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現5平米膠囊公寓 獨立廚衛房租僅需300元(組圖)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圖為:508房的張璇是一家快遞公司的管理人員,同事胡麗華(上)常來串門

  圖為:201房的張磊和女友是公司職員,水池中養的一對烏龜是他們的寵物

    在武漢市一個城中村內,有一棟6層共500多平方米的私房。房東將這裡隔出了55間配有獨立廚衛和網線的膠囊房,最小的一間面積僅有4.5平方米,租戶多為剛剛走出校園,在武漢艱苦打拼的年輕人。

    這裡月租只有300多元,比一般出租房便宜近2/3,性價比較高。房東說自己折騰這棟膠囊公寓,主要目的倒不是賺錢養家,只想讓現在的年輕人有個住的地方:「說實在話,我也不想折騰了,只希望房價不要再漲了,再漲,這些年輕人以後怎麼過日子?這些膠囊房我已改到了極限,難道還能一層樓改成18間不成?」

    

  圖為:507房的少女陳佩是漢陽一家大商場的營業員,她愛美,把自己的房間布置得井井有條

  圖為:403房的汪帥和函海洋同在一家快遞公司上班,雖然同睡一張床,但相見很少

    用真誠敲開陌生的房門 獲獎作品背後的故事

    2012年夏天,朱熙勇偶然從同事處得知,武漢有一些未被人注意到的「膠囊公寓」,裡面住著一群心懷夢想、堅持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

    「在當今房價高企的現實下,他們暫住在膠囊公寓裡,是現實生活的一個鮮活寫照。」於是,在江城最熱的「火爐季節」,他主動聯繫這棟公寓的房東,並開始實地探訪,不料第一天就吃了「閉門羹」。

    「你想拍就拍吧,那我們走好了。」面對攝影記者這個「不速之客」,不知是誰突然冒出這樣一句話。幾乎是瞬間,原本在公寓走廊裡晃來晃去的年輕租客們頓時玩起「快閃」,要麼緊閉大門,要麼走出公寓。

    要真實記錄他們的生活,就必須成為他們的朋友。有著16年攝影記者經歷的朱熙勇試圖打破這種隔閡,他逐家拜訪,「不帶相機,空手去,純粹就是聊天。」

  圖為:605房的勾偉明是一家印務公司的員工,他身高1.80米,在閣樓上幾乎坐不直,站在閣樓下還得貓著身子

    人到中年的朱熙勇,主動和這群年輕人分享自己的生活閱歷和感悟,陪他們吃飯,幫他們搬家,鼓勵他們堅持心中的夢想,常常從下午五點多一直聊到半夜十一二點。坦誠相待,終於換來了理解與信任,他被允許進入房間拍攝……

    半個多月過去後,朱熙勇終於收穫了第一批作品,可他發現照片雖然多,但內容顯得凌亂,不能串起一組完整的故事。此時的他做了一個「狠心」的決定:全部推倒重來。

    這一次拍攝前,朱熙勇決定,一定要讓每一張照片,都能通過畫面講述出一名租客的故事。又經過半個多月的辛苦拍攝,他最終從數千張照片中挑選了10張照片,構成「安放在膠囊公寓裡的青春」。這件作品,生動、具象地講述了一群為理想而堅守的年輕人的故事。文/見習記者汪彤

    作者簡介

    朱熙勇,1996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2001年進入《楚天都市報》,現為攝影部副主任。

    2005年,作品《長江中納涼》獲第十五屆中國新聞獎攝影作品複評銅獎。

    2005年,被評為湖北日報報業集團十大標兵。

    2007年,作品《武漢首次電視直播經濟房搖號》獲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攝影作品複評銀獎。

    2011年,作品《水上瑜珈》獲2010年度中國新聞攝影「金鏡頭」文化及藝術類組照銅獎。

    2011年,作品《板車上的童年》獲全國留守兒童攝影大賽收藏金獎。

    2011年,作品《中國式的水上瑜珈》獲第七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文化及藝術類組照金獎。

    2013年,作品《拐杖信使——張美衝》獲評中央電視臺2012年年度新聞圖片。

    2013年,作品《安放在膠囊公寓裡的青春》獲第九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經濟及科技類組照金獎。

    5次獲得湖北新聞獎一等獎,先後發表攝影論文7篇。

相關焦點

  • 武漢膠囊公寓分布圖發布 上班族和學生需求最大
    記者經過一周走訪,試圖繪出江城「膠囊公寓分布草圖」。    調查發現,至少有三類人群促成了膠囊公寓的巨大需求,即上班族、學生和求醫者。    供給求職人群的膠囊公寓多在商圈且都地處繁華地段;供給求學人群的膠囊公寓多在大學周邊地區。    因廣埠屯、光谷和武漢廣場三地段,既地處商圈,又有高校,膠囊公寓的需求較大,人氣較好,價格也相對一般膠囊房更高。
  • 武漢現山寨版膠囊公寓:120平米被隔成18間房
    如今,武漢也出現了不少山寨版「膠囊公寓」——一些業主將一套房子分隔成若干間,每個隔間不足10平方米,然後分別向外出租。哪些人選擇入住這些「膠囊公寓」?存在哪些隱患?近日,記者對武漢的山寨版「膠囊公寓」進行了探訪。記者探訪:120平方米被隔成18間房近日,記者來到武昌幸福裡小區,看到一家門面的外牆密密麻麻地掛著18個空調機,顯得格外顯眼。
  • 北京現"膠囊公寓" 20平房間放6個"膠囊"(圖)
    隨後,記者走訪北京3家膠囊公寓發現,它們均開設在居民樓內,外部沒有招牌。走進公寓,一百六七十平米的房子會放置約20個「膠囊」,每個空間體積約為2.5立方米,收費從每天68元到89元不等。這些商家均不具備《營業執照》及《消防許可證》,也不能開具發票。
  • 武漢博導建膠囊公寓 百平米住宅被隔成13間
    漢網-長江日報8月10日報導 建築垃圾滿地,「王教授」的「膠囊房」現出雛形:水泥隔牆,木板隔層,每間6平方米不等,紅色人字梯供上閣樓;「閣樓」即是床,床高0.9米,長 2米、寬1.7米,普通個頭的租客在床上能坐起身
  • 成都現膠囊公寓100平米住14人 戶主稱是員工宿舍
    膠囊公寓」一度流行於日本、中國香港等人口密集度高、生活節奏快的地方,而現在,成都的「膠囊公寓」已經開始網絡攬客。4月9日,有市民給華西傳媒呼叫中心028-96111打來電話,稱成都火車北站附近出現了不少「膠囊公寓」。記者調查發現,荷花池附近至少有5家「膠囊公寓」通過網際網路招攬生意,而此類公寓幾乎都沒有旅店類別的經營許可證和消防合格證。
  • 武漢一小區5套住房變身65間"膠囊公寓"出租(圖)
    武漢一小區5套住房變身65間"膠囊公寓"出租(圖)  小區5套住房,變身65間「膠囊公寓」。昨天,漢口香港路穗豐花園業主反映,小區有人慾做「膠囊公寓」出租,存在安全隱患,希望有關部門管一管。  記者在現場看到,香港路穗豐花園三期五棟樓下堆滿了水泥、隔板等建材,301、302、401、402、502等5套房屋裡有工人正在施工。  記者進入301室發現,這是一間約200平米的房子,裡面除了一條窄窄的通道,其餘的地方都被隔成了14個小房間,並裝上了防盜門(如左圖)。  每間房大約5平方米。
  • 日本「超迷你公寓」刷屏了面積不到10㎡房租近5000塊
    這種不到10平米的公寓連胳膊都伸不開入住率卻高達99%油管上一則點擊破千萬的《在一間超級小的8平米的東京公寓生活》就揭秘了這種「超迷你」屋主租的這套公寓僅8㎡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至於你們最關心的問題——房租多少呢一個月69000日元約人民幣4147元屋主對此很滿意「比我在澳洲鄉下的租金還便宜~」
  • 北京「膠囊公寓」迎來首位租客(組圖)
    晚上10點,臨睡前張琪躺在僅能容納一張床的「膠囊公寓」裡看書法制晚報4月8日報導 上月底,78歲的退休工程師黃日新老人,在海澱區六郎莊建起「膠囊公寓」,房間只能容下一張單人床,租金200-250元/月。
  • 海口首家膠囊公寓開業 「太空艙」午休1小時需8.8元
    「太空艙」午休1小時需8.8元 (1/3) "← →"翻頁 同時,膠囊旅館專門設置的公用的衛生間、淋浴間、晾衣間等,方便旅客;空調方面,則是採取了中央空調,每個太空艙中還有換氣扇。此外,覆蓋全公寓的免費WIFI也是標配。據介紹,每個「太空艙」內長為2米、寬1米,高1.2米,普通身高的人住在裡面十分寬鬆,一個「太空艙」只能入住一個旅客。
  • 昆明現「膠囊旅館」 2平米內可躺可坐設施全
    本報記者 趙永峰 實習生 陸健 攝本報訊 只有2平方米,置身其中可躺、可坐、能看電視能上網的膠囊公寓在昆明也有啦!在昆明,這種經濟型的住宿場所還屬首家,但目前膠囊公寓只招待男士。在世紀城家樂福附近的一棟公寓樓內,一間50平米左右的公寓裡10個「小膠囊」分兩層依次排開。「膠囊」呈黃色調,看上去溫馨整潔,每晚60元的收費標準也很吸引人。
  • 迷你公寓走紅日本,面積僅9平米,房租每月四五千,很多人搶著住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的土地資源緊張,所以房子面積一般都不大,但至少也有十幾平米。最近一種超迷你公寓在日本興起,面積僅有9平米,每個月房租卻要四五千,很多人搶著住!連走廊都非常狹窄,幾乎只能容一人通過。居住者要在這個小小的八九平米的房間裡,完成吃飯睡覺洗澡曬洗衣服等動作。好在房子的層高比較高,所以把睡覺的區域設在了上方空間,很好的劃分了生活空間和休息空間。因為公寓沒有陽臺,所以平時衣服都是在房間裡面晾曬的。為了避免衣服會產生異味,在衣服曬好收納起來之前,還要噴上消臭劑。
  • 北京膠囊公寓推豪華版 租金每月850元(組圖)
    昨日,豪華版「膠囊公寓」內,一位租戶演示打鼓,他是一支樂隊的鼓手。孫純霞攝黃日新老人(左)發布新「作品」豪華版膠囊公寓新京報5月8日報導繼六郎莊膠囊公寓出租後,設計者黃日新昨日展示了他的豪華版膠囊公寓。
  • 探北京膠囊旅館:一夜最高收89元 入住無需證件
    隨後,記者走訪北京3家膠囊公寓發現,它們均開設在居民樓內,外部沒有招牌。走進公寓,一百六七十平米的房子會放置約20個「膠囊」,每個空間體積約為2.5立方米,收費從每天68元到89元不等。這些商家均不具備《營業執照》及《消防許可證》,也不能開具發票。
  • 豪華版膠囊公寓驚現 附膠囊旅館資料
    兩扇防盜門將房間分成兩個單元,每個單元裡有一間容納了雙人床的「膠囊」和一個可單獨出租的閣樓,「膠囊」外是公共空間,整套房間可以拆成4戶分別出租。黃日新介紹說,「豪華版」膠囊公寓每平方米租金約為47元。  膠囊旅館相關資料:  2003年春晚趙本山在小品《心病》裡有段經典臺詞:「人生在世屈指算,最多三萬六千天;家有房屋千萬所,睡覺就需三尺寬;總結起來四句話:說人好比盆中鮮花;生活就是一團亂麻;房子修的再好那也是個臨時住所;那個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
  • 黃日新的膠囊公寓終於迎來首位租客
    在一陣「叫好不叫座」之後,黃日新的「膠囊公寓」終於迎來首個租客。一個多月前,78歲老人、退休電力工程師黃日新在北京六郎莊自費修建8間「膠囊公寓」,每間面積不到兩平方米,卻可躺、可坐、可看電視、可上網,這些膠囊公寓面向大學畢業生、工資不高或沒有工作的流動人口出租,月租金200元到250元。
  • 香港現「水管房」僅需10萬
    香港現「水管房」僅需10萬   說起香港,大家想到的是什麼呢?   繁華的購物天地,鱗次櫛比的摩天樓   還是滿街的名貴跑車,和數不清的美食!
  • 三亞首家膠囊旅館現身 住一晚僅需45元團購還可優惠(圖)
    三亞首家膠囊旅館現身 住一晚僅需45元團購還可優惠(圖) 2014-06-24來源:綜合 三亞首家膠囊旅館現身,如火車臥鋪住一晚僅需45元。 資料圖2F2瀟湘晨報網  「我們是背包客,聽說三亞開了一家膠囊旅館,住1個晚上僅45元,不知道環境如何?」在武漢某高校讀書的龔同學向本報反映。「膠囊」旅館,環境如何?吸引哪些群體入住?在三亞酒店供過於求的情況下,膠囊旅館,又如何尋找商機?對此,本報記者探訪了這家膠囊旅館。
  • 成都鬧市現「膠囊公寓」 住客稱便宜溫馨沒隱私(圖)
    記者調查發現,荷花池附近至少有5家「膠囊公寓」通過網際網路招攬生意,而此類公寓幾乎都沒有旅店類別的經營許可證和消防合格證。(本報昨日報導)  4月10日,成都金牛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膠囊公寓」屬於經營性質的旅館,應取得合法資質,他們已經責令本報報導的無證「膠囊公寓」青庭太空艙公寓三天之內拆除太空艙。
  • 什麼是膠囊公寓?你會選擇膠囊公寓嗎?
    什麼是膠囊公寓?最近有個小夥伴問小編,小編也是一臉懵逼,後來網上查了一下,情況大概是這樣的。一起看看吧。膠囊公寓這個概念其實是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在這樣的背景下,在日本誕生了最早的膠囊公寓。在日本,膠囊公寓一般開設在大城市靠中心的位置。比如在東京的新宿,一般旅館價格大概是1000人民幣左右一晚上,但東京新宿的膠囊旅館可以便宜到200人民幣一晚上。膠囊公寓的入住體驗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