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萬億元!剛剛國家宣布減稅降費 這4點讀懂它!

2020-12-20 金融界

來源:小白讀財經

在3月5日的大會報告上,總理宣布將實施更大規模減稅,同時下降企業養老金費率!

1、2019年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採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2、2019年要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

根據大會報告,2018年全年為企業和個人減稅降費約1.3萬億元。2019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可見,2019年的減稅降費幅度非常之大。那麼我們如何來理解本次降稅降費呢?

一、國家為什麼要減稅降費?

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經濟增長的雙支柱,從1996年到2016年,中國的GDP增長了936.19%,而同期廣義貨幣M2卻增長了1937.06%,GDP增速代表「創造財富的速度」,M2增速代表「貨幣發行的速度」!

所以在貨幣增長越來越有限的情況下,拉動經濟增長的任務落到了財政政策頭上,要做的是兩點,一是增加財政支出;二是減稅。

2、中國目前的總稅率有下降的空間,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3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8.7%,高於同期GDP6.7%的增速。恆大研究院的數據顯示,當前中國的總稅率佔到利潤的67.3%,高於美國,也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中國的稅費偏高表現在哪裡呢?比如在社保方面,浙商證券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中國企業的社保費率合計為27.75%(不同的城市,社保費率不一樣),而美國也才8.25%。對正常繳費的企業來說負擔是非常之大的。

3、社保費率在個人和企業費用當中的佔比過大,以小白為例(假如個人:單位=10%:29%),如果月薪為10000元,那麼扣除社保後的餘額為9000元,而企業為小白繳納的社保費用為3900元,即小白的人力成本為13900元,需要注意,這僅僅是社保費用而已,還不包括公積金部分(6%-12%)以及個稅呢?如果把所有的這些稅費扣除,小白最後實際能拿到的工資是8000元左右,而企業的人力成本則達到14400元-15100元,這對企業來說是極大的負擔。

相比而言,我國的社保費率在世界上是相對較高的,浙商證券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中國的社保費率合計為27.75%(不同的城市,社保費率不一樣),而美國也才8.25%,新加坡16%。有分析顯示,在全球最大的20個經濟體中,中國的社保費率排在第二,僅次於法國(51%)。

2、以前,過高的社保費用之所以對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並沒帶來多在的經營負擔,很大的原因在於很多企業都是按最低繳費基數納繳,比如小白的工資是10000元,但單位是以2300元的基數繳納社保,最終這些企業承擔的費用並不高。根據《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2017年社保基數未合規達標的企業佔比75.9%。

根據《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從2019年1月1日起,社保將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也就是說以後稅務和社保只能是同一本帳,不能像以前那樣在社保局申報的工資是2300元,在稅務局申請的工資是10000元,即社保和個稅都按10000元的基數徵收,那這對於未合規達標的75%企業而言,那麼費用會明顯增加。所以本次養老保險降費也是配合社保徵收改革的一次行動。

二、中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我們財政收入有四大來源,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即各種正式的稅收,比如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2018年10月,我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15727億元,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684億元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8043億元。中央和地方收入採用分成的方式,比如營改增之後,中央和地方增值稅分享比例將大致調整為五五分成。

目前我國財政收入來源中最大的稅收是增值稅,2018年1-10月份達到國內增值稅52682億元,其次是企業所得稅34434億元,還有個人所得稅、消費稅。由於最大的稅種是間接稅,所以我們仍是一個間接稅為主的國家,目前間接稅和直接稅佔比分別是60%、40%左右。

什麼是間接稅?舉個例子,你到商場買一部手機,價格4000元,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看起來你不用繳稅,但實際上已經繳了,為什麼?因為店家已經幫你繳了,比如增值稅是16%,如果沒有店家可能以4000-4000×16%=3360元的價格賣給你,這當中的640元實際上是你繳的稅。

2、政府性基金收入:即政府為支持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事業發展而徵收的一種費用,與上面的稅收不同,政府性基金的徵收是一種費用,包含鐵路建設基金、港口建設費、民航發展基金、土地出讓金等,這當中佔比最大的是土地出讓金。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是55399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是3374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52025億元(其中,土地出讓收入47519億元)。這就說明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是歸地方所有,而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當中又以土地出讓收入為主,也即我們平常說的「賣地」,佔比超過90%。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簡單地說就是國家作為股東的國企獲得分紅派息收入,2016年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中利潤僅有1961億,可見目前這部分收入在整個財政收入當中佔比比較低。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即我們常說的五險一金,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58437.57億元!

三、減稅是如何影響經濟增長的?

我們都知道:

GDP=消費+投資+政府購買+淨出口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消費)同比增速從2018年初的10.1%持續下降至10月份的8.6%,減稅的作用主要是刺激消息以及擴大投資。減稅分為三大部分:

1、個人所得稅:個稅的減免有助於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必然有助於提高消費。浙商證券研究表明,2017年我們邊際消費傾向為63%,也即居民收入每增加1塊錢,理論上可以增加0.63元的收入。

2、社保費用:社保費用的下調,一方面可以增加職工收入,擴大消費;另一方面有助於企業降低成本,擴大消費,有更多的資金用來投資。

3、增值稅:目前我國的增值稅稅率分為三檔6%、10%、16%。降低增值稅稅率一方面可以降低商品價格,擴大消費。還是用上面的例子,價格4000元的手機,繳納的增值稅是640元(16%的稅率),假如增值稅下調到10%,那麼應繳增值稅僅有400元,也即原來4000元才能買到的手機,現在只用3600元可以買到。

另一方面,對於企業來說,費率降低也助於降低成本,增加投資,要知道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海通證券做過測算,增值稅率全面下調1個百分點,將帶來減稅規模約在6000億元左右,這已經相當於17年個稅收入的一半,

四、減稅對資產價格有何影響?

1、股市:減稅應該說對股市的影響最大,以美國為例,本輪美股大牛市來源於美國企業回購也來源於減稅帶來的企業利潤改善,經濟增長。對中國的影響也表現在企業利潤改善和市場預期上,此次大規模減稅有助於提振市場情緒,對市場構成利好。

不過,當前股市已經站上3000點,A股漲破3000點是好事,但3000點後的股市操作難度可能會加大,對普通股民來說,如果不是特別專業最好還是穩為主,逢高降低倉位,因為你沒有別人的技術硬,也沒有別人的資金量大。

2、樓市:本輪減稅對樓市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在此次減稅過程中涉及房地產的非常少,比如契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整體而言,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國樓市仍然會相對平穩,但房價下跌的城市比原來要多。一方面,未來房貸利率將會見頂,部分城市有下降的趨勢。另一方面,國家對房地產的強監管預計不會放鬆,央行11月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也說了「房地產行業風險有所上升,相關風險可能通過多種渠道影響金融體系,須予以高度關注」。

相關焦點

  • 減稅降費政策效果主要體現為「一降兩增三穩」
    11月12日,國家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從今年以來減稅降費的執行情況看,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措施直達市場主體,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的目標任務可預期完成,政策效果主要體現為「一降、兩增、三穩」。
  • 2019減稅降費政策內容 減稅降費新政亮點在哪?
    力度大 超預期  今年將製造業等行業的增值稅稅率直降3個點,遠遠超過去年1個點的降幅,且將交通運輸、建築業等行業稅率降1個點。稅率直接降幅大,相關企業主體減負明顯。  大稅率降幅疊加廣覆蓋範圍也使得減稅總規模遠高於2018年。據初步測算,本次增值稅稅率降低可帶來年化減稅規模1.2萬億元,實際減稅規模則視該政策的具體實施情況而定。再疊加去年增值稅降稅率1000億元的翹尾影響,僅增值稅一項減稅政策便可帶來年化1.3萬億元的減稅規模,相當於2018年全部減稅降費總量。
  • 2019年減稅降費政策對企業有何意義?給企業帶來什麼優惠
    3月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作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時釋放了上述利好,這也意味著2019年實體經濟將迎來更大規模地減稅降費。  根據大會報告,2019年全年將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比2018年減稅降費規模約1.3萬億元提高7000億元左右。可見,2019年的減稅降費幅度非常之大。  本次降稅降費將給企業帶來哪些實惠?記者採訪了河南兩位企業負責人。
  • 「十四五」減稅降費還有多大空間
    2019年減稅降費2.36萬億元,拉動當年GDP增長0.8個百分點,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5個百分點,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個百分點。而今年為了對衝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減稅降費規模更大,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達20924億元。
  • 江蘇對標兩會精神 減稅降費保貸緩解企業壓力
    「報告提到預計全年為所有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讓我們感到振奮。」江蘇科行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隆玉周感慨地說,今年2-6月,公司養老、工傷、失業等保險單位繳納部分免徵,醫療保險免徵50%,還申領了300多萬元的政府穩崗補貼,此次報告中提到,前期出臺、6月前將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執行期限全部延長至今年年底,這讓公司更有底氣「不減員」。
  • 成本降幹勁足!農產品加工小微企業嘗到減稅降費的「甜蜜」
    據該公司總經理李祥超介紹,該套全自動設備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可以過濾掉2微米大小的雜質,能自動阻止不合格產品進入下一環節。「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著更新設備和原材料、運費、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的資金壓力,而今年以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讓我們這些釀蜜人甜到了心裡,增添了發展信心。」
  • 「十三五」期間中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億元左右
     人民日報12月8日報導:「十三五」期間,中國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接連出臺,減稅降費持續加力升級,為企業發展減負、為成長創新加油,直達市場主體,企業獲得感實打實。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新增的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億元左右,特別是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達到2.36萬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2%,拉動全年GDP增長約0.8個百分點。
  • 2020年新增減稅降費超2.5萬億元 有效幫助廣大市場主體減輕負擔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作工作報告,總結2020年和「十三五」時期稅收現代化建設成績,研究「十四五」時期稅收改革發展思路,部署2021年重點任務。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以及稅收改革發展任務,全國稅務系統確保政策紅利直達市場主體,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5萬億元。
  • 國務院促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各地方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嚴...
    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今年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狠抓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前8個月全國減稅降費1.5萬多億元,促進了企業減負、居民增收和就業增加,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對對衝經濟下行壓力、做好「六穩」、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據測算,今年全年我國減稅降費總額將超過2萬億元。
  • 2019年世界稅收十件大事發布 「中國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
    入選的國內外十件稅收大事主要有:「中國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第一屆『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論壇召開並建立『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機制」,以及歐盟、美國、日本、印度的有關重大稅收改革。「2019年世界稅收十件大事」新聞發布會現場(圖片由主辦方提供)此次公布的2019年度世界稅收十件大事,包括中國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第一屆「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論壇召開並建立「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機制、歐盟引入《交易網絡分析系統(TNA)》打擊增值稅欺詐等國際國內稅收熱點事件。
  • 減稅降費為梧州泗洲島旅遊添彩
    今年以來,國家實施的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讓風景如畫的泗洲島逐漸呈現出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得而兼之的旅遊效應。  5年前,為了保護漁業生態,泗洲島上的漁民逐步轉行。減稅降費給「美麗鄉村經濟」帶去了新的生機,漁民們利用泗洲島獨特的地理優勢,形成了「民宿興村」的綠色發展模式。
  • 減稅降費落地生根市場主體輕裝上陣 - 伊春
    減稅降費落地生根市場主體輕裝上陣 2020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截至10月末,涉及減免、緩徵各項稅費共計7.2億元,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按照省委深改委關於將減稅降費有關政策落實情況納入2020年度重點改革督察和市地經濟責任目標考核內容的總體要求,市財政局牽頭組織召開了減稅降費工作專題會議,明確市直各相關單位職責、分工,落實工作任務,建立減稅降費長效保障機制,增強了減稅降費工作合力。(二)加強政策宣傳,提高公眾知曉度和覆蓋面。
  • 國稅總局局長王軍: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
    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人民日報 》記者 王觀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5045億元。具體看,累計新增減稅5414億元,新增社保費降費9631億元(含新增非稅收入降費259億元)。在新增降費中,由稅務部門組織落實的達5129億元,佔53.25%。上半年減稅降費有何成效?
  • 海南依託「大數據」助推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根
    創新一線看「六穩」 王祝華 「減稅降費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讓企業輕裝上陣;降低增值稅稅率,讓企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實惠。」日前,在一場稅務工作座談會上,海南普利製藥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楊成虎動情地說。2019年以來,得益於國家一系列減稅降費組合拳,截至今年10月,該公司已受益減稅降費885.41萬元。 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是利國利民利企利稅的大事。海南省稅務局依託稅收大數據,探索運用信息化手段,構建減稅降費風險統籌應對體系、強化風險防控的典型經驗做法,獲得了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 「十三五」期間新增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億元左右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監測的10萬戶重點稅源企業景氣調查問卷顯示,89.4%的重點稅源企業預計四季度生產經營形勢為「平穩」或「好轉」,較三季度預測提高4.7個百分點。可以看出,企業發展信心在提升。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新增的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億元左右,特別是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達到2.36萬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2%,拉動全年GDP增長約0.8個百分點。
  • 央行5次降息後,中國發2萬億「減稅紅包」!美國仍在印鈔轉嫁危機?
    同時中國還有一項計劃,再為經濟發出了2萬億「大紅包」。據報導,中國財政部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全國實現減稅降費近2萬億元人民幣,預計全年減稅降費的數額將超過2萬億,佔GDP的比重超過2%。與中國在對世界經濟做貢獻不同,美國卻是在瘋狂印鈔轉嫁危機,讓美元稀釋貶值,造成全球持有美元資產的國家損失不少財富。
  • 貴州落實減稅降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稅費負擔減下來,發展動能加...
    減稅降費為企業節約生產經營成本,也進一步促進企業綠色轉型。「在國家減稅降費政策的支持下,公司將減下的稅款投入節能環保、技術改進、提高員工收入,更好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貴陽海螺水泥公司財務總監王勃說。
  • 2017年全國財政收入17.2萬億元,同比增長7.4%
    據統計,2017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567億元,同比增長7.4%,其中稅收收入144360億元,同比增長10.7%;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首次突破20萬億元。  2017年財政收入運行呈現出哪些新的積極變化?減稅降費取得哪些成效?在大力減稅降費的同時,財政收入為何能增長較快?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相關熱點問題作了解讀。
  • 寧夏前三季度新增減稅降費99.9億元
    今年以來,寧夏財政部門圍繞「六穩」工作和「六保」任務目標,全面落實大規模減稅降費以及應對疫情防控國家出臺的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創新出臺地方政策措施,強化基層調研和檢查評估,確保減稅降費政策執行「不打折、不走樣」,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激發市場活力。
  • 八年減稅從百億升至萬億元 增值稅改革逐步規範稅制
    摘要 【八年減稅從百億升至萬億元 增值稅改革逐步規範稅制】增值稅在最近八年幾乎每年一步進化改革,今年主要是大幅降低增值稅稅率和增加進項抵扣。接下來,這備受千萬家企業關注,也直接影響著億萬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仍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