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松是單老評書《隋唐演義》中的人物,一桿五鉤神飛亮銀槍神出鬼沒,是三國時期姜維的後人,姜家槍大成者。曾在李元霸與羅士信較力陷入危機時,一槍挑開二人的兵器,力量與技藝兼備。
如此人物為何沒能進入十八好漢的排名呢?
共存的矛盾
隋唐類的文學作品很多,比較大眾化的有三部,一部是古白話小說《說唐全傳》,一部是單老的評書《隋唐演義》,一部是評書《興唐傳》。
三部書中都有武藝排名,但是設定為十八好漢的只有《說唐全傳》,評書《隋唐演義》是十三傑,《興唐傳》是十六傑。
《說唐》中的十八好漢實際只點明了十三位:
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慶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羅成楊林魏文通尚師徒新文禮缺失缺失缺失缺失秦瓊缺失單雄信之所以武藝高強,遠在羅成之上的羅松沒有出現在這部書的榜單中,原因只有一個,《說唐》並沒有羅松這個人物。
《說唐》是清代的古白話小說,現在的評書多以其為藍本進行改編,書中,羅藝有一義子叫做羅春,但其表現出來的身份更像是一個家僕,羅藝死後,一直留在羅成身邊伺候,直到羅成戰死。
《興唐傳》直接將羅春這個人物上升到羅成同父異母的兄長,武藝碾壓羅成,同時根據一些民間故事記載,加入了羅藝娶妻學藝的往事,指明羅家槍本是源自姜維創下的姜家槍。
到了單老《隋唐演義》中同樣使用了羅藝往事、羅家槍源自姜家槍的設定,不過將羅春更名為羅松。
所以說,《隋唐演義》中的羅松不出現在《說唐全傳》十八好漢並不奇怪。
十三傑榜上無名
因為羅松與《說唐》有共存矛盾,那麼在評書《隋唐演義》中,為何也沒有進入十三傑的排名呢?
很多人會認為,羅松是四絕之一,四絕和四猛是不進入排名的,其實這不過是一種假象,如果說四猛不進入排名還有情可原,畢竟四猛都是以武見長,但四絕不同,只要佔著絕,可以無關武藝。
單老嗓音獨特,說的書精彩是眾所周知的,但前後矛盾的bug也多不勝數,十三傑的排名他說過就不止一個版本,四絕同樣如此。
我印象中單老提到過的四絕有羅成的槍法和狠毒、程咬金的三板斧、尚師徒的四寶、侯君集的輕功、謝映登的神射、楊廣的昏庸和羅松的槍法,幾乎超過將近一半了。單老的評書作品都是沒有原稿,看了小說自己隨心一改,想到哪說到哪,前面說完後面也就忘了。
羅松之所以沒有進入十三傑,個人認為和《白眉大俠》中的金昌情況很相似,單老向來喜歡越往後高人越多,武俠如此,戰爭同樣也有這樣的影子,羅松出場之後,排名已經固定,沒法再插入,所以欲蓋彌彰的頂替了羅成,成為四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