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時間的北京群租房整改,餐飲恐怕是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
最近,一大波餐飲老闆,為給員工找宿舍跑斷了腿……
」
■餐飲老闆內參 孟蝶邵大碗 發自北京
01
為租房,老闆們焦頭爛額
▼
包吃包住,是不少城市餐飲企業服務員的標配。然而,最近,北京的餐飲老闆卻為了員工住宿傷透了腦筋。
前幾日,內參君採訪淮揚府總經理洛揚。一見面,洛揚就說:「這幾天為了多租些房子做員工宿舍,每天都在到處跑。」
起因在於11月中旬的北京群租房火災事件。之後,相關部門就加強了對群租房的整改力度。新政規定:出租房屋的人均面積不能小於5平方米,一個單間不能超過2個人居住。
由於整改措施嚴格,房東也不得不對租客下了逐客令,限期搬走。
「現在只能先多租些房子,讓員工分開住。可是這時候很多人都在找房子,我們還需要離店比較近的房子,就更難找了。」洛揚和幾個管理層人員不得不分頭找房。
內參君聯繫了北京、上海、廣州、武漢、蘇州等多個城市的十幾位餐企老闆,了解到:大多數餐企的員工宿舍其實都是群租房形式,在餐廳周邊租房作為員工宿舍,設置上下鋪以節省空間。這樣一來,每個員工的住宿成本在400~800元之間(不同城市略有差異)。
目前,其他城市雖然沒有北京整改嚴格,但對各家餐企來說,也是一次提醒。同時,一個現實的問題也擺在各位老闆面前:員工宿舍究竟該怎麼管理?
02
員工住宿問題的解決方案
▼
其實,今年上半年關於群租房的政策就已經出臺。但真正讓老闆們想不到的是北京這場大火,也讓老闆們措手不及。
渝是乎酸菜魚創始人王勇說:「這幾天,天天開會都在強調員工宿舍的管理問題,想找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法。聽說有些餐企都給員工放假了,讓他們自己找房子去。」
除了發動員工,更多餐企仍傾向於統一管理,或者乾脆拿出一個解決方案。
(1)租賃更多商品套房
根據北京人均不能小於5平米的政策,很多老闆最直接的辦法是:租賃多套商品套房。
據了解,喜茶給員工的標準就是三室一廳,住6-8人,宿舍距離裡門店大約20分鐘的路程。由於喜茶的門店多位於市中心,在員工宿舍上支付的成本也多高於同行業。
(2)與第三方公寓合作
除了北京,上海也在大力度嚴查群租房。「讓員工住得舒適一點,同時也要考慮企業的成本和費用。」彩泥創始人王文淵說。
彩泥制定了兩個方案調整員工宿舍,其中一條就是與第三方公寓機構合作,把全國各地的員工宿舍打包進行合作。
喜茶也和國內最大的企業員工連鎖公寓服務商籤訂了全國戰略合作,「一站式」解決員工住宿問題。喜茶人力總監Frank說,在員工住宿問題上,公司不做太多的成本管理要求,更多以員工舒適為主,「他們平時都很辛苦了,所以希望能休息得好一點。」
(3)提高住房補貼
「或者取消員工宿舍,員工可以自己租房。」王文淵介紹,目前,讓員工自己租房和與第三方公寓合作,這兩個方案都在進一步的研究和細化。
渝是乎酸菜魚也計劃提高員工住房補貼。過去的住房補貼在每人500-600元;大面積清查後,房租成本上漲,補貼預計提升至800-1000元左右。
(4)改員工宿舍為公寓
品牌主陣地在江浙滬地區的有家酸菜魚,打算由公司出面,「把員工宿舍改成員工公寓」。
有家酸菜魚創始人張小平介紹,現在有很多中小型酒店式公寓,他們計劃按照租房新政的標準租下足夠的公寓,公司統一配備公寓設施,讓員工可以「拎包入住」。
張小平說,「員工住宿成本會提高,但新方案落實後對企業管理和品牌形象都是有好處的,這部分成本也是企業應該承擔的。」大多基層員工都是孤身在外,這樣能讓員工更有歸屬感,有利於員工忠誠度的培養。
(5)去宿舍化,增加小時工
渝是乎酸菜魚採取了更大膽的做法:去宿舍。
王勇提到,其實在去年公司就計劃走「去宿舍化」這條路,從調整用工結構入手,增加小時工的用工人數。
「今年企業有1/3是小時工,計劃到明年年中,將這個數字升至1/2,把吃住的錢補貼在員工工資中。」在王勇看來,「去宿舍」是一個趨勢,也是中國餐企必須走的路。
03
關於員工宿舍,老闆們還有這些難題
▼
(1)用工成本越來越高,錢要怎麼賺?
「這幾年餐飲是風口,很多新餐飲出現,在衝擊市場。」王文淵說,新餐飲沒有品牌力,開店時會用高薪吸引員工,無形地拉高了餐飲業的員工薪資標準。「今年上海餐廳的基層員工薪資已經破了4000元。」
據他預估,群租房的單人住宿成本在400~500元之間,如果採用第三方公寓合作或提供住房補貼,每個員工的住宿成本要提高到七八百元,「這對餐企運營成本是一個很大的壓力。」
張小平也計算了調整員工宿舍後的成本,改成員工公寓後,以每個店增加4000元住宿費用來算,一年單店增加近5萬元成本。
而在王勇看來,餐飲用工成本上升,是一件「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目前可以預見的是,明年餐飲成本將會有整體上漲,包括房租成本、食材成本。幹苦力的人沒了,運輸費用也會大幅上揚。」
(2)沒了宿舍,員工還願意來工作嗎?
王勇提出,麥肯並沒有提供員工宿舍,所以才考慮自己企業「去宿舍化」。
從管理角度來說,這能有效降低員工宿舍的管理風險和管理難度;更長遠來說,採用「小時工佔較大比例」的用工結構,能將一份複雜工作拆解,這樣,任何一名普通員工都能勝任,這對企業來說是長期利好。
但也有觀點認為,去宿舍化對於大部分企業並不適用。
張小平告訴內參君,現在基層員工薪資有限,租房最低也要500元以上,而且可能租房距離門店距離較遠,「員工的資金和時間成本較高,所以他們可能更願意選擇到有宿舍、生活成本更低的企業去工作」。
井格重慶火鍋人力資源總經理高敏也說,無論別家如何調整,短期內他們不會取消宿舍。
「員工來了就是一家人,一旦取消宿舍,他們將獨自面對自己找房子的問題,生活壓力變大,工作成本提高,也會對企業失去情感連結。」高敏說。
04
|結語|
▼
「讓員工把公司當家,就要把員工當家裡人對待。」在餐飲企業,大多基層員工都是孤身在外,企業對員工宿舍的重視與否,直接與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相關聯。
以海底撈為例,不僅給所有員工租住配有空調的小區住宅,而且距離店面走路不能超過20分鐘。夫妻兩人都在海底撈的,還必須考慮讓他們單獨一個房間。不僅如此,還配備了保潔阿姨和可以上網的電腦。
將心比心,才能讓員工發自內心地服務好顧客,換來海底撈有口皆碑的服務品質。
在王品,新人到門店報到的第一天,他的老師會給他盛第一碗飯,到宿舍幫他鋪床,帶他去買生活用品。這種細化到每個流程的「新人關懷機制」,也讓王品的員工流失率控制在5%。
說到底,員工宿舍不僅關乎安全,更關乎組織力——做好後勤保障,才能讓員工在工作時保持良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