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才能贏?迪士尼和華納兄弟就是對比案例

2020-12-11 經理人分享

每個行業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變化,成功的關鍵在於及時適應這些變化並進行戰略創新。從這一角度而言,迪士尼(Disney)和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s)是兩個截然相反的案例。

2006年,Robert Iger(迪士尼主席兼執行長)用74億美元買下皮克斯(Pixar),業內部分人士認為這是一個瘋狂之舉。迪士尼帝國以動畫製作為根基,出品了眾多家喻戶曉人氣爆棚的經典角色,包括米奇和米妮老鼠、唐老鴨、高飛狗和迪士尼王子們,但其發展路徑欠缺突破。

回顧20世紀90年代,迪士尼湧現出了《美女與野獸》《阿拉丁》《獅子王》這些優秀的漫畫作品,但21世紀開始之後發展停滯,反而是皮克斯出品的《怪獸公司》《超人特工隊》《海底總動員》風靡一時。據報導,Iger指出皮克斯大受歡迎的《玩具總動員》中的角色曾出現在2005年香港迪士尼樂園的開幕式上,而迪士尼最近的動畫角色都是自己創作的,例如2002年發行的星際寶貝。Iger本來能夠繼續嘗試從內部給迪士尼動畫注入新生力量,但他認識到與其它公司合作可能會帶來新的機遇。所以他與皮克斯當時的執行長Steve Jobs達成了收購協議。(由迪士尼發行皮克斯電影的合同確定於2006年結束,皮克斯兩年前宣布將不會變更此安排。)

這對迪士尼的未來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2009年,Iger用40億美元收購了漫威娛樂,又達成了一筆成功的交易。有人批評迪士尼為收購漫威支付了過高的價格,因為漫威當時已經賣掉了蜘蛛俠(索尼)、神奇四俠(20世紀福克斯)和X戰警(20世紀福克斯)這三個重要的超級英雄角色的版權。但收購之後迪士尼也推出了幾部成功的超級英雄電影,包括《復仇者聯盟》《美國隊長》《雷神》和《鋼鐵俠》。

2012年,Iger用對皮克斯和漫威的收購說服了George Lucas,以40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盧卡斯影業。這筆交易使迪士尼將《星球大戰》和《奪寶奇兵》的版權收入囊中。

截至目前,迪士尼帝國旗下擁有五個電影品牌:收購獲得的皮克斯、漫威娛樂和盧卡斯影業,以及自己擁有的華特迪士尼動畫和華特迪士尼電影。每個電影品牌都手握很多充滿想像力的故事和角色,意味著一大筆可變現的無形資產。

三次收購不僅重新激發出迪士尼的創新能力,而且開拓出很多依靠人氣角色賺錢的渠道,例如主題公園、電影、玩具周邊等。舉個具體的例子,《復仇者聯盟》的版權除了在商業電影領域表現出色,在迪士尼主題公園裡也能換著花樣變現。

這一戰略已經成為迪士尼的重大突破性創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從2015年12月到2016年5月,迪士尼憑藉《星球大戰》續集、《奇幻森林》和《美國隊長:內戰》獲得了25%的票房市場份額。Iger宣布在2016年第一季度,「迪士尼獲得了本公司史上最高的季度收入,標誌著我們的每股利潤率實現了連續十個季度的兩位數增長」。而且隨著亞洲人口結構的年輕化,迪士尼圍繞人氣角色和故事建立的主題公園有可能迎來大規模的擴張和增長,最好的時代或將來臨。

相反地,華納兄弟在電影領域的地位正被動搖。2015年第四季度華納兄弟的收入下滑了13%;2016年4月上映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首周拿下1.66億美元票房,但第二周暴跌69%。這部電影的批評者也毫不客氣,在爛番茄網站上僅給出了28%的新鮮度。

華納兄弟堅持依靠經驗檢驗來指導實踐,也就是說如果以前的經驗證明該做法是有效的,那麼它在以後也應當繼續有效。華納兄弟在《蝙蝠俠》(1989)之後還繼續出品了《蝙蝠俠歸來》(1992)、《永遠的蝙蝠俠》(1995)、《蝙蝠俠與羅賓》(1997)、《蝙蝠俠:俠影之謎》(2005)、《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和《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2012)。同樣地,《超人》(1978)之後也繼續出品了《超人2》(1980)、《超人3》(1983)、《超人4》(1987)、《超人歸來》(2006)和《超人:鋼鐵之軀》(2013)。今年上映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標誌著這種做法達到了頂點,但目前看來這只是一種重複的模仿。與漫威出品的集結各路超級英雄的超人氣冒險電影(例如《復仇者聯盟》)相比,華納兄弟一直只圍繞自家的DC漫畫角色做文章(例如即將上映的《敢死隊》、《神奇女俠》和上下兩部《正義聯盟》)。誠然,將成功的作品打造為系列電影的確是一個好的做法,但迪士尼由此重獲成功,而華納兄弟看起來只是在模仿前者。

只有創新才能保證未來的成功,重複自己過去的做法或者模仿其他人目前的做法都不算是具有創新性。華納兄弟在歷史上有過創新,有兩個例子可以證明:它在1927年發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在19世紀70年代通過《根》和《荊棘鳥》建立了迷你電視劇的優秀標準。但就現在而言,華納兄弟既為自己過去的輝煌所累,又被強大的對手迪士尼壓制地難以翻身。

總而言之,迪士尼和華納兄弟這兩個截然相反的案例強調了不斷創新對於保持長期競爭力的重要性。

本文作者Vijay Govindarajan是達特茅斯塔克商學院的Coxe傑出教授,哈佛商學院的Marvin Bower會員,也是《三箱解決方案:領先的創新戰略》一書的作者(2016年4月哈佛商學院出版社發行)。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

作者:Vijay Govindarajan 譯者:tracyzhang07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

相關焦點

  • 華納兄弟或迎戰迪士尼、環球影城!
    不過,擁有如此數量影視IP資源的大型媒體公司不只有迪士尼和環球影城。最近被美國電信巨頭AT&T收購的華納傳媒旗下華納兄弟也擁有與兩大巨頭同樣影響力的影視公司、電視網絡和影視發行渠道。在過去的兩年裡,這三大影視公司一直佔據好萊塢全球票房前三甲,其中華納兄弟的電影票房介於迪士尼和環球影城之間。
  • 迪士尼、皮克斯與華納兄弟,分別上映新動畫,為何粉絲首選皮克斯
    就比如最近公布真人版《貓和老鼠》中文預告片的華納兄弟公司,還有宣布12月25日中國內地上映《心靈奇旅》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而這段時間內,迪士尼公布了《尋龍傳說》的中文預告片、皮克斯公布了《心靈奇旅》的中文預告片、華納兄弟也公布了真人版《貓和老鼠》的中文預告片,咱們就從這三部的中文預告片中,看看誰更扛打?
  • 背靠金主,華納兄弟或迎戰迪士尼、環球影城!
    就單個主題公園遊客量而言,迪士尼和環球影城在全球擁有絕對的霸主地位。《2017年全球景點遊客量報告》顯示,迪士尼和環球影城品牌主題公園佔據全球TOP10遊客量榜單所有名額,前15名中的14個(只有長隆集團的長隆海洋王國佔據第11位)、前25名中的17個也都是迪士尼或環球影城主題公園。
  • 「雙線」作戰 華納兄弟新「操作」引眾怒
    近日,作為世界最大的電影製作公司之一的華納兄弟宣布,2021年開始,將在HBO Max流媒體平臺與線下影院同步上映所有的影片。這一波操作不僅震驚了電影製作業,也打了諸多院線一個措手不及。華納兄弟公布的計劃將涉及2021所有的新片,其中就有電影愛好者們翹首以待的《黑客帝國4》《貓和老鼠》以及《新自殺小隊》等大片。《黑客帝國4》就在受影響的大片之列華納兄弟以往的放映計劃以院線為主,在院線放映結束90天後,擁有HBO Max會員的觀眾才能在平臺上觀看華納兄弟的電影。
  • 華納兄弟票房最高的10部電影,你都看過多少部?
    之前給大家介紹了迪士尼旗下票房最高的10部電影,今天輪到另一個巨頭華納兄弟。華納兄弟票房前10電影的組成成分比迪士尼更加單調,完全就是DC、中土世界以及魔法世界三個IP瓜分,但跟迪士尼那邊的漫威佔了5個席位不同,華納兄弟這邊的「三足鼎立」較為平均。
  • 哈利波特拍攝全過程:華納兄弟工作室東京之旅來了
    這也就有了影視工作室的工業旅遊,當然,更多的時候,藍裕文化主題旅遊設計院把這成為影視樂園,就跟迪士尼一樣,影院工作室之旅充滿精彩,歸根結底,這就是主題開發的魅力。粉絲經濟就是這麼瘋狂,這不,華納兄弟也開始讓風靡一時的哈利波特工作室開啟了全球之旅。
  • 華納兄弟「放大招」明年17部新片將在電影院和流媒體同步上映
    原標題:華納兄弟「放大招」明年17部新片將在電影院和流媒體同步上映   新冠疫情下,美國電影
  • 美國華納兄弟「放大招」:明年17部新片電影院和流媒體同步上映
    新冠疫情下,美國電影公司不得不做出選擇,華納兄弟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者」。據外媒報導,本周四,華納兄弟宣布,2021年其包括《黑客帝國4》在內的17部新片都將在流媒體平臺HBO Max與電影院同步上映。
  • 迪士尼全球總票房突破50億美元,但華納兄弟這回也沒輸
    繼上周迪士尼宣布年票房破50億美元後,華納兄弟也不甘示弱。昨天華納兄弟宣布其2017年全球總票房突破50億美元。這是華納有史以來第二次總票房突破50億美元。也是華納第一次一年有5部電影單片全球破5億。分別是收穫8.2億的《神奇女俠》,6.9億的《小丑回魂》,5.7億的《正義聯盟》,5.67億的《金剛:骷髏島》和5.2億的《敦刻爾克》。華納發行的三部影片,《樂高蝙蝠俠大電影》《安娜貝爾2:誕生》《銀翼殺手2049》的票房都突破了2.5億美元。
  • 美國華納兄弟震驚全球電影業的操作計劃:取消「院線窗口期」
    當地時間3日,美國華納兄弟宣布了一項震驚好萊塢乃至全球電影業的操作計劃:公司打算在2021年,將所有電影在登陸北美院線的同時,放在流媒體平臺HBO Max同步上映,也就是取消「院線窗口期」。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欄目視頻華納兄弟決定將明年新片在影院和流媒體平臺同步上映的消息一經披露,就引發了資本市場的強烈反應,重挫影院行業公司股票。
  • 華納兄弟重大宣布!觀眾笑了,電影院哭了?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旗下的華納兄弟公司(Warner Bros.)於本周四宣布,計劃於2021年上映的所有影片將在HBO Max上映,同時在影院上映。據央視財經報導,華納兄弟的這一決定預計將影響至少17部電影,包括多部大製作電影如《黑客帝國4》《新自殺小隊》《沙丘》等。
  • 神仙鬥法:華納、迪士尼們背後的那些操盤手
    其中以美國三大電信運營商之一的AT&T收購全球最大的傳媒集團之一時代華納遇阻,和21世紀福克斯主動向迪士尼尋求資產出售最為矚目。這樣的兼併重組,就好比中影集團要收購華誼兄弟,光線要賣身給萬達。作為業內人士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國內接連爆出兩條這樣的新聞,會有怎樣的轟動效應。AT&T收購時代華納的新聞尤為聳動。
  • 華納兄弟宣布明年17部電影「院轉網」,全球影院要經歷水深火熱了?
    華納媒體工作室和網絡集團的主席和執行長安·薩爾諾夫在一份聲明中說:「沒人比我們更希望電影能回歸大屏幕。我們知道新內容是劇院的生命線,但我們必須與眼前的現實相平衡,美國的多數影院可能在整個2021年都會客流量不足。」華納媒體執行長賈森·基拉爾則表示:「我們的內容非常寶貴,但是如果人們都看不到就會毫無價值。
  • 華納兄弟拋震撼彈!2021年所有電影HBO Max同步上映
    記者洪文/綜合報導華納兄弟今(4日)再拋震撼彈,宣布2021年所有電影於北美地區上映時,同步於HBO Max推出,包括DC電影《X特遣隊:全員集結》以及科幻大片《沙丘》、《黑客帝國4》等皆是如此。(圖/翻攝自YouTube/華納兄弟臺灣粉絲俱樂部)目前華納兄弟2021年片單上共計17部電影,包括科幻大片《沙丘》、《黑客帝國4》、《哥吉拉對金剛》,還有DC電影《X特遣隊:全員集結》、恐怖片《招魂3》、音樂電影《紐約高地》等片,皆將在北美上映並且同步於HBO Max推出,勢必改寫未來的電影上映的模式。
  • 華納把《神奇女俠》的影院部分放在流媒體平臺,迪士尼也打算效仿
    在正常情況下,華納兄弟宣布其2021年的全部電影將同時在HBO Max和美國影院上映——這是該公司第一次徹底打破了影院的櫥窗,不過這也是應對特殊時期的好方法。華納這種做法在圈內得到了好評,另外一位好萊塢記者Pamela McClintock就表示,他與漫威劇組交談的過程中得知,迪士尼也打算效仿——畢竟全球流行病打亂了漫威第四階段計劃,而且還出現了博斯曼離世這種意外,包括《黑豹》續集在內的多部漫威宇宙電影註定要延期。去年11月,迪士尼公布了一項重組計劃,就是對旗下的迪士尼頻道重整旗鼓。
  • 先後被迪士尼跟華納踢走,曾經的好萊塢一哥,怎麼混成這樣子了?
    而輸掉官司的德普,馬上又被華納兄弟要求退出《神奇動物3》的劇組,最後自己發表聲明辭演,實際上就是被華納兄弟辭退了。 其實就跟強人政治的意思差不多,就是這個系列主要是靠一個主演完全撐起來的,一旦丟掉這個主演,整個系列就沒了靈魂。
  • 華納兄弟重大宣布!觀眾笑了,電影院哭了?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旗下的華納兄弟公司(Warner Bros.)於本周四宣布,計劃於2021年上映的所有影片將在HBO Max上映,同時在影院上映。據央視財經報導,華納兄弟的這一決定預計將影響至少17部電影,包括多部大製作電影如《黑客帝國4》《新自殺小隊》《沙丘》等。
  • 華納兄弟:締造哈利波特傳奇的百年影業公司
    正如華納兄弟的名字所示,華納兄弟是由四位名為「華納」的猶太裔兄弟所創,分別是哈利·華納(1881-1958)、亞伯特·華納(1883-1967)、山姆·華納(1887-1927)和傑克·華納(1892-1978)。華納四兄弟從1903年開始,就從事於電影放映生意。1918年,他們開始嘗試製作電影,並在好萊塢的日落大道成立了華納兄弟製片廠。
  • 華納兄弟新片線上線下同步播出 院線被打了一記悶棍
    12月3日,華納兄弟在業界投下震撼彈,宣布計劃於2021年上映的17部新片,包括《貓和老鼠》真人版、《哥斯拉大戰金剛》、《自殺小隊2》、《沙丘》、《黑客帝國4》等都將採取線上線下同步投放的模式。這項決策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業內多方強烈反彈,而餘波恐怕也將持續一段時間。
  • 華納兄弟取消窗口期,電影會因此消失嗎?
    得知華納將2021年所有影片同步上線流媒體,與風感到意外。作為電影製片人兼「學長北電考研」公眾號的創始人,他一直對國內外電影發行行業動向密切關注。原本在他的設想中,「取消窗口期」這樣一個變革歷史的動作,可能會由迪士尼發起,畢竟後者剛剛在縮短窗口期這件事情上,試水了《花木蘭》。理由是:迪士尼無論在北美還是全球,都是毋庸置疑的巨無霸娛樂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