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由來——中國古代法律的起源

2020-12-10 法律小天使

語言承載的不僅僅是表達,還有民族精神和文化。「法"字在我國古代寫作「灋」。根據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一書的解釋:「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廌」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獨角神獸,據說它生性正直,能辨別曲直,在審理案件時它會用角去觸理曲的人,被觸者即為敗訴。「廌」最早是在甲骨文中出現,展現了遠古時期的訴訟場景。通過「廌」這種神獸進行的審判,是一種代表公平正義的神明裁判。現代社會我們依然可以在某些地方法院門口看到這種神獸的石雕。

無論是古代的「灋」還是現代的「法」,千年來我國文字形變而神不變,代表平之如水的水字旁至今仍然是「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意思就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水清澈透明,說明法不能摻雜質,是公正透明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對政法機關提出的努力目標和明確要求:「努力讓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從古至今,公正一直是我國關於法的制定與運用的最經常的價值觀念與價值評價標準。

最初,在我國古代並沒有「法律」一詞。從《說文解字》中「灋,刑也」,不難看出古代的「法」和「刑」意義相通,「灋」和「法」中都包含「去」。去在古代有「處罰」的意思,也就是說法的價值是懲惡揚善,翻開古代的法典可以看到封建社會我國重刑輕民的鮮明特點。《說文解字》釋義,「律,均布也」,有約束防範的意思。雖然在古代「刑」、「法」、「律」含義相似,但畢竟有所區別,而且一直沒有將「法」「律」並為一個詞。直到我國引進西方的法學理論,將Law翻譯成「法律」,法律一詞作為專有名詞,才有了現代意義。

相關焦點

  • 「法律」的由來——中國古代法律的起源
    「法"字在我國古代寫作「灋」。根據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一書的解釋:「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廌」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獨角神獸,據說它生性正直,能辨別曲直,在審理案件時它會用角去觸理曲的人,被觸者即為敗訴。「廌」最早是在甲骨文中出現,展現了遠古時期的訴訟場景。通過「廌」這種神獸進行的審判,是一種代表公平正義的神明裁判。
  • 中西古代法律起源|中國,戰爭的產物;西方,階級的調和
    其實中國古代的法律向來都包含「刑」與「禮」兩個部分,它們也是中國法律起源的兩條途徑。最早的法律例如「五刑」則是起源於戰爭的某些需要,也是脫胎於軍事活動中的產生的軍法。中西法律起源之差異縱觀上述中西法律各自不同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二者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首先,中國古代法律起源于氏族之間的戰爭,而西方法律則起源于氏族內部各種力量之間的鬥爭。
  • 中西古代法律起源|中國,戰爭的產物;西方,階級的調和
    其實中國古代的法律向來都包含「刑」與「禮」兩個部分,它們也是中國法律起源的兩條途徑。最早的法律例如「五刑」則是起源於戰爭的某些需要,也是脫胎於軍事活動中的產生的軍法。中西法律起源之差異縱觀上述中西法律各自不同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二者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首先,中國古代法律起源于氏族之間的戰爭,而西方法律則起源于氏族內部各種力量之間的鬥爭。
  • 尋根究底,法律起源何方
    ——孟德斯鳩一個長達八年的侵權案件終於告一段落,中國喬丹體育公司第25類服裝鞋帽襪等商品上的6020578號「喬丹+圖形」商標被撤。據資料顯示,喬丹和中國喬丹體育自2012年以來官司不斷,雙方爭議的一個焦點在于姓名權。中國喬丹體育公司和其代理律師給出的解說並未能獲得法律、眾多網友及球迷的理解和認可。
  • 上古擴張徵戰的部落:中國法律的起源!
    如最上所述,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文明的起源之時,即是新石器時代後期,三大部落的存續要求他們增強實力進行擴張以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如同戰國時七雄爭霸一樣,欲要向外徵服對方,首先則要增強自身的實力,各路思想家紛紛向上治國良方,對內改革法律、政務,以求內部的穩定和經濟發展以供應軍隊,否則等待自己的只有被他國兵臨城下,新石器時代後期也是如此。
  • 法律的起源和發展
    一.法律的起源、發展有神創說、暴力說、契約說、發展說、合理管理說等。馬克思主義認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和階級的產生、國家的出現而產生。法律的發展史出現過帶有剝削階級類型的奴隸製法、封建製法、資本主義社會的法(私有制類型法律)、非剝削級類型的社會主義的法(公有制類型法律)。
  • 走進金文世界 尋找法律起源
    前輩學者討論法律起源,如兩周時期法律制度或法律思想,多從《尚書》《周禮》等傳世文獻入手;但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與法律相關的青銅器銘文不斷面世,如國家博物館此次展覽遴選的143件精品裡,就不乏與法律密切相關的重要器銘,如「衛盉」等。
  • 兵家促進了中國古代法律法家化
    但最近讀了老朋友張少瑜教授幾篇研究古代兵家的大作,覺得他的觀點可以作為我國古代法家化觀點的佐證。       中國古代法律起源的具體途徑,一是「禮源於祭祀」;二是「刑起於兵」。前者是指「禮」作為一種法律規範,最初起源於原始祭祀活動中形成的禮儀規則,後者是指刑法最初起源於戰爭的軍法。在我看來,「禮」主要是調整氏族部落內的規則,刑主要是調整沒有血緣關係的族外人員關係的規則。
  • 中國古代法律中的誠信精神
    除了強調依靠道德建設來維持人格誠信外,我國也一直重視針對誠信的法律規範。重誠信、惡詐偽是貫穿我國古代法律的一項基本精神。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是道德問題,也是法律問題,誠信原則在私法領域,尤其是民法理論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被視為民法的「帝王條款」。
  • 2021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中國古代法律制度
    中國古代法律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夏商周到明清四千多年,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發展脈絡清晰,有因有革,內容豐富,特點鮮明。歷代立法中國古代自國家出現後,統治階級就開始通過國家機關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特點鮮明的法律體系。
  • 【文化】天人和諧,中國古代法律觀念
    「天人和諧」是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主要內容和最高目標,在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上,諸如立法、司法及審判,都在印證著天與人相和諧的法律觀念。這樣,尋求「天人和諧」也就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理想,並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古代的法律及觀念。首先「天人和諧」體現在法律思想中。既然一切人事行為都要以「天道」為根據 , 所以中國古人認為,禮 、法律都是「天意」的反映和模寫。因此,夏商周的君主有「天討有罪」和「恭行天罰」的正義行動。
  • 2014年自考中國法制史考試大綱中國法的起源與夏、商的法律制度
    第一章 中國法的起源與夏、商的法律制度(約前21世紀——前11世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中國法的起源及其特徵;掌握夏、商法律制度的主要內容  課程內容  第一節 中國法的起源與夏朝的法律制度  一、中國法的起源  禮化為法;刑起於兵;中國法起源的主要特徵。  二、夏朝的法律制度  法制指導思想;法制概況;法制的主要內容;司法制度。
  • 「制定法」與「習慣法」,中國古代商事法律中的官法和私法
    但是在中國古代,法律制度還不是很健全,尤其是在商業領域,因為國家"重農抑商"的政策,很多商業活動中的法律,強調的是商業不能侵佔農業的權益,對於商事活動本身所應該遵行的規則,往往是忽略的。這種現實基礎之上,"習慣法",也就是古代商業活動之中常見的"行規"等私法的作用,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 古代法律碑刻研究(第一輯)出版
    中國法制史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歷朝官民將公文私約、禁令規範、訟案界址等銘刻於碑石上,公布彰顯,以垂久遠,是中華法制文明的一個重要傳統。石刻法律文獻具有延續時間長、地域分布廣、存留量大、可信度高等特點,是建構中國傳統法律話語體系不可或缺的原生史料。
  • 中國古代官民知法守法的法律宣傳
    張晉藩  [摘要]中國古代很早便推行社會性的普及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自先秦至明清,法律宣傳形式多樣,覆蓋面廣,代有特色,體現了古聖先賢以法治世、以法育民的智慧。  二、中國古代法律宣傳的史鑑價值  由於中國古代很早便推行社會性的普及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因此積累了豐富經驗,有些也具有現實借鑑意義。
  • 法律社會學下的中國法傳統
    他們研究了西歐法律現代化的歷史,認定唯有少數的幾個西方社會才是嚴格意義上的法治社會。不僅如此,他們還把研究的視角轉向了東方世界,專門論述過中國法律的傳統。  西方法律社會學者論中國古代法治的缺失  從韋伯和昂格爾的法律社會學,我們可以歸納出西方近代法治現象的幾個構成元素。
  • 淺析中國古代婚姻制度中的法律文化
    ——讀《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有感  《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是瞿同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學術專著,它對中國法律史學的研究具有深遠的影響。縱覽全書,其特點較為突出,首先,作者將漢代至清代兩千餘年間的法律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進行比較,以便向讀者揭示中國古代法律在歷史上究竟有無重大變化。
  • 法律一詞的由來,你知道嗎?
    在古代漢語中,「法」和「律」二字最初分開使用,含義也不同,以後發展為同義,便合稱為「法律」。據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解釋詞義的書《爾雅·釋詁》篇記載:「法,常也;律,常也。」由此可見,早在秦漢時,「法」與「律」二字已同義。
  • 講述中國古代法自己的「故事」———讀《圖說中國法律史...
    講述中國古代法自己的「故事」  ———讀《圖說中國法律史———守望和諧的法文明》圖為中國古代的教化載體「父子進士碑」,見書第234頁。中國古代社會中的法就是刑,或乾脆說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有刑無法」的社會,是一個恐怖專制的國度———曾幾何時,「禮儀之邦」的中國法律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如此野蠻愚昧的形象」,這其實反映出一個問題:對於中國古代法的運作狀況,人們自己的腦海裡通常是有一套「圖畫」在的,而且,這些血淋淋,陰暗恐怖的「圖畫」使得人們對於中國的古代法產生了極其負面的認識,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 從字源看中國古代法律思維的演變
    從字源看中國古代法律思維的演變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刑法學講義》《法律與宗教》《想點大事——法律是種思維方式》《超越法律》《所羅門之結》。善良、無私、公正,正是中國古人心目中的法律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