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泰州市做強城市
暨迎接省運會推進大會召開
推出
《泰州市做強城市兩年行動計劃》
提出將以建設「一核三極三城」為
總體思路
通過兩年的努力
打造經濟繁榮、活力迸發的「硬核」
實現對全市的有力帶動與輻射
推動泰州城市形象新改觀
整體實力大提升
「一核、三極、三城」
「一核」就是圍繞城市中軸帶、周山河景觀帶建設十字型城市核心區,以高端服務業項目打造主題商圈,發展新型業態,做成泰州「網紅打卡地」;
「三極」就是以醫藥高新區為主體的健康服務極,以金融中心、文化中心為支撐的金融商務極,以高鐵站為核心的高鐵樞紐極,形成基礎功能「黃金三角」;
「三城」就是依託海陵老城底蘊暈染歷史文化名城魅力,連結高港沿江和腹地發展擦亮現代濱江工貿新城名片,整合姜堰、海陵北部生態旅遊資源叫響綠色康養休閒城品牌,串起特色發展「珍珠鏈」。
一起來看看
《兩年行動計劃》
都有哪些重點任務
↓↓↓
建強城市硬核
選取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現有功能較為完備、發展空間較為充裕、業態集中初具雛形、社會各界普遍認可的片區,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集中政策,引入高端的商貿,優質的教育、衛生、文化和體育休閒資源,充滿活力的新型業態,高起點布局功能、高水準規劃設計、高品質開發建設,實現業態強、形態美、生態優,打造泰州城市的核心區和制高點,為發揮強大輻射力、建設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提供動力。
規劃布局城市核心區
依託城市中軸帶與周山河景觀帶構建十字型城市核心。核心區四至範圍:北至永興路、西至泰州大道、南至淮河路、東至東風路。去除綠地面積(約2平方公裡)後,建設面積約4平方公裡,包含現狀文化中心、金融中心、體育中心、萬象城及規劃中的高端商務、服務、住宅、生態用地。
加快核心區項目招引建設
在體育公園周邊引進高端商業,加快華潤萬象城、雙子塔樓建設,以優質項目的招引建設提升核心區商業繁榮度和消費吸引力。
提升核心區功能環境
加快推進鳳凰小學南校區、泰州實驗中學新校區、市婦幼保健院、市人民醫院科教中心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核心區社會事業功能。加快推進引鳳路及引鳳路大橋、省泰中西側支路建設,織密核心區道路網絡,暢通微循環。推廣機關企事業單位拆牆透綠,實施照明亮化提檔升級工程,進一步提升核心區綠量及亮化品質。順應新基建要求,推動5G建設,加快實現5G信號全覆蓋,提升核心區信息基礎設施承載能力,發揮好示範引領效應。
建優支撐三極
在城市核心區周邊範圍內,選取具備初步基礎和良好發展前景的區域,著力打造金融商務、健康服務、高鐵樞紐極點,為城市核心提供有力支撐。
建優金融商務極
四至範圍為:北至永興路、西至海陵路、南至洪澤湖路、東至鼓樓路,面積1000畝左右。以金融廣場為依託,推動片區商業項目全面建成開業,加快繁榮中央商務區。做好「三疊加一提升」(商業、文化、科技疊加和環境提升),迅速啟動實施金融中心環境提升工程、商業設施改造工程,完成數據平臺、智慧中心等金融科技和科技體驗項目建設,配套建設泰州書房文化綜合體,打造兼具文化品味和商務氣質的發展極。
建優健康服務極
四至範圍為:北至藥城大道、西至鼓樓路、南至健康大道、東至東風快速路,面積2000畝左右。通過推進國際精準健康谷、國際精準健康中心特色醫療區等重點項目,加快相關研發區建設,結合現有醫藥城會展中心功能的更好發揮,打造高端人才集聚、研發優勢凸顯、康養資源豐富的發展極。
建優高鐵樞紐極
四至範圍為:北至海軍大道、西至春蘭路、南至姜高路、東至前進河,面積2500畝左右。以北沿江高鐵建設為引領,加快推進項目及早開工建設,同步完善基礎設施,做好片區功能規劃設計,將片區打造為吸引本土企業總部入駐、高層次人才匯聚的發展極。
建好特色三城
充分發揮海陵、高港、姜堰三區既有資源稟賦優勢,突出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協同發展,在核心區的輻射帶動下,更好實現功能互補、資源共享、發展同向。
做好海陵區文化旅遊產業
在挖掘歷史遺存、彰顯文化特質上下更大功夫,著力打造集萃人文、承載記憶、寄託鄉愁的魅力古城。實施文化復興工程,結合「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全面探索歷史街區和文保建築復興的新模式、新經驗,統籌旅遊資源,串聯歷史文化景點,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加大涵東等歷史文化街區和八字橋、城隍廟、泰來麵粉廠及其周邊等城市風貌街區改造力度,做好筆穎樓、育嬰堂等文保建築修繕復建,實施鳳城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工程,更好展現城市文脈和肌理。
做好高港區濱江產業
放大濱江優勢、做強臨港經濟、加強輻射帶動,著力打造濱江而興、產業繁榮、宜業宜居的活力新城。推進「港產城」聯動,提升港口服務能級,實施泰州港高港港區永安作業區改建及貨櫃碼頭場外堆場建設等工程。加快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完善主導產業配套功能。壯大醫藥食品、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優化空間布局,抓住白馬、許莊、永安洲三個重要節點,統籌城鄉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做好姜堰區生態休閒產業
發揮資源優勢、用好自然稟賦、突出產業延伸,著力打造風景秀美、生態優越、令人嚮往的康養名城。高標準打造中天植物園、中幹河景觀綠化帶,最大限度提升城市綠化的景觀效果和休閒效用。興建國藥溱湖醫養小鎮,加快「醫療+旅遊+居住」跨界融合,致力成為涵蓋醫療中心、護理中心、康復中心、康養酒店、康養社區、中草藥種植等多種業態的醫養旅居示範基地。啟動溱湖「水上遊線」項目建設,推動溱湖「溼地水上遊」與「溱潼古鎮遊」南北呼應、兩翼齊飛,著力打造水生態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共生共榮的休閒產業新業態。
加強三市統籌
堅持市域一體,聯動發展。靖江市立足跨江聯動、泰興市立足產城融合、興化市立足生態經濟,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做強城市實力。市級層面加強整體統籌協調,給予有力支持。
加強規劃統籌
統籌考慮各市(區)、各功能板塊的發展訴求和空間需求,科學安排全市功能布局、空間格局和要素配置,加強對重大項目、基礎設施的用地保障。做好資源環境承載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進一步優化全市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布局,合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三條控制線。強化戰略引領、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分級分類,建立健全全市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加強交通基礎設施統籌
通過常泰過江通道、江陰第二過江通道、建湖至興化高速公路、滬陝高速公路平潮至廣陵段擴建等一批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強力推進,進一步提升三市城市發展承載能力。持續深化《泰州市域快速路網規劃》研究,加快推進相關項目落地,提高三市與市區的快速通勤效率。
全面推進「城建惠民」
從2020年開始,將「城建惠民」行動向各市延伸推進。要圍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熱點難點問題,借鑑前期市區推進做法,結合各地實際,以具體項目為抓手,明確重點任務、制定實施方案、有力有序推進。市委市政府將此項工作納入對各市(區)的常態化績效考核,推動「城建惠民」在全市範圍內持久深入開展,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