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魚多吃
一魚多吃並不罕見,但是在懷柔,真的是把虹鱒魚吃法發展到極致,甚至衍生出來了一種虹鱒魚文化,懷柔仿佛有了新的代言人——虹鱒魚,到懷柔不吃虹鱒魚甚至會遭到恥笑。在懷柔的每一家店都有多種套餐可供選擇,比如一半清蒸一半紅燒;或者一半生吃一半燒烤。你可以選擇各種排列組合的方式吃魚,我想肯定有一種方式適合你。
其實,虹鱒魚在懷柔的山中已經默默地「生長」了好多年,只不過這幾年尤為火爆。可能虹鱒魚在京郊的飲食文化中的地位就像簋街的小龍蝦,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不過在吃虹鱒魚的同時還能享受湖光山色,比吃小龍蝦多了一些遊的樂趣。
說到底,虹鱒魚不過是原產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山區溪流中,一種冷水性鮭科魚類,這種魚有著豐富的營養。在這個基礎上再怎麼吃,不過是多變一個花樣罷了。可是人們依舊樂此不疲,而且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種流行將持續「高溫」。
酥魚頭:獨創的「拯救」魚頭運動
魚頭之風向來旺盛,從湘菜中的剁椒魚頭到京菜裡的魚頭泡餅,都是以大著稱。
而虹鱒魚的魚頭不大,沒有多少肉,也沒有大魚頭富含的膠質蛋白豐富。所以在以前一直都是「雞肋」,而魚師傅的一道酥魚頭讓虹鱒魚頭「撥亂反正」了。
酥魚頭重在「酥」,這是因為魚頭已經在特殊的醬料中醃製了24小時,魚骨頭都已經酥爛,再經過蒸製,達到了吃魚骨不用牙齒,只需用舌頭細細一抿就好了。即便是這樣,也不能取勝,因為取勝的終極法寶是味道。酥魚頭由於在醬料中醃製過,味道更豐富。那種味道不是鮮,而是一種厚。
這道菜的不足是有些鹹。
醬魚骨:變廢為寶的典型案例
這也是一個變廢為寶的典型案例。那麼多人喜歡吃生魚片,剩下的自然有大量魚骨,以前就直接扔掉了,而在魚師傅,這又成為了一道招牌菜——醬魚骨。醬魚骨的做法與酥魚頭類似,都是在特殊的醬料中醃製成的,味道上也多有相似,不同的是魚骨多了些韌性和嚼頭。
這道菜也是暗色,有著一種說不出來的樸實。在城裡吃慣了精緻典雅的菜品,看看這個真是覺得踏實。山野之趣遠不在吃,而在於那種開闊和樸實的氣質。有時候一道簡單的菜,就可以叫人心生感動。
太子虹鱒魚:精緻迷人到不忍下口
這道菜用的是魚子。最好吃的魚子自然還是鱘魚的魚子,那種名貴的口感多少有些奢侈。可供代替品種就有很多,比如虹鱒魚的魚子。
虹鱒魚的魚子豐滿,顆粒比較大,口感有些硬,但並不糟,雖說不是個個珠圓玉潤,卻也是粒粒晶瑩。這原本就是一道以本味取勝的菜品,於是形狀成了關注的重點。在懷柔這樣一個講求農家樂的地方,實在很難看到如此精緻的菜品。
油菜只要根部,形成了一個個碧綠的小容器,上面是奶白色的蛋青「碗」,之上,就是瑩黃剔透的魚子了。魚子切忌不能與氣味濃重的輔料搭配食用,如洋蔥或者檸檬。因為它的本來味道就足夠迷人。
虹鱒魚丸:真是一缽鮮美好湯
魚丸多是南方的做法,魚丸燉湯之後,清新可口。虹鱒魚肉質緊密,所以剁成魚蓉之後也會有很好的彈性,並且虹鱒魚魚刺少,更合適做魚丸。
魚丸吃到嘴中,口感很好,彈性、滑爽夾雜著清新的味道。燉魚丸的湯也很清香,其實對於魚丸來說,有時湯汁對舌頭的誘惑大於魚丸本身。湯汁溫潤,不驕不躁,滋味不濃重,也算恰到好處。喝湯時,最喜歡湯進入喉嚨那一瞬,輕微的咕咚聲,咽下去的是溫暖。
最佳配菜:油慄紅燒肉
懷柔是有名的板慄之鄉,這裡的慄子甜糯香軟,並且好剝皮。油慄紅燒肉,油慄與五花肉相互結合,互相吸收,整個味道也有些微甜。
排骨豆角卷子
這也是一道很北方的菜,在東北餐廳中很是常見,這裡比較有特色的是莜麵蒸的卷子,味道很不錯。並且莜麵有降血脂的功效。
家鄉腸
這裡的家鄉腸其實是出自懷柔的定點加工點。家鄉腸分為兩種,一種是灌肉的,一種是灌蔬菜的。在城裡很難吃到。
虹鱒魚餃子
用虹鱒魚包餃子相對複雜一些,時間也頗長。用魚肉包餃子,平時吃得最多的是鮁魚餡的,那種水餃多半會有些海魚的腥鮮,吃虹鱒魚餡的餃子可以完全沒有這種顧慮。只需要你多等待一會。
水煮虹鱒魚
一般水煮魚都是用草魚或者鯰魚,用虹鱒魚做也是很不錯的。虹鱒魚肉質鮮美、不易碎,就算「水煮」之後也保持著應有的彈性。這道菜的味道與其他種類的魚做的水煮魚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