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回憶,老家院裡那棵楝樹

2020-12-18 德善軍仁

初夏的傍晚,與妻徒步到公園一隅,忽然迎風飄來陣陣濃香,妻很奇怪:「薔薇花、月季花都謝了,咋還會有這麼濃的花香呢?」她環顧四周,也沒看到什麼花。我也聞到了花香氣息,但是,這股香氣對我來說太熟悉了,幾乎是瞬間就喚醒了我多年的記憶:「是楝樹的花!」果然,我們穿過楓林小徑,轉角處就看到一株楝樹挺立在爬滿薔薇藤的籬笆牆外,滿樹繁花在LED路燈下並不算很扎眼,卻暗香浮動傳出數十米開外,委實濃鬱——但隱約間,我覺得,記憶中我家的楝樹好像不是這種狀況啊!

從我記事的時候,我家院子裡有很多樹:一棵洋槐樹在西屋北窗邊、一溜四棵榆樹在東牆邊、一棵椿樹在廚房窗口,還有一棵楝樹在院子東南角處。最大的樹是洋槐樹,卻是歪斜在西屋門口;而第二大的楝樹則是樹身通直四五米高、略呈蘑菇型的樹冠錯落有致、三個大枝杈很勻稱地形成一個搖籃狀的託架,從我學會爬大樹之後,我就經常爬上這棵楝樹,坐在樹杈上,背靠著正北的大枝杈,兩腳分別蹬著朝向西南和東南的另兩個樹杈,似睡非睡地小憩。

春末夏初,楝樹開花的時節是小麥長滿籽仁的當口,也是早熟的「麥黃杏」即將成熟上市的時候,淺粉色的楝花,花瓣上還有深紫色的條紋,由於花朵太小,並不怎麼引人注意,但花朵繁多,且氣味很濃鬱,關於楝花是香味兒還是臭味,我曾跟發小們以及大人們激烈爭論過多次,大人們都說這東西太臭了,難聞死了!後來,人們基本接受了我說的「因為香味太濃了,聞起來就覺得是臭味」的說法,這一說法兒挽救了我家那棵大楝樹,因為父親想砍掉它的理由就是「它開花太臭了」。也正是因為楝樹花和葉的特殊氣味,賣杏的人總是用楝樹枝葉遮蓋在盛滿杏的籃筐上,據說可以避蚊蠅。

我喜歡在楝樹開花的時候爬上這棵楝樹,也說不上是喜歡聞楝花的香味,還是喜歡很放鬆地躺在樹杈上享受那份恬靜,反正就是喜歡,沒想過理由。

夏天的楝樹很茂盛,層層疊疊的葉子裡面,藏著掖著一串一串綠珠子一般的果子,我們稱之為「楝豆」,青楝豆表皮有小斑點,很硬實,比較適合當彈弓的「彈丸」。於是,爬上這棵楝樹採楝豆就成了我和發小們比賽的常設項目:有時候比賽爬樹速度,有時候比賽採楝豆的多少……有一次,堂弟平均竟然出了個餿主意:比賽從樹上下來的速度。比賽雙方是我和鄰居家的「小六」,小六大我一歲,但很瘦小,由於家裡弟兄太多,衣服卻不夠穿,他剛到夏天就開始光腳、光膀子、穿短褲了,但是他很皮實,也很靈巧,還曾經跟著鄰村戲班子學過武生基本功,所以,比賽爬樹快我們通常都比不過他!小六還練會了一種叫「上樹猴」的技巧,就是雙手雙腳把著樹幹,弓著腰上樹,身體不挨著樹幹,爬起來動作又快又舒展,活像一隻靈活的猴子,令人很是羨慕。堂弟平均提出比賽下樹就是要規避小六上樹的特長。比賽那天,小六仍是光著膀子,他先爬上那棵大楝樹,聽著平均的口令「開始」就開始抱著樹幹往下滑,由於楝樹皮很粗糙,結果把小六的肚皮劃出好多血道道,令人既忍不住想笑,又憐惜他的傷痛無法笑出來。我見狀很吃驚,恐怕刮爛了父親給我新買的海軍藍條紋背心,就棄權了!於是,小六直接「勝出」!他興高採烈地跑回家擦洗肚皮上的血道道去了。

秋後的楝樹基本沒了生機:楝葉很快就會變黃落光,樹枝上只剩下一串串金黃色的楝豆,早年,我還曾經跟著三爺一道採過楝豆送到小酒廠去換酒喝,後來,小酒廠停產,楝豆也就沒了價值。而我家這棵楝樹卻有了其他用途!

那時候,我們家每年都要種很多紅薯,秋後收穫的紅薯多得無處存放,父親就在院子裡選出一塊空地挖了一個豎井狀的「紅薯窖」,紅薯窖口是圓形的,向下的通道像井壁一樣,依次挖出了腳窩,人下去時踩著腳窩來到窖底,窖底向四周開挖出不小的空間,從地面運來細沙土墊底,把紅薯用籃筐從窖口卸下來,依次擺放在沙土上,這樣存放紅薯,冬天防凍,到了第二年春天不但不腐爛,還會因為紅薯澱粉糖化變得特別脆甜,所以,我家年年都要窖藏不少紅薯。但運送紅薯下窖卻成了問題:父親要下到窖底等著接籃筐裡的紅薯,一籃筐紅薯好幾十斤,瘦弱的母親提不動,我和姐妹們年紀小也提不動,每年此時都會很愁人。偶然間,我在生產隊廢棄的汽馬車上發現了一個鐵滑輪,好像聽大人們說過用滑輪提拉重物能省不少氣力,我就拿回家裡試著看能不能派上用場。我家的紅薯窖距離那棵楝樹一米多遠,窖口正處在楝樹朝北的那根大樹杈的正下方,我就找來鐵條,爬到楝樹上,把鐵滑輪固定在窖口正上方的樹枝上,把繩子穿進滑輪裡,拉著試了試,很滑溜。等到紅薯下窖的那天,鐵滑輪立了大功:足足一千多斤紅薯,母親和姐妹們裝籃筐,我操縱著滑輪和繩子吊著籃筐上下運送,很輕鬆地就幹完了原本很驚人的活計。一向不苟言笑的父親從紅薯窖裡爬上來,看看楝樹上的滑輪,再看看我,背過身對著母親哈哈大笑:「孩兒夠聰明!想這個法兒真好!」美得我高興了好幾天。 後來,我上高中的時候,家裡翻建房子,把楝樹伐掉當木材了。沒了那棵楝樹,以至於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每次回到家,看著院子東南角空落落的,心裡都會悵然若失。

此後,每到不同的季節,我還會想起那棵楝樹的花香、避蚊蠅的楝葉、硬實的青楝豆、黃楝豆,還有那個鐵滑輪,耳邊時常還會響起發小們比賽爬樹的笑鬧聲。

如今,驀然聞到花香,看到楝樹,本就埋藏不深的記憶頃刻泛出心頭,極其懷念……!(濟輝)

相關焦點

  • 我心中的那棵苦楝樹
    南方一年四季都是綠樹常青,很少有落葉喬木,而春天降臨淮河兩岸,除了桃李爭妍、洋槐花如雪滿樹,還有楝樹在抽絲髮芽。很少有人聽講過楝樹,而我的老家安徽明光潘村那一帶卻不少,淮河下遊衝擊平原廣袤的土地上都能夠輕鬆看到,而我家的院子裡面也曾種過三棵。小的時候,因為只看到過家鄉的楝樹、泡桐等,我就天真以為楝樹是我們那個鄉鎮的專屬。長大之後曾經查閱《辭海》,才對它有了更深的了解。
  • 楝樹
    湖邊長著一棵楝樹,在城裡倒是件稀奇的事。每次路過時,我總會停下腳步,細細打量它,像對待老朋友一樣,見它無憂無慮地開花結果,過著樸素、安穩的日子,心中甚是欣慰。  這棵楝花筆直,有碗口粗,皴裂的褐色的表皮上星星點點。枝幹疏朗有致,樹葉細長、稀疏,給人簡約、清歡的感覺。樹葉間,枝頭上,綴滿青果子,一粒粒,花生米大小。
  • 楝樹,原本農村很常見的一種鄉土樹種,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了?
    小區也不像市區內那些高檔小區種植的都是一些名貴樹種,而是桂花、玉蘭、木瓜、白蠟、大葉女貞等常見樹種,而且在小區中心的小廣場裡還種植小時候在老家十分常見的一種樹種——楝樹。楝樹,可以說是很多地方都很常見的一種鄉土樹種,在我們老家平頂山、還有我老婆老家新鄉都十分的常見。
  • 風信子:三棵苦楝樹
    舊時,爺爺的菜園裡,三棵苦楝樹出奇的高。那時的我總覺得苦楝樹長得很普通,在村莊很多角落都見到過它的身影,但是長在爺爺菜園這裡的三棵,特別碩大。如今,看到苦楝樹,回憶起多年前爺爺在世的光陰。那時候,苦楝樹,一年比一年高,一年比一年茂盛。每當爺爺帶著我去菜園摘菜,他總是神情凝重地望著苦楝樹,說:「又過一年了,它又長大了。」然後回過神笑笑說:「我們玲丫頭也慢慢長大了」,那時我還小,不懂爺爺話語的深意。時間悄悄溜走,每度過一年,爺爺似乎都會念叨念叨苦楝樹,說苦楝樹又長大了。
  • 這棵幾百歲黃楝樹背後有故事 樹幹需3人圍抱
    李大爺說,這棵樹黃楝樹後來成了一棵「抗日樹」。為啥這樣說,李大爺說,早在1938年冬天,這棵黃楝樹曾遭遇不測,被一名侵華日軍的小頭目腰斬過。據李大爺說,當時這棵樹上有一個水桶大的馬蜂窩,當地人稱之為殺人蜂。也許黃楝樹也和當地人一樣也想抗日,當看到前來乘涼的侵華日軍小隊長後,一陣大風襲來,黃楝樹藉機「指揮」這窩殺人蜂奮起反抗,襲擊了日軍小隊長。
  • 楝樹的華麗「變身記」
    每年夏天,楝樹都結出串串翡翠般的小楝果,模樣像極了外婆家院子裡那棵棗樹結出的果實,所以老家人又叫楝樹為楝棗樹。但這個楝棗是不能吃的。」王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說:「它的種子是我們俗稱的『楝子豆』或『楝豆子』吧?小時候常常被我們從路邊、操場邊撿來與同學砸著玩或當作彈弓的『子彈』。」「這種樹怎麼了?有什麼特別嗎?」不少市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問到這個問題。
  • 黃楝樹,兀立在高崗
    崗上這一片兒那一堆兒稀稀拉拉地生長著毛毛狗、拉拉秧、刺決芽,蔫頭巴腦,無精打採,一看就是缺水、缺肥所致。雜草遮掩不著沙土崗的體膚,陽光直射下,碎石、砂礫泛著黃白駁雜的顏色。如果趕上秋冬砍伐柞坡運送慄梢兒的日子,牛車軋出明光的轍印,從南到北漫下高崗,進入村莊。由於崗在村南,崗上又曾經修建有供奉關爺的小廟,莊戶人圖省事,就把沙土崗稱作南廟崗。
  • 如果你也見過楝樹花開……
    楝樹花開苦楝木——這是我們這邊人們對楝樹的稱謂,我查了查資料,資料上說,「楝樹分布於中國黃河以南的各個省區,較為常見。現在也被引為栽培。廣布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看完這段介紹,我想,楝樹的分布範圍這麼大,對於苦楝樹,我們還是有很多話題的。現在我們來聊一下這苦楝樹的花。楝樹花期在4-5月,果期10-12月。
  • 苦楝樹小語:《紅樓夢》自楝樹開始,又自楝樹終
    農村有「楝樹娶媳,樟樹嫁女」的說法,給兒子娶媳婦打家具,楝樹用來打桌椅板凳箍桶箍腳盆,過日子經久,可以用到紅顏成白首;送女兒嫁到婆家,要做幾個樟木箱籠,裝衣儲物,蠹蟲不生,生活細水長流。養兒育女,是二十年大計。會過日子的人家早早謀劃。宅前種樟,宅後植楝。這就是「前樟後楝」的講究。
  • 神奇的前寨子黃楝樹
    郟縣東城街道前寨子村有棵具有傳奇色彩的黃楝樹,樹高17米,胸圍2.55米,東西16米南北16米。
  • 黃楝樹溝 鄧州聖樹傳說地
    這條溝叫黃楝樹溝,是因為曾經這裡有一棵和黃龍廟齊名的黃楝樹;黃楝樹的葉芽、葉、根和樹皮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清暑,生津,解毒,利溼的功效,黃楝樹一般生長在海拔140-3550m的低山、丘陵、石山林或平原,鄧州這個地方非常稀少;而黃龍廟這個地方不但生長了黃楝樹,而且這棵黃楝樹有幾百年的樹齡,枝葉非常茂盛,樹幹要三四個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圍攏過來;這棵樹因為它的高大茂盛、樹齡久遠,和黃龍廟一樣成為當地人的精神寄託
  • 張杰的一封家書:爺爺和我心中的那棵泡桐樹
    種一棵樹木,伴孩子成長。在每一個家庭教育中,稚嫩的孩童就像是一棵棵小樹,親人的親情則是樹木茁壯成長過程中所需的養料:時而是溫暖的陽光,時而是潤物的細雨,時而是醉人的春風。那棵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樹木,也同樣承載著愛意成長。在張杰的童年生活中,也曾有這樣一棵充滿愛意的泡桐樹與他作伴。
  • 行道兩邊有望種楝樹滅蚊
    昨天,中國農科院研究員、生態環保專家閔九康向記者建議,南京的園林部門可以在河西引進具有殺蟲滅蚊功效的楝樹作為行道樹,市民也可以將楝樹做成的盆景放在家中,效果比蚊香好。  香樟、桂樹好看不滅蚊  閔九康研究員在河西轉了一圈發現,河西道路兩旁大多是香樟樹,其中也插種了一部分桂花樹。
  • 園林景觀中不可少的鄉土樹——楝樹
    中國園林網3月11日消息:近日,一篇題為《林業專家建議:楝樹渾身是優點 街道邊能否多種它》的文章,讓小編不由得想起小時院中的那兩棵楝樹。小編覺得楝樹在園林景觀綠化中的應用應該得到推廣和賞識。
  • 豐縣老家的那兩棵杏樹
    文:蔣雪花圖:來自網絡時下,豐縣老家的大蒜開挖,已經如火如荼,麥稍變黃了,杏子也就要熟了。青蛙叫醒了夏天,布穀鳥唱響了麥季,也催動了一些在外遊子的心。特別是在這杏子即將成熟的時節裡。每當在這樣的時候,我那最親的人呢,也總盼望著我回家。杏樹,諧音「幸福」。所以大家都熱衷於在自家的院子裡或者大門口栽上一棵或幾棵杏樹。特別是在我那可愛的家鄉,豐縣的張蔣河村。誰家沒有幾棵杏樹呢,院落牆角有,房前屋後有,坑邊地頭有,甚至是大田的中央都有著杏樹的「倩影」。幾乎是有人家的地方都有,有人踏過足跡的地方都有。
  • 心情日記:好久不見,老家院子裡那棵老杏樹
    一日,回到家裡看到茶几上有一些類似果乾的東西,問了妻子這是啥,妻子說,那是母親剛剛送來的杏幹,是用老家院子裡那棵杏樹結的杏子曬的。拿了一個,放進嘴裡,酸酸的,甜甜的。我對妻子說,這周末回老家一趟吧,妻子應了一聲。
  • 楝樹不在人心在 歲月不在美德在-走訪苗店鎮楝莊村
    原來這就是白老先生。喜迎門前,笑哈哈的給我說「這是俺小兒媳婦。」奧,我恍然大悟,原來是兒媳,美女喊爸媽那麼親熱,我還以為是閨女呢。我忙問「那你老爺子那輩是個大財主?」白大伯說「不是,俺老爺子是個聞名鄉裡的秀才,能寫會算,聰明過人。由於剛直不阿,所以屢試不中,沒往上考,卻被太和寨響噹噹的李子炎的父親李文炳看中,聘為家庭私人教書先生。在李文炳的幫助下回來把楊家老宅院買了下來。據我爺說,當時這是一進三的大宅院,前邊是大門樓,兩邊是炮樓管家房,進院是東西配房和五間坐北向南的客廳大瓦屋,左右穿過來到二院,就是現在我住的這院,。
  • 在農村,家院裡栽幾棵樹好?
    院裡栽幾棵樹好,有什麼講究呢? 春天的到來,即是賞花踏青的時節,也是植樹種樹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裡,選擇幾棵合適的樹木,種植在自家的院子裡,也是一種難得的情趣與享受。 擱在古時候,槐樹、柳樹、榆樹和梧桐樹備受人們青睞,而且它們比較常見又不是十分名貴的樹種。
  • 最耐寒耐旱的3種果樹,院裡各種一棵,來年全家吃到「嗨」
    最耐寒耐旱的3種果樹,院裡各種一棵,來年全家吃到「嗨」。說到果樹,記得小時候生長在農村的時候,院裡面都會種上很多的果樹。特別是街坊鄰居,都是一樣如此。人家都會種上一些梨樹或者是石榴樹之類的。自己吃起來也很方便,之前外面賣的也有水果,但至少自己種植出來的水果,吃著也很放心。
  • 【懷舊】公小那棵大榕樹被「撕裂」成兩半 來看看柳州學生共有的回憶
    發布君看到大榕樹倒下的圖片不免有些遺憾,這顆大榕樹承載了很多人的童年回憶,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共有的記憶。  大榕樹倒下之前,樹高有十餘米,大家紛紛猜測樹是承受不住重量才倒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