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王佐之才,東漢的雲臺28將,為何沒唐朝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劉秀的雲臺28將,為何沒李世民的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
唐代詩人張籍有首《贈趙將軍》,其詩曰:
當年膽略已縱橫,每見妖星氣不平。
身貴早登龍尾道,功高自破鹿頭城。
尋常得對論邊事,委曲承恩掌內兵。
會取安西將報國,凌煙閣上大書名。
詩贈的趙將軍是誰已無關緊要,詩人的祝福卻流傳下來,奮戰沙場的將軍們,最高的榮譽就是「凌煙閣上大書名」。
詩中的凌煙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為表彰功臣而建築的繪有功臣圖像的高閣。唐貞觀十七年 (公元643年)二月,太宗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當時已有數位辭世,還活著的也多已老邁),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皆真人大小,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其後,李世民時常前往懷舊。能入凌煙閣的功臣,是流芳百世的殊榮,所以,同為唐代詩人的李賀,也在其《南園十三首(其五)》中感慨:「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可以這樣說,凌煙閣24功臣個個都是如雷貫耳的人物: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殷開山、柴紹、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咬金、虞世南、徐懋功、秦瓊……隨便挑出一個,都是一部傳奇。
其實,早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被繪圖表彰之前的東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劉莊便命人在洛陽南宮雲臺閣畫了二十八位大將的畫像,史稱「雲臺二十八將」。此舉,比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整整早了583年。
能入選「雲臺二十八將」的,都是早年追隨漢光武帝劉秀,在助其一統天下、重興漢室江山、建立東漢政權過程中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有功之臣。「雲臺二十八將」,又稱「中興二十八將」。
西漢末年,成、哀二帝無道,趙氏姊妹惑亂於內,王姓親族專權於外最終導致王莽篡位,西漢滅亡。不數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其中,荊州的綠林軍與齊魯的赤眉軍聲勢最壯。光武帝劉秀與其兄劉縯亦舉事南陽。
史稱劉秀為人智深勇沉、胸懷韜略;開心見誠,知人善任。後戰昆陽、破蒲陽;清隴右,平巴蜀。蕭王之名威揚四海,而漢室中興。當是時,名臣雲集,驍將雨聚。君臣同心,始艱危,終克定。永平中,漢明帝劉莊圖畫開國諸勳於南宮雲臺。計二十八人,這就「雲臺二十八將」的來歷。
劉秀的「雲臺二十八將」分別為:鄧禹、賈復、吳漢、耿弇、寇恂、岑彭、馮異、朱祐、祭遵、景丹、蓋延、堅鐔、耿純、臧宮、馬武、劉隆、馬成、王梁、陳俊、傅俊、杜茂、銚期、王霸、任光、李忠、萬脩、邳彤、劉植。這些人之所以能入選「雲臺二十八將」,說明其實力並不弱,比如,耿弇就是明帝時與班超、竇固齊名的民族英雄耿秉、耿恭的叔叔,耿恭就是「十三將士歸玉門」的主角。
另外,伏波將軍馬援有大功,但因為女兒為明帝皇后,明帝避嫌未將其列入。雲臺二十八將裡只要和皇室有親戚關係的都沒被列入,如光武的表兄來歙功勞很大,最後也未被列入。說明,這個「雲臺榜」是不完整的。但是,就此,也能彰顯劉秀時代的軍威。
範曄《後漢書》為二十八將立傳,稱「鹹能感會風雲,奮其智勇,稱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其中功勞最大的當屬岑彭、馮異,《後漢書·卷十七》論曰:中興將帥立功名者眾矣,惟岑彭、馮異建方面之號,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兩將之功實為大矣。
但是,從名氣上比較,實力毫不遜色的「雲臺二十八將」卻比不上「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其一,兩者的對手實力有異。雲臺二十八將擊敗的是綠林、赤眉、劉永、張步、隗囂、公孫述諸等敵人,大多是一擊即敗的平庸人物。而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爭鋒的是李密、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強大軍閥,每一位都絕非等閒之輩。每場都是生死戰,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些能活下來的人,本身就是奇蹟。
其二,兩者的出演時長不同。劉秀一統江山之後,立即按甲寢兵,休養生息,沒有再為開疆拓土動幹戈,雲臺二十八將不再上沙場,失去彰顯才能的舞臺。而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在唐朝建立後,依然東徵西戰剪除各地割據勢力,五年後才平定天下。他們所參與的,大多的滅國之戰,其功勞當然更會令人矚目。
其三,兩者的歷史舞臺有別。歷史上的東漢,雖然是一個重要的朝代,但是其影響力跟唐朝不能相提並論。東漢在150年的時間裡,各個方面都缺乏特色,較為平淡。唐朝則是中國數一數二的王朝,不管是政治、軍事還是文化均成就燦若星辰。時代背景不一樣,也決定了雲臺二十八將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影響力不一樣。
最後,後人演義的影響不一。文學和影視作品的加工,對歷史傳播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有關雲臺二十八將的著名文學、影視作品幾乎為零。而關於唐朝開國時期的文藝作品比比皆是,比如《說唐》,《隋唐演義》等等,世人皆耳熟能詳,讓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存在感大大提升。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