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都是迷信,合理一面你知道嗎?

2020-12-15 叨叨歷史二三事

「屋內添瓦,財走人敗」這是農村流傳下來的蓋房俗語,在過去農村人的眼裡,蓋房、娶媳婦算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了。既然重要,當然講究也就多。

房子從古至今在人們心目中都是地位非凡,它代表著一個家庭的建立,是一個人的財富外在表現,古代那些退休高官都是不遺餘力地建造府邸,選址、布局、構造、屋內擺設等等一樣都馬虎不得。

而在農村,蓋房子就是一輩子的事,甚至還能當祖宅傳下去,老話說「一年建屋千代住」說的就是房子一定要好好蓋,只要蓋的好,蓋的牢,住上幾代人沒有問題。

這句俗語就是告訴人們,要想房屋牢靠,人丁興旺,就不能在自己的房子上隨意布置添加東西。現在看來,這種說法是毫無科學依據的封建迷信,不過當時的人們還是非常相信的。畢竟房子在人心目太重要了,「寧信其有,不信其無」。

那我就掰扯掰扯它的合理性一面吧。

首先從風水學上來看,別抬槓,古代人非常信這個。就現在,還是很多人對風水一說深信不疑。

過去的房子都是自家蓋起來的,不像現代的商品房,蓋好了才能挑,位置方向什麼的都不由自己做主。自家的房子可以自己做主了,肯定要找風水先生來算個好位置,風水的位置一旦選定,是不能隨意變動的。

因為所謂的風水,不論好壞都是有關聯的,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稍微改動一丁點兒,就有可能從旺財變成敗財,從保佑子孫變成家破人亡。自己胡亂增添刪改,很有可能就會破壞家裡的風水。尤其是添瓦這種事,在過去也被認為是很不吉利的行為,不僅會給自己帶來不幸,還會給家人帶來危害,因此不能肆意改變房子的布局。

其實從科學的角度講,這句話也有一定道理的。

農村的房子雖然可以自建,但地卻是一定的。若是一開始沒有做好規劃,把房子蓋小了,或者是平房結構,七八十年代,農村大部分都是平房結構。之後家裡人口多了起來,面積上施展不開,就打起了高度的注意。

很多家庭會給自己的房子加蓋二層小樓,以滿足所有人的居住需要。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在房屋建造前,其房梁的承重和房屋高度、重量等數據都是一一對應的,決不能能輕易的變動,不然房梁就會超重負荷,時間久了,房子橫梁斷裂,造成房屋坍塌,嚴重危害家人的安全。

此外,即使房梁沒事,房屋的地基也會受影響。畢竟地基的打造是與之前房屋的高度對應的。一旦擅自改變房屋高度,那麼地基就不能對房屋起到固定的作用。一旦來一場比較猛烈的氣象災害,比如惡劣的颱風天氣,首先倒塌的肯定是這種隨意添磚加瓦的房子,它們在災害面前根本不抗事。

即使現在,在城中村裡很多住在一樓最邊上的住戶,還是喜歡在自家牆角處私自搭建一個小屋。這種房子最危險,因為沒有地基,完全憑空而起,一陣風就能吹飛,到時候房子裡的財物丟失了不說,萬一屋子飛出去砸傷了人,更是難辦。

所以老祖宗才會告誡年輕人不要輕易改造房屋,不過這裡的改造是大動,就是影響到地基的那種,要是重新裝修房屋的話肯定是沒影響的。

「屋內添瓦,財走人敗」也正是這個道理,雖然有封建迷信的成分,但是這些都是前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得來的,到現在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現在城裡大部分都是樓房,農村也隨處可見兩層的小洋樓,以前用瓦片和柱子做材料的房子已經很少存在了,也基本上不會再存在「添磚補瓦」的情況,這也是時代的進步。

不過對於以前留下來的俗語,我們應該抱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態度去吸收和採納。

總結:

「屋內填瓦,財走人敗」在今天說雖然也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它其中卻也夾雜著現代建築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打地基,房內整體設計一般不能輕易變動等。

我們沒有必要特別注重前人所言,但也不能站在現代角度去嘲笑挖苦,畢竟時代不同,認識不同,誰也不能超越時代去預判後世。

你們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嗎?歡迎交流。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關於農村選地址、建房子的風水可真是多,小編整理了幾天都沒整理完。其中不乏充滿道理的農村老話和風水俗語,即使放在現在也可以站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還有一些就有點帶有迷信、恐嚇的色彩,之所以寫這個系列不是為了宣傳封建迷信,而是讓大家辨別清楚這些究竟是糟粕還是精華。
  • 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說法?
    而按照以前的說法,隨便的在房屋內添磚加瓦,都是一種不吉利的行為,不利於家庭的一個整體發展,還會給家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危害。也就是說所有的風水格局走向全部都是設計好了,不容改動的。如果改動了房屋的建設了,整個風水格局就變了,會影響一家人的一個整體運程,是非常不可取的。所以,屋內添瓦,財走人敗!
  • 俗話說「屋內添瓦,財走人敗」,什麼意思,屋裡面難道不能添瓦?
    文章俗話說「屋內添瓦, 財走人敗」,什麼意思,屋裡面難道不能添瓦?系文逗趣史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板橋俗語存在於我們生活和工作當中,小時候我們家裡大人會常對我們說道,工作中有時我們會拿俗語作為口頭禪,俗語也就方便在它通俗易懂,而且朗朗上口,因此也是成為了大家都熟知的一種文化,在大眾人群裡廣為傳播。今天說的俗語就是「屋內添瓦, 財走人敗」,這什麼意思?屋裡面難道不能添瓦?
  • 農村俗語「院牆大門長一頭,久住家敗主斷財」啥意思?有道理嗎?
    夕陽西下,常來到農村的大槐樹下,聽老人們將一些有趣的故事,其中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細細的品味這些俗語,你會發現俗語中蘊含著哲理,人生,習俗和生活。俗語在數千年的傳承中,雖說有些被人們漸漸淡忘,但遺留下來的俗語仍然煥發著燦燦金光,而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關於房屋類的俗語了。
  • 俗話說:「屋內添瓦,房倒屋塌」,為何不能在屋內添瓦?
    在北方農村,最常見的就是那種中間高兩邊低的瓦房,這種房子也是由以前的草棚演變而來的,以前的房頂上鋪的是稻草,只不過現在換成了瓦,可以說瓦片才是整個房子最關鍵的部位,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屋內添瓦,房倒屋塌」,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此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大門過於堂,家敗人丁亡」有啥含義?今天可算知道了
    導語:農村俗語:「大門過於堂,家敗人丁亡」有啥含義?「大門過於堂,家敗人丁亡」這句俗語主要說的就是農村房屋的構造,其大意就是:大門不能比廳堂高,否則就會導致家破人亡。這有什麼科學依據嗎?所以,小編就詢問了農村的老師傅,原來這裡面還有這麼多的講究,快跟小編來聽聽老師傅是什麼說的吧!農村建造房子有很多的講究,現如今就流傳著「大門過於堂,家敗人丁忘」這句話,意思是指建造房子時,院子大門的高度不能高於廳堂。因為在農村裡農民們認為廳堂代表長輩或祖輩們,而大門則代表了子孫。如果大門高於廳堂,就意味著子孫凌駕於父母之上,最終導致家族敗落,家破人亡。當然這些不過是農村人的迷信。
  • 農村俗語「引水入門,家敗人丁散」是什麼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在農村,建房子和選址是大事中的大事,跟尋龍定穴是一個道理。久而久之就流傳下來了一些風水俗語,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話「引水入門,家敗人丁散」,其實就是一句選址老話。下面就引用廣大網友的話說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沒有科學依據。
  • 農村俗語:「一戶開兩門,人財都難存」是啥意思?
    在中華文化的傳承中,既有「雅」的一面,也有「俗」的一面。而「俗」的一面當中,就包括俗語。俗語,是漢語語彙中由普通老百姓自己創造且在普通老百姓的群體中口口相傳的一種文化體裁,俗語具有簡練和形象化的特點,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地方特色。在民間,如果經常與普通百姓聊天的話,就會聽到從他們的口中時不時地「蹦」出各種俗語。
  • 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是什麼意思,原來並非迷信!
    俗語形成與起源,實際上是來自田野,是勞動人民生活經驗,它也代表著簡單的思想和道理。因此,無論是聊天還是寫作,您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隨著時間的流逝,俗語成為人人追捧的語言!今天我們大家來討論和討論,這則俗語就是「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啥意思,祖先的話有道理嗎?實際上,這是關於蓋房子的俗語。大多數農村人民的房屋是自建房屋,建造他們喜歡的房屋非常有趣,也很高興。在農村建房要注意房屋結構的布置,儘管有些人不在乎,但工人們會告訴主人門有多高以及門的位置。
  • 農村俗語「流水向,財流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流水向,財流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一些農村的老人口中經常會蹦出一些特別有趣的老話,而這些老話其實就是農村俗語,也是農村文化的一部分。一般來說俗語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讓人一眼就能看出裡面蘊含的意思和道理。
  • 農村俗語:「屋內填瓦,人亡屋垮」是真是假?看完明白了
    這句農村俗語:「屋內填瓦,人亡屋垮」,並不是聳人聽聞,也並非迷信的說辭,而是提醒人們,不要隨意改建房屋,不可私搭亂建。如果一定要改建房屋,一定要確保房屋改建後的安全性才行。要不然事與願違,得不償失!
  • 農村俗語「雨打墳,出貴人,雨打棺,財人疏」怎麼理解?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雨打墳,出貴人,雨打棺,財人疏」怎麼理解?有道理嗎現在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農村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有些人可能發現了,現在農村都比較「悽涼」,因為很多農村年輕人都開始慢慢的去大城市裡打工生活。農村的大部分人也開始慢慢的向大城市裡遷徙,所以現在的農村,人開始變得越來越少。而其中農村的習俗和文化也慢慢的在流失,俗語就是農村文化的一種,現在應該很少人能聽得到的,或許家裡有些農村老人的還能聽到一些有關於農村的俗語。那麼今天小編就要和大家聊一聊農村的一句俗語。
  • 農村俗語「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最近這幾年有很多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回到家鄉蓋房子,因為房子對人們的重要性,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的講究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從字面上來解釋這句俗語,意思是,如果蓋房子時,院子大門的高度要高於主屋的高度的話,對家庭運勢會有影響。
  • 農村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俗語的魅力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的藝術,由於其通俗白話性,更能在農民之間傳唱,不失為民間的一部「百科全書」!在農村,由於很多農民的文化程度較低,很多深奧的道理,很難被人解讀,而俗語這種喜聞樂見又充滿幽默的形式,不僅在傳遞知識的同時也能博得大家哈哈一笑,因此,數百年來,從未在農村失傳,一直被大家傳頌!在農村,以下的幾則俗語被大家廣為認知,您知道它們的含義嗎?
  • 老祖宗:「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指的是哪五樹,是迷信嗎?
    農村瓦房也好,城市別墅也罷,自家有庭院的房子真是讓人羨慕,尤其是在寬敞的院子裡種上高大的綠植,更顯氣派。但在選擇樹的品種上還是有諸多講究的,不管是不是迷信,也圖個安心。老祖宗說:「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指的是哪五樹,是迷信嗎?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樹,屋後不開窗,有道理嗎?為什麼不能開窗?
    俗語流傳的年頭比較多,很多俗語的來源都無法進行考證,有的俗語是民間根據生活的經驗總結出來,而有的俗語是一些民間的迷信錯誤認知,所以在理解的過程中應該結合當年的思想認知來判斷,優秀的文化就要加以學習和傳播,過於迷信的說法就要拋棄。
  • 農村俗語:「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這話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這句話有道理嗎?我是農民的兒子,也是一位農民,個人認為這句俗語即使到現在也存在著道理,特別是在農村這個特殊的環境下,這句俗語更是蘊含著無盡智慧。農村的孩子或多或少都背過父母的打,或許是因為玩泥巴,或許是因為雨天不回家,小時候吃棍棒的日子自然不好受,但長大後回味,卻覺得那才是父母愛的體現。或許古代農民也體驗到了這份來自父母的愛,才會總結出「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這句經典俗語。親生兄弟的不同解決在計劃生育還在落實時,我們村的老李媳婦生下了第二胎,當時享受的不是來自二胎的喜悅,而是來自相關部門天價罰款。
  • 農村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很多農村地區都建設起了一棟又一棟漂亮的房子。房子是人們居住的地方,同時也是人們日常勞作以後可以依靠和休息的主要場所。這幾年隨著農村村民們收入逐漸增多,農村當中房子建設的也越來越漂亮。然而對於農村建房,老一輩的人們都普遍認為,建房子前是需要提前考量和規劃設計的。
  •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有道理嗎?為何農村人要這麼說
    文/惜談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有道理嗎?為何農村人要這麼說許多朋友可能都聽說過在我們國內的許多農村,其實流行著許多農村俗語。其實也不難理解,農村人在日常勞動之餘,肯定也有不少經驗總結,但是一輩子操勞他們又哪有什麼機會來分享他們的經驗呢?所以睿智的農村人就將他們的一些經驗編作一些順口就來的農村俗語,一方面能給大家帶來不少樂子,一方面也傳達了一些傳統觀念。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句農村老話,說的是「寧住廟前,不住廟後」。
  • 農村俗語「大口對小口,家財人財散」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所居住的房屋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口對小口,家財人財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