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避暑勝地雲上古村落——南平寶珠村
臺海網7月2日訊(海峽導報駐福州記者 林芹文/圖 實習生 賴一田)由福建省氣象局、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省氣象學會、省旅遊協會聯合開展的「清新福建·氣候福地」推薦認定活動中,南平市延平區茫蕩鎮寶珠村被授予首批避暑清涼福地。2日,媒體記者一行30人深入寶珠村進行採風。
寶珠村地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風景名勝區茫蕩山西側,平均海拔900m,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舒適、生態環境好、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清新。夏季涼爽舒適,6-9月各月平均氣溫均低於25℃;近三年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超過99.8%。
此外,寶珠村古村落風貌獨特,閩北文化底蘊深厚,旅遊娛樂設施完善,交通住宿接待能力強,安全應急管理措施較為完善。
古樹、廊橋、竹林、雲海、梯田……是一處絕佳的避暑清涼福地。
「太涼爽了,就像遺落人間的高山明珠,這裡適合邀約三五家庭,住上一周,慢慢地遊玩!」同行的福建日報記者郭斌老師慨嘆。據介紹,寶珠村歷史悠久,文風鼎盛,在南平素有「文不過寶珠」的美譽,因自然風光旖旎,人文景觀豐富。2014年12月,寶珠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到了寶珠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廊橋,像這樣的旱橋在這裡有三座,分立於村頭村尾,在當地亦稱「風水橋」。正對著廊橋的山名叫黃石山,村裡人稱之為龍脈,通過三座廊橋將風水與村子相連。而「接龍橋」橋身建在風水龍脈之地,內側對著村子,外側則是參天古木。據傳,當時延平府失守的時候,鄭成功掩護隆武帝從這邊經過。村裡的父老鄉親百姓知道後就在這裡迎接隆武帝,從寶珠下到來舟北上抗清。鄭成功為了掩護隆武帝順流而下引開清兵。接龍橋由此得名。
村尾的古廊橋叫做三峰橋,也是寶珠村最長的一座橋,全長有35米,與白牆青瓦的「天王殿」相連。接龍橋和三峰橋中間的古廊橋叫凌雲橋,始建於清代,為木石結構,全長27米,梁棟之上雕刻有很多精美的龍鳳紋飾。
寶珠村大多數老宅還保留著明清時期閩北地區的建築風格,尤其是門頭牆都保護得很好。沿著村子裡的小路走了沒多久,可以見到一幢古民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門楣匾額上的「別駕第」三個字了。據說這棟民居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據村民介紹,這幢房子的主人名叫盧家元,是嘉慶年間的一名官員。當時他想告老還鄉,皇帝還想讓他再任幾年官,但他去意已決。皇帝挽留不住,又器重這位為官清廉的人才,因此賜給他「別駕第」的牌匾。
盧家元,號畏壘,寶珠村人,年少時在寶珠山頂上放牧,可他志向遠大,白天邊放牧邊讀書,晚上請教村中私塾先生。乾隆四十年,福州開考,他考中了秀才。三年後考中舉人。據村民介紹,寶珠村人傑地靈。幾百年間,寶珠人考中進士、舉人的數量在延平地區名列前茅。在當地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文寶珠、武樟湖」,這是民間對寶珠村自古以來重視教育的經典詮釋。
寶珠村地處茫蕩山風景區的西側,茫蕩山是著名的林區,寶珠村自然也少不了古樹名木。脫離了城市的喧囂,置身其中,微風拂面,吃一碗仙草密,再來點當地的酸棗糕,頓覺神清氣爽,層層雲霧中,仿若置身仙境!從福州坐動車到南平僅需半小時,動車站到寶珠村可以乘坐中巴,車程約一個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