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七大國寶,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一眼

2020-12-10 獨行浪子8

臺北故宮又稱臺北故宮或中山博物院,屬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1965年在臺北市陽明山建成,其包含了大量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熱河行宮中的藏品,是臺灣仿北京故宮建造的一座大型歷史博物館。

相信了解臺灣的都知道,臺北故宮一直以來就號稱國寶眾多,更是頻頻展出一眾珍品和孤品。那麼臺北故宮到底擁有著哪些價值連城的國寶呢?這些國寶怎麼來的呢?今天獨行就跟大家聊聊臺北故宮的那些事。

寶物轉移

國寶大量轉移,創文物史上奇蹟。

1937年日軍大舉侵華,眼看著山海關被攻陷北京也快保不住了,為了保護故宮文物,1934年1月31日共計19557箱故宮文物分批開始南遷,開啟了它們長期的流亡之路。而當時幾乎是全國上下已知的國寶,都放在了這將近兩萬箱裡。

故宮博物院的人將它們一分為二,全部遷移到當時抗戰的大後方——四川,將近兩萬箱的國寶,就這樣浩浩蕩蕩上了路。有馬車搬運的,有走水路的,因為都知道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傳承,所以護送這批特殊「貨物」的人,看國寶比看自己命還要緊。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時候,故宮博物館的人員才慢慢著手將藏在各地的文物運回南京。最後在清點文物的時候,所有人驚奇的發現,近兩萬箱子的文物,分落幾個地方好幾年,竟無一損壞、無一丟失,創造了整個文物界的奇蹟。

(護送文物的人真可愛)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好不容易回南京的國寶,「屁股」還沒坐熱,國內的解放戰爭又開始了。1948年國民政府戰敗,開始退守臺灣。走之前國民黨計劃分七次把東西都運過去,可由於解放軍攻勢太過凌厲,於是只能在裡面選了又選,最後分三批走水路運走了六千多箱國寶,這些都是國寶中的國寶,精品中的精品。

南京最後還剩下11178箱故宮文物,其中大部分在五十年代陸陸續續運回了北京故宮,剩下兩千多箱,暫時存放在南京,直到現在。而運去臺北的那六千多箱文物,就是現今臺北故宮的大部分展品了。

下面獨行就簡單介紹一下,臺北故宮大名遠揚的七件國寶級文物。

老規矩:(排名不分先後)

散氏盤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散氏盤

散氏盤是西周晚期的青銅器,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之所以說它珍貴,其實還是源於它的研究價值,散氏盤上共三百五十七個字,記載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約。

1810年,清臣阿毓寶在大雪中為嘉慶皇帝50歲生日送上壽禮散氏盤,因此當上了兩江總督,獲得一片前程。散氏盤造型與紋飾極度呈現了西周晚期青銅器風格,文字線條更是婉轉靈動,是至今研究西周金文的重要材料。

汝窯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

天青色等煙雨:北宋汝窯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

汝窯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窯,更是被人們列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據說天青色的釉對溫度極為講究,十分難燒。因為它需要等到下雨的時候才能燒出來,只有下雨的時候你才能開始燒,那個時候的溫度和溼度剛剛好。但是那年代又沒有天氣預報,也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下雨。

所以燒窯的師傅只能等,剛好溫度好的時候,剛好雨來的時候,最美的天青色才會出來。

(天青色等煙雨由來)

臺北故宮這隻水仙盆,不僅是汝窯精品更是天青色的釉。此盆高6.7釐米、深3.5釐米、長23釐米、寬16.4釐米,是精品中的精品,國寶中的珍寶。汝窯傳世作品本就不多,而臺北故宮就藏有約20件,而據考證此天青色釉的汝窯,傳世的僅此一件。所以也是去臺北故宮的必看系列,一定可以幫你好好領悟那句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的意境。

翠玉白菜

最珍貴「嫁妝」——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是臺灣人最為熟知的臺北故宮藏品了,因其常年出現在中學歷史課本上,幾乎成為了臺北故宮的代名詞,只要提到臺北故宮,就必然想起翠玉白菜。翠玉白菜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為百分之百,是由翠玉雕刻而成。其親切的題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到十分親切和熟悉。

據說它還是清朝光緒皇帝的瑾妃嫁妝,象徵著新娘清清白白和多子多富。翠玉白菜跟瑾妃一同進宮,一直受到瑾妃喜愛,一直擺放在其居住的永和宮內。

龍形佩

戰國——龍形佩

早在周代以前貴族就有了佩玉的習俗,這組以青綠玉雕成的龍形佩產自戰國時代,長20.5釐米、寬7.8釐米、厚0.75釐米,像尺寸如此之大又保存完好的玉佩並不多見。

考古出土以及流散或傳世的龍形佩不少,但很少有尺寸如此之大,而且品相端莊,雕工精緻的佳品,這在當時只有最高級的貴族才能擁有,象徵著一個人的身份。

清高宗夏朝冠

乾隆的「涼帽」——清高宗夏朝冠

這是乾隆避暑的朝冠,冠高14釐米、直徑28釐米、冠頂高12.4釐米。帽體以一種出產於東北的「玉草」編織而成,涼爽舒適。帽飾上鑲嵌有東北出產的名貴珍珠,而在清朝的制度中,也只有皇帝才能享有在「冠頂」與「金佛」上嵌入十五顆東珠的特權。

而這頂原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乾隆皇帝御用朝冠,更是倍具歷史價值和意義。

溪山行旅圖部分

大氣磅礴——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歷來被稱為北宋範寬的代表作,樹葉間有「範寬」二字題款。歷代名家對這幅畫皆是讚不絕口,徐悲鴻曾高度評價此畫:「中國所有之寶,故宮有其二。吾所最傾倒者,則為範中立《溪山行旅圖》,大氣磅礴,沉雄高古,誠闢易萬人之作。」

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更是直言不諱,誇其是「宋畫第一」,由此可見其價值了。

毛公鼎

西周禮器——毛公鼎

毛公鼎跟散氏盤同屬於西周晚期青銅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內有499個華麗銘文,是中國古青銅器中銘文字數最多的一件。

(散氏盤357字、大盂鼎291字、虢季子白盤11字)

毛公鼎高54釐米,腹深27.2釐米,口徑47釐米,重34.5千克。號稱晚清四大國寶之一,鼎內銘文極其飽滿莊重,充滿了無與倫比的古典美,以至於出土以來,清末書法家們無不爭先恐後的為之傾倒,其中蘊藏的中華古典文化氣息,同樣是我們有生之年必看系列。

毛公鼎

獨行觀點:

有時候歷史離我們很遠,是因為已經過去,可是有時候歷史又離我們非常近,因為這些國寶。臺北故宮的歷代宮廷珍藏,包括書畫13502件冊,銅器有6224件、陶瓷器25555件、玉器13478件、以及各類珍藏總計有696422件冊珍藏。

這些都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象徵,也是單屬於我們所有國人的文化傳承,所以我們更應該知道和了解。文章只是單列出來七件珍品,而真正的臺北故宮可絕不止這七件國寶,像富山春居圖、蘇軾的寒食帖等等,現今都在博物館裡珍藏著。

(你們還知道哪些,可以留言評論哦)

如果時間允許,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看咱們的這些文化傳承,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

以我的角度看世界,

以你的感觀了解我。

我是作者獨行浪子!

不聊娛樂八卦,不一味灌心靈雞湯。

只分享最真實的故事,輸出最直接的觀點。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我每天會不定時更新。

創作不易,感謝各位閱讀。

相關焦點

  • 羅浮宮等法國七大博物館珍藏在臺北展出
    新華網臺北1月19日電(記者 李惠子、陳斌華)「西方神話與傳說——羅浮宮珍藏展」19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大樓開幕,展出來自法國七大博物館的100組(件)繪畫、雕塑
  • 臺北故宮博物館有4件書法作品,件件價值連城,能看一眼也滿足了
    4件書法藏品,件件都是價值連城,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即使看一眼那也非常的滿足。第二幅書法作品是李隆基的《鶺鴒頌》,這幅作品也被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可以說是一件鎮館之寶,這幅作品共337個字,據專家介紹這幅書法作品也是唐朝宮廷的雙鉤本,觀景雙鉤本也是最接近真跡的一幅書法作品,因此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這幅《鶺鴒頌》書法作品也讓我們領略到了李隆基的書法藝術美。
  • 到臺北故宮,一定要見的國寶!
    說起故宮博物院,我們知道,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它們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全朝代國寶珍藏大賞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北京故宮、瀋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文物。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典藏翡翠珍品,歷代文物寶貝無數,一定要去看
    這一生當中,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就是臺北市故宮博物院,太多數不清的歷代珍寶古玩字畫,今天重點先介紹翡翠。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型的綜合博物館,也是臺灣省最知名的博物館。這裡收藏的翡翠,雖沒有現代工藝那麼的精美,但它代表了一段歷史時期的工藝水平,也見證了歷史過程。
  • 臺北故宮藏有大量國寶,為何當年蔣介石不把文物全部搬走?
    臺北故宮,又稱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山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館珍藏有大量中國國寶文物,據統計,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來宋至清歷朝皇帝推祟藝術、廣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餘萬件。說起來,臺北故宮能有如此規模,還得提一提蔣介石。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國寶雲集,來看看光緒瑾妃的翠玉白菜,嘆為觀止
    臺北故宮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翠玉白菜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白菜上面雕刻著精美的螽斯(蟈蟈)和蝗蟲,代表多子多孫,是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陪嫁品。
  • 張泉靈抖音直播推薦 :去山西、南京、臺北博物館一定要看這些文物
    近日,在抖音「雲遊博物館」活動上,文化大咖張泉靈走進直播間,向抖音用戶還原了湖南省長沙馬王堆漢墓的故事。與此同時,張泉靈還闡述了國內值得一去的博物館。張泉靈表示,博物館沉澱著人類的智慧,記錄著各行各業的歷史,故宮、山西省博物館、南京省博物館、臺北博物館等都是值得參觀學習的好地方。
  • 張泉靈抖音直播推薦:去山西、南京、臺北博物館一定要看這些文物
    近日,在抖音「雲遊博物館」活動上,文化大咖張泉靈走進直播間,向抖音用戶還原了湖南省長沙馬王堆漢墓的故事。與此同時,張泉靈還闡述了國內值得一去的博物館。張泉靈表示,博物館沉澱著人類的智慧,記錄著各行各業的歷史,故宮、山西省博物館、南京省博物館、臺北博物館等都是值得參觀學習的好地方。
  • 臺北故宮執意借「國寶」給日本 日本的「回報」呢?
    2016年,臺北故宮同意出借典藏文物,在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次年,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就提供了館藏精品文物,在臺灣展出。2014年,臺北故宮曾將翠玉白菜與肉形石出借給日本巡展,這是臺北故宮的藏品首次前往日本展出。
  • 中國四大博物館,我建議你一定要去看看!
    如果有時間,我建議你一定要走進博物館看一看。 在那裡,每一件文物都深藏著一段故事。 看重要文物,去臺北!
  • 中國四大博物館,我建議你一定要去看看
    環球旅行旅行/攝影/人物/故事關注如果有時間,我建議你一定要走進博物館看一看。在那裡,每一件文物都深藏著一段故事。邊走邊看,不知覺間,你會落入無邊的歷史長河。靜靜擺在櫥窗裡,訴說著一段它所見證的陳年舊事。(清/早期金鳳冠 南京博物院館藏)看明清文物,去北京!
  • 博物館裡的親子課堂 |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及《小故宮幻想區》動畫影片為主,藉由主人翁的文物探險之旅,帶領兒童認識故宮的國寶文物。歡迎你來到「皇帝的書房」找找看,皇帝的書房中藏了哪些寶貝?與現代人的書房又有哪些不同呢?哈哈,自然逃不過大家的火眼金睛啦,聰明細緻的小朋友,肯定能看見精美的文房珍玩、硃批奏摺以及皇帝印章等等。欣賞之餘,小朋友還能通過看動畫片、拓印、蓋章、觸摸複製文物等活動,感受古今生活異同。你的孩子體驗過3D地景嗎?
  • 臺北旅遊該去哪 故宮博物館值得一覽
    臺北故宮,又叫故宮博物館。始建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距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歷史。整個建築模仿中國古代宮殿式風格,不僅有眾多珍貴的藏品,它還賣許多有意思的紀念品。臺北故宮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館內藏品總量雖然不法與北京故宮相提並論,但是它也珍藏了許多世間珍寶。1.散氏盤。
  •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已經讓臺北故宮博物院送到國外展覽兩次了
    所以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少對外展覽,近22年,僅僅對外展出過四次。1997年被臺北故宮博物院借到美國,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展出,還有兩次分別是在2008年的「晉唐書法展」以及2011年的「精彩100國寶」展上進行展出,這第四次便是2019年1月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
  • 博物館 | 細數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始建於1962年,1965年落成,坐落於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佔地面積1.03萬平方米。臺北故宮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
  • 喜馬拉雅獨家上線臺北故宮前院長周功鑫講述國寶檔案節目
    》13日獨家上線喜馬拉雅,這是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錄製的首檔長篇音頻節目,也是首次系統性地向大眾講述臺北故宮國寶的故事。  逛博物館成生活選項  周功鑫曾負責展覽和教育推廣多年,她堅信用文物說話,回溯歷史的原貌,從講解員一路成長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她自稱是「入宮」30年的「資深宮女」。  2009年2月,臺北故宮博物院為籌備雍正展,周功鑫一行來訪北京開啟了「破冰之旅」,最終形成八項共識,促成了兩岸文化的合璧與重聚。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那些奇珍異寶們
    臺北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很文藝的城市,這裡不僅有美味的食物,還有數不盡的展覽。我一直很想去臺北故宮博物院 ,對那裡的文創產品垂涎已久 。對,是垂涎已久,都說中國的故宮文物一半在北京,一半在臺北 ,那麼臺北之行一定要來到這裡。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在臺灣,和大陸一樣也有一個故宮,裡面有很多的奇珍異寶,非常受人追捧,甚至民間傳言臺北故宮的文物數量和價值可以媲美北京故宮。
  • 臺北故宮博物院:北京的故宮看建築,臺北的故宮看寶貝!
    博物館是中國宮殿式建築,院內設有20餘間展覽室,收藏有自北平故宮博物館及瀋陽故宮,熱河行宮運到臺灣的二十四萬餘件文物,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希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