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現膠囊公寓100平米住14人 戶主稱是員工宿舍

2020-12-13 網易新聞

4月9日,位於成都天仙橋南街一棟居民樓內的「膠囊公寓」,一位租客嘗試爬進房間。

4月9日,成都人民北路二段盛世荷花針織批發城8樓和12樓兩間居民樓,被改裝成多個「膠囊公寓」。

「旅館老闆」出示的營業執照顯示並無經營旅館資格。

膠囊公寓」一度流行於日本、中國香港等人口密集度高、生活節奏快的地方,而現在,成都的「膠囊公寓」已經開始網絡攬客。

4月9日,有市民給華西傳媒呼叫中心028-96111打來電話,稱成都火車北站附近出現了不少「膠囊公寓」。記者調查發現,荷花池附近至少有5家「膠囊公寓」通過網際網路招攬生意,而此類公寓幾乎都沒有旅店類別的經營許可證和消防合格證。/市民舉報/沒看到消防設施擔心是否安全

8日晚上,市民李先生從成都火車北站出來,準備找個旅店住。

經過人民北路二段時,他看到盛世荷花針織批發城小區門口,放著一個白色的LED牌,上面寫著「太空艙公寓,55元/天」。他覺得價格合適,就按照保安說的地址,來到小區二單元12樓1205房,找到了這家名叫「青庭」的太空艙公寓。

房間裡10個「膠囊」式的床位,另外一間屋裡還有3個高低床,共6個床位。「這就是新聞說的『膠囊公寓』嘛。」李先生說,公寓和居民住房一樣,有客廳、廚房、衛生間,只是臥室裝進了「膠囊」。走進客廳,李先生看到一個自稱是租客的青年男子,已經住了幾天了。男子說,8樓還有一間這家開的「膠囊公寓」。

不一會兒,一個自稱是老闆的女子進來。她告訴李先生,保安介紹的顧客是每人每晚收費55元,但通過網上團購可以打折,每人每晚45元。看到房間連基本的消防設施都沒有,最後李先生選擇了離開。

李先生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自己好奇這樣的「膠囊旅館」是否合法,同時擔憂其存在安全隱患。/現場走訪/ 100平方米14個膠囊床48元就能住一晚

記者隨後在網上一搜,就彈出了三百萬個「膠囊公寓」的相關連結。

在美團上,記者找到了這家名為「青庭太空艙公寓」的團購網站。「僅售48元!最高價值68元的青庭太空艙公寓住宿1晚,膠囊臥房(橫艙)/膠囊臥房(豎艙)2選1,提供免費WiFi,使用多張美團券可連續入住。」團購價48元,已售2096。

9日,記者根據這個團購網頁提供的地址,來到人民北路二段196號,這是一個12層的電梯公寓。樓下保安說,1至3層是批發城的商鋪,4樓以上是住宅。記者隨後以看房為由,撥通了團購網上的聯繫電話,電話中對方讓記者到8樓的0802房。記者來到0802房,一名短髮女子開門後,帶著記者進去參觀。

記者看到,100平方米左右的套三房,兩個臥室都裝滿了「膠囊」床,一共14個。每個「膠囊」裡面,有鏡子、小梳妝檯、充電接口,床上用品也是酒店式白色三件套。

短髮女子說,現在0802房住了兩個女生,連續住了幾天了,「現在入住,交現金就可以,每人每天48元。」

在房間裡,記者沒有看到經營許可證和消防設施。當記者提出想去12樓再看看時,短髮女子拒絕了。/劇情反轉/面對警察詢問改口稱是員工宿舍

隨後,已經接到市民舉報的警方趕到12樓1205房間。面對民警詢問,這名短髮女子突然改口說,「這是我們的員工宿舍,並不是旅館。」

在民警的要求下,短髮女子拿出了一張「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複印件,但是名稱一欄卻顯示的是「四川風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幾分鐘後,一名自稱是房屋所有權人的趙先生趕到現場,他向民警解釋說,短髮女子是他的姐姐,1208房間和0802房間是自己買過來作為員工宿舍的,「我這個姐姐有點瓜,她肯定是想掙點錢,但確實是員工宿舍。」辦案民警說,由於沒有明確的受害人提供交易收據證明,暫不能對其進行治安行政處罰,但會對其有無經營行為做進一步調查。

9日晚7點左右,記者再次致電「青庭太空艙公寓」,電話裡的女子說,「正在裝修,這個月不做了。」記者調查

周末基本滿員年輕人居多

除了這間「青庭太空艙公寓」,記者還走訪了另外兩家居民住宅式「膠囊公寓」。

記者撥打「優格」膠囊旅館在網上留的電話,預約一個房間。下午6點,記者來到天仙橋南路一小區內的「優格」旅館,發現是由一套三居室的住房改建而成,房間100多平方米大小,20個膠囊太空艙分布在客廳、臥室、陽臺。

「你住哪個價位的嘛,58元、68元都可以選……」老闆吳先生說,旅館平時有六七個旅客入住,周末基本滿員,入住的一般都是外地到成都參加考試或者旅遊的年輕人,「酒店很貴,又不能租房子,所以膠囊旅館是個好選擇。」

吳先生稱,這家膠囊旅館已經運營了一年,房子是租來的,月租金5000元。「裝修很溫馨,都是精裝的,花了將近 10 萬元。」吳先生說,膠囊太空艙是從山東買來的,平均每個1萬餘元,「前期成本算下來,我投入了30萬元。」

記者在房間裡同樣沒有看到營業執照、消防證明等相關證件,室內也沒有防火設施。對此,吳先生稱證件正在辦理。「你剛才交錢的時候,我還錄入了你的身份信息,會向派出所備案。」吳先生說,自己的旅館是正規旅館,有一位租客甚至住了一個多月才離開,「晚上還會有一個人值守,很安全。」

隨後,記者又來到位於一環路北四段的一個住宅小區的「膠囊公寓」。工作人員說,這間店是去年6月開的,投資了一二十萬,房租一個月3000元錢。每間「膠囊」48元一晚,「若是住一個月,每人收1000元,水電氣費都不交,還有免費WIFI」。

據她介紹,平時來住比較多的,都是找工作的,放假的時候學生較多。

華西都市報記者 何艾琳 實習記者李智攝影楊濤律師說法開「膠囊公寓」要滿足三條件

面對現在「遍地開花」的「膠囊公寓」,四川追求律師事務所主任楊野平說,開這樣的「洋盤」旅館,需要至少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這樣的公寓必須修建在商用性樓房中,而不是居民住宅性質的樓房中。

第二,只要是經營性的場所,都需要提供規範的經營許可證和消防合格證。

第三,酒店和公寓都必須對入住者進行身份登記。

如果只是把居民住房改造一下,那麼這種「膠囊公寓」將存在許多隱患:一是消防安全隱患;二是無證經營,一旦出了事故很難認定責任;三是管理不系統,可能給不法分子提供收留住所。

本文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成都荷花池無證「膠囊公寓」 100平米住20人(圖)
    4月9日,位於成都天仙橋南街一棟居民樓內的「膠囊公寓」,一位租客嘗試爬進房間。  4月9日,成都人民北路二段盛世荷花針織批發城8樓和12樓兩間居民樓,被改裝成多個「膠囊公寓」。「旅館老闆」出示的營業執照顯示並無經營旅館資格。
  • 成都鬧市現「膠囊公寓」 住客稱便宜溫馨沒隱私(圖)
    4月9日,有市民給華西傳媒呼叫中心028-96111打來電話,稱成都火車北站附近出現了不少「膠囊公寓」。記者調查發現,荷花池附近至少有5家「膠囊公寓」通過網際網路招攬生意,而此類公寓幾乎都沒有旅店類別的經營許可證和消防合格證。(本報昨日報導)  4月10日,成都金牛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膠囊公寓」屬於經營性質的旅館,應取得合法資質,他們已經責令本報報導的無證「膠囊公寓」青庭太空艙公寓三天之內拆除太空艙。
  • 北京現"膠囊公寓" 20平房間放6個"膠囊"(圖)
    珠江綠洲家園11號樓,「膠囊公寓」門外並無招牌,僅用彩筆標記了一個A4紙大小的門牌號。   近日,有讀者向本報爆料稱,北京出現一種新型旅館,名為膠囊公寓,實際上與群租房類似。   根據北京《關於公布本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不得低於5平方米,每個房間居住的人數不得超過2人。   門外無招牌 不帶證件也能住   3月7日,記者通過大眾點評網,預訂了位於朝陽區珠江綠洲家園11號樓內的一間膠囊公寓。
  • 飯店租來房子當員工宿舍 100平米房子住30多人
    原標題:飯店租來房子當員工宿舍 100平米房子住30多人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住在和平區多倫道新福方裡5號樓的居民劉先生反映,5樓一房主將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租給附近一家飯店當員工宿舍,裡面住了30多人,十分擾民,給鄰居們日常生活帶來麻煩。
  • 成都驚現「膠囊旅館」 6元就能住一天
    成都驚現「膠囊旅館」 6元就能住一天 2013-03-11 20:35:30  來源: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編輯: 申海娟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長租公寓 x 員工宿舍,「藍領公寓」擬走出規範化第一步
    在建設用地上,除了違建以外,集體用地、工業用地和商用用地都納入租賃型宿舍土地供應類型渠道。在此之前,員工長租公寓都是怎麼個形式?在意見出臺前,員工宿舍安家落戶在長租公寓裡已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入駐企業與公寓運營商直接籤訂協議,佔據長租公寓中的一部分居住空間是市面上宿舍公寓最普遍的形式。以集中式長租公寓魔方公寓下的子品牌魔方9號樓為例。9號樓作為魔方公寓一條獨立的產品線,率先提出為企業客戶定製員工租住方案的戰略方向,成為租住市場上首個B2B模式的公寓品牌,屬於率先切入員工公寓領域的頭部企業。
  • 武漢現山寨版膠囊公寓:120平米被隔成18間房
    如今,武漢也出現了不少山寨版「膠囊公寓」——一些業主將一套房子分隔成若干間,每個隔間不足10平方米,然後分別向外出租。哪些人選擇入住這些「膠囊公寓」?存在哪些隱患?近日,記者對武漢的山寨版「膠囊公寓」進行了探訪。記者探訪:120平方米被隔成18間房近日,記者來到武昌幸福裡小區,看到一家門面的外牆密密麻麻地掛著18個空調機,顯得格外顯眼。
  • 「麻雀窩」會是膠囊公寓的極致嗎
    4月12日《重慶商報》報導:現實版《蝸居》現南方花園,一套躍層改成25個小單間出租,物管責令整改。屋子小得只能放一張床、一臺電腦……位於南方花園名人苑一套200餘平米的房間內,隔出來的24個小單間內「蝸居」著40多人,只有4間廁所、一間廚房。樓上這麼多人進進出出,樓下鄰居有意見了:深夜太吵!
  • 廣州高檔樓盤現膠囊旅館 入住不登記 進出隨意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許諾 張洋  起源於日本的「膠囊旅館」以其時尚的裝修、實惠的價格吸引了不少年輕旅客。2014年,廣州天河北首現膠囊旅館,一度引發爭議,最終被查處停業。近日,有市民報料,膠囊旅館再次在廣州高檔小區中悄然蔓延。羊城晚報記者走訪廣州為數不多的膠囊旅館發現,年輕住客絡繹不絕,但旅館在衛生、消防、治安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  200平米設14個「膠囊」  根據報料,記者預訂了一間位於珠江帝景灝景軒A座名為「ASA客棧」的膠囊旅館。
  • 沒地方住了!餐飲業的員工宿舍,在這個冬天迎來大考
    「現在只能先多租些房子,讓員工分開住。可是這時候很多人都在找房子,我們還需要離店比較近的房子,就更難找了。」洛揚和幾個管理層人員不得不分頭找房。  內參君聯繫了北京、上海、廣州、武漢、蘇州等多個城市的十幾位餐企老闆,了解到:大多數餐企的員工宿舍其實都是群租房形式,在餐廳周邊租房作為員工宿舍,設置上下鋪以節省空間。
  • 武漢現5平米膠囊公寓 獨立廚衛房租僅需300元(組圖)
    房東將這裡隔出了55間配有獨立廚衛和網線的膠囊房,最小的一間面積僅有4.5平方米,租戶多為剛剛走出校園,在武漢艱苦打拼的年輕人。    這裡月租只有300多元,比一般出租房便宜近2/3,性價比較高。房東說自己折騰這棟膠囊公寓,主要目的倒不是賺錢養家,只想讓現在的年輕人有個住的地方:「說實在話,我也不想折騰了,只希望房價不要再漲了,再漲,這些年輕人以後怎麼過日子?
  • 看完華為給員工的宿舍,再看看阿里巴巴給員工的宿舍,差別真大!
    「衣、食、住、行」這是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基本需求,其中最重要的當然就是「住」了,因為只有擁有一個好的住所,我們才能遮風避雨。對於那些出門在外打拼的員工更是這樣子,好的住宿環境能給生活帶來保障。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華為和阿里巴巴這兩家大企業給員工的宿舍是怎麼樣的吧。
  • 北京膠囊旅館無招牌無証件也能住 男女混住感害怕
    位於珠江綠洲家園11號樓的「膠囊公寓」內,約170平米的四室一廳內疊放著18個「膠囊」。      珠江綠洲家園11號樓,「膠囊公寓」門外並無招牌,僅用彩筆標記了一個A4紙大小的門牌號。    近日,有讀者向爆料稱,北京出現一種新型旅館,名為膠囊公寓,實際上與群租房類似。
  • 黃日新的膠囊公寓終於迎來首位租客
    黃日新表示,在網上看了日本的「膠囊旅館」,感覺這個模式可以借鑑,然後去研究「膠囊公寓」的建設設計,並已經申請了國家專利。黃日新「膠囊公寓」專利。圖/新浪網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黃日新稱,目前「膠囊公寓」一共有兩種型號,一種寬90釐米,一種寬120釐米,長度都是240釐米。「姚明住進去都沒有問題。」
  • 京東員工宿舍住著成為中國最大網際網路公司的秘密!
    最主要的是,每套宿舍規定只住2人,50平米的宿舍啊,真的有必要住得這麼「闊」嗎?此外,宿舍旁邊還專門為京東員工開設了一個1300多平米的餐廳,700名員工同時就餐毫無壓力。關於這棟公寓,還有一則逸事。有一次劉強東回老家宿遷,第一時間就去看了員工宿舍後勃然大怒:我生氣到想打人,我一再說給員工的宿舍高級單身公寓,四到六個人怎麼住啊!
  • 什麼是膠囊公寓?你會選擇膠囊公寓嗎?
    什麼是膠囊公寓?最近有個小夥伴問小編,小編也是一臉懵逼,後來網上查了一下,情況大概是這樣的。一起看看吧。膠囊公寓這個概念其實是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在這樣的背景下,在日本誕生了最早的膠囊公寓。在日本,膠囊公寓一般開設在大城市靠中心的位置。比如在東京的新宿,一般旅館價格大概是1000人民幣左右一晚上,但東京新宿的膠囊旅館可以便宜到200人民幣一晚上。膠囊公寓的入住體驗是怎樣的?
  • 「麻雀窩」會是膠囊公寓的極致嗎
    4月12日《重慶商報》報導:現實版《蝸居》現南方花園,一套躍層改成25個小單間出租,物管責令整改。屋子小得只能放一張床、一臺電腦……位於南方花園名人苑一套200餘平米的房間內,隔出來的24個小單間內「蝸居」著40多人,只有4間廁所、一間廚房。樓上這麼多人進進出出,樓下鄰居有意見了:深夜太吵!
  • 武漢一小區5套住房變身65間"膠囊公寓"出租(圖)
    武漢一小區5套住房變身65間"膠囊公寓"出租(圖)  小區5套住房,變身65間「膠囊公寓」。昨天,漢口香港路穗豐花園業主反映,小區有人慾做「膠囊公寓」出租,存在安全隱患,希望有關部門管一管。  記者進入301室發現,這是一間約200平米的房子,裡面除了一條窄窄的通道,其餘的地方都被隔成了14個小房間,並裝上了防盜門(如左圖)。  每間房大約5平方米。小區住戶反映,今年6月開始,這5套房開始進行改造施工,樓上樓下鄰居對「膠囊公寓」的意見很大。「住的人太多,不僅吵人,還存在消防安全隱患。」
  • 公寓投資,我在西安和成都只買公寓,10年來得到了什麼?
    本文主人公為西安人,長期在成都工作。故事由他口述,西部小城代為整理。僅僅代表個人看法。預計閱讀需要5分鐘。我叫李明(為保護作者這裡是化名),1979年出生土生土長的渭南人。2003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找工作找到成都一家國營企業,做交通施工部門技術。
  • 看看京東在青島的員工宿舍,讓人羨慕!「員工房」不但是福利,更是...
    據半島都市報報導,京東青島物流園員工宿舍共200間房間,每間住2人,一線剛需員工均可申請入住。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年輕人中和嘉偉、王洋情況相似的人很多。剛踏上工作崗位,面臨著工作、居住的雙重考驗。「聽我在北京、上海的打拼的同學說,他們很多同事現在都住長租公寓,對買不買房看得很淡,考慮最多的是居住的舒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