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帝朱瞻基,36歲壯年駕崩的背後,還有這一科學理論

2020-12-12 騰訊網

縱覽我國將近2400多年的封建歷史,可以說每一代王朝中多多少少都有那麼幾個與眾不同的帝王。不過,這其中最能盛產奇葩帝王的朝代,那還是非大明王朝莫屬了。

朱元璋畫像

因為,從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揭竿起義一路歷經坎坷建立了大明王朝開始。一直到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宣告明朝覆滅為止。整個明朝這276年的歷史當中,確實是出現過許多與眾不同的奇葩帝王。譬如,痴迷於木工技藝的朱由校,生平只娶一人的模範丈夫朱佑樘,還有的喜歡煉丹修道的朱厚熜等。

朱瞻基畫像

不過,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的這位明朝的帝王,卻是一位歷史公認的賢明之君,他正是明代的第5個皇帝朱瞻基。至於他這一生究竟有怎樣的傳奇經歷,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介紹一下。

首先、天生就是塊「皇帝料」。

說起明宣宗朱瞻基在幼年的時候,就已經展露出了過人的才智。當然,這與朱棣對他的悉心栽培確實也有很大的關係。譬如,朱棣不僅讓最優秀的翰林學士從小給朱瞻基授課,同時還讓名師指點他學習武藝。

朱棣劇照

而朱瞻基自然也沒有辜負爺爺的培養,其少年時便已經是一位文武兼修的全才。更為難得的是,朱棣在許多次徵戰中還專門把朱瞻基帶在身邊。並且,還在實踐中教導他如何統兵和布陣。除此之外,朱棣還常帶朱瞻基去走訪村野,讓他真切地體會民間的百態。

朱瞻基劇照

總得來說,朱棣對朱瞻基的栽培可謂是事無巨細。而朱瞻基也沒有讓爺爺失望,他幾乎把朱棣布置每一項「科目」都以優異成績提交完成。因此,朱棣對於朱瞻基這個孫子一直都非常鍾愛。

其次,歷史罕見的「父位子保」。

歷代封建王朝皇位的世系傳承,基本上全都是子承父業的繼承形式。換句話說,就是只有父親在奪嫡的過程中成功保住皇位的繼承權,那麼其子嗣後代才有繼承皇權的可能。可朱高熾(朱瞻基的父親)的上位之路,卻是靠著兒子朱瞻基才得以保住的。

朱高熾劇照

雖說,朱高熾按身份確實是朱棣的長子。但是,一向喜文厭武的他不僅打仗不行,同時身體更是因為過於肥胖的緣故而體弱多病。因此,從未帶兵打過仗的朱高熾,自然也就毫無半點軍功了。反觀他的2個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則是武藝卓絕,還常在隨朱棣出戰的過程中屢立戰功。以至於朱棣一直都不怎麼待見朱高熾,而對於朱高煦和朱高燧卻是十分喜愛。

朱瞻基劇照

當然,朱高熾也並非是一無是處。自幼喜歡都市的他不僅學識淵博,同時待人極為寬厚贏得了眾臣愛戴。不過,朱高熾之所以能順利繼承皇權,事實上多半還是沾了兒子朱瞻基的光。

朱瞻基劇照

無論是在太子之爭中,朱瞻基向朱棣多次進言替父解圍,還是朱瞻基一如既往的優秀表現,這些都讓朱棣更加堅定了傳位給朱高熾的決心。再加上古代封建禮制中「立長不立幼」的傳統,這才保住了朱高熾的皇位。

再次,海晏河清的「仁宣之治」。

朱高熾執政不足10個月的遺憾離世,也讓朱瞻基很早便開始了自己的執政生涯。朱瞻基在位時不僅平定了朱高煦和朱高燧2位叔叔的反叛,同時也順道解決了明朝削藩的問題。而且,朱瞻基在邊疆問題上,更是御駕親徵確保了邊境的安寧。這也為明朝國內整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朱瞻基劇照

除此之外,朱瞻基在位時還極其重視民生。其施政的核心內容包括農業發展、海貿交易和削減稅賦等,這些舉措皆讓明朝的國力變得更強。還有鄭和在歷史上的第7次遠航,也是在朱瞻基執政時期完成的。據記載,當時隨鄭和遠航的總人數多達2萬有餘。而且,鄭和船隊沿途訪問過的國家更是達到了20多個,這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史無前例的壯舉了。

最後,一代英主的「早逝之謎」。

縱觀朱瞻基從26歲登基,一直到36歲駕崩。他在位的這10年中整個明朝可謂是國泰民安,就連在史書中亦是享有「仁宣之治」的美譽。那麼這樣一位文武兼備的一代英主,為何僅執政10年便匆匆離世了呢?

朱瞻基劇照

據說,其原因可能與朱瞻基愛玩蟋蟀的這個愛好有關。關於這一種說法,主要是說朱瞻基在繼位後對「鬥蟋蟀」十分沉迷。根據《宣德鼎彝譜》中記載的相關內容所述,朱瞻基因為極愛蟋蟀,所以用來裝蟋蟀的容器也就十分講究。其中就有一種叫做"倭源白水鉛"的容器。

因此,許多人猜測朱瞻基很可能是由於慢性鉛中毒而死,可見癖好一旦到了痴迷的程度確實是害人不淺呢。

朱瞻基劇照

當然,這一說法也只不過是一種猜測罷了。事實上史書關於皇帝駕崩這一類事件,一向都寫得十分隱晦。所以,這一說法實際上並未正史能作為旁證。

朱瞻基劇照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較為科學的說法則認為朱瞻基36歲早逝,事實上和朱家的遺傳基因可能有一定的關係。畢竟,明代16個皇帝中長壽的帝王確實是為數不多。而反觀明代夭折的皇子皇孫等,史書中倒是記載了不少。

那麼大家覺得朱瞻基在36歲壯年早逝的原因到底是是什麼呢?歡迎在下方留下您寶貴的看法和意見!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16帝結局盤點,正說、實說或戲說
    大明王朝為明太祖朱元璋開創,1368年建都南京,明成祖朱棣於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即北京。南京作為陪都。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共計276年。大明王朝的皇帝寶座上,坐過16位皇帝,其中有有為的,有平庸的,還有胡鬧的,最終都走了。今天,只說他們的結局,有正說,有實說,也有戲說。
  • 《大明風華》混亂的時間:于謙早產和朱棣要駕崩?
    《大明風華》朱家父子歡樂多,朱元璋回眸一笑嚇死鬼,老大扣老二逗,還有老三最陰險,看著這幾個大男人的逗比戲,比女主湯唯的好玩多了。《大明風華》號稱歷史正劇,可這時間線來回穿越也太不謹慎了。朱瞻基和孫若微的年紀就忍了,畢竟大家都是奔著朱亞文和湯唯來的,不過還是得吐槽一下這早戀的小屁孩。
  • 朱瞻基:不戀女色不煉丹修道,卻在壯年英年早逝,或是蛐蛐惹的禍
    ,都對帝王的出身附加上種種異象,最有名莫過於劉邦赤帝子的身份,而到了朱瞻基這裡也不例外,據說朱瞻基出生前夜,祖父朱棣夢見父親賜予自己象徵著帝王身份的大圭,是個吉兆,因此朱瞻基一出生就深受祖父朱棣的喜愛。
  • 朱棣駕崩3天後,太子哭著從天牢放出一罪臣,開創了大明又一盛世
    朱高熾在天牢裡見到夏元吉,第一句話就是:「三天前,先帝駕崩了,正在北徵路上!」夏元吉聽完這番話,癱軟在地,開始哭泣。他還記得,當年朱棣進入南京,就是要殺死這位建文帝舊臣。燕軍將士將夏元吉從戶部帳房拖出。手中拿著帳簿,他哀求道:「能在三天內殺了我嗎?朱棣沉默不語,如果要苟且偷生,那跪下就饒了;如果要捨生取義,那破口大罵了;哪有求饒三天,而汙一世英名?
  • 36歲臨終前的朱瞻基,為何選9歲的朱祁鎮為繼承人?他的弟弟們呢
    可是朱棣最後因為朱瞻基比較聰明,所以就選擇了朱高熾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因為好聖孫的說法選擇繼位人,其實歷史上還有不少。所以我們從這件事中,就可以看得出朱瞻基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帝王。這個聰明的帝王,在26歲登基以後,開創了仁宣盛世。
  • 朱瞻基的孫皇后有多能幹?她的一個決定簡直重塑了大明王朝
    這是朱高熾的嶽母彭城伯夫人為自己的外孫朱瞻基選定的皇太孫妃。 廢后行動剛開始的時候,朱瞻基想強力推行此事,但是楊士奇拿出了漢光武帝、宋仁宗無過廢后的例子直接懟了回去。後來朱瞻基轉變態度,單獨召見楊士奇一人,可憐巴巴的,那狀態簡直就差點下跪了。 拋開倫理因素,但從這個舉動上看,孫氏的手段顯然是大大高於胡善祥的。
  • 《大明風華》胡善祥再次被漢王利用,帝後恩愛全是騙局,朱瞻基忍
    《大明風華》胡善祥再次被漢王利用,帝後恩愛全是騙局,朱瞻基忍。電視劇《大明風華》由湯唯,朱亞文,鄧家佳主演。朱瞻基穩定大局之後,趙王又來做牆頭和侄子進行利益交換。但是請注意這次趙王可不是牆頭哦,他和漢王明白什麼叫做置之死地而後生,趙王假意和朱瞻基合作,透露一些可有可無的信息博取新帝的信任。趙王透露了兩點。皇室宗親密謀暗殺新帝。朱瞻基當場截獲這群皇親國戚。皇宮裡有暗門,有大魚上鉤。
  • 大明風華:朱高熾用死化解了朱瞻基的戾氣與怨憤,胡善祥藏男人?
    張挺執導,根據蓮靜竹衣同名小說改編小說《六朝紀事》改編,湯唯,朱亞文,王學圻,俞灝明,梁冠華,鄧家佳,喬振宇聯袂主演的古裝權謀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該劇通過湯唯飾演的孫若微的視角,見證了明朝六帝五朝發生的故事,包括靖難之役,土木堡之役,奪門之變,見證了大明朝的榮辱興衰。
  • 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麼?
    ——《明史·本紀第九·宣宗》 通過明史的記載,朱瞻基在第一天,已經病得很虛弱,無法上朝,命令眾多臣工去拜見太子於文華殿。 第二天,朱瞻基就已經在病床上感覺自己時日不多了,朱瞻基急令大臣起草遺詔,由皇太子朱祁鎮繼位,此時朱瞻基身體已經氣若遊絲,奄奄一息了;在第三天,朱瞻基終於支撐不住,駕崩於乾清宮,終年三十八歲。
  • 大明風華:2點讓朱高熾改遺詔,皇上太子不合,朱瞻基被貶去南京
    ,可以說將《大明風華》看作是朱瞻基的成長史一點也不為問過。其實朱高熾自己心裡清楚,雖然自己已經登基為帝,但是在軍隊方面並沒有獲得廣泛的支持,特別是老二老三控制的三千營與五千營; 除此之外,朱棣在位時期也曾改善靖難遺孤的待遇,但是卻遭到了舊將的反對,畢竟這些人參與了靖難,如今赦免無異於宣布自己就是亂臣賊子,這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
  • 《大明風華》胡善祥背叛漢王,全力支持朱瞻基上位,夫妻同心
    《大明風華》胡善祥背叛漢王,全力支持朱瞻基上位,夫妻同心。 漢王妃已經看出太子爺身體不好,逼問胡善祥,最終得到了證實,而胡善祥也知道漢王有所行動了,並且皇帝的身體也不好,可能回不來了,這下胡善祥慌了,如果皇帝駕崩,太子又病重,那麼,漢王將會強佔皇位
  • 《大明風華》中,朱棣駕崩後秘不發喪,用鹹魚掩蓋氣味太離譜
    熱播劇《大明風華》中,朱棣在第五次親徵蒙古期間,在榆木川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在朱棣駕崩以後,朱瞻基為了謀得皇位,在楊士奇和于謙、樊忠的幫助下,選擇了秘不發喪,隨著時間流逝,朱棣死的時候又正直盛夏,屍體很快就腐爛發臭,為了掩蓋朱棣死去的真相,楊士奇和于謙等人在朱棣的大帳外掛滿了鹹魚,用鹹魚的臭味去掩飾朱棣屍體腐爛的臭味
  • 大明風華裡朱亞文飾演的明宣宗朱瞻基歷史上的真實樣子究竟如何?
    後來的康熙對乾隆的培養或許就是受到朱棣的啟發,但是朱瞻基遠沒有乾隆有福氣,三十八歲便英年早逝,如果上天再多給他點時間,我相信大明一定會更加的繁榮昌盛。 朱棣通過靖難之役登上皇位後,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同時立朱瞻基為皇太孫,這在歷史上都是少有的,可見朱棣對於朱瞻基的喜愛。朱棣北徵時多令朱瞻基隨行,讓他在戰爭中歷練,或令他留守京城鍛鍊處理政務的能力。
  •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他媽被孫若微打壓,歷史上張太后真這麼窩囊
    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朱瞻基他媽張太后在朱瞻基去世後,被孫若微壓制是真的嗎?作為一部瑪麗蘇電視劇,編劇導演高興就好,想怎麼編都性,胡善祥都黑成了碳,黑一個張氏有啥奇怪的。套用香港電視劇經常說的一句話,宣德帝朱瞻基是個二十四孝的好兒子。外面進貢給朝廷什麼好玩的好吃的東西,宣德第一時間都先給老媽送去,外出踏青祭祖時,皇后嬪妃都得圍著太后伺候著,宣德親自給老媽跨轅駕車。
  • 大明風華:戰爭戲為劇情埋伏筆,瞻基私會若微,夫妻同心羨煞旁人
    根據歷史記載永樂帝朱棣,死在了第五次北徵草原的路上;這場戰爭表現當時明軍的強大,朱棣的軍隊是中國最早配備了火器的軍隊,而且其明朝「天子守國門」也是從朱棣這一朝開始,戰爭或許是張挺想表達對明軍的敬意;當然了最重要是為朱棣的下線做伏筆。
  • 大明風華太子爺朱棣下線是第幾集 太子爺朱棣是哪一集死的
    大明風華太子爺下線是第幾集  《大明風華》自開播就一直備受關注,在最新的劇情中,朱棣下線了,這也讓網友大呼捨不得,朱亞文告別朱棣。  這部劇高明就高明在,之前雖然鋪墊了很多朱棣英雄遲暮的劇情,但是真的到朱棣駕崩,劇裡卻沒有正面表現出一個老人的臨終。悲傷的落幕,被替換成了浪漫、奇幻又壯美的一個夢。
  • 蟋蟀皇帝朱瞻基,為何在位10年便英年早逝?原因令人唏噓
    看過影視劇《大明風華》的人,想必一定對裡面既能玩又很聰明的朱瞻基印象深刻吧,他所表現出來的灑脫,並不像其他的皇帝,迷上藝術就忘了正事,以至於最後落得亡己亡國的下場,相反的,他是既可以玩好藝術,卻也能做好皇帝。縱觀歷史長河中400多位皇帝,能像他一樣的恐怕寥寥無幾。說起明朝的皇帝,還真是個個有特色。
  •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一生摯愛孫若微,符合歷史嗎?
    《大明風華》的熱播,讓朱瞻基和孫皇后的愛情,家喻戶曉。可歷史上的朱瞻基,對孫皇后,也是如劇中一樣的深情嗎?並且,在該劇中,孫皇后還是個單純的女子,甚至可謂毫無心機,這樣的她,和歷史上孫皇后的形象相符嗎?
  • 明仁宗朱高熾之死,僅做了九個月皇帝,正值壯年為何突然駕崩?
    正因為身份的特殊性,許多皇帝的死亡,都會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比如明仁宗朱高熾。明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六十五歲的朱棣在北徵回師的途中病逝。同年的九月七日,朱高熾聽從朱棣的傳位遺詔登基為帝,改年號為洪熙。然而僅僅登基十個月後,朱高熾便病逝於紫禁城,享年四十八歲。
  • 《大明風華》:真實的張皇后其實很賢惠,被後世稱為「女中堯舜」
    所以,《大明風華》中張氏的弟弟行事跋扈,乃至最終被朱高熾所殺的橋段,純屬子虛烏有。朱瞻基在位時,對母親張氏非常孝順在張皇后的襄助下,明仁宗革除成祖朝的多項弊政,由此深受朝野的愛戴。可惜天不假年,明仁宗在位僅9個月便駕崩,時在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