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將「再生」 打造文化商業街區
提升金融街配套功能,阜景文化街將調整低端業態,疏解騰退採取自願原則
新京報訊 (記者馬力)記者昨日從西城區白塔寺再生計劃項目部獲悉,總佔地約34公頃的白塔寺區域將打造為文化商業街區、文化體驗示範區,提升金融街配套功能。將採取自願騰退原則,不會將原住民全部遷走。此外,被老舍稱為「京城最美」的阜景文化街,將對近百家低端業態進行調整升級,引進符合區域規劃的新業態。
疏解後房屋將按傳統風格設計改造
據介紹,白塔寺文化商業街區項目東至趙登禹路,西至西二環,南到阜成門內大街,北至受壁街規劃路,總佔地34公頃。作為北京43片歷史保護區裡的一個片區,白塔寺區域裡有25個單體的歷史文物保護建築。
從元朝至今,白塔寺區域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胡同肌理和老北京傳統的四合院居住片區。然而隨著現代化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北京舊城四合院空間逐漸破碎化,白塔寺傳統的胡同文化失去了載體,原住民開始遷離,街區傳統文化嚴重流失。
對於白塔寺區域的這片歷史文化保護區,西城區確定予以整體保護。調整不適宜首都功能定位的業態,適當引入符合區域規劃的新元素,此即為「白塔寺再生計劃」。
項目部相關負責人說,白塔寺區域再生計劃涉及原住民疏解騰退的,都是採取自願騰退原則,「只要居民願意改善居住條件,都可以來登記。人口疏解後,我們會把房屋資源梳理出來,每個項目都找建築師按照傳統風貌格局進行設計改造。」
這位負責人說,目前白塔寺片區內有兩個騰退後的院落已經改完,變成了社區圖書室、青年公寓等,「片區定位還是居住區,但居住條件將得到改善。有些街道將引入一些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師工作室、手工製作項目等,引入的商業要能夠與原住民更好地融合。」
阜景文化街已疏解20戶低端業態
白塔寺片區裡的阜景文化街,沿線分布著歷代帝王廟、白塔寺、魯迅舊居、西什庫教堂、京師大學堂建築遺存、孚王府、東嶽廟等旅遊景點和文化資源。
這位負責人介紹,阜景文化街從去年開始便進行了業態調整,將部分低端業態調整出去,第一期走了20戶,主要是小餐飲店等。而新引進來的業態包括花藝店以及南方的百年老店等。阜景文化街會繼續用業態升級模式進行調整。經過前期統計,阜景文化街上還有近百家低端業態,明年將繼續啟動二期業態調整。
此外,白塔寺區域還劃分了多個有特色的片區,每個片區確定了主題和業態規劃。如魯迅博物館片區將面向金融街人群,拓展有文化消費需求的北京市民。定位為人文風情街區,主要業態包括文化書屋、新魯迅博物館、小型劇院等。
東西岔商街是面向有文化消費需求的人、外國遊客、時尚人群。定位為24小時多功能商街,主要業態包括藝術文創體驗購物中心等。
白塔寺片區則面向文化人士、商務人士、有一定消費能力及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人群。定位為精品酒店群落,包括文化書院、精品酒店等。
福綏境大樓片區面向文創類企業、設立工作室的設計師等。定位為創意產業孵化基地,主要業態包括創意產業孵化、文化辦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