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午後,行走在大理古城的青石板街道上,烤乳扇的奶香味霸佔了嗅覺的每一個細胞,放晴後陽光催促著行人走到垂柳下乘涼。走著走著,一段動感的電音旋律「抓住」了行人耳朵,順著音樂方向走去,一個熱鬧的洋人街集市吸引了遊客的眼球。
音樂聲源自洋人街石牌坊下的一個「電音小攤」,放眼望去,整條洋人街上整齊有序地搭建著白色的遮陽棚,棚下是售賣著各種商品的小攤,有賣手工編織品的,有賣黏土手作的,有賣仿古首飾的,有賣家裝飾品的,有賣小吃酒水的……整條街商品貨物琳琅滿目,讓遊客放佛置身於一個小型的「購物天堂」。據了解,這種以「創意集市」 +「音樂派對」 +「街頭文化」為內容的集市,是近期才開辦的。
胡孝敏
「洋人街集市是8月15日開辦的,往後幾個月都會在周末舉辦,預計一直舉辦到明年1月份,一共舉辦24期」,大理古城華僑城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孝敏介紹說,「每周都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主題,每周的攤主我們都會進行新的招募,通過不斷的篩選,把一些有品質的、有質量的攤主們聚合到一起,形成洋人街獨特的現象,以此來復興洋人街的一些曾經在大家腦子裡面記憶著的一些美好的場景。同時也給大家傳遞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現在的大理古城依然很有趣,依然很好玩,依然有很多好的一些文創的作品能夠呈現在我們消費者面前。」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洋人街沿街鋪面租金較往年變高了,外國人的身影變少了,休閒的氛圍在一定程度上變淡了,多種原因使得洋人街少了原有的熱鬧,恢復洋人街原始的「味道」成為了不少人的夙願。
胡孝敏
胡孝敏說:「華僑城作為大理古城特色小鎮的一個業主單位,我們儘可能想要做的是恢復大理古城原有的一些美好記憶的東西,那麼如何復興洋人街的商業氛圍,同時又讓它變得很有這種休閒的意味,能夠讓人來到大理之後不止是感覺吃吃喝喝買買,而是在這裡可以有一種生活的情調,然後會有各種多元素的手工啊人文的東西在這裡重新呈現。」
「我們的『小獅子』是純手工製作的文創產品,我們結合了中國獅子、雲南瓦貓還有日本卡通人物等多種元素。」在「獅三百」的攤位上,攤主春天正在向顧客耐心介紹商品。春天和「獅三百」來自福建泉州,在上周末洋人街集市開市時,她帶著四、五百對手工「小獅子」入駐集市,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春天
春天說:「很感謝這次華僑城主辦的活動,我們能夠在這邊推廣泉州獅子文化的這些東西,也可以感受洋人街以往的熱鬧繁華,希望通過這一次活動能夠使洋人街展現以往的這種繁榮,我們收穫也蠻多的,上一期賣了還蠻多的,然後希望這一次也大賣。」
在雲南省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族刺繡代表傳承人李紅桃的攤位上,展示著香包、圍腰、繡花鞋、虎頭帽等各式各樣的白族刺繡手作。
李紅桃
李紅桃參加過大大小小的各種商展活動,問起她願意來參加此次洋人街集市活動的原因,李紅桃解釋道:「雖然現在我國市場上流傳的刺繡產品很多,比如蘇繡、蜀繡等四大名繡,但是我們白族刺繡不同於這些品類的刺繡,許多人對白族刺繡不夠了解。白族刺繡顏色鮮豔、配色大膽,各種繡紋、圖案寓意深遠,希望通過參加此次活動讓更多人接觸、了解、愛上我們的白族刺繡文化。」
據介紹,本次為期半年的洋人街集市活動主題為Daliyoung(「大理有樣」),每周精選60-80位高品質手工、美食、復古、創意攤主零攤位費入駐集市,內容包含開放擺攤、非遺體驗、開放式廚房體驗、本土演繹、國外節目、音樂party、街頭文化等形式,旨在將大理創意手工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和音樂派對體驗、新青年街頭文化交流、環保公益活動等文創活動多元化融合,打造一個保留著西方生活情懷和本土傳統文化的新文化、新體驗、新場景的特色體驗式生活場所。
活動現場精選60-80位高品質手工、美食、復古、創意攤主。
市集中融入環保公益活動、當地民族手工藝體驗、大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和互動體驗。
邀請喜愛美食,廚藝精湛的美食家及中西餐廚師不定期地進行不同主題的特色餐飲文化分享和交流,並直播美食製作過程。
市集中融入大理本土民俗表演,表演過程中邀請遊客參與,在向外展示本土特色的同時,增強互動性,每月根據實際需求安排1場左右。
市集中融入外國流動藝術雜耍表演、世界小丑軍團、現場音樂派對,每月根據實際需求安排1場左右。
由大理和平Livehouse與鳳凰Club主創團隊,提供音樂內容填充。每月根據實際需求安排1場左右。兩家團隊從業至今共策劃舉辦演出party近500場。
由「bugo我的街頭文化」以街舞快閃、現場塗鴉、街頭籃球、動漫電競組織等形式與遊客進行互動,每月根據實際需求安排1場左右。
還等什麼?
周末約上三五好友,帶著feel去逛洋人街集市吧!
記者:楊丹妮
編輯:陳絲華
值周:吳志
主編:李勝
總編:羅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