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說一說天生的攀爬者——夏爾巴人。
由於長期生活在高原,夏爾巴人、藏族人血紅蛋白數值極高,以前看過一個CCAV的新聞說藏族人大概是內陸人群的三倍左右……這當然是先天優勢,不過他們一樣會罹患高原病。
而且普通人通過大量的訓練適應可以一定程度上接近一般的夏爾巴人。至於說到技術水平這個更是後天可以訓練的。
結論:夏爾巴人也是人,他們並不能越過人類的極限。然後我們再來看這句話:「只要有錢,夏爾巴人就能把你抬上珠峰」。
這句在登山圈子裡廣為流傳的話,其實反映了如今商業登山盛行的現象,也反映了一部分人對商業登山存在不小的誤解。事實上,商業登山不是把人抬上頂峰,而是讓更多普通登山者更加安全從容,並未喪失登山原有的魅力。
首先要明確一點,商業登山只是提供協作服務。
在高海拔攀登中,的確會有付費的協作服務,但他們並不能提供保姆式的服務。因為在環境惡劣的高海拔山峰,即使體能非常出眾的夏爾巴人,也不可能實現「抬客戶上山」,或者「背客戶上山」的舉動。
在「死亡地帶」,錢可以僱請更多的嚮導,但不可能購買到超越人類極限的行為。就算是夏爾巴人,也只能在人體承受的極限內工作。他們能做的是在顧全自己的同時,儘可能的保證客戶的安全。
而乘坐直升機登頂珠峰,更是一種捕風捉影的說法。首先,救援所用的直升機,升限一般在6000米左右。其次,山峰頂端以及攀登路線上都鮮有可供直升機起降的區域。
商業登山各項服務的意義何在。
商業登山並不僅有嚮導服務,而是將登山的各種準備工作拆分開來,在裝備運輸、營地建設、氣象預報、救援等各個環節提供商業服務,為攀登者提供便利。
有了商業登山,你可以僱傭馬夫、背夫、車輛省去接近山峰過程中的時間和力氣;你可以省去營地建設的時間和精力專注於攀登;你可以在上山之前提前獲悉天氣狀況,並以此決定攀登時間。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救援服務:登山是一項有一定危險性的運動,完善的救援服務也是商業登山的一種體現,攀登者只需要做好應急計劃,放心的向上攀登。
商業登山降低了登雪山的門檻,給了普通人站上頂峰的機會。
接近山峰、攀登、最後安全回家。商業登山在每一個環節提供服務,缺乏經驗者可以從中獲取幫助,高手也可以通過付費解決後顧之憂,這是一種健康雙贏的模式,也是商業登山該有的面貌。
商業登山通過提供各方面的服務,讓登山者能更安全從容地攀登。但這並不意味著選擇商業登山就不需要獨立自主,攀登還是那項充滿魅力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