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皇帝分期建造 瀋陽有座不一樣的故宮

2020-12-18 瀟湘晨報

提起故宮,大多數人會想到北京那座氣勢恢宏的明清皇家宮殿。而在遼寧瀋陽,也有一座故宮。它是清代定都瀋陽後至遷都北京前的帝王宮殿,又稱盛京皇宮,與北京故宮並稱為中國現存兩大宮殿建築群,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早在20世紀20年代,瀋陽故宮就被闢為博物館並開放參觀。2019年10月,隨著大清門東側的太廟完成修繕並開放展覽,瀋陽故宮實現100%對公眾開放。作為收藏明清歷史與藝術精品的國家一級博物館,瀋陽故宮博物館以其珍貴的古建築、富有特色的文物藏品吸引著海內外觀眾。

三個皇帝分期建造

「瀋陽故宮自努爾哈赤後金天命十年也就是1625年始建,至乾隆四十八年即1783年基本建成,共經歷努爾哈赤、皇太極、乾隆三個建造時期,歷時158年。」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介紹。

瀋陽故宮佔地面積超6萬平方米,共有古建築114座、房間500餘間,按照建築布局和建造先後,分為東、中、西三路。

東路為努爾哈赤所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大政殿為八角重簷攢尖式建築,為皇帝舉行大型慶典和集會時使用,也是皇帝與八旗諸王和大臣議政之處。1644年,順治皇帝在此登基繼位。

大政殿東西兩側有10座大小形制完全相同的亭子,稱為十王亭。離殿最近、略微向前突出的兩座為左右翼王亭,其餘八亭呈雁翅狀排列,東為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王亭,西為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王亭。「八旗亭是各旗官員處理本旗日常事務的衙署。」李聲能說,「大政殿與十王亭的布局,與滿族皇帝和八旗旗主出徵狩獵時扎設營帳的排列方式一致,體現了滿清八旗制度的文化特色。」

中路又稱皇太極皇宮,自1627年開建,由「前朝」和「後寢」組成。南半部為「前朝」,即皇帝處理政務、接見使臣及舉辦慶典之處。大清門北側正面的崇政殿為瀋陽故宮正殿,即皇太極時期的「金鑾殿」。「公元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大清的大典就在崇政殿舉行。乾隆、嘉慶、道光幾位皇帝東巡盛京期間都曾坐在殿裡接受群臣朝賀。」李聲能介紹。

崇政殿北側為鳳凰樓,這是瀋陽故宮最高的建築。樓下層是進入寢宮區的通道,中層和上層是皇帝后妃便宴和讀書之處。鳳凰樓北側正面為清寧宮,其東間為皇太極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哲哲的寢宮。

乾隆行宮分兩期修建。1748年在中路兩側建成東、西二所,東所為皇帝東巡時皇太后居住之地,西所為帝後行宮。1781年,乾隆帝下令修建嘉萌堂和文溯閣等建築,形成後來的西路。文溯閣是收藏《四庫全書》之所,皇帝駐蹕期間在此讀書。

「瀋陽故宮雖為分期建造,但最終形成一個主次地位分明、功能區分嚴謹、整體構圖統一的有機整體。」李聲能說,皇太極即位後突出中路,東路改為禮儀大典之用,而乾隆帝建造的行宮雖然造型和裝飾接近北京故宮,但殿頂琉璃瓦沒有採用北京皇宮的滿堂黃,而是與盛京皇宮早期建築保持一致,採用黃心綠剪邊。

如今,瀋陽故宮內大多數宮殿根據歷史檔案《黑圖檔》進行復原陳列,讓觀眾得以窺見幾百年前清朝皇宮的真實面貌。

凸顯滿族建築特色

作為清代早期皇宮,瀋陽故宮建築具有鮮明的滿族文化特點。

與北京故宮「宮低殿高」的建築格局截然相反,瀋陽故宮為「宮高殿低」的形制,鳳凰樓前的崇政殿高11.85米,樓後的清寧宮高16.33米,5座寢宮均建於高臺上,四周圍以2.4米高的院牆。「這種建築格局與滿族人的生活習慣有關。」李聲能告訴記者,滿族人早期主要在山區生活,形成了高處建房的習慣,可以躲避野獸、防範敵人。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後,沿襲了這一習慣。由於瀋陽是平原城,故夯土築臺,將寢宮建於高臺之上。

「口袋房,萬字炕,煙囪立在地面上。」這句老話描述的滿族傳統民居特點,在清寧宮體現得格外明顯。清寧宮宮門不開在正中間,而在偏東的東次間,整套房間形似口袋,是為「口袋房」。側開門使清寧宮分為東稍間和西四間兩部分,東稍間為皇太極與哲哲的寢宮,又稱暖閣。暖閣由間壁分成南北二室,兩室均有炕,稱為龍床。西四間為寬敞的堂屋,是皇太極舉行家宴的地方和薩滿祭祀的神堂。西四間搭設有南、西、北三面相連的轉彎炕,稱為「萬字炕」。其南端設有肉案,北端有兩口煮祭肉的大鍋。炕內有連接鍋灶的煙道,用來燒火取暖。煙囪不在房頂,而是建在室外西北側地面上,狀如小塔,又稱「跨海煙囪」。清寧宮前的院子裡豎立著薩滿教舉行祭天典禮使用的索羅杆,這也是滿族民居的標誌物之一。

觀眾評選心愛文物

清代康熙、乾隆、嘉慶、道光4位皇帝東巡拜謁祖陵期間,每次都要在瀋陽故宮駐蹕。與此同時,大量皇室用品和宮中珍藏被運至瀋陽,從而使瀋陽故宮成為清代皇家文物收藏寶庫。1914年,北洋政府建立「內務部古物陳列所」,瀋陽故宮收藏的11萬餘件皇家珍寶被運往北京。新中國成立後,經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文管會等單位多次調撥和數十年持續不斷的文物徵集、社會捐贈,瀋陽故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館藏系列。

瀋陽故宮博物館現藏文物10.5萬件,種類豐富,尤以清代宮廷用品、清代官窯瓷器、明清書畫藝術品見長,其中一級文物206件。

2019年,瀋陽故宮博物館精選100件館藏文物展出,邀請觀眾在微信平臺投票評選「瀋陽故宮百姓最喜愛的三件文物」。經過幾個月的評選,清太宗皇太極御用鹿角椅、清金漆九龍「紫氣東來」匾、清乾隆掐絲琺瑯甪(lù)端脫穎而出。

鹿角椅相傳由皇太極所獵之鹿製成,後又經乾隆帝修飾並雕以御製詩文,堪稱瀋陽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椅上部以鹿角製成扶手和靠背,下部為木製,椅心為棕繩編織,四腿外加護板並浮雕花卉,塗以金紅色漆。椅背正中刻有乾隆御製詩,表達對先祖的懷念敬仰:「彎弓曾逐鹿,制器擬乘龍。七寶何須羨,八叉良足供。庫藏常古質,山養勝新茸。那敢端然坐,千秋示儉恭。」

「紫氣東來」匾懸掛於鳳凰樓正門上,由清宮內務府製造、乾隆皇帝親筆御題,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匾外框浮雕金漆雲龍紋飾,9條龍首採用圓雕工藝,生動靈活。匾心為洋藍色,中間鑲有銅製乾隆帝御筆行書「紫氣東來」四字,題字上部中央鑲陽文篆書「乾隆御筆之寶」璽印。

甪端是古代傳說中的瑞獸,形似麒麟而只有一隻角。明清時期,常將甪端形狀的香爐置於宮廷大殿內。瀋陽故宮這對乾隆時期的甪端,頭部稍向上仰,兩排整齊的牙齒間調皮地伸著舌頭,短頸周圍是披肩般整齊的藍色描金頭鬣,臉部、頸部、足爪等處為鎏金,獨角和身體為豆綠色琺瑯釉地,嵌以精美的纏枝花卉紋,因造型生動可愛受到觀眾歡迎。

近年來,瀋陽故宮博物館不斷擴大開放面積、增加展陳文物,舉辦「瀋陽故宮講壇」等社教活動,讓文化遺產發揮出更大的社會價值。2019年,瀋陽故宮博物館參觀人次達254.1萬,同比增長24%,創歷史新高,「萬紫千紅——中國古代花木題材文物特展」「金玉滿堂——瀋陽故宮的奢華典藏」等展覽取得良好反響。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瀋陽,有座不一樣的故宮
    三個皇帝分期建造  「瀋陽故宮自努爾哈赤後金天命十年也就是1625年始建,至乾隆四十八年即1783年基本建成,共經歷努爾哈赤、皇太極、乾隆三個建造時期,歷時158年。」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介紹。
  • 瀋陽,有座不一樣的故宮(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作為收藏明清歷史與藝術精品的國家一級博物館,瀋陽故宮博物館以其珍貴的古建築、富有特色的文物藏品吸引著海內外觀眾。三個皇帝分期建造「瀋陽故宮自努爾哈赤後金天命十年也就是1625年始建,至乾隆四十八年即1783年基本建成,共經歷努爾哈赤、皇太極、乾隆三個建造時期,歷時158年。」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介紹。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三個故宮分別建造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歷史的見證。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1948年底,國民政府軍隊在內戰戰場上節節敗退,已經日暮途窮,蔣氏不得不考慮退路,把寶島臺灣作為自己的避風港。除此之外,還有來自南京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的文物853箱,以及來自瀋陽故宮、熱河行宮、國子監等其它地方的文物482箱。這些文物分幾批運送到臺灣,每次運送都有國民黨兩名少將一級的軍官親自押送,到場有三方交接。蔣經國下令,所有文物必須有三個少將在場嚴格密封,啟封時三個部門的負責人在場。
  • 參觀不一樣的宮殿,體會不一樣的風情——瀋陽故宮
    畢竟凡人都有個近大遠小的錯覺,越是近期的,感覺上對人的影響越是巨大,離我們最近的清王朝,便有這樣的印象,這從影視劇中的清宮戲比例便可看出端倪。瀋陽故宮並不大,尤其在高樓林立的當代,位於城市中心的瀋陽故宮,就更沒有多少富麗堂皇的氣勢了,同樣也少了許多威儀。初冬略帶著霧霾的天氣裡,瀋陽故宮看上去昏昏暗暗的,感覺倒有些陰森,讓人不禁想起宮鬥劇裡的殺機。那些演繹出來的故事,不知有多少是在這樣。
  • 中國有四大故宮,為什麼只有瀋陽故宮沒什麼名氣?
    中國有四大故宮,最出名的莫過於坐落首都的北京故宮了,剩下的分別是瀋陽故宮、臺北故宮和南京故宮。其中,北京故宮和瀋陽故宮一同被稱為中國兩大宮殿建築群。瀋陽故宮雖然也擁有很多歷史文物、古代書籍,擁有自己獨特氛圍,充滿東北特色,但它的知名度卻遠遠不及北京故宮,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瀋陽故宮的歷史。
  • 瀋陽故宮簡介
    瀋陽故宮又名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是中國現在保留下來的第2大故宮,它跟北京故宮不相同的是,瀋陽故宮建築具有鮮明的滿族文化特點,瀋陽故宮一共住過3位清朝皇帝,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努爾哈赤把後金都城從遼陽向南搬到了瀋陽;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則在瀋陽建立了清政權;最後從瀋陽出發進北京紫禁城的,是他的兒子福臨。
  • 瀋陽故宮的歷史變遷
    清朝入關前,其皇宮設在瀋陽,遷都北京後,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之為「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一共住過3位清朝皇帝: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 努爾哈赤把後金都城從遼陽向南搬到了瀋陽;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則在瀋陽建立了清政權;最後從瀋陽出發進北京紫禁城的,是他的兒子福臨,他做皇帝時,才6歲。
  • 瀋陽故宮和北京故宮,在建築風格、文化傳承上,存在著哪些不同
    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可以說是中國存在最完整的,皇家宮殿建築群,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巔峰之作。可是兩個建築群之間,由於建造的時間、政治背景不同,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第一,北京故宮沒有什麼好說的,大家都比較了解,佔地75萬平方米,古建築有980座,房間9000多間。
  • 我國有多少座故宮,個個實力不俗,不僅僅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神武門三、瀋陽故宮瀋陽故宮是清朝未入關之前的皇宮,位於瀋陽舊城的中心。瀋陽故宮建築100餘座、500餘間。是我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皇宮建築。入關以後,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多位皇帝,多次"東巡",將瀋陽故宮作為行宮所在。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故宮指的是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皇宮,可臺北皇宮並不是皇帝的居所,它比較特殊,臺北故宮確切地講應該是叫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稀世珍寶。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
  • 我國著名的4大故宮,除北京故宮外,其它三個故宮在哪裡呢?
    中國著名的4大故宮,除北京故宮外,其它三個故宮在哪裡?你知道嗎?我國的故宮有四個,但事實上我們很多人都只知道北京的故宮,它是我國古代建築的代表,很明顯其他的故宮沒有北京的名氣高,那麼除了北京的故宮,你知道其它三個故宮在哪裡嗎?今天就來跟我一起來看看這三個故宮吧。第一個是南京故宮。從名字上就知道它在南京,雖然名氣比不上北京的故宮,但是人家也是有著「世界第一宮殿」的美稱,而且與北京的故宮還有一定的淵源。
  • 故宮並非一定指紫禁城,國內一共有四座故宮,一座沒住過皇帝
    平常我們所說的故宮都是指北京紫禁城,可能名氣挺大的臺北故宮大家也有所耳聞,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在我國大地上一共有四個故宮,這是怎麼回事?四個故宮都分別有什麼故事和來歷?且聽在下細細道來。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大家所最熟知的,同時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即北京故宮、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前身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總面積達72萬平方米,總的建築面積大概有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 瀋陽也有座「故宮」,距今400多年歷史不輸故宮,卻少有人知
    通過故宮現存的建築以及一些歷史資料,遊客們不難還原發生在這裡的故事,或是輝煌或是落寞,每一段都耐人尋味。但是,說到國內故宮是不是很多人的都會想到北京故宮?其實在國內還有第二個故宮,這裡曾經是滿足為入關前居住的地方。它就是小編今天要講到的瀋陽的盛京皇宮,一起來看看吧。
  • 東北冰雪(二三) 瀋陽故宮(上)
    瀋陽故宮是後金入關前的瀋陽(盛京)皇宮和清朝遷都北京後的盛京行宮,始建於1625年,初成於1636年,距今有400年歷史,1636年皇太極更在這座皇宮中登基稱帝,直到1644年大清才遷都北京。至乾隆帝時期又有較大規模的改建與增修(維基百科)。
  • 瀋陽故宮景點簡介
    瀋陽故宮位於瀋陽市瀋河區,是中國現存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築群之一。後金入關前的皇宮,也是清朝遷都北京後的盛京行宮(也稱奉天行宮)。瀋陽故宮博物院不僅有精美的古代宮殿建築,還以豐富的珍貴收藏而著稱海內外,宮內收藏有大量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在宮中的各陳列館可以觀賞到這些珍貴的寶物。
  • 中國竟有4個故宮?除北京故宮,其他三個故宮在哪裡,你知道嗎
    說起故宮,首先大家想到的是北京故宮,歷史悠久,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神秘的傳說吸引著全世界的人,但是你知道嗎?其實中國一共有四座故宮,北京、瀋陽、臺北、南京還有一個,今天小編帶大家去看看我國的這四個故宮。北京故宮北京故宮古稱紫禁城,是我國明清兩代王宮,載著明清兩朝24位皇帝,北京故宮是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也是古代中國的象徵,位於北京的中軸線中心,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是世界上現存最大規模的木造建築之一,北京的故宮被稱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點,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中國竟然還有三個故宮!
    提到「故宮」,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的明故宮遺址。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瀋陽故宮。清人繪《盛京宮闕圖》瀋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佔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築114座,500多間。距今近400年歷史,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
  • 高高的紅宮牆擋住極目遠眺——暢遊瀋陽故宮、北陵
    瀋陽故宮按照建築布局和建造先後,可以分為3個部分:東路-——為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是皇帝舉行&34;和八旗大臣辦公的地方;中路——大清門、崇政殿、 鳳凰樓、清寧宮等,是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建的大中闕,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后妃居住的地方;西路——戲臺、 嘉蔭
  • 故宮的建造——永樂皇帝朱棣花了大心思
    北京的故宮一直是我們的驕傲,而且也是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故宮的建造也堪稱巧妙絕倫。北京的故宮是明朝建立的,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建立的,故宮的營建從永樂元年就開始了,一直建到了永樂十八年的時候,總共用了十八年的時間,可想而知這之中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有多大。
  • 帶你走進瀋陽故宮
    作為「龍興重地」的盛京皇宮,經歷努爾哈赤、皇太極、乾隆三個建造時期,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基本建成,歷時158年。乾隆對盛京皇宮進行了多次改建和擴建,形成了先皇舊宮與皇帝行宮並存的特色。1671-1829年,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四朝皇帝曾先後10次東巡祭祖均駐蹕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