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的一封家書:爺爺和我心中的那棵泡桐樹

2020-12-18 中國日報網

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種一棵樹木,伴孩子成長。在每一個家庭教育中,稚嫩的孩童就像是一棵棵小樹,親人的親情則是樹木茁壯成長過程中所需的養料:時而是溫暖的陽光,時而是潤物的細雨,時而是醉人的春風。那棵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樹木,也同樣承載著愛意成長。

在張杰的童年生活中,也曾有這樣一棵充滿愛意的泡桐樹與他作伴。登上《一封家書》第二季收官之作,張杰講述了爺爺和他心中那棵泡桐樹的故事。

生活中的領路人:用巧手撐起家

陪伴時:在呵護中成長

「我出生在只有八平方米的小屋子,小而溫暖,也很充實。記得每次我犯錯,您最護著我,我會藏進您的被窩裡得到熟悉的安全感;鄰居家的小狗不小心咬傷了我,您一邊果斷處理傷口並帶我去醫院打針,一邊安慰因為受到驚嚇而大哭的我……」張杰在家書中講述了自己童年的故事。而文字中的「您」,便是對他影響至深的爺爺。

爺爺是張杰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一個人,爺爺的成長經歷也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張杰的成長軌跡。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生命的每一個輝煌燦爛都源自於父母為我們創造的條件。」在張杰眼中,這句話也許就是對爺爺的最好詮釋。

「您從小就生活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餓肚子是常事,失去母親時大概也才八歲吧,可能這樣一個並不完整的家庭讓您擁有了更加獨立的性格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您坦然接受和面對每一次生活帶來的衝擊和考驗。」張杰在信中講述了爺爺奮鬥的經歷。「您不到十八歲就去鞋廠打工了,用自己的巧手補鞋掙錢,憑著個人聰慧的天賦和熟練的技巧,與身邊的同事建立了很好的關係,同時您那正直、真誠的性格一直影響著周圍每一個人……」

上天總是會眷顧勤奮的人。因內心的堅毅與聰慧,因單純地喜歡做著一切與人方便的事,驚喜總是在不經意間降臨。「正因為這樣的個人魅力,您擁有了一位最愛、最疼您,並願意和您相伴一生的妻子,這是上天給您的恩賜。你們擁有了一段開始就不再孤單的人生旅程,在最相愛的時候擁有了您的孩子們,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享受著天倫之樂!」

在張杰的印象中,爺爺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家裡的每一個人:教會了大女兒釘鞋墊,教會了兒子修理家電,教會了他們用雙手去創造生活。

對張杰而言,與爺爺在文化街老家生活的日子是辛苦的,但更是幸福的,是他記憶中難忘的美好。「您就是我的大樹,我的依靠,我習慣了和您一起在樹下乘涼;習慣了餓了和您凌晨起來吃泡菜米飯;習慣了我生病發燒時,您坐在我床邊忽然從身後變出玩具小火車,那可是要花您半個月的工資才能買到的綠皮小火車;習慣了摸著您的耳朵,和您比手掌大小,看您炫耀大拳頭……」

音樂上的啟蒙者:用旋律傳遞愛

離開時:將愛寫進歌裡

生活和理想,有時候是衝突的。當承擔著一大家子的生活壓力,人們更多地是追求基本生活地穩定。在家庭生活慢慢穩定之後,深藏於心中的個人夢想也逐漸覺醒。「兒女有了本領,您也有了更多時間去繼續您愛的川劇。您擁有著一副青山嗓,在新繁鎮乃至新都區都是首屈一指的!」

張杰說,爺爺常說自己是「國防身體」,年輕時就常騎自行車去各地作為票友給大家表演川劇,所到之處掌聲雷動。爺爺是全家人的偶像,而他就坐在爺爺自行車的後座上,像「跟屁蟲」一樣跟著四處長見識吃好吃的。

爺爺的「青山嗓」不僅唱出了自己的夢想,也點燃了張杰心中的音樂火花。對並非科班出身的張杰而言,此時能走上音樂道路,離不開爺爺的薰陶。爺爺是他音樂路上的啟蒙者,是帶領他叩開音樂世界大門的領路人。「外面的您是被大家崇拜的『青山嗓』,在家裡又作為大家長,教導著一代又一代,孫女成了大家尊敬的教師,孫兒成了用音樂傳遞愛的勵志歌者,小孫女也為了維護小家庭而努力不懈工作著!」

爺爺陪伴張杰在音樂道路上不斷成長,而現在,爺爺已經不在他身邊。張杰不得不習慣沒有爺爺的一切。電話那頭不再聽到熟悉的那句「你好好工作保重身體,我身體好得很哈」,不再聽到熟悉的二胡聲,不再聽到那一副「青山嗓」……「但您最好的樣子,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裡,每當我閉上眼就可以感受到您的力量。」

現在,張杰帶著爺爺喜歡的川劇繼續前行在音樂道路上。「爺爺升仙,都還沒出過繁。夢回蜀道繞過川的難,輪到了下輩講他們的撼……」張杰將川劇融進現代音樂,用川音全新演繹《蜀道難》,唱出巴蜀人的精神氣,唱出他的心裡話。

精神上的傳承者:讓希望變現實

思念時:種下心中的樹

在《蜀道難》中,有這樣一句歌詞:「爺爺說過,他嗓如峨眉山,生在新繁授我雞的冠,獨佔了鰲頭我繞了十幾年。」而這正是他信中描繪的場景。小時候,張杰跟著爺爺外出長見識,當一桌菜有涼拌雞塊,爺爺一定會把雞冠夾給他,還念念有詞:「未來,咱們傑娃兒要獨佔鰲頭!」

有時候,兒孫是長輩夢想的承載與希望的寄託。張杰在採訪中曾說過,他的名字是爺爺取的。正如「獨佔鰲頭」的寓意一樣,「傑」同樣希冀著「傑出」與「超越一切」。「老家門口那棵大樹您還記得吧?那是小時候我和您親手種下的一棵小樹苗,那是我種的第一棵樹,我想,那時您也把最深的愛種在了我的心裡。」

在愛的滋潤下,泡桐樹茁壯成長。爺爺經常帶著孫兒們在這樹下乘涼,給他們講講故事,告訴人生的真諦。「生活雖然艱辛,但您一定要讓我們記住:『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們一直謹記著,您說做人要踏實,要像修房子砌磚,一匹一匹地耐心砌好,這樣築成的房子會非常堅固……」雖然從小沒有得到太多的愛和關懷,但在張杰眼中,爺爺一直在用愛的溫暖關心愛護著每一位親人和朋友,並不斷將溫暖傳遞。

「現在的我已經是爸爸了,我會好好愛我的小家、愛我的孩子們。我會保持我對音樂的熱愛,尊重孩子們的理想和愛好,等她們長大些,我也要和她們一起種樹,種下心中那棵可以遮風擋雨的泡桐樹……」那棵伴隨著張杰成長的泡桐樹,未來也將繼續守護著孩子們的成長。

由微博、大眼娛樂、大業創智、酷燃視頻聯合出品,999感冒靈獨家冠名播出的文化情感類短視頻欄目《一封家書》第二季第13期已於5月13日晚18:00在酷燃視頻上線播出,同期音頻將在酷我音樂獨家上線。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來源:中華網

相關焦點

  • 張杰心中的泡桐樹是什麼梗? 張杰的一封家書有點感人
    張杰心中的泡桐樹是什麼梗? 張杰的一封家書有點感人時間:2019-05-16 10:04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張杰心中的泡桐樹是什麼梗? 張杰的一封家書有點感人 張杰,當下 的內地男歌手,從好歌手到好男人的蛻變,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張杰自身的努力得來的。
  • 看神仙歌手張杰訴說他心中的泡桐樹,與你眼中的泡桐樹有何不同
    家門口的泡桐樹,樹底有優哉遊哉的童年,有爺爺最樸實濃烈的愛與希望。當時光過去,當年華老矣,歌手闖出一片天,也總記得那些年的溫暖話兒。是靠山,是信仰,更是不竭的力量源泉。家書暖暖,一封信,回贈給光陰,也寄給最親的人。
  • 推進「五大改造」|「你說,我寫」一封來自監獄的「家書」
    推進「五大改造」|「你說,我寫」一封來自監獄的「家書」 2020-03-30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封寄給婺城的「家書」
    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日前,婺城收到了一封來自退休老幹部章登庭的家書。信中,滿是深情和激動,感慨城市發展、民生幸福,給了「遠道而歸」的他一份「日異月更」的驚喜。「『雙城』齊靚,現階段高鐵新城是古城蛻變的最大工程,而鐵路公園建設是高鐵新城建設的點睛之筆」、「點亮了高鐵新城的一盞明燈」,在信中,章登庭這樣形容這個圍繞「城市新客廳,文化新地標、休閒新天地、濱水新綠帶」定位設計建造、展現老金華站風情和魅力的公園。
  • 鳳兮歸來泡桐樹(散文)
    並且,並且我還看到了泡桐花。這故鄉的鄉親,竟然也能在這兒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開出如此繁碩的花兒,真是讓我驚嘆不已。這使我想到了我的家鄉。我的家鄉商丘被稱為泡桐之鄉,只要你去過那,你都會發出聲聲驚嘆:啊,那麼多的泡桐樹!田野路邊,隨眼看去,哪一處沒有泡桐樹?
  • 家書傳情|前路不管何方,那都是你的方向
    新春團圓時,他們向家人寫下一封封特別的「家書」,告別家人,走上他們的「戰場」。現紅網開闢《家書傳情》系列,為大家講述他們平凡又不凡的故事。軍人丈夫寫給抗疫前線妻子的一封家書周敏,長沙市第一醫院感染科護士。
  • 【婦聯主席話初心】周保軍:一封未寄出的家書,一份對家與國赤誠的愛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聆聽豐城市婦聯主席周保軍講述戰士聶林泉一封未寄出的家書的故事。故事簡介「如果這次戰鬥你們的兒子回不來,你們不要過度傷心和過度難過,你們要為我感到光榮,感到自豪……你們辛辛苦苦把我養大,原指望我可以為你們帶來更多歡樂和幸福,可是我,也許再沒有機會報答你們,真是對不住你們啊!」
  • 寄一封家書 細述長大的瞬間
    兼愛 尚賢 博物 戴行離家在外的日子裡總有一瞬間讓你忽感長大寄一封家書 紙短情長向爸爸媽媽細述成長的瞬間別擔心 我在棗院挺好的主動向爸爸媽媽輕訴日常,每周固定的電話和視頻不讓他們記掛。少年叛逆的影子漸漸褪去,漸漸學會溫柔的對待身邊最好的人,不讓父母擔心也是一種長大。關心 · 朋友新的地方會有新的遇見,可老朋友仍然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我們不需要時常見面,不需要客套的問候,一條消息,一段語音,在互相的笑罵中就能體會彼此心中的情感。
  • 駐村幹部餘永流:留下一封來不及傳遞的家書
    駐村幹部餘永流:留下一封來不及傳遞的家書 2020-12-03 09:2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11封穿越67年的國民黨老兵家書下周「回家」
    「叔叔是1947年當壯丁的,那時我才5歲,不知道他的名字,只記得是方形國字臉,個子挺高。」王國翠曾聽父親介紹,叔叔是因為家境貧寒,才主動去當壯丁換幾塊錢補貼家裡。王國翠說,父親生前是一名教師,1963年因病去世,解放後,叔叔沒有回來,家裡人很想知道家書裡說了些什麼。孫子想知道爺爺過去連日來,本報報導引起了各地讀者的關注。
  • 姥爺一封家書勉勵新兵外孫改正「三大頑疾」
    老兵的期盼 新兵的方向——推薦北部戰區空軍某旅新兵白晨志外公的一封家書編輯同志:近日,在北部戰區空軍某旅新兵營組織的「讀家書」主題活動中,新兵白晨志和大家分享了外公的一封家書。
  • 【一封家書】歷經千帆 初心依舊
    抗「疫」期間他們通過視頻、書信、電話等多種方式既互訴思念之情,又互相支持鼓勵,充分反映出廣大監獄幹警為維護社會安寧做出的無悔抉擇和巨大犧牲!為這場戰「疫」中平凡而偉大的他們加油鼓勁,助力戰「疫」取得全面勝利,今年以來,局工會在全局範圍內開展了家書徵集活動。
  • 一封家書喚起半個世紀的離別,臺灣古稀老人到杭州尋親圓夢
    我終於找到他們了!」老人激動起來。他終於能完成老母親的遺願了。一封家書,喚起了半個世紀的離別這位來尋親的老人已年過七旬,名叫傅忠毅。老人背井離鄉,要從1948年說起。魏金闐奶奶很早過世,爺爺獨自撫養三個子女,作為家中最小的女兒,傅忠毅的老母親後來過繼給了魏金闐爺爺膝下沒有兒女的妹妹和妹夫。「我爺爺的妹夫是空軍,當時在杭州筧橋機場工作,他們一家人後來去了重慶。他們的女兒,就是我小姑姑在重慶認識了一個金華人,也是一個空軍,兩人結婚後輾轉去了很多地方。」
  • 一封家書│接到南京寄來的準遷證 趕緊給父母寫信報喜
    即日起,紫金山新聞「金陵拍客」推出特別策劃——「一封家書·時光的告白」,向各位讀者徵集珍藏的家書,請您將家書(附上文字寫上信件背後的故事)發到「金陵拍客」專屬QQ號:1810949255,一起「聆聽」時光的告白。
  • 我心中的那棵苦楝樹
    很少有人聽講過楝樹,而我的老家安徽明光潘村那一帶卻不少,淮河下遊衝擊平原廣袤的土地上都能夠輕鬆看到,而我家的院子裡面也曾種過三棵。小的時候,因為只看到過家鄉的楝樹、泡桐等,我就天真以為楝樹是我們那個鄉鎮的專屬。長大之後曾經查閱《辭海》,才對它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楝樹的記憶,更多是它的花。
  • 嚴要求、重責任、懂知足,楊靖宇後代家書中的紅色傳承
    編者按家書抵萬金。一封家書,一份真摯情感,一段家國情懷。
  • 千年之前秦人一封家書:「媽,再不寄錢來我就要死了,急急急!」
    」,一封來自公元前223年的家書,是跟隨秦國大將王翦在淮陽與楚軍作戰的倆兄弟寫的,雖然是為了討要東西,但細碎繁瑣間,卻也透露了濃濃溫情,讀起來至今令人潸然淚下。  與兄弟倆作伴的,還有兩封(準確來說是「片」)家書,這實際上是兩片長約20公分的木牘,在正反面都寫滿文字,是黑夫與驚寫給兄長「衷」的信,他倆當時駐地淮陽,因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心中不安,於是便寫信與家人聯絡。
  • 廣州芭蕾舞團創排《一封家書》
    原創作品芭蕾雙人舞《一封家書》正在創排之中。戳視頻!看芭蕾雙人舞《一封家書》——平日裡的愛情也許是「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的相伴相守,也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執著深情,但當愛情遇上疫情,便是「與子同袍,並肩作戰」。言為心聲,紙短情長;一封家書,綿綿思念。
  • 中國家書故事|1990我準備好遇見你
    下面,由我來為大家講述與信件相關的那段過往。南京的天氣漸漸冷下來,在把短袖換成衛衣的時候,我終於等到了之前拜託母親幫我找的舊時的家書。剛剛打電話給母親說要找家書時,她很驚訝,問我怎麼突然想起這種古老的東西,我大概地向她解釋了緣由,說我們想要尋找、保存與傳承家書和家書傳統,並將它們撰寫成一個個故事。母親聽了只說會儘量找,但不能保證,因為距離上次與人寫信實在是過去太久了。
  • 請秋風捎去一封家書——張籍《秋思》詩意
    請秋風捎去一封家書----張籍《秋思》詩意1作者/秦緒林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張文昌俯身撿拾起來踱步到書窗前的菊花旁窗外 洛陽城的街道上正落葉繽紛 如蝴蝶翩翩飛舞秋風輕吹 此刻 故鄉吳中的菰菜蓴菜和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