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哈爾濱1月11日電(記者 劉錫菊)提及黑龍江這個中國北疆省份的獨特文化資源,許多人想到的是「冰雪大世界」、「雪博會」。2016年起,隨著黑龍江加快文化產業創新,「哈爾濱大劇院」這個美麗的建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為中國北疆的「新地標」建築,並憑藉其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優勢給這片黑土地帶來倍增的發展機遇。
與俄羅斯毗鄰的黑龍江省,因其得天獨厚的地域資源和人文資源,在大眾心中有著獨特的「洋味兒」。 哈爾濱曾創辦中國最早的音樂學校、中國第一個交響樂團,是中國現代音樂的發源地。2010年,聯合國授予哈爾濱「音樂之都」稱號……
堅持與熱愛,是這個北疆大省以及生活在這裡的人民對文化的態度。
在這裡,從2016年3月20日算起,哈爾濱大劇院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舉辦演出接近200場,且保持著令人滿意的高上座率。就像雪梨歌劇院之於雪梨的文化地標身份,哈爾濱大劇院總建築面積達7.9萬平方米,由包含1600座的大劇場和400座的小劇場組成,它坐落於松花江北岸江畔,遠遠望去,張力十足的曲線結構很像雪峰,與冰城的北國風光默契呼應。
毫無疑問,文藝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如今,受眾的文化需求越發多元,不同的文藝樣式和展演主體開始尋找更加細分的市場和個性空間。
哈爾濱大劇院總經理錢程坦然承認「現階段在哈爾濱乃至中國,做歌劇無異於『水泥地上種莊稼』,難度可想而知」。
但,「贏得歌劇這個『團體賽』對一座城市,尤其是面臨經濟轉型關鍵時刻的傳統重工業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經濟軟實力的積累、吸引人才和投資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錢程又娓娓說道。
人們敏感地注意到哈爾濱大劇院剛一起步便業績突出。2016年,《戰爭與和平》首演同期,劇院舉辦了以「發展文化產業,推動城市轉型」為主題的財新文化論壇,論壇嘉賓雲集,無形中再次提升了這片黑土地的影響力。
如今,哈爾濱大劇院已成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黑龍江的寒冷沒有阻礙大眾對文化的熱情,莎拉·布萊曼獨唱音樂會、《大河之舞》、《圖蘭朵》……全國各地的愛好者們紛至沓來。「從上海學校到哈爾濱大劇院的路程我簡直太熟悉了!」在上海某高校上學的曉琴告訴記者,她在微信上將哈爾濱大劇院的公眾號置頂,手機裡存著哈爾濱大劇院售票中心的電話。只要有想看的劇目,她就準時來到大劇院報導。
「哈爾濱大劇院,正以其獨特的魅力,為觀眾們創造多功能、多層次、多樣化的複合型體驗。助力黑龍江省向二次消費、綜合消費、充分消費要效益,打造四季皆宜的文化品牌,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為黑龍江實現全面振興做出積極貢獻。」錢程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