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主編攜團隊「雲相約」中美一線抗疫專家 探討...

2020-12-25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4月23日電 雖然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明顯控制,但全球Covid-19病例仍在激增,各國醫護人員和科研團隊都義無反顧地投入了這場敵暗我明的戰爭。截至2020年4月22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已發表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相關文章近80篇,其中11篇文章來自中國團隊。自疫情初期,中國科研和醫護人員便積極發聲,與全球共享新冠病毒數據、臨床病例及研究進展。NEJM也迅速啟動了重大公衛事件快速審稿流程,刊發的相關論文全部免費開放,幫助全球醫務人員迅速獲得最高質量的研究信息和科學數據。
    在全球醫務工作者通力協作抗擊疫情的背景下,2020年4月22日晚(美國東部時間4月22日早),以「抗擊Covid-19疫情——臨床研究和實踐」為主題,《NEJM醫學前沿》主辦、上海嘉會國際醫院協辦線上研討會,邀請13位來自中美抗疫一線的臨床專家、科研人員和NEJM(NEJM)主編團隊「雲聚首」。此次研討會對Covid-19藥物臨床試驗、疫苗抗體研發、重症患者管理和公共衛生措施四個領域進行了深度探討及中美對比。會議以實時直播形式對全球觀眾免費開放。
    NEJM主編埃裡克•魯賓(Eric Rubin)博士對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中作出的貢獻表達了誠摯感謝及敬意。他表示,中國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極其寶貴的抗疫經驗,中國疫情已經成功控制,但由於對新疾病的認識不足,全球抗疫前景仍然未知。因此,了解中國以及全球正在開展的一線臨床研究至關重要,它直接決定未來一年我們應該做什麼,怎麼做。NEJM副主編,《NEJM醫學前沿》執行主編肖瑞平教授肯定了疫情期間中國學者在NEJM所發表科研文章的重量及學術價值。這些文獻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數據。《NEJM醫學前沿》作為學術橋梁,有幸參與科研抗疫一線,為國內學者及時翻譯並輸送專業權威的數據和信息,助力臨床科研工作者攻堅。
    在藥物及疫苗研發分享環節中,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介紹了由其牽頭開展的全球首個Covid-19隨機對照藥物臨床試驗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其結果於3月中旬發表於NEJM。曹彬等發現,在COVID-19重症患者中,與常規治療相比,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未能改善患者臨床病情這一主要終點,也未能降低病毒載量或病毒陽性時間。然而,本研究仍有許多重要價值。比如,作者發現洛匹那韋聯合利託那韋治療組的死亡人數略少,且患者發病12天內使用洛匹那韋/利託那韋,獲益趨勢更為明顯,這也為今後的臨床試驗提供了參考價值。曹彬團隊用實際行動說明了在疫情期間快速啟動高質量的隨機臨床試驗是可能的,即使在武漢這樣疫情暴發的艱難環境中也是如此。


    接種疫苗是人類根治Covid-19的終極解決方案。在這方面,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團隊獨闢蹊徑,走在了全球新冠病毒抗體和疫苗研究的前列。他們首先採用SARS-CoV-2進入細胞的關鍵蛋白刺突蛋白作為「誘餌」,從Covid-19康復患者血清中「捕獲」了可能具有抗病毒能力的中和抗體。經過提純、篩選和三維結構分析等過程,張林琦團隊找到了能與病毒刺突蛋白緊密結合的中和抗體,並揭示了其抗病毒的機制。基於這一成果,他們對SARS-CoV-2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區進行結構改造和優化,並採用腺病毒或mRNA作為疫苗構建方式,在小型哺乳動物中已經取得了較好免疫結果,中和抗體滴度可高達1000,-10,000。
    在臨床重症患者管理經驗分享環節中,會議主持人、上海嘉會國際醫院副首席醫療事務官安楊(Young Ahn)向兩位嘉賓提出了一個假設的重症Covid-19病例:一位五十歲男性,呼吸困難,感染新冠病毒一周以上,有高血壓、糖尿病史,心動過速,需要輸氧。作為病例討論嘉賓,北京協和醫院內科ICU主任杜斌教授和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Lorenzo Berra針對這類患者探討了治療方法。兩位專家一致認為應對休克患者儘早實行插管,並採取俯臥位來改善通氣。杜教授還強調使用快速輸液等ICU的傳統手段,不主張給患者使用抗病毒藥。因為目前抗病毒藥物對治療新冠病毒仍缺乏證據,這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剛剛發布的指南一致。Berra還設計並參與了研究一氧化氮氣體對於Covid-19抗病毒作用的多中心臨床試驗。他的這一靈感來自2003年SARS疫情期間嘗試這一方案的中國醫療團隊。


    在城市疫情防控經驗分享中,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對大型城市初期管控三階段進行了分析總結。根據每個城市疫情發展的不同階段,防控模式也是依次遞進,歸納為:Slow Down, Shut Down, Lock Down(控速,停擺,封城)。正是由於武漢採用了最嚴格的防控模式:Lock Down(封城),使得疫情擴散到其他城市的時間平均延遲了2.91天。在疫情初期,中國其他城市的防控策略是就控制病毒傳播速度,對所有疑似病例進行檢測,對所有密切接觸者追蹤並隔離兩周,對所有確診病例收入醫院統一治療。
    北京協和醫學院王辰院士團隊成員陳思邈教授分享了方艙醫院在中國抗疫中的積極作用及對其他國家的借鑑價值。她指出,方艙醫院有三個主要特性和五大功能。三個特性包括施工速度快,收治規模大和成本低。五大功能包括隔離、分流、基本醫療服務、病情監測和轉診以及基本生活、社交需求。2020年2月,方艙的建造和使用成為武漢疫情防控中快速、大規模集中隔離和護理的重要舉措。現階段美國輕度至中度患者主要採取家庭隔離的措施。據王辰團隊介紹,與家庭隔離相比,如果美國設立方艙醫院按武漢收治水平,每10,000人可容納10張病床,由此在未來兩個月內減少81%的美國感染率。因此,如能實現快速檢測,通過在方艙醫院而非居家隔離輕度至中度患者,美國可以避免數百萬例感染。


    正在抗疫一線的美國紐約市健康與心理衛生局高級分析師麥哈莉•蕾(Madhury Ray)最後分享了紐約市的相關數據。截止到4月22日,紐約市確診Covid-19病例為134,874,其中35,746入院收治病例,9,562 確診死亡病例,另還有4,865疑似死亡病例。確診病例數雖有放緩趨勢,但紐約市仍處在最困難的時刻。麥哈莉•蕾認為,此次疫情危機來自於對病毒認知不足,網際網路時代誤導信息發酵以及病床、醫用設備和醫護人員配置不足等多方面問題。但是,她指出,也應意識到在應對疫情過程中,高效創新,中美醫護人員通力協作,以及紐約市強大的醫療體系後盾,都增強了我們戰勝疫情的機會和決心。


    NEJM責任編輯林賽•巴登(Lindsey Baden)博士和副主編黃永堅教授在總結中表示,全球醫學界在過去十二周完成了諸多創舉,如病毒基因數據信息開放共享、快速應用新技術檢測新病毒、識別病毒-細胞結合受體、確定潛在藥物靶點、開發潛在療法、開展高質量多中心臨床研究等,為我們贏得這場抗疫之戰爭取了寶貴時間。他們強調,這都是全球醫護及研究人員攜手努力的結果,我們需要繼續堅持這一原則,並持續加快創新進程;同時,這場疫情大流行不斷警示我們,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齊心協力方有機會最終戰勝疫情。(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湯彥俊  

相關焦點

  • 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
    2016年11月15日,由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肖瑞平教授擔任副主編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前沿》正式發布,肖瑞平擔任該平臺執行主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集團總編輯傑弗裡·德拉岑博士在上海科學會堂宣布了這一消息,並稱這一周刊「將通過交流可靠的醫學信息來解決中國亟待滿足的慢病防治需求」。
  • 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
    2016年11月15日,由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肖瑞平教授擔任副主編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前沿》正式發布,肖瑞平擔任該平臺執行主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集團總編輯傑弗裡·德拉岑博士在上海科學會堂宣布了這一消息,並稱這一周刊「將通過交流可靠的醫學信息來解決中國亟待滿足的慢病防治需求」。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肝癌一線治療研究突破瓶頸
    腫瘤免疫治療,使得肝癌患者的一線治療突破了瓶頸。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文章稱,一項臨床III期試驗IMbrave150的完整數據表明,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聯合抗血管生成藥貝伐珠單抗,取得了晚期肝癌一線治療的成功。
  • 中美民間合作抗疫過程
    新冠肺炎疫情對許多醫務人員及專家學者而言都是一種新的疾病,措手不及的慌亂將意味著更多生命的隕逝,有效的醫治和研究則需要對病毒有更多情境的了解。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使中美醫務工作者及專家學者能夠進行更多更細緻的交流合作。所幸,當政治在劃分「敵我」,醫學的對話從未終止,始終熱絡。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科研成果入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1月1日上午,國際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官網公布了12篇2018年最受矚目文章(NEJM Notable Articles of 2018),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徐文東教授、顧玉東院士團隊
  • 中美民間合作抗疫過程
    新冠肺炎疫情對許多醫務人員及專家學者而言都是一種新的疾病,措手不及的慌亂將意味著更多生命的隕逝,有效的醫治和研究則需要對病毒有更多情境的了解。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使中美醫務工作者及專家學者能夠進行更多更細緻的交流合作。所幸,當政治在劃分「敵我」,醫學的對話從未終止,始終熱絡。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批評美國政府抗疫不力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8日發表社論,批評美國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不力,幾乎每一步都出現失敗,給美國社會造成了巨大損失。這篇由該刊物所有編輯聯合署名的文章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性危機,給各國領導力帶來考驗,美國沒有通過這個考驗,將危機進一步變成悲劇。
  • ...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邢泉生教授團隊研究文章
    中國山東網11月19日訊 自疫情發生以來,除了做好防控硬體建設、發熱門診改造、落實應檢盡檢等疫情防控工作,青島婦女兒童醫院邢泉生教授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Gary Wong教授團隊密切合作,開展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疾病發病特點合作研究,先後在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合併其他呼吸道病原體感染
  • 抗疫一線專家點讚藏醫藥抗疫成果
    新華網拉薩6月16日電(張宸)「鍾南山院士團隊在連線甘肅新冠肺炎防治專家組時表示,新冠肺炎防重症轉化是關鍵,藏藥研究有潛力。同時表示,願意支持藏藥在新冠肺炎治療方面開展進一步的臨床實驗工作。」在13日舉行的藏醫藥抗疫成果交流會上,西藏自治區衛健委主任格桑玉珍說。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綜述:ER陽性、HER2陰性乳腺癌
    NEJM醫學前沿 Weixin ID NEJM-YiXueQianYan
  • 中美歐專家「雲交流」中醫藥抗疫 仝小林等中醫藥專家「抗疫」成果...
    6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天士力集團等承辦協辦的「中美歐新冠肺炎治療國際學術交流會」,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舉辦。來自中美歐的政府部門和協會相關負責人、中西醫藥專家學者等80餘人在線參會,就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進行交流探討,全球共有4.5萬人在線觀看會議直播。
  • 分享中國防疫經驗卻被退稿三次 成都醫生文章終被世界頂級醫學期刊...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由於新冠肺炎持續在全球範圍內流行,關於疫情防控、疾病治療等方面,聚集了全世界醫學界專家們的目光,作為交流分享平臺的各類醫學期刊也匯聚了各國醫務人員的經驗和智慧。7月1日,記者從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附屬婦女兒童醫院(以下簡稱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獲悉,來自新冠隔離病房的賀鈺磊博士團隊的關於「個人防護裝備和新冠肺炎」的文章被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選用並在官網主頁發表,向國際醫學界介紹了中國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的經驗,為阻遏新冠肺炎流行貢獻了中國力量。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總編:高福等人論文「有急迫公共衛生需要」
    1月29日,題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的論文在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官網上發表。論文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自2019年12月中旬以來,密切接觸者之間發生了人傳人。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關於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文章的說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關於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文章的說明 2020-01-31 1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美國應對新冠疫情幾乎每一步都失敗
    世界醫療領域頂級學術期刊、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8日刊文說,新冠疫情給全球帶來危機,也給領導力帶來巨大考驗,但美國領導人沒有經受住考驗,使這場危機變成了悲劇。這篇評論文章說,美國在應對疫情過程中,幾乎每一步都是失敗的。
  • 攜康海悅專家理智看待出國看病新機遇
    今年,中美貿易戰打響,雙方互不相讓、互有往來。先是華為在美國受阻,華為則宣布放棄美國,徵服歐洲。再有前不久,川普對中美貿易發表聲明,對1102種產品總額5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25%關稅,中國則宣布了報復性關稅。
  • 吳一龍教授領銜的臨床研究成果登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早中期...
    9月20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正式發表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教授領銜的ADAURA(術後輔助)研究成果,肺癌術後使用分子分型指導下的第三代EGFR-TKI靶向輔助治療,可降低IB-IIIA期EGFR突變肺癌83%的復發與死亡風險,讓早中期肺癌患者望見治癒之光。確診了肺癌,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能否手術切除病灶?
  • 中泰醫學專家舉行首次視頻會議交流新冠肺炎防治經驗
    中泰醫學專家在線交流新冠肺炎防治經驗 這是中泰醫學界首次以視頻會議方式就防治新冠肺炎進行交流。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臨時代辦楊欣表示,兩國專家視頻分享防控經驗、交流診療方案,是中方開展國際抗疫合作、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具體舉措,相信中國專家帶來的經驗和方案將為泰方抗疫提供有益借鑑。
  • 溫病學專家馮全生:「醫」無反顧 智慧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作為溫病專家的馮全生「醫」無反顧,與一線醫護人員並肩作戰,齊心抗瘟疫,指導四川新冠肺炎重災區之一的達州市重症和普通患者中醫治療,遵循辨證施治、「一人一方」原則,療效顯著。為中醫藥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癒率貢獻醫者力量。
  • ...相約星期二」2020雲論壇暨後疫情時期合理用藥系列論壇圓…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助力 「相約星期二」2020雲論壇暨後疫情時期合理用藥系列論壇圓… 2020-08-06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