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小白讀財經
在3月5日的大會報告上,總理宣布將實施更大規模減稅,同時下降企業養老金費率!
1、2019年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採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2、2019年要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
根據大會報告,2018年全年為企業和個人減稅降費約1.3萬億元。2019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可見,2019年的減稅降費幅度非常之大。那麼我們如何來理解本次降稅降費呢?
一、國家為什麼要減稅降費?
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經濟增長的雙支柱,從1996年到2016年,中國的GDP增長了936.19%,而同期廣義貨幣M2卻增長了1937.06%,GDP增速代表「創造財富的速度」,M2增速代表「貨幣發行的速度」!
所以在貨幣增長越來越有限的情況下,拉動經濟增長的任務落到了財政政策頭上,要做的是兩點,一是增加財政支出;二是減稅。
2、中國目前的總稅率有下降的空間,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3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8.7%,高於同期GDP6.7%的增速。恆大研究院的數據顯示,當前中國的總稅率佔到利潤的67.3%,高於美國,也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中國的稅費偏高表現在哪裡呢?比如在社保方面,浙商證券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中國企業的社保費率合計為27.75%(不同的城市,社保費率不一樣),而美國也才8.25%。對正常繳費的企業來說負擔是非常之大的。
3、社保費率在個人和企業費用當中的佔比過大,以小白為例(假如個人:單位=10%:29%),如果月薪為10000元,那麼扣除社保後的餘額為9000元,而企業為小白繳納的社保費用為3900元,即小白的人力成本為13900元,需要注意,這僅僅是社保費用而已,還不包括公積金部分(6%-12%)以及個稅呢?如果把所有的這些稅費扣除,小白最後實際能拿到的工資是8000元左右,而企業的人力成本則達到14400元-15100元,這對企業來說是極大的負擔。
相比而言,我國的社保費率在世界上是相對較高的,浙商證券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中國的社保費率合計為27.75%(不同的城市,社保費率不一樣),而美國也才8.25%,新加坡16%。有分析顯示,在全球最大的20個經濟體中,中國的社保費率排在第二,僅次於法國(51%)。
2、以前,過高的社保費用之所以對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並沒帶來多在的經營負擔,很大的原因在於很多企業都是按最低繳費基數納繳,比如小白的工資是10000元,但單位是以2300元的基數繳納社保,最終這些企業承擔的費用並不高。根據《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2017年社保基數未合規達標的企業佔比75.9%。
根據《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從2019年1月1日起,社保將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也就是說以後稅務和社保只能是同一本帳,不能像以前那樣在社保局申報的工資是2300元,在稅務局申請的工資是10000元,即社保和個稅都按10000元的基數徵收,那這對於未合規達標的75%企業而言,那麼費用會明顯增加。所以本次養老保險降費也是配合社保徵收改革的一次行動。
二、中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我們財政收入有四大來源,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即各種正式的稅收,比如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2018年10月,我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15727億元,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684億元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8043億元。中央和地方收入採用分成的方式,比如營改增之後,中央和地方增值稅分享比例將大致調整為五五分成。
目前我國財政收入來源中最大的稅收是增值稅,2018年1-10月份達到國內增值稅52682億元,其次是企業所得稅34434億元,還有個人所得稅、消費稅。由於最大的稅種是間接稅,所以我們仍是一個間接稅為主的國家,目前間接稅和直接稅佔比分別是60%、40%左右。
什麼是間接稅?舉個例子,你到商場買一部手機,價格4000元,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看起來你不用繳稅,但實際上已經繳了,為什麼?因為店家已經幫你繳了,比如增值稅是16%,如果沒有店家可能以4000-4000×16%=3360元的價格賣給你,這當中的640元實際上是你繳的稅。
2、政府性基金收入:即政府為支持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事業發展而徵收的一種費用,與上面的稅收不同,政府性基金的徵收是一種費用,包含鐵路建設基金、港口建設費、民航發展基金、土地出讓金等,這當中佔比最大的是土地出讓金。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是55399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是3374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52025億元(其中,土地出讓收入47519億元)。這就說明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是歸地方所有,而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當中又以土地出讓收入為主,也即我們平常說的「賣地」,佔比超過90%。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簡單地說就是國家作為股東的國企獲得分紅派息收入,2016年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中利潤僅有1961億,可見目前這部分收入在整個財政收入當中佔比比較低。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即我們常說的五險一金,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58437.57億元!
三、減稅是如何影響經濟增長的?
我們都知道:
GDP=消費+投資+政府購買+淨出口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消費)同比增速從2018年初的10.1%持續下降至10月份的8.6%,減稅的作用主要是刺激消息以及擴大投資。減稅分為三大部分:
1、個人所得稅:個稅的減免有助於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必然有助於提高消費。浙商證券研究表明,2017年我們邊際消費傾向為63%,也即居民收入每增加1塊錢,理論上可以增加0.63元的收入。
2、社保費用:社保費用的下調,一方面可以增加職工收入,擴大消費;另一方面有助於企業降低成本,擴大消費,有更多的資金用來投資。
3、增值稅:目前我國的增值稅稅率分為三檔6%、10%、16%。降低增值稅稅率一方面可以降低商品價格,擴大消費。還是用上面的例子,價格4000元的手機,繳納的增值稅是640元(16%的稅率),假如增值稅下調到10%,那麼應繳增值稅僅有400元,也即原來4000元才能買到的手機,現在只用3600元可以買到。
另一方面,對於企業來說,費率降低也助於降低成本,增加投資,要知道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海通證券做過測算,增值稅率全面下調1個百分點,將帶來減稅規模約在6000億元左右,這已經相當於17年個稅收入的一半,
四、減稅對資產價格有何影響?
1、股市:減稅應該說對股市的影響最大,以美國為例,本輪美股大牛市來源於美國企業回購也來源於減稅帶來的企業利潤改善,經濟增長。對中國的影響也表現在企業利潤改善和市場預期上,此次大規模減稅有助於提振市場情緒,對市場構成利好。
不過,當前股市已經站上3000點,A股漲破3000點是好事,但3000點後的股市操作難度可能會加大,對普通股民來說,如果不是特別專業最好還是穩為主,逢高降低倉位,因為你沒有別人的技術硬,也沒有別人的資金量大。
2、樓市:本輪減稅對樓市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在此次減稅過程中涉及房地產的非常少,比如契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整體而言,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國樓市仍然會相對平穩,但房價下跌的城市比原來要多。一方面,未來房貸利率將會見頂,部分城市有下降的趨勢。另一方面,國家對房地產的強監管預計不會放鬆,央行11月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也說了「房地產行業風險有所上升,相關風險可能通過多種渠道影響金融體系,須予以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