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紀實∣臺灣南湖大山紀行之二

2021-02-07 地理發現與探索

此行考察臺灣高山冰川遺蹟,作為討論中國大陸東部中低山丘陵第四紀冰川有無問題的鏡鑑,選擇具體攀登線路的理由大致如次:一是保有原始與自然性的高山,屬於長程攀登或縱走的百嶽,考察途中能體驗到臺灣山嶽之美;二是具有獨特的地貌與從亞熱帶到寒帶各種氣候造就的生態系統,植被和土壤的垂直變化明顯,適合自然地理綜合踏勘;三是冰川遺蹟保留完整,具有區域對比及學術研究價值。南湖大山(3742m)作為臺灣五嶽之一的北嶽,高度上雖不及玉山(3952m)、雪山(3886m)、秀姑巒山(3845m),但在登山客與學者心目中,地位幾乎同樣崇高,甚至被稱為「登山者一生必要朝拜的帝王山嶽」。由蘭陽平原到本地區最高的南湖大山,相對高差達3500m以上,垂直分帶明顯,分布著中低海拔樟殼類及楠木類落葉闊葉林帶、亞高山針葉林帶、高山寒帶等生態系統。南湖大山不僅擁有豐富綺麗的地景,且是臺灣積雪最厚的山區,分布有確切的第四紀冰川遺蹟,無疑具備我們選定攀登線路的3個條件。

圖1 蘭陽溪扇形三角洲平原示意圖

4月25日我們一早起床,五點即收拾行囊搭車前往710林道。我們從接近海平面的羅東鎮出發,一路沿蘭陽溪河谷溯源前行。經由羅東至三星(海拔約105m)的臺7號省道7丙線,過泰雅大橋與臺7號省道甲線匯合,很快達到蘭陽扇形三角洲平原的頂點——牛門。在這裡,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像張開的雙臂,攔下由季風環流及颱風從太平洋帶來的豐沛雨水,匯流成蘭陽溪,供應著宜蘭地區居民充足的水源及穩定的自然生態。典型地帶性植被屬於亞熱帶季風常綠落葉闊葉林(圖2),廣泛分布於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盆地紅壤上,以具有大量氣根的榕樹最為壯觀,可稱為榕樹帶。平地的衝積土則以臺灣相思、桉、合歡、竹類等栽培植物為主。

圖2 蘭陽溪出山口古樹、水田、村落及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景觀

發源於中央山脈之南湖北山(3536m)的蘭陽溪,其特色是支流短、流域小、坡降大。主流長度73.1km,流域面積978.6km2,主流平均坡降4.76%。年平均徑流量28.6億m3,平均輸沙量約8.0百萬公噸。蘭陽溪左岸多水平巖層,右岸多傾斜地層,顯系斷裂構造所致。強風豪雨帶來的巨大侵蝕作用,以及坡地的崩塌,極易引致山洪和土石流。當洪水沿陡坡支流下降,在山間缺口處注入縱谷,由於河床坡度驟緩、流速頓減,巨石粗礫停積易於形成溝口扇。蘭陽溪河漫灘多巨石,低階地和衝積扇則多被闢為農田,大面積種植高麗菜(圖3),並大宗供應大臺北地區。途中諮詢高麗菜之名由來,同行的雷鴻飛教授告知,高麗菜一般指捲心菜,口感頗佳。據說是日據時期,為鼓勵民眾食用,將其營養價值比喻為菜中的高麗參而廣為宣傳,久而久之便稱為高麗菜。

圖3 蘭陽溪階地面積廣大的高麗菜田,遠處是鋸齒狀的山稜線

我們沿7號省道甲線(中橫公路宜蘭支線)溯源而上,途經百韜橋、樓蘭、四季村,約莫6:10至南山村稍事休整。南山村是臺灣原住民泰雅族聚居地(圖4),是往來此地的遊客落腳點。如果說漢民屬於平原,噶瑪蘭族是擅水的民族,泰雅族則是山的子民。泰雅族向以勇敢剽悍著稱,曾自稱Atayal,意思是「勇敢的人」。大致在300年前,泰雅族自原住地南投山區開始向北及東擴散,約在250年前,遷徙至蘭陽平原的和平溪中遊及南澳南溪流域定居。泰雅族人目前主要集中居住在南澳鄉及大同鄉。他們長期生活於山區,與自然界相互依存,生活方式多以山田燒墾(為主)、織布(編織技藝發達)和狩獵採集為生。喜好紅色衣飾,並有紋面習俗。小米(Trakis)是主要的糧食,被泰雅人視為神聖的作物,無論在播種、間苗到收割,都有一連串的祭祀儀式。

圖4 原住民泰雅族聚居地南山村街景

從南山村經司法橋、家驤橋、星文橋、章傑橋、花圃等地繼續盤旋而上,即逐漸進入蓁莽遍布的中海拔「霧林帶」,不時就來到蘭陽溪和大甲溪的分水嶺——思源埡口。雷教授告知,作為低位河的蘭陽溪,河流向源侵蝕力非常旺盛,最終襲奪了高位河大甲溪的上遊。思源埡口(24º23′36″N,121º21′12″E)地層以板巖夾砂巖為主,海拔1948m,地形上為南湖大山支脈與桃山支脈交會之最低鞍部,行政區位於臺北市與宜蘭市的交界。西南側的大甲溪源頭,山谷低淺,河谷寬廣平緩,河流侵蝕力遠不如蘭陽溪。因被襲奪,沒有了上遊,水量大減。思源埡口是個大斷層,臺灣最重要的地質構造線——匹亞南構造線通過這裡,並將臺灣高山大致斷分為以東的中央山脈(南湖山塊是其代表)和以西的雪山與玉山山脈。由思源埡口向東北望,可見蘭陽溪呈直線形的河谷地形和切割衝積扇(圖5),被認為是梨山斷層所在地的地貌證據。

圖5 蘭陽溪谷地切割衝積扇,是山區聚落和農田的良好場所

攀登南湖大山的原先起點在思源埡口,後因林道崩坍嚴重不易行走,遂改由勝光登山口(海拔1860m)進入(圖6)。我們從中海拔的闊葉落葉林起步,上勝光山、多加屯山,過木桿鞍部,計劃的當天住宿地為海拔約2600m的雲稜山莊。

圖6 奮力攀登海拔高度2285m的勝光山

臺灣雖然山多田少,地狹人稠,可是山地的森林茂密,覆蓋率曾高達70%。雖因日治時期及其後的砍伐,林地面積縮減至55%左右,但經過人工種植等保育措施(圖7),森林植被漸趨恢復,且天然林仍佔80%以上。具有較大經濟價值的樹種,多達200種以上,良材薈萃遠非大陸東南沿海各地所及。除了盛產紅檜、扁柏、樟樹、鐵杉、冷杉、雲杉、臺灣五葉松之外,樟腦和樟油產量曾居世界首位。闊葉樹中有烏心石、臺灣雲葉以及各種竹類。由任何一處平地遠眺山地,都是蒼翠的森林,這無疑是非常珍貴的自然資源。

圖7 勝光山人工林景象

臺灣山地天然植被種類複雜多樣,受緯度、地勢等因素的影響,垂直氣溫變化甚大,植被垂直分布的複雜性遠較水平分布的差異為大。大致上,海拔500—1800m為常綠闊葉林和亞熱帶針葉林,下部植被是以樟樹佔優勢的樟樹帶,上部則是以楮樹為主的楮樹帶,土壤則由紅壤漸變為黃壤。1800—3000m高度上屬於暖溫帶氣候,為常綠闊葉、落葉闊葉與針葉混交林,下帶以紅檜佔優勢,上帶以扁柏為主,土壤由山地黃壤演變到山地黃棕壤和山地灰棕壤。3000—3600m為寒溫帶,是以臺灣冷杉等耐寒樹種為主的針葉林。3600—3900m為寒帶,以高山杜鵑灌叢和草甸為主。林下植物以竹類為主,其中玉山箭竹(圖8)在臺灣山區從海拔1500—3500m皆有分布,橫跨溫帶與寒帶。

圖8 多加屯山高約3m的玉山箭竹灌叢

一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極地的冰原逐漸擴大,海平面節節下降,中國大陸與臺灣本島的陸塊相連,裸子植物紛紛向較溫暖的中國南方和臺灣一帶平地遷移。但到間冰期時,地球溫度回暖,平地的亞熱帶氣候不再適合這些植物生存。而海平面的上升,使臺灣島與大陸之間再度被海水阻隔,它們只能往上遷移尋找適合的生境。這些冰河孑遺植物在臺灣因而順勢遷移到了海拔1000—2500m的山區。沿途所見的裸子植物,如臺灣冷杉、紅豆杉、肖楠等,被子植物如水青岡、化香樹、茄冬、山桐子等,都是冰河時期孑遺植物。其中,臺灣冷杉林的分布高度大體在海拔3000—3500m之間,由於交通不便,幾無人為的幹擾與破壞,常可出現稀有動物的足跡。冷杉樹幹筆直而高大,濃密得陽光都無法穿透,在臺灣被稱為黑森林。與冷杉相關的還有鐵杉(圖9),分布高度約在海拔2500—3000m之間。鐵杉與冷杉都是屬於松科家族的成員,兩者最大差別是樹冠的形狀不同,鐵山像支撐開的雨傘,冷杉則是上尖下闊的塔狀樹冠,形似一株聖誕樹。

圖9 樹冠呈傘狀的鐵杉林

言及臺灣的山林景觀,不得不提到玉山圓柏林。玉山圓柏是臺灣生長海拔高度最高的喬木,成片的純林分布高度至少需要海拔 3500m以上。在臺灣全島海拔3000m以上的山區都可見其蹤跡,其中又以玉山、雪山、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等高山分布密集。海拔3500m以上的高山地區,是生長環境最嚴苛的區域,因為風力強勁和土層淺薄,林木不易生長,故多以苔蘚、地衣及高山灌叢為主。此高度帶的玉山圓柏,大都呈現匍匐性生長的灌木叢(圖10),常和花朵碩大的玉山杜鵑雜生在一起。其生長速度非常慢,樹徑達一米以上的玉山圓柏,至少都是千年的樹齡。

圖10 南湖大山2號圈谷玉山圓柏林

在臺灣高海拔山區,還有一種特殊的高山草原景觀(見不到牛羊啃食草料的景象),分布高度大多在山脊一帶。這些地區是生態脆弱之區,由於日夜溫差大、風力強,巖層破碎、土層瘠薄,一般植物難以生存,只有適應力比較強且已矮化的玉山箭竹等能夠貼在地面上生長,不僅形成草原般的景致(圖11),也突顯出臺灣生態多樣性的一環。高山草原佔全臺灣林地面積的5%,多生長在南向山坡坡腹至稜線(脊)處,主要可分為玉山箭竹草原、高山芒草原及兩者混生草原3種。

圖11 視野開闊的審馬陣高山草原,登山道路依稀可辨

從海拔2285m的勝光山到3592m的南湖大山北峰,一路最吸引眼球的地理景觀,應屬爭奇鬥豔的各種高山杜鵑(圖12)。高山杜鵑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m,分枝繁密,伏地或挺直,分布於高山、苔原、多巖石地方或沼澤地帶。在臺灣高山,玉山杜鵑是所有杜鵑生長海拔最高的,花朵碩大,花冠呈闊鐘形,內有紅色斑點,每年5月底至6月初開花。欣賞臺灣高山花卉最好的季節是4、5、6三個月,幾乎所有花朵都集中在這三個月內完成繁衍下一代的使命。漫山遍野的片片花海,將林下和高山灌叢帶裝點得五彩繽紛、美輪美奐。就所在垂直自然帶而言,臺灣高山杜鵑與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具有明顯的一致性。由此推及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遺蹟,不僅應符合地帶性規律,其蝕積地貌的具體特徵理應與西部現代冰川作用地區外圍的古冰川地貌具有可對比性。那種認為中國東部古冰川遺蹟不能與西部比擬的觀點,將會在後文我們於南湖大山所看到的冰川地貌面前,進一步得到證否。

圖12 攀登南湖大山途中所見高山杜鵑

(參考文獻從略)



🌏🌏🌏

發現自然的奧秘

發現科學的美妙

發現我們的過去

發現人類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南湖大山 臺灣的帝王座
    秋高氣爽,正好登高遠望,而在臺灣說起哪座山很了不得,那就得知道臺灣五嶽啦~分別是南湖大山
  • 南湖大山
    南湖大山  中央山脈北部最高峰。  山以南湖大山(主峰)為核山,周鄰約3公裡半徑內,3500米以上高峰共有7座,皆以南湖為名,簡稱北山(3535米)、北峰(3580米)、東峰(3639米)、東南峰(3526米)、中南峰(3500米)、南山(3516米),為西注臺灣海峽的大甲溪和東入太平洋的立霧溪分水嶺。山匯諸峰皆以粘板巖為主。
  • 臺灣寫真:合歡山茶 香飄兩岸——南投紀行之二
    中新社臺北五月十一日電 題:臺灣寫真:合歡山茶香飄兩岸——南投紀行之二  中新社記者 楊伏山 陳立宇  臺灣四面抱海,卻獨有南投一縣,絕無一處與海相連。但南投好山好水,獨領風騷。這裡還是臺灣兩個最主要的產茶區之一,其仁愛鄉合歡山出品的高山茶,多為茶中精品,聲名早已遠揚海峽彼岸。
  • 臺灣寫真:合歡山茶 香飄兩岸——南投紀行之二
    中新社臺北五月十一日電 題:臺灣寫真:合歡山茶香飄兩岸——南投紀行之二  中新社記者 楊伏山 陳立宇  臺灣四面抱海,卻獨有南投一縣,絕無一處與海相連。但南投好山好水,獨領風騷。這裡還是臺灣兩個最主要的產茶區之一,其仁愛鄉合歡山出品的高山茶,多為茶中精品,聲名早已遠揚海峽彼岸。
  • 臺灣少年少女學運後離家 南湖大山「修行」19天
    臺灣桃園某明星高中陳姓高二女學生和15歲張姓少年攀登南湖大山。(臺媒圖) 中國臺灣網5月13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桃園某明星高中陳姓女學生3月間參加學運之後,與張姓少年一起失聯,本月5日警方在海拔3400多米的南湖大山山屋尋獲兩人;兩人聲稱上山是為「修行」。
  • 臺第四峰南湖大山再傳山難
    南湖山區雪季天候變幻難測。圖為從南湖北山遠望南湖大山主峰(中),圖左側為五巖峰斷崖,是前往主峰必經之路。圖右上遠方為中央尖山。圖片來源: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3月2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第四高峰南湖大山再傳山難。臺中縣民賴杉傑等四人十七日從宜蘭縣思源啞口入山,突遇大風雪,賴杉傑疑因失溫死亡,其它隊員也有失溫與高山症,躲在南湖山莊工寮待援。鄰近三縣消防局組三十人搜救小組上山,預計明天抵達。
  •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臺灣考察紀實(續篇)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臺灣考察紀實(續篇) 繼7月23日緊鑼密鼓的採訪和參觀活動之後,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考察小組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輾轉臺中
  • 臺灣高雄輔英科技大學到穗參訪考察
    臺灣高雄輔英科技大學到穗參訪考察 2016年11月15日 10:4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1月15日廣州訊 日前,臺灣高雄輔英科技大學副校長張可立率該校院系主任一行9人來穗參訪考察。
  • 【回顧】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臺灣考察紀實
    採訪拍攝:                      採訪時間:2015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臺灣考察紀實為了全面客觀地梳理中國公共藝術65年的發展歷程,充分收集全國各地的公共藝術文獻資料,同時為加強兩岸在公共藝術方面的文化交流,借鑑臺灣公共藝術發展的優秀經驗,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一行六人於2015年7月22日赴臺灣進行為期大約十天的實地考察。在短暫的休息過後,考察小組於23日投入到緊張的考察工作中。
  • 臺灣高雄輔英科技大學來穗參訪考察
    11月4—7日,臺灣高雄輔英科技大學副校長張可立率該校院系主任一行9人來穗參訪考察。    張可立一行先後參觀了廣州歷史博物館、陳家祠等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人文歷史景觀,了解廣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並著重就臺灣高校大學生來穗實習就業創業等情況考察,走訪了眾創5號空間、拓普基因有限公司、生命匯國際抗衰老醫學中心、廣州南湖外語藝術幼兒園及南沙豐田汽車有限公司等。     參訪期間,張可立等人詳細了解了企業文化、經營理念、可提供的實習崗位、薪金待遇、食宿等。
  • 臺灣高雄輔英科技大學到穗參訪考察
    臺灣高雄輔英科技大學到穗參訪考察 2016年11月15日 10:4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1月15日廣州訊 日前,臺灣高雄輔英科技大學副校長張可立率該校院系主任一行9人來穗參訪考察。
  • 臺灣元智大學與無錫南湖小學舉行科普交流活動
    中國臺灣網2月6日無錫消息 日前,臺灣元智大學科技中心吳志榮執行長一行,來到江蘇無錫市南長區南湖小學進行參訪交流。  在南湖小學比特實驗室,比特社團老師介紹了比特科技活動的實施與開發情況,參訪團的客人們聽後紛紛讚賞。
  • 行走隋唐大運河紀實四十三:大名府「鼎鼎大名」考察記
    編者按:2013年9月份,「行走隋唐大運河」大型文化考察活動在「運河名城」安徽淮北悄然興起。考察組以「走運河,話兩岸,溯歷史,展風情,看變遷」為宗旨,力求按照「世界遺產點、大地風貌、市井生活和民俗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四位一體的考察,將運河進行全方位展示。
  • 山海一家親 攜手共奮進|遂昌黨政代表團赴南湖學習考察
    12月18日,縣委書記張壯雄率黨政代表團赴南湖學習考察,對接交流山海協作工作。副縣長張志東參加。 12月18日,遂昌黨政代表團赴南湖學習考察,召開南湖—遂昌山海協作黨政聯席會議。
  • 臺北市四川同鄉會劉端品理事長一行赴自貢考察
    臺灣客人在高新區考察。  臺灣客人考察富順縣板橋鎮甜橙基地。  臺灣客人考察富順縣童寺鎮大坡上水庫建設地址。  5月3日至5月7日, 臺北市四川同鄉會劉端品理事長一行8人赴自貢參觀考察。  臺灣客人一行先後赴富順縣、沿灘區、高新區考察調研、座談交流,實地考察了富順縣板橋鎮甜橙基地、童寺鎮大坡上水庫建設地址、代寺鎮草茂村農業項目、騎龍鎮芭蕉村農業項目; 參觀考察沿灘區聯絡鎮八一村農業項目、黃市鎮紅旗村凱泰農業果園基地、瓦市鎮田鋪村柑橘種植基地、仙市鎮百勝村「慢餐文化園」、貢井區龍潭鎮蔬菜基地;參觀考察富順縣農產品貿易物流加工園區、沿灘工業集中區、高新區板倉工業園區。
  • 南湖燕園攜手羅丹美術教育
    6月13日下午,來自溮河區董家河鎮白馬山小學的小王馨很興奮,因為,在當天舉行的南湖燕園攜手羅丹美術教育資助白馬山小學師生的圓夢北京新聞發布會上,她和其他5個來自白馬山小學的孩子獲得了6月28日去北京參加「快樂島」訓練營的機會,這將圓了他們這些山裡孩子的北京夢。
  • 臺大生募50萬爬大山 網友噓:和乞丐有什麼區別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臺大領導學程學生推出贊助企劃,盼募50萬元新臺幣贊助投資25名學生爬南湖大山,此計劃引起網友一片負評(圖片來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6月23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我們之中許多人,在未來將扮演臺灣社會中影響力重大的角色,請投資我們」。臺大領導學程25位學生,為了7月去爬南湖大山以培訓領導能力,在網絡發起募款50萬元(新臺幣,下同),結果被罵翻天,網友批評「大言不慚、跟乞丐有什麼區別」。
  • 臺灣精緻休閒農業考察紀實:臺灣阿里山的民宿怎麼玩?(5.15)
    源味網臺灣精緻休閒農業考察?第三期薄彥軍&凌雲&王志平臺灣考察第十二站,走進阿里山入住山村民宿。臺灣民宿世界聞名,如緩·慢、花間堂、悅榕莊等,此次考察一直在尋找臺灣民宿的真正感覺。臺灣考察第十三站,走進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鄒族也是五十六個民族之一,是阿里山最原住的民族,靠打獵為生。
  • 「華山夜話」芬蘭賽馬湖康養旅遊考察紀實
    芬蘭薩翁林納市康養旅遊北京新聞發布會在五月份如期而至,會後,應薩市旅遊局和湖區皇冠公園度假酒店的邀請,北京媒體及行業考察採風團以及北京電視臺攝製組,對芬蘭湖區康養旅遊資源,進行實地考察和拍攝。期待後續紀實報導。
  • 臺灣南投縣農業交流團貴州安順考察 感受少數民族風情
    臺灣南投縣農業交流團貴州安順考察 感受少數民族風情 2018年01月03日 09:2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月3日安順訊 日前,臺灣南投縣農業交流團一行23人到安順參訪交流,深入考察安順普定縣朵唄古茶種植基地、開發區聚福菌香菇生產基地、平壩區小河灣新農村建設,交流團還到黔西南州涉臺企業安龍大秦農業公園參訪,在安龍金蕙花卉種植基地與負責人座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