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潘文捷編輯 | 黃月1
《半澤直樹2》又名《半澤直樹:復仇篇》,已於本月19日上映。這部劇集的前作曾經創下日本平成年代收視奇蹟。《復仇篇》延續第一部「以牙還牙,雙倍奉還」的職場爽劇套路,講述了半澤被調往東京中央證券任營業企劃部長之後,在職場上遇到的百般刁難。半澤能否繼續「以牙還牙」,能否調回銀行總部,都是這一部的看點所在。
缺少盪氣迴腸感情戲、主角是平平無奇銀行職員的電視劇《半澤直樹》為何如此令人著迷?一個答案顯然是,現實生活中被壓抑的讀者和觀眾們可以從主人公半澤叱吒職場、懲奸除惡的過程中尋找到替代性滿足,宣洩情緒,滿足快感。不過,《半澤直樹》並非只是一味提供復仇的暢快,它也引發了人們諸多思考。
半澤直樹這一角色,與堺雅人主演的另一部高分劇《LEGAL HIGH(勝者即是正義)》中的古美門研介不同,如果說古美門是一個腹黑貪錢、顛倒黑白、善惡難辨的角色,那麼,半澤在劇中始終擁有道德上的優勢——他不僅復仇出師有名,而且還用堂堂正正的方式獲得勝利。此外,半澤直樹的理想主義光輝還體現在他對職業的熱愛之上。不論是被升被貶,不管是在什麼崗位上,半澤都在努力奮鬥,不僅是在為自己和朋友復仇,也在為公司挽回損失和顏面。此外,他還把自己工作的意義與日本經濟的發展掛鈎,這其中的理想主義精神深具感染力。
以個體復仇製造爽感
爽文爽劇之所以爽,讀者或觀眾大多有兩種代入途徑:一種就像《慶餘年》,觀眾可以代入範閒這種貴公子角色,做人生贏家,從而獲得自上而下的碾壓式快感。《慶餘年》作者貓膩曾經自陳,看這本書讀者會有安全感,安全感的來源就是大背景。另一種代入途徑則是代入「屌絲」,通過以下克上的越階挑戰,跟著主角逆襲。
《半澤直樹》的「爽」既有安全感,更有以下克上的一面。說有安全感,是因為半澤在故事開始時已經是銀行的精英,在小說《半澤直樹 3:迷失一代的逆襲》當中,反派們給半澤安排的最糟糕的結局,也不過是調到某家公司擔任董事。不過,以下克上更是小說作者池井戶潤的慣用方法。作者在《半澤直樹1:修羅場》當中便道出了日本社畜的心聲——「憑什麼下屬的功勞都歸上司,而上司的過錯卻要由下屬來承擔,」——這種不畏強權的形象令讀者感到痛快和酣暢。在第一部電視劇裡,半澤更是屢屢和大和田常務作對,最終以下克上,令大和田常務當眾下跪認錯,不可謂不爽。在被外派到東京中央證券時,儘管已經擔任部長,但半澤要面對的是一直看不起甚至隨時準備犧牲子公司利益的母公司,並與其中的骯髒交易進行鬥爭。
半澤令大和田常務當眾下跪認錯
在社會地位上處於弱勢的半澤及其夥伴擁有道德上的優越感,並以巧妙的方式實現「以牙還牙,雙倍奉還」的復仇。上海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王雅麗在《韓國復仇劇敘事研究》一文中,把東西方敘事文學當中以「復仇」為取向的創作分為三類母題形態:一類是《趙氏孤兒》這樣的血親復仇,一類是「美狄亞」故事中的痴心女子負心漢復仇,還有「第三類復仇」,即源於公理正義的復仇,這在東方常常表現為俠義精神,例如荊軻刺秦。我們可以看到,《半澤直樹》電視劇的復仇故事當中,半澤既有為血親(父親)復仇的一面,也有弘揚公理、剷除不平的一面。這樣,本來是公司內部派系鬥爭的內耗也因為對方的不義之舉而有了出師之名,從而獲得了觀眾的認可。
人們愛看爽劇,是因為生活太苦;人們愛看復仇,則是出於對公權力的失望。王雅麗在文中就援引了韓國東國大學電影系教授鄭在亨的一句話:「(現實中)嚴重的犯罪和貪汙腐敗案層出不窮,但調查和處罰卻沒有充分執行,所以大眾開始想像個人的私下復仇,電影和電視劇就反映出這種心態。」
因此池井戶潤會通過個人復仇主義的暢快淋漓來展現不滿和批判體制。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他表示,《半澤直樹》實際上應該被稱作「上班族版的俠客電影」。他稱在寫小說的過程中,自己特意進行了許多藝術加工,目的就是為了讓讀者覺得有趣、痛快,「老實說,我的書對人生沒有任何幫助。」
真正的職場現實又是如何呢?像半澤一樣,勇於和世上的矛盾與不合理之事戰鬥的人,或許並不能得到尊重。在《南方周末》一篇對朝日新聞中文網主編野島剛的採訪中,野島剛說,半澤直樹就是一個日本人的夢,只能在電視上實現。這是因為,「日本社會實際上很難看到這種人。如果他那麼做,第二天就要調到別的部門了。日本社會對這種異議分子很快會排斥。」
《半澤直樹1:修羅場》[日]池井戶潤 著 王蘊潔 譯現代出版社 2019-10
理想主義遇冷了嗎
從《半澤直樹》的小說簡介中讀者可以看出,作者池井戶潤本人也厭惡銀行這種看似高級嚴密、實際藏汙納垢的龐大組織。不僅如此,在第四部小說裡,他的批判對象還從企業上升到了政府內閣。
在《半澤直樹》的故事中,很多做了壞事的角色並沒有得到真正嚴厲的處罰,他們的獎懲常常只體現在公司內部人事變動上。但是池井戶潤明白,體制的問題並非人事任免就可以解決的,快意恩仇、以怨報怨不是解決之道。所以,在他的另一部作品《七個會議》裡,主人公之一八角就稱自己怎樣高升都無法改變組織的命運——「靠公司人事那種不痛不癢的方式是什麼都辦不成的。現在我們公司需要的是一顆百萬噸級別的炸彈。不徹底炸毀一次,是無法重新開始的。」
《七個會議》[日]池井戶潤 著 徐嘉悅 林青華 譯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9-11
「徹底炸毀」在很多時候是不可能的。人們還有什麼選擇呢?在中國當下的文藝創作當中,很多職場小說、官場小說和宮鬥劇擁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權謀。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陶東風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比壞心理腐蝕社會道德》一文中看到,犬儒主義和投機主義的社會風氣已經投射到了很多文藝創作當中,例如電視劇《甄嬛傳》裡,甄嬛剛剛入宮時心思還很單純,但是經過殘酷的宮廷生活,她明白了,自己必須要更壞才能戰勝對手。最後,甄嬛也正是通過這種方式陷害了皇后,從而對大眾弘揚了「比壞」的價值觀。陶東風認為,這背後的根本問題是「現實社會存在鼓勵學壞的土壤或鼓勵作惡的環境」。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周志強在分析官場小說時,也注意到了其中瀰漫著的怨恨欲望。他以網絡小說《權力巔峰》為例指出,面對腐敗分子,主人公採取的方式就是用更強的暴力來對抗黑惡暴力,用更囂張的手法對抗黑惡勢力的囂張。這時候,人們只想要用同樣骯髒的手法來獲得勝利,連想像正義和公平的欲望都已經消失不見。周志強認為,這種思潮在文藝中泛濫的根本原因是,當下反資本主義的價值體系只是學院派的學術裝飾,新世紀「意識形態虛位」的狀態使得理想主義遇冷,市儈主義盛行。
並非只有《甄嬛傳》《權力巔峰》等作品顯示出了這樣的態度,堺雅人主演的另一部高分劇《LEGAL HIGH(勝者即是正義)》中的古美門研介也持有類似的價值觀,他認為這個世界上不是你踩我,就是我踩你,因此用顛倒黑白的手段獲取勝利是可行的。這些作品顯示出,很多人已經不再寄託於烏託邦,而是相信只能在自私自利的冰冷邏輯當中取勝。在這種背景之下,半澤依舊在試圖傳遞一種堅持正義才能夠戰勝邪惡的價值觀。在第一部電視劇中,國稅局一方要求東田的情婦未樹交出證據的方式是要挾——如果交出證據,就不沒收她的開店資金,並對她之前的違法行為視而不見。半澤先是試圖威脅,立刻被未樹打了一耳光。隨後,他採取了另一條路線。半澤看出,未樹做東田的情婦攢錢是為了開自己的店,而她想要開自己的店,其實正是希望獲得獨立,不再依靠別人。因此,他告訴未樹「如果你真有夢想,想要開店,就不應該依靠東田,而是應該堂堂正正地向銀行借錢」,並且向她介紹了創業支援貸款。通過這種合理合法的方式,半澤獲得了未樹的支持,也贏得了觀眾的認可。
《LEGAL HIGH(勝者即是正義)》劇照,與《半澤直樹》的價值觀截然不同
追尋勞動的意義
半澤直樹的理想主義光輝不僅體現在他堅持正義這一點上。很多職場人士還能夠從半澤的身上看到他對自己工作的堅定熱愛。一開始,半澤就想要「進入銀行工作,幫助更多的公司」,他和朋友把自己的工作和日本經濟的發展掛鈎,為自己的工作賦予了意義。
相信自己的工作有意義,這本身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難以企及的。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把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工作稱為「狗屁工作」(bullshit job)——經濟學家凱恩斯早就指出,到20世紀末,技術會非常發達,這樣一些發達國家可以實現一周15小時的工作制。然而在今天,雖然生產性工作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自動化了,但工作時間並未減少,大多數勞動者依然沒有閒暇追求自己想要的快樂。
格雷伯說,現在有40%的工作都是「狗屁」。很多工作被製造出來鞏固1%的人群的利益,例如大量的金融服務和公司法務職位;另一些工作出現,只是為了讓統治階層自我感覺良好,例如一些行政助理、接待員工作。還有一些工作之所以存在,僅僅是因為人們在操勞那些「狗屁工作」而沒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比如深夜外賣員、寵物洗澡工等。
《半澤直樹 復仇篇》海報
這些不能夠創造價值的「狗屁工作」被統治階級大量製造出來,以維持社會穩定。這使得從事有意義的工作已經成為一種特權。但是,即使是從事看起來有意義的工作的勞動者,也逃不過異化的命運。馬克思講述了勞動者如何變成了生產工具,人是如何喪失了身而為人的主體性。盧卡奇也提出,當下資本主義是如何物化了每一個人——勞動對象被無止境地分解,每個勞動過程的勞動對象都是沒有統一性的一個部分。這樣一來,不僅勞動由機器規定,在勞動的具體管理上可以進行精細的切割、規定和計算,在這種情況下,來源於工人的任何創造性都是錯誤的源泉。
對於今天的許多工作而言,時間不屬於勞動者自己,而屬於僱主,勞動者還要遭受長時間賣力的資本主義職業道德綁架。人們沒有時間追求有意義的人生,也沒有時間反抗。被異化和被高度控制的人們,越來越多地把工作當做是苦工,把旅行、消費看做是真正的生活。然而,《半澤直樹》卻試圖再度重振勞動的意義——他明確道出:「工作的質量,直接關係到我們人生的質量。」
在小說《半澤直樹3》裡,半澤講述了他對工作的觀點——有所作為和成功學沒有什麼關係。他認為,真正的勝者不是那些成為大公司員工、成為人人眼中「社會精英」的那些人,而是那些「對自己的工作懷有自豪感的人」。他認為,「對所有工作著的人,待在一個需要自己的地方,能在那裡大顯身手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跟公司規模大小,是否出名都沒有關係。」半澤想要的不是門面,而是實質,他在派系鬥爭當中對最終的任職成果並不抱有期待。不過,無論是在小說中,還是在電視劇裡,半澤這樣的主角不得不成功,而且必須成功。只有如此,觀眾才能夠見證殘留的理想主義獲得世俗的勝利,生活在996重壓之下的社畜才能夠暫時忘記遭受物化和異化的現實,從半澤的成功裡獲得短暫的幸福和寬慰。
參考資料:
《狗屁工作》大部分工作無意義、違反人性甚至危害社會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175770/
日本記者談中日誤解:99%日本人不希望有軍國主義http://news.ifeng.com/c/7fcvmtjaCCX
很遺憾,《半澤直樹》並不是「職場聖經」丨專訪《半澤直樹》作者池井戶潤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6733843678027192&wfr=spider&for=pc
《韓國復仇劇敘事研究》王雅麗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70-1013300724.htm
《比壞心理腐蝕社會道德》 陶東風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3/2013-09-19/174992.html
《寓言論批評:當代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論綱》周志強 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