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對於秦瓊這樣一位大英雄來說,熟悉隋唐主線故事的朋友,不可能不知道,但秦瓊的民間形象,和歷史上真正的秦瓊差距不小,說句不客氣的話,秦瓊在大唐的凌煙閣24功臣中排名只是倒數第一,可為什麼在隋唐系列小說中,遠比尉遲敬德和程咬金這些同樣是小說中的豪傑,但在凌煙閣排名更靠前的名將,地位更高呢?老樂覺得,對於秦瓊地位的變化,可能與我們的經典名著《西遊記》有關。也許很多隋唐迷會對此不解,甚至不滿,畢竟隋唐跟西遊是完全不同的類型,雖說故事背景都在同一條時間線上,可就算《西遊記》裡有秦瓊的名字,他卻連配角都不算,不過是個背景龍套角色,憑什麼說秦瓊的成功,跟孫猴子的故事有關呢?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老樂將按照這些作品的成書時間,來簡單推算一番——被認為是隋唐系列的最早期作品,《隋唐兩朝志傳》略早於《西遊記》,書中的秦瓊基本就是一員驍勇大將,在書中的地位跟歷史地位差不多。假如《隋唐兩朝志傳》的確是羅貫中所著的話,那麼,秦瓊在此書中的地位,其實跟《三國演義》裡的張遼、徐晃等人地位相似,雖然比較有知名度,但在書中只能算是一個重要的配角,對得起他凌煙閣第24名的身份。而後,《西遊記》問世了,其成功的影響力不用多說,接下來又是《秦王詞話》,這套書刊印時間跟《西遊記》成書時間接近,但整體上更晚一些。
截止到這個時間段,兩套作品看似還沒什麼關聯吧?但正是《西遊記》將秦瓊和尉遲恭正式「封」為門神後,在民間的神話傳說系統中,秦瓊和尉遲恭也得到了貼在尋常百姓家更多的機會,在「吸粉」方面,自然要超過凌煙閣標名掛號的另外22位。因此,《秦王詞話》中的秦瓊,便愈發出彩了,但他在那時,還不算是真正的男一號,甚至沒有稍後登場的尉遲恭更亮眼。直到後來的《隋唐演義》問世,秦瓊才在《西遊記》的影響下,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男一號。關於這個論調,一個最明顯的證據是,《隋唐演義》全盤「借鑑」《西遊記》的內容,也就是唐太宗遊地府那段,結果在「謄寫」的過程中,還出現了一個明顯的bug。
《西遊記》裡明確寫道,崔判官為唐太宗改陽壽,將「貞觀一十三年」添了兩橫,改成「貞觀三十三年」,這樣,唐太宗才多活了二十年。《隋唐演義》將這段內容全部吸收,看似沒有什麼,但發生了一個巨大的邏輯錯誤,因為《西遊記》讓唐太宗多活二十年是「剛需」,畢竟唐太宗還陽後,唐僧開始取經,歷經十四年,如果唐太宗的壽命不夠,他看不到唐僧取經歸來,自然也不能嘉獎封賞御弟。可問題是,貞觀年號在歷史上只有二十三年,也就是說,唐太宗只活到貞觀二十三年,《隋唐演義》後來的內容,也是遵照史實來寫的,畢竟在這部書裡,不需要李世民去見唐三藏,但小說自相矛盾的內容,也就出現了。因此,褚人獲老先生的一個無心之失,造成了小說的一個巨大的邏輯漏洞,這還不能證明《隋唐演義》在創作的時候,受到了《西遊記》的影響嗎?
起碼在當時,民間已經非常追捧秦瓊和尉遲恭這對門神,否則的話,《隋唐演義》沒必要原本照搬《西遊記》這麼一段,畢竟褚老先生參考的書籍非常多,但如此粗心地借鑑,讓唐太宗的壽命自相矛盾還是唯一一次。所以說,如果沒有《西遊記》帶來的,民間對兩大門神的追捧現象,《隋唐演義》也沒必要多此一舉,小說甚至將民間早已約定俗成的「收降尉遲恭,三鞭換兩鐧」的內容,改成了「三鐧換兩鞭」,而且還在講述這段故事的時候,夾敘夾議地批評了過去所謂的「三鞭換兩鐧」的荒唐之處(第56回)。意圖還是重點放大這兩位「神將」,而後,按照《隋唐演義》小說的時間線,將唐太宗病重,李勣(徐茂功)問病,立秦瓊和尉遲恭畫像立於宮門等內容(第68回),和《西遊記》無縫對接了起來,並且非常省事兒地將原文「拷貝」。
經過如此一番演化,秦瓊秦叔寶的地位徹底被奠定,而後在集大成的《說唐》之中,再配備上市井文化中最喜聞樂見的武將排名,小說變得更受歡迎,也進一步助推了秦瓊更大的知名度。但也正是因為秦瓊在歷史上的地位沒有那麼誇張,所以《說唐》的作者可能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才在明顯突出秦瓊形象的基礎上,拉低他的「武評分」,但又不好讓張公瑾、侯君集等真正的在凌煙閣排名高過秦瓊的大將反超,所以才設定出了更多的像宇文成都、楊林這樣的虛擬人物,這樣就能讓秦瓊的歷史形象和民間文學形象,得到一個巧妙的「中和」。但整體而言,秦瓊成為主角的「轉折點」是《隋唐演義》的成功,而《隋唐演義》又明顯受到了《西遊記》的影響,因此,秦瓊的成功,又怎能不感謝《西遊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