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全票通過了
《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
《條例》將從2018年12 月13日起正式生效。
《條例》將此前市政府對「默哀一分鐘」的倡議,
明確列入法規當中。
《條例》中還有哪些明確的規定?
Q
鳴放警報時如何默哀?
《條例》第十二條提出,舉行國家公祭儀式鳴放警報時,除了正在執行緊急任務的特種車輛、正在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機動車、火車、船舶和其他人員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在主城區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停駛鳴笛致哀一分鐘,火車、船舶同時鳴笛致哀;
(二)道路上的行人、公共場所的所有人員就地默哀一分鐘;
(三)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工作人員、在校師生就地默哀一分鐘。
Q
國家公祭期間如何對待娛樂等行為?
《條例》第十四條指出,在市人民政府通告規定的國家公祭活動期間,國家公祭設施周邊禁止一切公共娛樂活動。具體範圍由市、區人民政府劃定並公布。
《條例》第十三條提出,在市人民政府通告規定的國家公祭活動期間,禁止擅自使用輕型和超輕型固定翼飛機、滑翔傘、熱氣球、無人機等一切飛行器進行升空飛行活動。
Q
市民該如何參加悼念活動?
該《條例》第十六條提出,舉行國家公祭儀式時,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應當在叢葬地同步舉行悼念活動。
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學校等應當通過各種形式組織悼念活動,開展專題教育。
鼓勵社會各界自發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悼念活動。
Q
參觀紀念館哪些事情不能做?
《條例》第二十三條指出,舉行悼念活動或者參觀國家公祭設施時,應當真誠緬懷逝者,遵守下列規定:
(一)保持安靜肅穆,不得大聲喧譁;
(二)愛護歷史文物,不得褻瀆、損毀國家公祭設施;
(三)衣著端莊得體,不得身著、佩戴與國家公祭設施環境、氛圍不符的服飾、圖標;
(四)服從組織引導,不得擾亂公共秩序;
(五)國家公祭設施的其他管理規定。
參觀紀念館你不能攜帶哪些物品?
《條例》第二十六指出,禁止攜帶易燃、易爆、有毒和有放射性、腐蝕性以及其他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危險物品進入國家公祭設施。
國家公祭設施的保護和管理單位可以設置必要的檢查設施,按照有關標準和操作規範,對參觀人員及其攜帶的物品實施檢查,參觀人員應當予以配合。
攜帶危險物品或者拒絕接受安全檢查的人員,不得進入國家公祭設施;已經進入的,保護和管理單位應當要求其離開;拒不離開的,保護和管理單位應當立即報告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參觀紀念館能視頻直播嗎?
《條例》第二十七條指出,在國家公祭設施進行展覽、演出、影視劇拍攝、網絡直播、採訪等活動的,應當徵得保護和管理單位同意。
未經同意擅自進行的,保護和管理單位應當勸阻並制止;不聽勸阻的,保護和管理單位應當立即報告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讓我們用最簡單的行動,表達我們最深切的哀思。
中國清朝和日本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赤間關馬關港(今日本山口縣下關市下關港一帶)籤署的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方面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1931年9月18日前侵入中國大陸的日軍地面部隊有:1901年《辛丑條約》後駐紮京榆鐵路要地的中國駐屯軍;1905年《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後駐紮關東租借地及南滿鐵路沿線的關東軍;1927年8月以保護租界為名駐紮上海虹口的海軍上海陸戰隊。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關東軍部隊大舉侵犯中國領土,開啟14年侵華戰爭。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佔了我國東北三省,成立了偽滿洲國,管轄東北三省、內蒙古東部、河北省。
1935年5月29日,華北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與日方代表開始秘密談判。7月6日正式復函梅津美治郎,表示對"所提各事項均承諾之",接受日方要求。國民黨政府放棄了華北五省(河北、山西、山東、察哈爾、綏遠)"的主權。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日軍未入侵陝西等西北地區,對重慶只是進行了大轟炸。
從"七七"事變到1944年12月國軍黨軍隊豫湘桂會戰,日軍一路南侵,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上海、湖南、湖北、廣東、福建、貴州、廣西等省的大部分地區都遭到日軍入侵,日軍兵力不足,無法全部侵佔,一般情況下都只是佔領大城市和交通運輸線。
至1945年8月15日,日軍地面部隊先後侵佔中國21省、5直轄市、威海衛行政區、東省特別區,面積600餘萬平方公裡。
全省淪陷的省份
抗戰期間,中國全省淪陷的省份總共有九個。分別是:臺灣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察哈爾省、河北省、山東省和江蘇省。
部分淪陷的省份
抗戰期間,中國部分淪陷的省份有13個。按照淪陷面積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分別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徵省、浙江省、綏遠省、廣東省、湖北省、廣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貴州省和雲南省。另外,在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有6個直轄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直轄市也劃入了部分淪陷的範疇。
1.河南省(98.5%淪陷)
抗戰期間,有109個縣先後淪陷,只有沈丘縣和新蔡縣兩個縣倖免於難。
2.山西省(98.2%淪陷)
抗戰期間,有103個縣先後淪陷,只有永和縣和平順縣兩個縣免遭日寇佔領。
3.安徵省(81.9%淪陷)
抗戰期間,有48個縣先後淪陷,只有14個縣沒有淪陷。這14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廬江縣、涇縣、石埭縣、旌德縣、寧國縣、祁門縣、嶽西縣、臨泉縣、穎上縣、黟縣、霍邱縣、休寧縣、歙縣和績溪縣。
4.浙江省(78.6%淪陷)
抗戰期間,有64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2個縣沒有淪陷。這12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於潛縣、昌化縣、仙居縣、磐安縣、開化縣、淳安縣、遂安縣、泰順縣、龍泉縣、慶元縣、雲和縣和景寧縣。
5.綏遠省(71%淪陷)
抗戰期間,有14個縣市和2個盟旗先後淪陷,只有伊克昭盟旗以及河套地區的東勝縣、涼城縣、興和縣3個縣沒有淪陷。
6.廣東省(70.3%淪陷)
抗戰期間,有70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8個縣沒有淪陷。這28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開建縣、恩平縣、赤溪縣、佛岡縣、廣寧縣、仁化縣、連縣、陽山縣、連山縣、紫金縣、河源縣、和平縣、連平縣、饒平縣、豐順縣、梅縣、五華縣、興寧縣、平遠縣、蕉嶺縣、茂名縣、大埔縣、信宜縣、化縣、吳川縣、徐聞縣、陽春縣和合浦縣。
7.湖北省(69.3%淪陷)
抗戰期間,有53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8個縣沒有淪陷。這18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均縣、鄖縣、房縣、竹谿縣、竹山縣、保康縣、鄖西縣、穀城縣、巴東縣、興山縣、秭歸縣、恩施縣、宜恩縣、建始縣、利川縣、來鳳縣、鹹豐縣和鶴峯縣。
8.廣西省(68.6%淪陷)
抗戰期間,有67個縣先後淪陷,只有32個縣沒有淪陷。這32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賀縣、博白縣、鬱林縣、興業縣、都安縣、隆安縣、百色縣、田東縣、東蘭縣、凌雲縣、田陽縣、鳳山縣、平治縣、靖西縣、鎮邊縣、田西縣、樂業縣、萬岡縣、天峨縣、北流縣、西林縣、西隆縣、向都縣、鎮結縣、龍茗縣、那馬縣、隆山縣、敬德縣、天保縣、養利縣、萬承縣和雷平縣。
9.湖南省(68.4%淪陷)
抗戰期間,有50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6個縣沒有淪陷。這26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酃縣、臨灃縣、汝城縣、桂東縣、芷江縣、鳳凰縣、沅陵縣、滬溪縣、辰谿縣、漵浦縣、黔陽縣、麻陽縣、永順縣、保靖縣、龍山縣、桑植縣、古丈縣、靖縣、綏寧縣、合同縣、通道縣、乾城縣、永綏縣、晃縣、大庸縣和懷化縣。
10.江西省(63.5%淪陷)
抗戰期間,有56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7個縣沒有淪陷。這27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豐城縣、鄱陽縣、寧岡縣、分宜縣、南豐縣、銅鼓縣、廣昌縣、黎川縣、雩都縣、興國縣、會昌縣、安遠縣、尋鄔縣、樂安縣、宜春縣、金谿縣、安福縣、鉛山縣、上猶縣、崇義縣、寧都縣、瑞金縣、石城縣、樂平縣、浮梁縣、德興縣和萬年縣。
11.福建省(18.5%淪陷)
抗戰期間,有15個縣市先後淪陷。這15個縣市分別是:金門縣、廈門市、詔安縣、東山縣、福清縣、長樂縣、連江縣、閩候縣、海澄縣、永安縣、霞浦縣、寧德縣、福安縣、漳浦縣和雲霄縣。
12.貴州省(4.8%淪陷)
抗戰期間,有4個縣先後淪陷。這4個縣分別是:三都縣、獨山縣、丹寨縣和荔波縣。
13.雲南省(3.3%淪陷)
抗戰期間,有3個縣先後淪陷。這3個縣分別是:龍陵縣、保山縣和滕衝縣。
直轄市(6個直轄市淪陷5個)
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立了6個直轄市,分別是: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島市和重慶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分別是:
北平市:1937年7月29日淪陷。
天津市:1937年7月30日淪陷。
上海市:1937年11月12日淪陷。
南京市:1937年12月13日淪陷。
青島市:1938年1月10日淪陷。
未淪陷的省份
在半個世紀的對日戰爭中,中國只有8個省份1個直轄市(重慶)沒有落入日寇之手。這8個省份分別是: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四川省、陝西省、甘肅省和西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抗日戰爭期間沒有遭到日軍的轟炸和侵佔。
四川省所屬各縣均沒有遭到日軍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敵機的轟炸。
陝西省所轄的部分縣城以及鄉鎮多次遭到日軍的侵犯和轟炸。但是總體上說,各縣城均沒有被日軍佔領。
甘肅省所屬各縣均沒有遭到日軍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敵機的轟炸。
直轄市(重慶)遭到日軍的狂轟濫炸。
總的說來,外蒙古(那時候外蒙古還是中國的國土),福建(只有廈門一帶被佔),四川,貴州(只有很少的地方),甘肅,新疆,西藏,西康(國名黨統治時的一個地區),青海,寧夏。基本上就是這些,在當時還沒有被日本侵略殆盡。以省來說新疆、陝西、青海、甘肅、寧夏、西康、西藏、四川。
雲南怒江以西淪陷,貴州方面日軍攻到獨山,另外海南島和桂林也被佔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