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萬家團圓的日子,也承載著最溫暖的國家記憶。
「忙碌了一年,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飯,一起守歲,享受的是天倫之樂、生活之美。」在2019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不僅談到「年夜飯」「守歲」, 還進一步指出「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習近平眼裡,「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新春佳節期間,讓我們再次感受習近平的「家國情懷」。
在家盡孝:家風是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社會的價值縮影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曾深情朗誦這首《遊子吟》。
在他的辦公室裡,幾張不同年代的溫馨家庭生活照,被放置在醒目的位置:他用輪椅推著年事已高的父親,他牽著母親的手在散步,他同夫人彭麗媛合影,他騎自行車載著年幼的女兒玩耍……孝敬父母、關愛妻兒,雖然工作繁忙,不能常陪家人左右,但習近平始終未忘這樣的責任。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在習近平看來,家庭幸福不是只關係一家一戶的普通小事。他多次強調,「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沒有千千萬萬家庭幸福美滿,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
他重視家庭建設,以身作則傳承優良的家風,還在多個場合告誡廣大黨員幹部,「領導幹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他指出,領導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
「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習近平的講話語重心長,言猶在耳。
為國盡忠:「精忠報國」四個字,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在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這種自然樸素的情感流露,與習近平的成長經歷密切相關。
習近平曾回憶說,「記得我很小的時候,估計也就是五六歲,母親帶我去買書。」「我偷懶不想走路,母親就背著我,到那兒買嶽飛的小人書。」「買回來之後,她就給我講精忠報國、嶽母刺字的故事。我說,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親說,是疼,但心裡銘記住了。『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從陝北延安插隊,再到正定、寧德、廈門……習近平一路走來,為民服務、為國盡力,始終是他心中不變的情懷。
擔任總書記以後,習近平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愛國主義精神對國家、民族的重要意義。他指出,「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
錚錚話語,道出的是習近平的初心和情懷,更是黨和國家對廣大青年的殷切期望。
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裡,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是密不可分的整體。
一方面,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
另一方面,國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每一個家庭的夢想才有最堅實的依靠。撫今追昔,人們才更能理解家國一體、命運與共的深刻道理。
因此,在家盡孝、為國盡忠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體現了家國情懷「愛家」與「愛國」的一體性。正如習近平新春之際發出的倡議,「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提倡愛家愛國相統一,讓每個人、每個家庭都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作出貢獻」。
新的一年,我們不僅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將面對各種新的發展機遇、風險挑戰。我們每個人都是追夢人,都有一份對國家的責任與擔當。弘揚家國情懷,就是要4億多家庭、13億多人民匯聚智慧、力量與熱情,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這份責任擔當努力,為更加紅火的日子打拼,為祖國更加遠大的前程奮鬥。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趙鵬、劉傑
監製:王軍華
編輯:田超
流程編輯:RB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