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峨眉山音樂節
遠眺峨眉山金頂 袁學方 攝
「只有峨眉山」實景演藝項目
夜遊三江
文旅融合新業態——禪意主題酒店
文旅融合新業態——山水S主題酒店
金頂普賢
夾江東風堰
「出關」後的樂山大佛迎接八方來客
夾江年畫
沐川草龍
峨眉武術
境外主題團來樂山旅遊觀光
推動文旅融推動合高質量發展
4月27日,以「佛光花海·春之樂章」為主題,第四屆峨眉山音樂節拉開帷幕,預計兩天音樂節期間現場觀眾將達到3萬人次以上,綜合收入1000萬元,將促進文化、音樂、旅遊多業態深度融合發展。
樂山,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處。全市共有35家國家A級旅遊景區、1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1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處國家歷史文化名鎮、2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資源稟賦豐厚。
2019年是文旅融合發展開局之年,也是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年。貫徹省委「一幹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作為環成都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樂山對標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和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標準,緊抓文旅融合發展時機,乘勢而上,推動樂山文化旅遊融合高質量發展。
一個主題 構建文旅融合新引擎
新開局新發展。樂山市首先將目光集中在「推動文化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的主題上,從產業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等方面著力。
憑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及「峨眉山」「樂山大佛」這兩張名片帶來的文旅IP效應,樂山具備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底氣。2019年1-3月,樂山市接待國內外遊客1513.7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15.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44%和17.14%。
在推進世界遺產活化利用方面,樂山市將自然遺產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開發手機遊戲和VR、AR文化產品,用新思維和新手段推廣「世界遺產之旅」,傳承世界遺產文化內涵。針對峨眉山佛禪文化、武術文化旅遊資源,樂山市大力推廣「山水禪意之旅」「武術尋俠之旅」,積極承辦第八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峨眉山國際武術節。
從佛禪文化到武術文化,再到民族文化,樂山將文化寶藏與旅遊資源相結合,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強力引擎。
一條主線 延伸文旅產業新路徑
樂山市今年緊扣「旅遊興市、產業強市」的發展主線,自覺擔起推動實現「旅遊興市、產業強市」的重任。
從2018年開始,樂山便制定《樂山市加快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年)》,豐富完善了「1+2+2+X」規劃體系,為樂山文旅產業項目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據了解,樂山今年將開工84個重點旅遊項目,項目總投資1453.62億元,計劃完成投資103.23億元。在這些文旅項目中,「只有峨眉山」實景演藝項目將全球公演;嘉定坊「三江悅」度假酒店已正式投運;市文翰巷項目6月將正式啟動項目建設。
今年1—3月,樂山市引入各類資金逾562.55億元,實施「烏尤壩禪修小鎮」「恆大國際旅遊度假區」等重點項目建設。截至目前,樂山市級規模以上文旅企業累計達100家,犍為縣羅城古鎮入選省首批文旅特色小鎮。
四篇文章 推動文旅經濟新繁榮
樂山推動文旅融合發展,還要奮力書寫好包括文旅融合、擴容提質、景城一體、全域旅遊在內的「四篇文章」,促進樂山文旅經濟繁榮發展。
樂山市不僅大力推進世界遺產活化利用,還注重發揮峨眉武術影響力,弘揚古嘉州歷史文化和小涼山民族文化,大力發展文化演藝和運動旅遊。以小涼山為例,高質量舉辦小涼山火把節、金口河山地文化旅遊節、「孟獲達斯」彝族傳統式摔跤大賽等民俗風情活動,打造彝漢人文共融、景鎮空間一體、山水環境相依的小涼山民族文化旅遊品牌。
同時,擴容提質工作取得成效。「峨眉南進計劃」「立體禮佛計劃」「遺產聯動計劃」分別投資2億元、5億元、4.35億元,將精準對接旅遊痛點問題,提供更好的服務。景城一體則利用「三大招」破解核心景區管理難題,形成景城發展合力。
樂山將全域旅遊作為有力提升國際消費力的途徑,努力實現「人人是環境、處處是風景」。去年全市新建改建景區景點廁所77座,完成年度省級任務的257%。
在寫好「四篇文章」的前提下,樂山市繪製了三年提升、五年見效的藍圖。預計到2020年,樂山將進入全國旅遊第一方陣,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總量達到1200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5%以上;接待入境旅遊者年均增長18%以上,達到35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年均增長8%以上,文旅產業投資超過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