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盡孝、為國盡忠,讀懂習近平的家國情懷

2020-12-23 北京日報客戶端

春節,是萬家團圓的日子,也承載著最溫暖的國家記憶。

「忙碌了一年,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飯,一起守歲,享受的是天倫之樂、生活之美。」在2019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不僅談到「年夜飯」「守歲」, 還進一步指出「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習近平眼裡,「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新春佳節期間,讓我們再次感受習近平的「家國情懷」。

在家盡孝:家風是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社會的價值縮影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曾深情朗誦這首《遊子吟》。

在他的辦公室裡,幾張不同年代的溫馨家庭生活照,被放置在醒目的位置:他用輪椅推著年事已高的父親,他牽著母親的手在散步,他同夫人彭麗媛合影,他騎自行車載著年幼的女兒玩耍……孝敬父母、關愛妻兒,雖然工作繁忙,不能常陪家人左右,但習近平始終未忘這樣的責任。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在習近平看來,家庭幸福不是只關係一家一戶的普通小事。他多次強調,「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沒有千千萬萬家庭幸福美滿,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

他重視家庭建設,以身作則傳承優良的家風,還在多個場合告誡廣大黨員幹部,「領導幹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他指出,領導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

「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習近平的講話語重心長,言猶在耳。

為國盡忠:「精忠報國」四個字,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在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這種自然樸素的情感流露,與習近平的成長經歷密切相關。

習近平曾回憶說,「記得我很小的時候,估計也就是五六歲,母親帶我去買書。」「我偷懶不想走路,母親就背著我,到那兒買嶽飛的小人書。」「買回來之後,她就給我講精忠報國、嶽母刺字的故事。我說,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親說,是疼,但心裡銘記住了。『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從陝北延安插隊,再到正定、寧德、廈門……習近平一路走來,為民服務、為國盡力,始終是他心中不變的情懷。

擔任總書記以後,習近平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愛國主義精神對國家、民族的重要意義。他指出,「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

錚錚話語,道出的是習近平的初心和情懷,更是黨和國家對廣大青年的殷切期望。

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裡,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是密不可分的整體。

一方面,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

另一方面,國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每一個家庭的夢想才有最堅實的依靠。撫今追昔,人們才更能理解家國一體、命運與共的深刻道理。

因此,在家盡孝、為國盡忠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體現了家國情懷「愛家」與「愛國」的一體性。正如習近平新春之際發出的倡議,「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提倡愛家愛國相統一,讓每個人、每個家庭都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作出貢獻」。

新的一年,我們不僅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將面對各種新的發展機遇、風險挑戰。我們每個人都是追夢人,都有一份對國家的責任與擔當。弘揚家國情懷,就是要4億多家庭、13億多人民匯聚智慧、力量與熱情,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這份責任擔當努力,為更加紅火的日子打拼,為祖國更加遠大的前程奮鬥。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趙鵬、劉傑

監製:王軍華

編輯:田超

流程編輯:RB013

相關焦點

  • 「網絡祝年」弘揚盡孝、盡忠家國情懷是一道時代課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講話時強調,「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忙碌了一年,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飯,一起守歲,享受的是天倫之樂、生活之美。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同樣,沒有千千萬萬家庭幸福美滿,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
  • 嶽飛是為國盡忠,為家盡孝的典範人物
    嶽飛精神一直流傳至今,主要是嶽飛那種「盡忠報國」的愛國舉動讓世人為之尊重和讚嘆,嶽飛精神是當今激勵我們團結一心,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基礎。所以,在我們的新時代更要大力弘揚嶽飛的愛國精神,把愛國精神融入具體的工作實踐中。
  • 軍人的家國情懷,在使命任務中熠熠生輝
    無論是行走在邊防線上持槍巡邏的戰士,還是坐在家中電視機旁的軍嫂軍娃,此時,他們都會產生這樣一種憧憬:在2021年,願把家國情懷化作一團火,燃起更濃更烈的愛國熱忱。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中國人歷來重視家國情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早已成為一種人生追求和價值判斷。
  • 你為國盡忠 我為你盡孝——記第六屆天津市道德模範、天津銀座集團...
    「烈士為國盡忠,我替烈士盡孝」──這是退役軍人王貴武在20年前發出的錚錚誓言。  復員回家後,他乘著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東風,發揚軍人優良作風,艱苦創業,創立了天津銀座集團有限公司。現在戰友犧牲了,他們最大的牽掛是父母,我要替他們盡孝!」他把決定告訴母親後,當即得到支持:「去吧,兒,一定記住嘍:認了就是親的!」自此,王貴武開始了自己的認親路。  在作出決定的第二天下午,他就來到了英雄的部隊,了解烈士情況。隨後的半個月裡,他跑了4個省,把10位烈士父母一一認下。
  • 家國情懷:忠孝不能兩全嗎
    學生敬老隨著忠孝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忠孝不能兩全」一語也在民間廣泛流傳,似乎忠和孝是矛盾的、衝突的,盡忠就不能事孝,事孝就不能盡忠,魚和熊掌不能兼得。這些英雄的中華兒女為之奮鬥和獻身的事業,正是他們的父母親人所期望嚮往的,其子女既是為國爭光,也是為家族「光宗耀祖」,又豈言不孝呢
  • 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 | 人民論壇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每個人的成長和生活都與家國緊密相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春節團拜會上指出的,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愛國愛家的那份心靈原色,一直深深植根於中華文明的深厚土壤。
  • 端午節,感知習近平金句裡寄意深遠的家國情懷
    端午節,感知習近平金句裡寄意深遠的家國情懷 2020年06月19日 14:36:00來源:央視網 這一天,人們紛紛紀念屈原,在思接千古的家國情懷中積蓄前行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屈原,並引用屈原詩歌中的名句闡述思想,寄意深遠。今天,讓我們重溫習總書記平實的話語,來一場感受中華文化深厚底蘊的尋「根」之旅——去找尋古人精神與當下需求的連接點,感受中華民族傳統風骨中的愛國主義精神,思考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與創新。
  • 家國兩相依——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王學斌: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中國人歷來抱有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只有讀懂了中國人心中的家與國,才能理解那些在抗疫中的犧牲和奉獻。而說到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就繞不開中國古代社會家國同構的社會結構。
  • 習近平2019年春節團拜會重要講話鼓舞人心 高校師生熱議點讚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全國各族人民,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拜年。  全國各地高校師生通過電視、網絡、手機等認真聆聽總書記重要講話,熱議偉大徵程,點讚家國情懷,共同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
  • 端午品詩 感悟習近平的家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引用古文詩詞闡述家國情懷。值此端午佳節來臨之際,央視網《聯播+》特梳理相關話語,與您一起學習感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 視評:在國慶新民俗中讀懂家國情懷
    來源:揚子視評工作室中秋國慶喜相逢——「國」的生日、家的團圓,雙重樂曲交織出最澎湃最歡快的樂章。山河無恙,家國夢圓。在這「遲來的春節」裡,體驗著國慶新民俗,感受著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團圓。國慶新民俗,文化唱主角。近日,中宣部部署在全國城鄉廣泛深入開展「倡導國慶新民俗,打造愛國活動周」活動。
  • 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這次疫情,除了前方一線醫護人員與軍民共同戰疫情之外,舉國一致,許多人宅在家裡。有的練習繪畫,有的撰寫文章,有的研究學問,有的讀書悟道,等等。其中大家都想到了家國情懷這個詞。家國情懷詞典是這麼解釋的,所說的「家國情懷」,其概念是多層次的:家國情懷起源於士大夫的人文信仰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知識分子階級優越性的自我標榜,具有狹隘性。同時,家國情懷在形成過程中,與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常、宗族倫理、個體意識是密不可分的,是經歷了戰爭失敗、骨肉分離、國破家亡之後傷痛思維的沉澱。
  • 端午節,感知習近平總書記深沉的家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提及屈原,並引用屈原詩作中的名句來闡述思想,寄情言志。今天,讓我們一起重溫總書記引用過的名言雋句,體味字裡行間寄意深遠的家國情懷。矢志不渝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愛國,是中華兒女最自然、最樸素的情感,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血脈之中。
  • 讀懂這背後深深的家國情懷
    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支撐自己與敵戰鬥,最終贏得戰爭的勝利和世界的尊重。面對非傳統安全的突然威脅時,中國人的家國情懷仍然發揮著重要的現實力量。為了整個國的安全,許多小家都做出了犧牲。這是家國情懷的生動展現。
  • 寫作訓練:觸摸鄉村與家國情懷
    例文:鄉愁——「觸摸鄉村與家國情懷」隨筆余光中是一個傳奇,他被文壇大師梁實秋讚譽為「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而他最為人熟悉的作品還是《鄉愁》。詩人定義了中國人的一種情感模式。山河破碎,沒有「國」哪有「家」啊!   讀杜甫,我讀懂了家國情懷,他告訴我們心中有「家」,更有「國」。他漂泊四川成都,儘管自己處境艱難,茅屋為秋風所破,他仍向蒼天呼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溫暖能普照天下。「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能將溫暖與幸福惠及芸芸眾生,這是一種大胸懷,這是一種大境界。小家溫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溫暖幸福才是大家。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裡的「家國情懷」
    【溯源】什麼是「家國情懷」•未有我之先,家國已在焉;沒有我之後,家國仍永存。多少滄桑付流水,常念家國在心懷。•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禮記》•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 革命英烈魂歸客家祖祠:「他們盡忠,我們盡孝」
    圖為活動現場。 呂明 攝中新網寧化1月10日電 題:革命英烈魂歸客家祖祠:「他們盡忠,我們盡孝」中新網記者 林春茵「共和國有今天,正是他們當年出走革命的初衷。他們為國盡忠,我們作為後人,應該為他們盡孝。」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劉氏委員會副會長劉歲美10日對中新網記者如是說。坐落在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淮土鎮淮陽村的劉氏祠堂,已經走過600餘年風雨。
  • 家國情懷時時在
    在庚子年的這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裡,中國人夜以繼日抗擊疫情,讓我們看到了那曾讓人熱血沸騰熱淚盈眶的家國情懷,原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早已融入了血脈,不善於訴說。國家英雄鍾南山那濃濃情懷,藏在年逾八旬的老人捐出的那一疊泛黃的積蓄裡,寫在一批批青年醫護工作者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請戰書裡,這種愛與情懷融入在小學生一張張繪聲繪色的戰役手抄報裡,這種愛與情懷更體現在每一個中國人宅在家裡不出門
  • 【地評線】視評:在國慶新民俗中讀懂家國情懷
    中秋國慶喜相逢——「國」的生日、家的團圓,雙重樂曲交織出最澎湃最歡快的樂章。山河無恙,家國夢圓。在這「遲來的春節」裡,體驗著國慶新民俗,感受著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團圓。  國慶新民俗,文化唱主角。近日,中宣部部署在全國城鄉廣泛深入開展「倡導國慶新民俗,打造愛國活動周」活動。
  • 湖北雲夢縣駐曾店鎮雙合村第一書記:為國盡忠亦是孝
    特約記者 劉俊明 通訊員 易成 《中國紀錄》新媒體 周杰 編輯報導「媽,兒子因為工作不能在旁邊盡孝了,請您保重身體!」正月初十,湖北雲夢縣駐曾店鎮雙合村第一書記張赤平一大早給在吳鋪鎮井崗村的母親趙蘭打了一個電話,便入戶為村民們測量體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