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哥德式建築,北正街基督教堂,拍照好去處

2020-09-05 長沙玩么子

長沙有句古話說:「長沙南門到北門,七裡零三分。」說的就是北正街總長達三裡多,佔了長沙城南北向的近一半路程。北正街是長沙最古老的商業街之一,是過去北城門區域最繁華的一條街,更是一條文化街。

在金滿地廣場向南折入黃興路處,有一座用麻石砌起來的建築——長沙基督教聖公會禮拜堂,也被稱為北正街教堂。本期,咱們就一起去探尋長沙這座哥德式建築的獨特魅力吧!

這是一座四層的磚粉建築,平面布局為十字形,坐東朝西,扁六角形花崗石外牆,彈弓式的石庫門、建築外部搭配菱花格窗頁和紅色平瓦屋面,典型的哥德式風格教堂建築為商業化的長沙街道中增添幾分獨特風味。


內堂裝飾的富麗堂皇,天花板上的幾盞吊燈十分精美。靜坐在教堂裡的長椅上,放下煩惱發發呆,格外的愜意。小編和朋友是周末過去的,剛好遇上信徒們進行禮拜。雖然小編雖不是基督教信徒,但聽著信徒的歌頌和祈禱聲,內心的躁動也被平息了不少

蔚藍的天空,站在特有的麻石外牆的歐式建築下,不論遠拍還是特寫,每一個角度拍下的照片都超級好看,是非常值得拍下的美景。小編建議大家可以選一個涼快的天氣在這裡放下生活的喧囂,來尋找內心的寧靜。

逛完教堂後,旁邊的中山亭也是非常值得一去的歷史建築。1938年文夕大火中燒毀了長沙城百分之八十的房屋,但它卻倖存下來了,頂樓的大鐘停在了4時37分,記錄著焚城的悲憤時刻。

亭前新增的孫中山銅像,身穿中山裝,右手拄著文明杖,左手握著一卷《建國方略》,堅毅的目光望向前方,仿佛帶領著人們向前進,讓經過的人們感覺一下子就穿越到了民國。

一樓是對外開放的,裡面展覽的是《天下為公—長沙中山亭紀念館陳列》,雖面積不到,但也讓人心生一種崇敬之感。

據小編了解到,中山路是長沙最早可以行駛汽車的路,這裡曾經是長沙十分繁華的的商圈,中山亭便成了長沙的繁華商圈的更迭的見證。街邊的人來來往往,在附近逛吃逛喝的人,經過中山亭都會來遊覽一番,體會當時孫中山先生的憂國憂民的感受。

你還想知道長沙有哪些好玩的地方?那就記得點讚關注小編哦~

相關焦點

  • 長沙哥德式建築,北正街基督教堂,拍照好去處
    長沙有句古話說:「長沙南門到北門,七裡零三分。」說的就是北正街總長達三裡多,佔了長沙城南北向的近一半路程。北正街是長沙最古老的商業街之一,是過去北城門區域最繁華的一條街,更是一條文化街。在金滿地廣場向南折入黃興路處,有一座用麻石砌起來的建築——長沙基督教聖公會禮拜堂,也被稱為北正街教堂。本期,咱們就一起去探尋長沙這座哥德式建築的獨特魅力吧!這是一座四層的磚粉建築,平面布局為十字形,坐東朝西,扁六角形花崗石外牆,彈弓式的石庫門、建築外部搭配菱花格窗頁和紅色平瓦屋面,典型的哥德式風格教堂建築為商業化的長沙街道中增添幾分獨特風味。
  • 長沙北正街基督教堂和黃興的傳奇故事
    這天,我去參觀北正街基督教堂,就在黃興北路的路邊上,離中山亭大約300米,相比湘春路的天主教堂,規模還是小些,但它是長沙唯一的麻石教堂。我來到這裡,遺憾的不是開放日,只能圍著教堂看了看,教堂坐東朝西,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
  • 在長沙街頭,竟藏著一座百年基督教堂,它還曾救過革命家黃興一命
    北正街,相信老長沙人都不陌生,但很多老長沙人卻不一定知道,在北正街這裡藏著一座百餘年歷史的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基督教堂,它也是長沙目前僅存的一座麻石教堂,它還曾救過辛亥革命革命家黃興一命。它就是位於長沙市開福區的北正街基督教堂,原名為中華聖公會三一堂,是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國近現代保護建築。
  • 長沙歷史街巷之北正街
    ◆北正街 北正街原南起中山西路,北止湘春路,北段已擴建為黃興北路。擴建時還拆除了北正街兩廂的互助巷、煙霞巷、毛祠巷等街巷。 清同治《長沙縣誌》載:「自北門(湘春門)入城南行名長春街,又南行至二聖廟名清泰街,舊志總名北門正街。」 1971年將湘春街至清泰街地段合併,統稱北正街。1938年「文夕大火」前,北正街是北區主要商業街道,設有美西司電影院、北協盛藥店以及眾多西餐館、茶館、雜貨店等。上世紀80年代北正街曾闢為「燈具一條街」。
  • 這是長沙唯一的麻石教堂,莊嚴而肅穆
    這天,我去參觀北正街基督教堂,就在黃興北路的路邊上,離中山亭大約300米,相比湘春路的天主教堂,規模還是小些,但它是長沙唯一的麻石教堂。我來到這裡,遺憾的不是開放日,只能圍著教堂看了看,教堂坐東朝西,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平面布局為拉丁字型。
  • 長沙的古建築-5 都正街 街上登龍
    南正街,北正街,縣正街,府正街,南北縣府都正街,街上登龍。」以前長沙細伢子喜歡唱這首歌謠,而這一次,我們去的正是歌謠中的老街,都正街。2013年10月,都正街按照不大拆大建,不破壞街巷體系,不破壞居民生態,不破壞歷史文脈,不破壞建築風貌的原則,保持建築符號、歷史信息、文化元素的原汁原味,材料、工藝、工匠的篩選要精細嚴格,建設詹王宮美食街、城隍廟民俗街。充分承載「老長沙」風味的城市歷史、生活記憶,以長沙古巷、古宅、古井、古店、古手藝為載體,注入時尚休閒理念,古今文化在此交融。破落+現代生活方式=古雅。
  • 哥德式建築如何在中世紀取代羅馬式建築
    哥德式建築是12世紀中葉產生於法國的一種建築風格,以教堂為主要表現形式。這種建築風格到13世紀中期已經傳遍整個西歐,15世紀中後期開始衰落,16世紀逐漸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所代替。他相信,蠻族入侵不僅造成了羅馬帝國的滅亡 ,也使古典風格在藝術和建築中絕跡。從時間上看 ,哥特人入侵羅馬與哥德式建築產生的時間之間相差六百多年 ,而且西羅馬帝國滅亡後 ,羅馬式建築還曾在數個世紀中風靡西歐各地 。因此 ,哥特人的入侵似乎與哥德式建築的產生之間並無直接關聯 ,而且時間上也存在較大出入。
  • 何正忠 長沙歷史老街-6 承載「老長沙」風味的都正街
    2013年10月,都正街按照不大拆大建,不破壞街巷體系,不破壞居民生態,不破壞歷史文脈,不破壞建築風貌的原則,保持建築符號、歷史信息、文化元素的原汁原味,材料、工藝、工匠的篩選要精細嚴格,建設詹王宮美食街、城隍廟民俗街。充分承載「老長沙」風味的城市歷史、生活記憶,以長沙古巷、古宅、古井、古店、古手藝為載體,注入時尚休閒理念,古今文化在此交融。破落+現代生活方式=古雅。
  • 老巷釋放商貿新活力——走進長沙老街之都正街
    都正街,長沙城內一條有名的老街巷,位於五一商圈的西南角,因清初都司衙門建於此地而得街名。有「定湘王廟」之稱的善化縣城隍廟、紀念湘菜祖師爺的詹王宮、傳承梨園風採的桃花井等景點曾經都在這條街的輻射範圍內。都正街位於芙蓉區西部,東鄰天心閣,西至蔡鍔路,北至人民路,南到城南路,全長314米,寬5.5米。
  • 長沙10大拍照聖地,好看人又少,怎麼拍都美出天際!
    1,瀏陽河婚慶園浪漫的歐洲風格小鎮,這裡的建築與眾不同,不止吸引眾多影樓去拍照,還適合全家去參觀遊覽,園區內面積很大,建築是歐式風格,顏色主要以白色為主,綠化也很不錯,走進去會讓人感覺愜意舒服,最重要的是人不算多,拍照的背景卻是十分豐富,園區內共有四個主題,分別是「婚慶文化產業園」、「時尚娛樂街區
  • 長沙「北正街」國慶開街
    一提起北正街,馬上就會引發老長沙人的美好回憶和思念。北正街,是長沙古時北城門 (湘春門)正對著的街。老街原南起中山路,北至湘春路。據《長沙縣誌》記載:「長沙自北門入城南行,名長春街;又南行至二聖廟,名清泰街,總名北門正街。」這是一條歷史悠久、很有故事、很有情趣,很讓人回味無窮的老街。
  • 帶你感受老長沙的古樸韻味——都正街
    如果你感受過太平老街的繁華昌盛,那你一定要來都正街,感受都正街老長沙的古樸韻味。這裡藏匿著長沙的過往歲月,這裡仍然保留著長沙百年最原汁原味的都市風情。「東牌樓,西牌樓,紅牌樓,木牌樓,東西紅木四牌樓,樓前走馬。
  • 帶你感受老長沙的古樸韻味——都正街
    如果你感受過太平老街的繁華昌盛,那你一定要來都正街,感受都正街老長沙的古樸韻味。這裡藏匿著長沙的過往歲月,這裡仍然保留著長沙百年最原汁原味的都市風情。南正街,北正街,縣正街,府正街,南北縣府都正街,街上登龍」這是以前長沙人喜歡吟唱的一首歌謠,生動描寫了那時長沙街巷胡熱鬧情景,完美重現了當時的「人煙繁密,商業繁華」。
  • 湖南基督教會羅保羅牧師安息禮拜在長沙北正街教堂舉行
    湖南省基督教會牧師羅保羅追思禮拜於2013年10月12日上午在長沙市北正街教堂舉行。羅保羅牧師(1942.9.2-2013.10.8)因高燒住院,醫治無效,於10月8日14:58逝世,享年71歲。羅保羅牧師簡介:男,1942 年9 月2 日出生於湖南長沙,五十年代初在幼幼小學渡過了天真無邪的童年。
  • 新民市基督教堂
    新民市基督教堂,初始名稱為「傳教所」。公元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英國愛爾蘭人付多瑪牧師奉遠東長老會西差會使命,並得到新民廳撫民同知福培的同意,來新民布道。1910年(清宣統二年),新民知府管鳳和同意牧師孟宗源代表英國西差會捐款,在新民購地建築哥德式基督教堂的要求,批給城南孔子廟東側區域面積為406平方米的地方建教堂,同時建牧師宿舍105平方米、建崇實女子中學285平方米。這是新民基督教夯實基礎之始。1931年9月18日,日寇侵佔東三省,基督教會陷於幾乎停滯狀況。
  • 中國六十年紀行-54 歷史老街坡子街 縣正街 都正街
          如果說,    古老的建築是一個城市歷史的物證,那麼,古老的街巷則為這座城市保留著歷史的記憶,然而隨著城市的發展,長沙越來越多像北正街一樣的老街被拆除,不留下一絲痕跡。
  • 歐洲建築風格(2)--拜佔庭、羅馬式、哥德式建築
    因此這一時期最出彩的建築就要數教堂了,教堂建築是中世紀建築發展的主流。歐洲中世紀(4~13世紀)的建築可主要分為拜佔庭式、羅馬式、哥德式三種風格。 二、特點拜佔庭建築最早的成就表現在基督教堂上, 其前期模仿古羅馬的風格; 中期由於外敵相繼入侵導致國土減少, 教堂佔地少而向高處發展, 中央大穹頂沒有了而改為幾個小穹頂群, 乃著重於裝飾; 後期,因多次十字軍東徵造成國力大傷. 建築幾近停頓更談不上創新
  • 自在都正街
    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飛 攝   「東牌樓,西牌樓,紅牌樓,木牌樓,東西紅木四牌樓,樓前走馬;南正街,北正街,縣正街,府正街,南北縣府都正街,街上登龍……」夏夜,巷口乘涼的居民饒有興致地唱起了這首昔日歌謠。   於鬧市一隅獨標古風的都正街,重現楚漢名城悠悠過往。   都正街全長314米,曾是老長沙(古稱善化縣)的中心繁華地。
  • 旅遊:獨墅湖教堂,哥德式建築風格別具一格,絕美的休閒拍照聖地
    教堂主體採用哥德式建築風格,總建築面積5619平方米,分為主堂、牧師樓和鐘樓三部分。主堂二樓可容納千人,一樓設有四間小禮堂,每間可容納200餘人。坐落於蘇州工業園區風景秀美的獨墅湖旁,教堂2008年奠基,於2010年4月4日復活節首次禮拜,5月28日舉行獻堂典禮。
  • 長沙的古建築-3 縣正街 貢院巷 香鋪巷 善化垸
          歷史老街縣正街充分承載「老長沙」風味的城市歷史、生活記憶,以長沙古巷、古宅、古井、古店、古手藝為載體,注入時尚休閒理念,古今文化在此交融。破落+現代生活方式=古雅。古雅的環境+現代生活方式=新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