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靜安區臨汾路街道:17個無電梯居民區 16個實現加裝電梯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老公房加裝電梯如何從個案走向量產,來看上海這個街道的做法

回想起2019年底電梯交付使用的首日,仇老伯依然激動不已。

「那天,我母親三年來第一次主動要求下樓,她走出家門,和周圍鄰居打招呼問好,特別開心。」仇老伯說,加裝電梯真正是為民服務的實事工程。

這是老公房加裝電梯便民利民的一個縮影。

在上海靜安區的臨汾路街道,轄區內20個居民區,近90%的樓組沒有電梯,而居住在三層樓以上、60歲以上老人約有1.3萬人,其中80歲以上老人近2800人。近年來,臨汾路街道黨工委密切關注「懸空老人」和居民的下樓需求,把老公房加裝電梯作為自己的一號民生工程,推動加裝電梯從「個案」走向「量產」。

如今,臨汾路街道17個無電梯居民區,有16個實現了加梯零突破,目前啟用、在建、在批的加裝電梯達到了64臺。

電梯建成前 本文圖均為臨汾路街道供圖

電梯建成後

「只要13秒,電梯就能送到」

9月18日下午,家住臨汾小區6號樓601室的楊根生走出家門,走入電梯轎廂,不一會兒,轎廂穩穩停在1樓,他走出電梯氣定神閒,打算在小區裡溜彎。

「不管上樓還是下樓,只要13秒,電梯就能送到。」71歲的楊根生精確計算了自己乘坐自家樓組電梯的時間,臉上寫滿了驕傲,「自從樓裡加裝了電梯,我出門的頻率也提高了,心情也跟著好起來。」

按楊根生的話說,裝電梯切實給像他這樣的「懸空老人」帶來了獲得感。電梯使用了大半年,他說自己非常「享受」,回憶起曾經爬樓梯的經歷,直呼「變化太大」。

「我們這個樓裡,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比較多,大家年輕時爬個六樓,體力還馬馬虎虎跟得上,現在年紀都大了,膝關節明顯感覺吃不消,爬兩三層就覺得喘了。」楊根生說,雖然樓裡四五樓安裝了供歇腳休息的椅子,但是並不管用,「我以前能不下樓,儘量不下樓,就是怕爬樓梯。」

此前在臨汾路街道,這樣的「懸空老人」案例還有很多。居民仇老伯今年75歲,和94歲的老母親一起居住在6樓。母親2017年突發腦梗後,腿腳便不太好使,無法自行下樓。

「每次要出去看病,下樓需要有兩個人同時協助,扶著一步一步下臺階,從6樓下到1樓最長要耗費30分鐘。」仇老伯說,居委會雖然有提供爬樓機等服務,但是老人坐了一次就心裡害怕,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再坐第二次了。

仇老伯自己膝蓋骨上也生了骨刺,下樓梯就非常疼痛,買菜都靠子女「外賣」,扔垃圾「多次並一次」,生活也非常不便,更加無法協助母親下樓。

電梯建成後

作為典型的純居住型售後公房社區,臨汾路街道下轄20個居民區,80%的住宅樓建設於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1687個樓組中有1507個樓組無電梯,住在三層以上超過60歲的「懸空老人」共有1.3萬,老百姓迫切希望加裝電梯。

2015年11月,臨汾路街道試點在臨汾小區1號樓加裝第一臺電梯,2019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在此期間,街道幹部至今仍忘不了一件憾事:居民曹師傅因病住院,樓道電梯加裝志願者前去探望並徵求其意見,曹師傅當即同意並支付了首批款項,但不久後,曹師傅就病逝了。

為突破「三年裝一臺電梯」的窘境,讓臨汾1.3萬的「懸空老人」早日實現「落地夢」,臨汾路街道把加裝電梯作為2019年度一號民生實事項目並創新了「123」工作法。

「1」是組建電梯臨時黨支部,把街道、居委、小區、駐區單位的黨員都動員起來,形成合力;「2」是成立加裝電梯工作室和社區法治中心兩個支撐機構,同時編制了「小藍書」、「小紅書」兩本指導手冊,讓群眾「一看就懂,照著就辦」;「3」是用水電煤移位配套工程納入老小區改造、為加裝電梯單元的低樓層居民做美麗樓組改造、成立居民自管小組和電梯自治基金「三項惠民舉措」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123」工作法的實施,讓臨汾路街道創造了新的「加梯奇蹟」。如今,臨汾路街道17個無電梯居民區,有16個實現了加梯零突破,目前啟用、在建、在批的加裝電梯達到了64臺。

安裝電梯後居民自發清潔樓道

如何讓一樓住戶都同意?

加裝電梯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一樓居民不願加裝電梯是人之常情。

「很多人到我們這裡來參觀加裝電梯,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你們是如何讓一樓住戶都同意的?」臨汾路375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呂文潔說,百姓百條心,遇到的問題各不相同,「我們做的就是不斷溝通,儘可能地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問題,打消顧慮,贏得他們的同意。」

呂文潔舉了一個例子。在臨汾路街道的小區內,有一戶一樓的居民是盲人,他的生活中用不到電梯,而他也擔心自己出行受阻,他的反對一度讓樓裡裝電梯的工程擱置。

「通過走訪我們發現這位盲人居民的兒子也住在臨汾路街道,就到他兒子家溝通。」呂文潔說,老人住在這裡,周圍的鄰裡其實都非常關心他,他兒子非常感恩。「老人對我們的設計方案有顧慮,怕影響出行,我們就請他兒子去裝電梯的樓宇實地看一下。」老人兒子實地察看後,發現裝電梯並不會阻礙老爸的出行,遂回家對老人做思想工作,終於獲得了這位居民的同意。

走進臨汾小區的一個加梯樓組,一樓二樓公共走廊與樓梯讓人眼前一亮:雪白的牆壁、乾淨的地面、新換的公共窗戶。不止在一二樓的公共樓道,小區門前也進行整修與綠化的摘種。

「哪個樓組居民同意加梯,街道就對該樓組一二樓公共空間進行美化等一系列支持和保障。」臨汾路街道街道自治辦主任陳黛靜透露。

別小看這樣的改造,在加梯後,由於樓上居民主要通過加裝在樓組大門外的電梯來上下樓,不再經過一樓,一樓公共空間實際上成為了一樓居民的常用空間。

「我們一樓的居民更換了門窗,裝了壁燈,門外的公共區域全部從水泥地換成了地磚,漂亮得不得了。」臨汾路375弄2號樓102室居民陳翠萍特別滿意這樣的改造,她說自己原本也有擔憂,怕電梯運行聲音響。「改造以後,乘電梯的居民從外面進出,不從我們這裡經過了,聲音反而變小了,環境也好。」

改造前的一樓居民公共空間

一樓居民的公共空間得以改造美化

陳黛靜稱,加裝電梯在徵詢意見時,居民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考慮,歸納起來主要集中在安裝費、維護保養和一樓居民的配合度上。為此,街道出臺3項惠民措施,體現人民至上、共享幸福的價值理念。

針對部分居民經濟困難的情況,街道積極爭取將與加裝電梯配套的水電煤移位工程納入老舊小區更新項目,為每臺電梯節約7萬-10萬元資金。針對有居民擔心電梯安裝後無人管理的問題,街道抓住物業黨建聯建模式在臨汾全覆蓋的優勢,把電梯後續管理納入物業達標考核。街道還在積極與太平洋保險公司協商,在全市率先試點以定額商業保險的形式保證電梯保養、維修經費的落實。針對反對聲音集中在一樓居民的普遍性問題,街道將加裝電梯與美麗樓組建設結合起來,為一樓居民免費更換入戶門與過道窗。

陳黛靜說道,正是靠著大家孜孜不倦的努力,「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常記於心,才能讓轄區內每一個加梯項目都獲得100%的同意,才會創造出加裝電梯的「臨汾速度」。

相關焦點

  • 老房加裝電梯有了「量產」模式-臨汾路街道1年多加裝50臺,得益於...
    從「0」到「1」,靜安區臨汾路街道第一臺加裝電梯歷時4年;再從「1」到「50」,同一個街道的批量加裝電梯只用了一年多時間……這樣的加裝電梯「加速度」究竟如何煉成?臨汾路街道批量加裝電梯快速推進的奧秘究竟何在?
  • 上海「懸空老人」生活大變樣,加裝電梯從個案走向量產
    黑灰色的外框,搭配全透明玻璃,每一臺電梯都自帶360度全景景觀窗。這不是上海外灘、陸家嘴黃浦江邊的豪宅,或者5A級寫字樓,而是上海市靜安區臨汾路街道臨汾路375弄小區加裝的19臺便民電梯。「每棟樓,都是100%同意加裝。」臨汾路375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呂文潔介紹說,小區第一棟安裝電梯的是1號樓,這棟樓從2015年就開始動議加裝電梯,但直到2018年年底才完成改造。
  • 明年靜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兩百臺 「全區加梯一張圖」製作完成
    靜安區共有在用、在建、在批加裝電梯274臺,累計完工啟用電梯71臺,正在施工70臺,受惠居民戶數達4863戶。  靜安區老齡化程度相對較高。據統計,靜安區既有多層住宅無電梯門幢數11222個,涉及居民戶數約21萬戶,基本為六至七層房屋,建成於上世紀70年代至2000年之間,平均每幢住宅樓內居住的老年人口約佔樓房居住人口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隨著老齡化加劇,「懸空老人」比例日益增加。
  • 你家小區有加裝電梯資格嗎?靜安區的答案都在這張圖上了!
    你家小區有加裝電梯資格嗎?靜安區的答案都在這張圖上了!靜安14個街鎮,11222個無電梯多層住宅單元,南北向覆蓋範圍廣,房屋類型多樣,地鐵線、防空洞等周邊環境複雜,
  • 老房「批量」加裝電梯,靜安這個社區有啥獨到經驗
    靜安區臨汾路街道是上海典型的純居住型售後公房社區,1587個樓組中9成沒有電梯,居住在三樓以上無電梯多層住宅中的60歲以上老年人多達1.3萬人,「加梯」成為臨汾社區居民最大的訴求。人民的嚮往是城市治理的方向。街道將「加裝電梯」作為社區「一號工程」,探索黨建引領加裝電梯,推動加梯在臨汾社區從「個案」走向「批量」。
  • 上海這個區10年實現老房加裝電梯188臺,3187戶居民受益
    時隔數年,這位乘坐新電梯、重新「落地」的「懸空老人」,不停地打量著熟悉又陌生的老鄰居和小區環境,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朱阿婆並不是個案,給老房安裝電梯,是靜安區許多老年人共同的夢想。在7月17日舉行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活動中,靜安區房管局負責人介紹:過去10年,靜安區因地制宜不斷創新,加裝電梯工作取得了5個「全市第一」。
  • 你家小區有加裝電梯資格嗎?答案都在這張圖上了!
    《靜安區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地圖》  近期出爐!  臨汾路街道  有利於全市成片區大規模推動加裝電梯。  靜安14個街鎮,  11222個無電梯多層住宅單元,  南北向覆蓋範圍廣,  房屋類型多樣,  地鐵線、防空洞等周邊環境複雜,  對於調查和評估工作而言,  是個挑戰。
  • 上海靜安老房加梯再提速,開工建設200臺納入明年政府實事項目
    靜安區共有在用、在建、在批加裝電梯274臺,累計完工啟用電梯71臺,正在施工70臺,歷年來受惠居民戶數達4863戶。 靜安區地處上海中心城區,老齡化程度相對較高。據統計,靜安區既有多層住宅無電梯門幢數為11222個,涉及居民戶數約21萬戶,基本為六至七層房屋,建成於上世紀70年代至2000年之間,平均每幢住宅樓內居住的老年人口約佔樓房居住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並且隨著老齡化加劇,高齡老人、獨居老人、懸空老人的比例日益增加。 多年來,靜安區在加裝電梯工作做出了5個「全市第一」。
  • 加裝電梯後遇到這些「沒想到」,建後管理這幾個問題怎麼破
    在石門二路街道的積極爭取下,區稅務局研究創設出一個解決辦法:以小區業委會作為申請主體,辦理臨時開票帳戶。走通這一步,樓組拿到了出租廣告位的收入。今後小區其他加裝電梯的樓組要開發票,也可以享受這一成果。靜安區大寧路街道延長中路500弄9號樓加裝電梯從目前的運行情況看,新福康裡居民維護管理電梯的成效不錯。
  • 加裝電梯到底難在哪?上海某小區加裝電梯免費安裝、有償使用!
    NO. 1|壹上海市民半年來電3387次!近日,上海市閔行區江川路街道迎來「四喜臨門」的大場面,一周內4個小區的4臺電梯同時開工加裝;普陀區長風新村街道風荷園也啟動推進成片加裝電梯。而在不久前,虹口區江灣鎮街道逸仙小區更出現了14個單元同時開工加裝電梯的「盛事」……今年以來,申城老舊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這一民生工程不斷「提速升溫」。在政策的優化下,加裝電梯在各大老小區可謂遍地開花。關於加裝的程序步驟、糾紛調解、施工流程,也都成為了民生關注的焦點話題。
  • 上海市民半年為加裝電梯打了3387次電話,他們反映最多的問題是什麼?
    近日,上海市閔行區江川路街道迎來「四喜臨門」的大場面,一周內4個小區的4臺電梯同時開工加裝;普陀區長風新村街道風荷園也啟動推進成片加裝電梯。而在不久前的10月27日,虹口區江灣鎮街道逸仙小區更出現了14個單元同時開工加裝電梯的「盛事」……  今年以來,申城老舊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這一民生工程不斷「提速升溫」。在政策的優化下,加裝電梯在各大老小區可謂遍地開花。
  • 上海市民加裝電梯,這些問題最受關注→
    近日,上海市閔行區江川路街道迎來「四喜臨門」的大場面一周內4個小區的4臺電梯同時開工加裝普陀區長風新村街道風荷園也啟動推進成片加裝電梯而在不久前的10月27日,虹口區江灣鎮街道逸仙小區>更出現了14個單元同時開工加裝電梯的「盛事」……而據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統計,今年5月1日以來的半年中,市民共撥打熱線3387次對加裝電梯一事進行諮詢、求助和投訴,這一來電量也遠高於了往年。
  • 長寧、徐匯、浦東這些小區加裝電梯步入「快車道」!
    2號樓、4號樓開心的居民們法華鎮路499弄是新華路街道香花居民區的一個小區。小區不大,總住戶80來戶。去年,小區裡居民自治要加裝電梯,徵詢一開始反響就很熱烈。居民代表和街道、加裝公司共同剪彩此次加裝的兩臺電梯,是香花居民區的第一、第二臺電梯。從徵詢開始,街道、居委和相關職能部門都非常重視。
  • 為讓「懸空」老人免受爬樓之苦,靜安拿了5個「全市第一」
    靜安區委書記、區長於勇表示,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是近年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民生問題。2012年,上海首個加裝電梯的成功案例誕生在靜安區延安西路150弄華怡園小區一號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示範效應;2018年,靈石路1177弄遠龍公寓五幢多層住宅全部成功加裝上電梯,成為上海首個一次性改造為全電梯房的小區。
  • 一小區加裝電梯已開工,一小區加裝電梯方案公示中!
    這是浦興路街道第一臺動工加裝的電梯。凌河路38弄小區是一個老舊小區。小區雖然不大,但老年居民卻不少,60歲以上老人有690人,90歲以上的也有25人,所以居民對加裝電梯的呼聲一直很高。居民區黨總支主動牽頭,協同業委會、物業積極開展加裝電梯的徵詢工作。
  • 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推動加裝電梯工作又好又快 | 靜安區房管局...
    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推動加裝電梯工作又好又快 | 靜安區房管局組織召開加裝電梯工作培訓會議 2020-08-03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友誼新村1號樓的第一部加裝電梯開工了!
    友誼新村1號樓的第一部加裝電梯開工了!天山路街道友誼新村第一部加裝電梯近日開工,一部電梯凝聚了一群人的心血,背後是居民的堅持、鄰裡的和睦、居委幹部的執著…
  • 靜安區嚴格完成全區加梯地圖繪製,實現加裝電梯「兩個全覆蓋」
    靜安區下轄14個街鎮,既有多層住宅門洞數量共計11222個。今年8月《上海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前期調查與可行性評估技術導則(試行)》出臺後,各街鎮分別委託專業單位嚴格按照要求進行評估,初步統計了適合加裝、較難加裝、不適合加裝的門洞數量,並形成了各街鎮加梯地圖。
  • 12月16日,普陀萬裡街道首個居民區加梯工程動工!
    12月16日,普陀萬裡街道首個居民區加梯工程動工!加裝電梯是很多老年居民的夢想,12月16日上午,普陀區萬裡街道凱旋花園小區就迎來了小區裡首臺加梯工程動工,這也是萬裡街道轄區內第一個加裝電梯工程。
  • 上海靜安:C位「出道」!短短1年建成1個區中心+14個分中心+342個...
    臨汾路街道、區文化旅遊局、區委明燈講師團、曹家渡悅達889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天目西路街道河濱融景居民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也分別在發言中交流了各自打通新時代文明實踐「最後一公裡」的主要做法、鮮活經驗和積極探索,展示了靜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的新風採與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