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覺得時光飛逝,
轉眼孩子已經4歲了。
這段時間你可能發現,
好不容易在3歲後
變得稍微安靜的小傢伙
又成了不知疲倦、跋扈好鬥、
經常挑戰大人底線的「永動機」,
似乎 「Terrible Two」(恐怖的2歲)階段又捲土重來。
不過4-5歲的孩子有著自己的特點,
跟之前的任何階段都不同。
孩子對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和興趣,
有著強烈的學習欲望。
孩子的情緒變化很快,
前一刻還開心玩耍,
一轉眼就不知為什麼鬧起了情緒。
此外,四歲孩子的秩序感很強烈,
他們會對一些日常生活規律非常執著,
如果突然改變就會變得恐慌,
這也說明了這個階段的孩子沒有足夠的安全感。
比如孩子已經習慣每次吃飯時要先放好餐椅,
自己上桌後媽媽再擺端來飯菜,
但如果你沒等孩子上桌就擺好餐,
那孩子可能就會鬧脾氣不吃飯或者亂丟食物來抗議。
1、了解生長發育特點和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已經接近成年人,肌肉力量也達到一定程度,跑跳自如,還可以翻跟頭和立定跳遠,所以這個階段可以開始學習跳舞、遊泳、踢球等。手部協調能力和動手能力逐漸發育成熟,可以自己刷牙、穿衣服、拿勺或者用筷子,家長要適時的放手,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家長要注重鼓勵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孩子4-5歲時養成的生活習慣將會影響ta今後一生在健康方面的選擇。
圖片來自:Leo麻麻
如何防止兒童肥胖
兒科醫生發現,目前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過度肥胖問題。我建議家長從孩子出生開始,一直跟蹤記錄孩子的身高和體重,這可以幫助你客觀的評價孩子生長發育是否正常。家長可以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來降低孩子發生過度肥胖的可能性,並讓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讓孩子積極參加體育鍛鍊。
事實上,現在很多學齡前期的兒童每天花大量時間看電視或者看電子產品,而不是去戶外進行活動。與祖輩們相比,現在孩子的活動量也就是祖輩們小時候活動量的四分之一。
無論孩子是否肥胖,父母都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有運動的習慣。學齡前期是孩子培養運動技能、提高協調性的重要時期。讓孩子接觸一些適合ta的運動器材,比如球或球拍等,讓這些器材使體育鍛鍊變得有趣。你還會驚喜地發現,隨著孩子運動量的增加,吃飯時的胃口也會越來越好。
關於看電視這個問題,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孩子每天在電視及電子產品前不要超過2小時。
2、這個階段如何培養好孩子的飲食習慣?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普遍吃過漢堡等快餐,但家長一定不要讓這些食物經常出現在孩子的餐桌上。
在學齡前期,孩子除了在幼兒園進餐,在家進餐時應該與其他家庭成員吃一樣的食物,家長要儘可能選擇有營養價值的食物,包括新鮮蔬菜和水果、低脂奶製品(牛奶、酸奶和奶酪)、瘦肉(雞肉、魚肉、瘦牛肉等)、全穀物和麵包等。限制孩子吃不健康食物的頻次,包括含糖飲料、糖果等。
奶製品始終是孩子飲食中重要的一部分,最好選擇純牛奶或者原味酸奶,如果孩子對原味奶製品不感興趣,家長一定要確保所購買的風味酸奶不會對孩子的體重及牙齒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美國兒科學會2006年一份優化骨骼的健康報告中建議家長購買低脂或不含脂肪的牛奶、奶酪和酸奶(最好只添加了微量糖),以滿足孩子對鈣的需要。
孩子挑食怎麼辦?
孩子3歲左右時會經常挑食,到了4歲時可能仍然存在,而且大一點的孩子對ta喜歡吃什麼可能更加直言不諱。孩子4歲左右,可能堅持不吃某一些食物,可能對擺在面前的食物會產生令人難以預料的情緒。所以,當你給ta提供不喜歡的食物時,ta可能出現頂嘴的現象。這時家長不要妥協,依然提供搭配合理的各種食物,這樣孩子才能有更多選擇來保持健康成長。
這個年齡段,應該學習一些進餐禮儀。比如餐前洗手、嘴裡有食物時不說話、用餐巾紙而不要用衣袖擦嘴巴、不要在別人的碗裡夾菜等。家長要耐心地給孩子講規則,並且家人都用實際行動來給孩子做示範。4歲之後,可以將孩子用拳頭握筷子和勺子的習慣逐漸糾正。
為了讓孩子保持良好的口味習慣,一定要最大可能地保持自家飲食健康。堅持提供低鹽、低糖和低脂的食物。相信我,最終孩子會習慣吃健康而富有營養的食物,對高鹽、高糖或高油的食物不感興趣,我兒子就是很好地例子,有時候我們逛街快到飯點,他會催著快點回家,要吃家裡的飯菜。
在一些特殊場合,可以給孩子吃一些甜點或糖果,但要記得及時漱口。不要將食物作為給孩子良好表現的獎勵。當孩子向你要食物時,你要確保是真的餓了,如果孩子只是把這件事當做得到你關注的藉口,家長要及時給予回應,陪孩子說話或者玩一會兒,而不是把食物當做安撫工具。當孩子玩耍或者看電視,不要讓孩子吃東西,因為無法專心,會很容易吃多了。
3、4歲寶寶的每日食物攝入量你了解嗎?
是否需要補充營養劑補充劑?
如果每天戶外活動小於2小時,每天建議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400國際單位(10微克)。其他補充劑是沒有必要服用的。
4、4歲寶寶飲食安排舉例
早餐
7:30-8:00
牛奶:150毫升
西葫蘆雞蛋餅:麵粉60克、西葫蘆60克、雞蛋1個
上午加餐
10:00
蛋糕/餅乾:50克
堅果碎酸奶:原味酸奶100毫升,堅果碎10克,獼猴桃50克,香蕉50克
午餐
12:00
黑米飯:大米45克,黑米15克
清蒸鱸魚:鱸魚40克,西蘭花30克
炒油菜胡蘿蔔豆乾:油菜60克 胡蘿蔔30克 豆乾15克
裙帶菜湯:幹裙帶菜2克
下午加餐
15:00
蒸紫薯:60克
水果拼盤:130克(獼猴桃50克,蘋果50克,草莓30克)
晚餐
18:00
扁豆燜面:麵條80克,牛肉30克,扁豆50克,洋蔥20克
小白菜湯:白菜50克
晚上加餐
19:30
牛奶150毫升
(具體安排根據自家孩子作息和胃口調整。)
如果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一是根據園所食譜,晚餐或周末飲食搭配可「查缺補漏」;二是和老師溝通孩子白天進餐情況,再酌情調整晚餐量。切記不要強迫餵養,以孩子實際接受度為準。
5、食譜推薦
(確保寶寶對所提及的食材不過敏,1歲以下寶寶忽略放調料的步驟)
西葫蘆蛋餅
食材:
西葫蘆(去皮)180g、雞蛋一個、中筋麵粉60g、植物油少許
做法:
1. 西葫蘆用擦絲器擦絲,放入碗中,靜置20分鐘。
2. 靜置之後出的水分不要倒掉,直接打入一個雞蛋,攪拌均勻,倒入麵粉。
3. 攪拌均勻調成麵糊,麵糊的狀態不能太稀,但也是可以輕鬆攪拌動的狀態。
4. 鍋預熱,刷一層薄油,倒入少許麵糊,用鏟子攤平,小火烙2分鐘左右。
5. 輕輕晃動平底鍋,底部金黃色後翻面,煎至兩面金黃後就可以出鍋了。
烏骨雞湯麵
食材:
烏骨雞湯1碗、胡蘿蔔(去皮)30g、海鮮菇15g、胚芽小直面1小袋、香蔥1根、植物油少許
做法:
1. 烏骨雞提前用生薑清水燉湯1小時。
2. 取出1碗雞湯,胡蘿蔔切片,海鮮菇切小段,小寶寶可以再切小一點。
3. 熱鍋少油,胡蘿蔔煸炒1分鐘斷生,加入海鮮菇翻炒均勻。
4. 加入提前煮好的雞湯,一起再燉煮10-15分鐘。
5. 加入麵條,煮3分鐘,加入蔥花,關火,攪拌均勻即可出鍋啦。
* 參考文獻:
中國營養學會編著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斯蒂文.謝爾弗主編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6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斌姐碎碎念:
爸媽們要記得堅持帶孩子拜訪牙醫,讓孩子接受常規牙科檢查。有數據顯示,28%的3歲以下孩子至少有一顆齲齒,而到了5歲,這個比例增加到了50%,所以良好的口腔護理非常重要。
你家寶寶多大了?你如何安排寶寶一天的飲食?
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作者簡介:兒童營養師王斌,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國家高級營養講師。擅於將醫學與現代營養知識相結合,專注於母嬰營養健康領域,手把手教你科學餵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