個顯著特徵,以中美軍力博弈為主線,美國或美國及其盟國進入中國控制島礁12海裡可能「常態化、機制化」。未來美國可能在南海周邊地區建立更多軍事基地或與南海周邊國家進行更多軍事合作,旨在保持對中國的軍力優勢。
  • 多國相繼復航 中美航線之爭仍持續
    美國關於之前提到的中美航線之爭同時還提到,如果中國民航局調整其影響美國航空公司的政策,該部願意重新考慮這一決定總結起來來說,就是目前中方執行的中美航班與美方執行的航班在數量並不相等,因此想要繼續向中國方面施壓獲取航權開放。
  • gogokid致力於培養孩子美式英語思維,讓孩子說純正的美式英語
    美式思維是孩子學好英語的關鍵,gogokid在線少兒英語,依託教育學界前沿理論,創造全方位英語學習環境,沉浸式教學模式,幫助培養孩子的美式思維,讓孩子說標準的美式英語。隨著少兒英語學習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高知媽媽已經意識到,要想孩子能夠像母語一樣學英語,除了營造特定的語言環境,孩子美式思維能力的培養比語言學習本身更重要。與中式思維最大的不同,美式思維意在培養孩子想像力與創造力,激發孩子的求真精神,培養孩子對事情的分析能力與邏輯性,而開放性思想也有利於建立孩子英語學習中的自信心。
  • 關於中美關係的三言兩語
    從根本上說,中國要建設社會主義並進而爭取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國則堅持大搞資本主義,用虛假的「市場經濟」和「自由」、「民主」欺凌別人;美國要搞霸權,要當世界警察,中國反對霸權,自己不搞霸權,還在盡力推動公平、合理的世界秩序的建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則是最大的發達國家,兩國的歷史不同,文明不同,選擇的道路不同,採用的管理體制也不同;兩國在各行其是,各有千秋,但可以也應該合作
  • 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解放軍「拒絕參會」,背後原因是什麼?
    編輯:化蝶近期,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在歷經兩個月後依然流產,中國解放軍表示不會參會,源於中美兩國存在的種種問題。導致會議流產的問題在於中美雙方對於會議的內容和議程出現了重大分歧,中國向美方提出了此次會議議題和內容安排的建議,但是美國不接受也不做協商,不尋求達成共識,反而想要強迫中國參會,這種霸道、仗勢欺人的態度和始終無法達成一致的狀況促使中國做出拒絕參會的決定。
  • 主權權益之爭還是地緣政治之爭?南海緊張局勢是如何步步演進的
    這篇近萬字的文章梳理了自二戰勝利特別是冷戰終結以來南沙爭議的發展脈絡,詳解了這一問題如何從「圍繞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和權益之爭」泛化為「南海問題」乃至「地緣爭奪」,「在全球戰略棋局中的位置被刻意誇大」。文章還就如何理解中國在南海的政策目標和如何避免彼此戰略誤判提出自己的思考。篇幅所限,本報摘登其主要觀點。
  • 美高級將領大言不慚:中美不會開戰,因為中國知道自己會輸
    然而,在霸權思維下,美國政客們居然能在數十載對中國口出狂言的傳統上玩出新花樣,這點還是頗令人驚奇的。軍士出身的馬克米利便是具有美式出口狂言伎倆的「骨骼驚奇」人士之一。 大放厥詞,美將領稱中國對美怯戰 馬克米利聲稱,中美之間的戰爭不會爆發不因為別的,而是因為中國的怯戰使美國的「慈悲之心」發善,因而美國不會希望與膽怯的中國開戰,畢竟中國「知道自己會輸」。
  • 什麼是「航權」?
    細說第五航權  第五航權在各種航權中屬於比較複雜,也是內容最豐富的航權。這樣對中國承運人的新馬泰旅遊運輸就非常有利,一個航班上既可以有中國-新加坡的旅客、也可以有泰國新加坡的旅客,同時因為中國-泰國本來有第三四航權所以同時還有中國-泰國的旅客。旅行社在組織新馬泰遊的時候就可以選擇同一家公司承擔所有的航程,非常有競爭力,並且方便旅客。如果沒有第五航權新馬泰遊至少要找兩家公司承運。但是要注意,能否順利的行使第五航權,還要有中途經停國家政府的同意。
  • 中韓擴大航權 航空公司申請搶佔航權資源
    (原標題:中韓擴大航權 航空公司申請搶佔航權資源)
  • 劉明禮:美歐「貨幣之爭」的風險被忽視了
    這一風險就是美元、歐元的貨幣之爭。 貨幣雖是一種設計精巧的經濟工具,但背後也充滿了政治博弈。二戰後美元霸權的確立,並非因為當時的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比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更睿智,而是因為美國的超強實力壓倒英國。
  • 南海之爭是「亞洲秩序的新試驗場」 關鍵因素仍取決於中美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亞洲新聞頻道10日稱南海之爭是「亞洲地區秩序的新試驗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休·懷特教授說,這將考驗中國在亞洲挑戰既定秩序的意願。中國可以採取一些行動進行報復,比如開發黃巖島或在南海宣布防空識別區。
  • 蓬佩奧為禍害中美關係再施詭計!川普眼看要輸掉大選,他這是要為...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所謂研究報告實質上是川普政府宣揚「中國威脅論」的大雜燴,既為以往不著調的對華政策尋找依據,又有意影響即將上臺的新政府的對華政策,可見在禍害中美關係這件事上,蓬佩奧之流可謂「不遺餘力」。根據美國媒體報導,這份70多頁的「研究報告」由五部分組成,分別是「中國帶來的挑戰」「中國的行為」「中國行為的思想根源」「中國的脆弱性」「確保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