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打卡、旅遊攝影……越來越成為當下遊客的出遊理由與目的。如果能將當地的優質自然風光、生態景觀、人文風情打造成為可以拍照打卡的旅遊聖地,對於地方旅遊發展來說不失為一條可行之路。
福建省霞浦縣,名列「中國十大風光攝影聖地」之首,絕美的灘涂景觀攝影吸引了無數中外攝影人士瘋狂湧入,也催生了「導攝」、「漁民模特」等多個特色職業,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當地服務業發展。奇創於2015年編制《福建省霞浦縣攝影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助力霞浦攝影旅遊資源的升級轉型。本文基於此次規劃經驗,重點探討霞浦如何藉助於攝影品牌,推動攝影旅遊產業發展,帶動地方致富。
一、源起:從漁耕之鄉到攝影聖地
霞浦的灘涂以泥灘、沙灘為主,有少量巖灘,淺海灘涂構成了霞浦東衝半島兩側海灣獨特景色。作為中國著名的海帶之鄉與紫菜之鄉,霞浦每年海帶、紫菜的種植與收穫季節,灘涂上都有規模宏大的場景,漁民們在其中工作,與大片的海帶、紫菜,以及海天融為一體,其天人合一的情景攝人心魄。絕美的灘涂自然風光、火熱的漁耕場景,自然與人文的無縫融合,完美地呈現在《中國攝影》、《大眾攝影》、《國家地理》等專業雜誌上,吸引著遠離大自然蝸居在現代化城堡的人們。霞浦從此名聲大噪。
二、困境:產業轉型的四大痛點
1.類型單一,資源整合不足,資源破壞嚴重
2003年以來,霞浦的灘涂不斷呈現在鄭德雄先生的攝影作品中,逐漸被外界關注與神往,成為攝影愛好者嚮往的地方。
但在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霞浦的攝影發展主要以濱海灘涂攝影為主,內陸山水與畲族文化的攝影資源開發不足,甚至可以說處於缺失地位。
從「旅遊時間」視角來看,霞浦目前的攝影線路主要以「早(拍日出)+晚(拍日落)」為主,中間和晚上的空白時段缺產品。綜合而言,霞浦的攝影旅遊發展類型、結構單一,資源整合不足,基礎資源賦存與旅遊品牌開發發展不一致。同時,由於保護意識缺位,霞浦的攝影資源正在霞浦縣地方性項目推進的過程中不斷遭到破壞與毀滅,有部分攝影資源已經基本報廢。
因此,在霞浦的後期攝影旅遊打造中,需要不斷調整基礎資源賦存、特色品牌開發以及地方建設破壞之間的矛盾,化資源為地區產業升級的動力,化資源為旅遊品牌發展的基礎。
2.市場局限,專業攝影為主,大眾攝影比例低
通過訪談、實地調研以及大數據分析得知,霞浦的攝影旅遊主要以專業攝影團隊為主,以攝影目的來霞浦旅遊的普通大眾遊客佔比很少。在途牛的旅遊線路中,霞浦大眾遊線SKU僅2條,且主要是以觀光遊覽為主,攝影為輔。因此,專業攝影旅遊市場的維持、大眾攝影旅遊市場的拓展、「專業攝影旅遊市場+大眾攝影旅遊市場」的融合發展成為霞浦旅遊目的地後期旅遊設計的重中之重。
3.配套不足,建設基礎一般,缺乏專業設施
日暮趕海,破曉行山,霞浦的絕美風光,是諸多攝影愛好者的天堂。但,若純粹談旅遊休閒、旅遊度假,作為旅遊勝地的霞浦,其旅遊「頂層+基礎」設計是完全不充分的。
目前,在規劃的15個攝影點中,霞浦才完成5個攝影點基礎設施的建設,且公廁、停車場、標示標牌等基礎設施還未完善,如北岐攝影點是國家郵政局發行的《美麗中國—霞浦灘涂》郵票的攝影地,也是攝影遊客最多的攝影點,但沒有停車場和公廁,給遊客造成極大不便。且,規劃中的15個攝影點多數處於比較偏僻、險峻的地方,目前多數都沒有防護設施,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同時,現已投入使用的攝影點由於主體不明確、經費不落實,日常衛生清理、景觀設施管理修繕等,沒有專人跟蹤管理,導致建設和管理銜接不暢。有些攝影點由於長期管護不到位,導致垃圾成堆、雜草叢生,給攝影遊客帶來極差的印象。因此,作為一個攝影勝地,霞浦「失衡的」旅遊基礎設施設計在很大程度上狹隘了霞浦攝影旅遊發展空間。
4.管理缺位,市場無序競爭,頂層設計失衡
在霞浦的攝影旅遊市場中,民間攝影協會與攝影俱樂部幾乎佔據了整個霞浦攝影市場,而本土旅行社佔比極少。其中,民間攝影協會與俱樂部大部分從業人員是兼職人員,沒有導遊資質;各個團體之間又存在惡性競爭、拉客等現象,「黑社」、「黑導」、「黑車」等無證照經營、無證非法經營旅遊業務普遍存在。這些問題嚴重擾亂霞浦攝影旅遊市場秩序。
同時,在旅遊黃金周期間,霞浦旅遊景區一些不法商販任意抬高商品、餐飲與住宿價格,造成景區內部無序競爭,致使市場經營紊亂。然而,針對這種市場無序經營、惡劣競爭等現象,霞浦旅遊地政府並未給出具有有效的治理措施,而任其發展,導致霞浦旅遊市場惡性發展,整個霞浦的市場結構失衡。
因此,在霞浦後期的旅遊規劃中,需要處理好基礎旅遊發展與頂層設計規劃之間的矛盾,以政策手段助推霞浦旅遊市場可持續發展。
三、破局:「攝影+旅遊」破解目的地發展難題
1.以攝影帶旅遊,樹立地方品牌升級新路徑
攝影與旅遊是一對密不可分的「雙生子」。攝影之於旅遊是出發前的準備,旅行中的分享,再創作,可以催生新的業態。旅遊之於攝影,為攝影提供素材,為攝影產業提供拓展空間。旅遊攝影,是一個「旅遊+攝影」的過程,具有圈子經濟、美學價值高,傳播速度快,進入性要求低、設施依賴弱五大特徵,是一個業態融合、產業經濟高效升級的過程,是啟動旅遊目的地發展的重要推手。
在旅遊目的地形成階段,攝影是排頭兵、營銷神器,旅遊資源通過攝影作品被挖掘。在旅遊目的地快速發展階段,專業攝影群體的營銷效應逐漸顯現,美景被發現,帶動大眾攝影群體。在旅遊目的地成熟階段,攝影傳播文化,推動文化的挖掘與開發。在旅遊目的地創新發展階段,攝影創造新的旅遊產品增長點。
因此,在霞浦攝影旅遊規划過程中,重新梳理霞浦旅遊與霞浦攝影之間的關係,通過「三美一優」法則:美景(豐富的拍攝題材)、美線(特色的拍攝線路)、美節(營銷推廣的主要手段)、優服(安全的服務保障,專業的導攝服務,提供交流、培訓、製作全程服務),重新定位霞浦旅遊發展階段,以「旅遊+攝影」兩極關係帶動霞浦產業多極發展,塑造霞浦攝影旅遊「三美一優」品牌,助推霞浦旅遊市場重塑與調整,實現旅遊目的地可持續運營。
2.以專業帶大眾,打造市場融合創新新模式
於攝影旅遊而言,專業攝影團體是口碑,大眾攝影群體是市場,專業攝影團體與大眾攝影團體的融合推進是攝影旅遊目的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其中,自助遊、深度遊、與攝友形成的同好圈層,是專業攝影人群的最典型的出遊特徵。這類群體人均消費和重遊率較普通遊客高,注重健康、幸福,對旅遊產品的品質要求較高。而在目的地獲得攝影和攝影以外不同的生活體驗,豐富人生閱歷,是大眾攝影群體的基本需求。這類群體期待在旅遊的過程中交流技藝、溝通情感、分享經驗、圈層生活。攝影旅遊是一種藝術化的生活,是一個發現、創造、分享、社交、表達存在感的過程。在攝影旅遊過程中,遊客已不滿足於傳統的攝影觀光、攝影休閒度假,而向更高階的攝影生活體驗需求轉型。因此,在霞浦攝影旅遊規划過程中,需要緊盯專業市場、拓展大眾市場,融合「專業市場+大眾市場」,實現霞浦攝影旅遊全業態升級。
3.以功能帶產業,提升全域旅遊升級新動能
旅遊與攝影的融合是地區產業升級更新的過程,攝影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催生旅遊新業態,如餐飲、住宿、出行「攝影+」;遊覽、購物娛樂「攝影+」;商務、養生、研學「攝影+」;休閒情感探奇「攝影+」。
在旅遊業態與攝影功能的融合中,規劃以三大類型攝影點構建「全景、全時、全業」攝影旅遊格局,以解霞浦旅遊目的地功能配套與產業發展之「困」, 破解霞浦地區資源組合度較低,配套設施不完善兩大難題,創新解決霞浦地區攝影旅遊市場發展紊亂,頂層設計缺位等問題,實現霞浦地區攝影旅遊可持續發展。
規划過路型攝影點以帶動周邊資源集聚度較低、遊客停留時間短的地區發展,以完善地區「食、遊、購、公共服務」四大功能,適遊天數0.5天;規划過夜型攝影點以推動周邊資源集聚度較好,以拍攝日出、日落為主題,適合開發民宿地區旅遊的升級更新,以完善地區「食、住、購、公共服務」四大功能,適遊天數1-2天;規劃休閒度假型攝影點以推動地區旅遊資源聯動開發,以完善地區「食、遊、購、娛、公共服務」五大功能,推動地區旅遊業態的升級更新,適遊天數3-4天。
結語:
總結項目編制經驗,攝影旅遊目的地的打造需要處理好基礎旅遊發展與特色資源整合、上層旅遊設計與基礎設施配套、專業旅遊市場與大眾旅遊市場之間的矛盾,並在空間上進行全景、全業以及全時設計,構建符合旅遊目的地資源特色、產業發展以及主體活動規律的彈性空間,形成承載旅遊產業優化發展、業態更新升級的容器。
本文為奇創旅遊規劃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圖片來源於網絡,因無法確定具體版權,我們儘可能標註了圖片的出處和來源;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