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鄧州市高集鎮黃龍村黃龍廟自然村西南,有一條名字叫黃楝樹溝的溝渠,據老人們講,曾經此溝寬兩三丈,也很深,常年有水,並且水清見底,溝中還生長著魚、泥鰍、蝦、黃鱔等;在那個生活很貧困的年代,誰家如果來客人了,沒有菜招待,就帶著竹籃竹筐等簡單的工具,挽起褲腿,一會功夫就能逮到很多水產品,一桌無汙染味道鮮美的菜就有了,中午這頓飯在客人面前顯得很有面子。
這條溝叫黃楝樹溝,是因為曾經這裡有一棵和黃龍廟齊名的黃楝樹;黃楝樹的葉芽、葉、根和樹皮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清暑,生津,解毒,利溼的功效,黃楝樹一般生長在海拔140-3550m的低山、丘陵、石山林或平原,鄧州這個地方非常稀少;而黃龍廟這個地方不但生長了黃楝樹,而且這棵黃楝樹有幾百年的樹齡,枝葉非常茂盛,樹幹要三四個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圍攏過來;這棵樹因為它的高大茂盛、樹齡久遠,和黃龍廟一樣成為當地人的精神寄託,每當初一十五,在黃龍廟燒香祈福完畢的香客中,有很多還會到這裡祈福,特別是逢年過節,黃楝樹的枝幹掛滿了祈福之物,微風吹過,樹幹上隨風飄逸的祈福之物,在向上天訴說著黃龍廟附近人們的淳樸勤勞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黃楝樹溝遺址
這棵在當地人心目中屬於聖樹的黃楝樹最終沒有矗立到新世紀,在上個世紀,一場轟轟烈烈的電線桿運動在中原各地颳起,這場運動也刮到了黃龍廟,黃龍廟西北一片遮天蔽日的柏樹林全部被砍掉運走,西南的這棵黃楝樹也沒能倖免,因為樹幹高大,能做很多電線桿,聖樹黃楝樹在這場運動中離開了生長几百年的地方。
沒有聖樹黃楝樹庇佑,黃楝樹溝也漸漸荒廢了,昔日溝中能淘米撈蝦的場景再也沒有出現,現在已經成為農田旁一條不起眼的排水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