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大運河:糧倉、糕乾,筐兒港,這裡竟藏著一座「十四倉」
漕運是修建大運河動因,大運河是漕運的載體。採訪組沿著運河行走,發現兩岸有許多糧倉遺址,有些地名甚至直接來自糧倉,比如北辰區的區委、區政府所在地——北倉鎮。正是通過這些糧倉,我們與大運河達成了穿越時空的對話。
-
「行走大運河」報導組走進三岔河口,一起尋找天津的「根」
冀時客戶端報導(《行走大運河》天津報導組)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北廣播電視臺聯合策劃推出的全媒體新聞行動「行走大運河」繼續天津站的採訪,今天(9月16日)下午來到三岔河口。三岔河口是天津城的發祥地,北運河與南運河匯入海河後形成了三岔河口,幾百年來它川流不息,見證了天津城的發展,也孕育了天津獨特的文脈和商脈
-
津門首驛成投資重地
本報訊(記者陳忠權)武清區河西務鎮多措並舉抓好招商引資,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今年1至5月份該鎮實現招商引資5.7億元,完成全年任務190%。津門首驛成為了國內外客商投資重地。 為搞好招商引資,該鎮實現完善產業區基礎設施建設。
-
70餘幅老照片首次公布:津門大運河 風景舊曾諳
天津頻道 12日,由天津市檔案館主編的《天津運河故事》首發式舉行,其中書中有歷史照片100餘幅,近70幅選自市檔案館珍藏的照片檔案,為首次公布,天津大運河那昔日的繁華舊景也被真實地重現。 「天津自古靠漕運興市,糧艘商舶,魚貫而進,迨無虛日,十分繁盛,天津段文物古蹟很多,當時天津運河兩岸的風景『繁華』似綿。
-
「行走大運河」報導組走進運河明珠楊柳青—探訪年畫背後的漕運文化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北廣播電視臺聯合策劃推出的全媒體新聞行動「行走大運河」繼續天津站的採訪,今天上午報導組來到千年古鎮楊柳青探訪年畫背後的漕運文化。楊柳青的發展是從明永樂十三年京杭大運河正式通航之後開始的
-
「行走大運河」日落水煙生,魚艇紛相聚——這裡,有故事
報導組今天抵達廊坊香河。如今依託大運河,香河縣打造了運河文化公園。今天報導組對這個公園進行了採訪前的踩點。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行走大運河報導組會繼續在廊坊香河段進行採訪。來源:《行走大運河》廊坊報導組編輯:來淮主編:楊建民、張曉明監製:朱湘鶴、劉新豔
-
驅車70公裡吃河西務大果子
天津武清河西務被稱為津門首驛,作為曾經的運河重鎮,明代作家馮夢龍,在他的小說中曾經形容在河西務的船隻如螞蟻一樣多。上世紀80年代,中央電視臺《話說運河》節目中就曾專門報導過河西務的大果子。時隔30多年後,再去探訪河西務的大果子,還是那個市場,還是那樣的做法,還是那麼多排隊等候買果子的人。當地的果子鋪也成為探尋運河文化的文人墨客到訪的必經之地。河西務的大果子配上當地的大餅加上羊雜兒,是這裡早餐的最大亮點。我們常說美食,除了美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它背後的地域文化。
-
傳承文化 見證精彩——「行走大運河」全媒體採訪活動完美收官
11月17日上午,在京杭大運河最南端杭州拱宸橋旁的「拱宸邀月號」遊船上,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北廣播電視臺聯合策劃推出的全媒體新聞採訪行動「行走大運河」進行了最後一場視頻直播,「行走大運河」行動完美收官。
-
《行走大運河》第十篇:天津:運河載來的城市
有人說,天津是運河載來的城市。這次沿著運河行走,記者真切體驗到這句話的深意。運河成就了中國最具活力的城市群,天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每座城市的興起都能找到一個原點,天津的原點在哪裡?河上橋連橋,岸邊景連景,金鋼橋、永樂橋、獅子林橋、金湯橋、北安橋、解放橋……「天津之眼」、古文化街,義大利風情區、世紀鐘、津灣廣場……讓人目不暇接。
-
行走隋唐大運河紀實三十八:古色古香道口鎮
編者按:2013年9月份,「行走隋唐大運河」大型文化考察活動在「運河名城」安徽淮北悄然興起。考察組以「走運河,話兩岸,溯歷史,展風情,看變遷」為宗旨,力求按照「世界遺產點、大地風貌、市井生活和民俗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四位一體的考察,將運河進行全方位展示。
-
《行走大運河》第十一篇:楊柳青年畫與天津小吃
大運河漕運功能在北運河、南運河沿線一帶已經消失,可是運河水千百年來孕育出的多彩文化,並沒有斷流。行走天津段大運河,記者發現沿岸的古鎮名村,以旅遊為突破口,讓運河民俗文化在交流與傳承中,溝通南北、遍布四方。
-
「行走大運河」河南有個「小天津」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北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的大型全媒新聞行動《行走大運河》,10月21日開啟了河南段的採訪,報導組本周將依次走訪安陽市、開封市和洛陽市三個代表城市。明清至民國年間,道口古鎮商賈雲集、貿易繁盛,有「小天津」之稱。
-
《行走大運河》:還記得蔡國慶那首《北京的橋》嗎?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北廣播電視臺聯合策劃推出的大型全媒體報導《行走大運河》,昨天結束了首站——北京通州區的採訪,採訪組到了哪些地方採訪,通州的大運河給記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最後一站的採訪我們來到了通州的五河交匯之地。
-
「行走大運河」拍磚、吞劍、馴鼠、噴煙……這裡的人,個個真本事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北廣播電視臺聯合策劃推出的大型全媒體新聞行動《行走大運河》今天結束了滄州站的採訪,報導組一行人重點走訪了採訪組一行16人,上午主要走訪了吳橋雜技大世界最具特色的中心景區——江湖文化城。
-
行走隋唐大運河紀實四十三:大名府「鼎鼎大名」考察記
三年來,考察組一行冒嚴寒、戰苦暑,途徑5省2直轄市和30餘個地縣,至2016年10月底將通濟渠、永濟渠考察完成,隋唐大運河全線考察結束。為展現隋唐運河考察的整體面貌,反映考察途中的人文歷史情懷,本網特錄系列紀實報導於此,以饗讀者。大名府因運河的開鑿而興盛,也因運河的改道而衰落。運河漕運使大名城迅速崛起,成為北方重鎮。北宋初年,大名府曾為朝廷陪都,名「北京」。
-
行走隋唐大運河紀實三十一:揚州運河的開發與保護
編者按:2013年9月份,「行走隋唐大運河」大型文化考察活動在「運河名城」安徽淮北悄然興起。考察組以「走運河,話兩岸,溯歷史,展風情,看變遷」為宗旨,力求按照「世界遺產點、大地風貌、市井生活和民俗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四位一體的考察,將運河進行全方位展示。
-
行走隋唐大運河紀實三十六:永濟渠首溯運河
三年來,考察組一行冒嚴寒、戰苦暑,途徑5省2直轄市和30餘個地縣,至2016年10月底將通濟渠、永濟渠考察完成,隋唐大運河全線考察結束。為展現隋唐運河考察的整體面貌,反映考察途中的人文歷史情懷,本網特錄系列紀實報導於此,以饗讀者。一部黃河治水史,同時也就是勞動人民與天與地奮鬥的歷史。如果將中國的歷史比作是一座書庫,黃河可以稱得上其中的一本大書,而千百年來的治水史則在書中需要大寫特寫。
-
「行走大運河」「模範」這個詞,原來是從這兒來的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北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的大型全媒新聞行動《行走大運河》今天(0924)走進了滄州泊頭市,報導組一行人重點走訪了泊頭大運河生態公園,工藝品鑄造企業,還就源自大運河畔的泊頭六合拳做了一場網絡直播。
-
【行走大運河】沒見過《清明上河圖》?來這兒看實景版!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北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的大型全媒新聞行動《行走大運河》,結束了河南段安陽市的採訪,報導組轉戰開封市。 昨天(22日)下午,採訪團來到了依圖修建的清明上河園中進行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