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秦文 張一帆 濟南報導
文化資源是山東旅遊發展的突出優勢。山東是著名的「孔孟之鄉、禮儀之邦」,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一山一水一聖人」的美譽。7月31日上午,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山東發布《山東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將發揮齊魯文化優勢,打造包括濟南—泰山—曲阜優秀傳統文化旅遊示範區、齊文化旅遊示範區、大運河(山東段)文化旅遊示範區等四大文化旅遊示範區。同時,將發展鄉村旅遊,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重點構建海濱漁家鄉村旅遊帶、沂蒙紅色鄉村旅遊帶等「六大鄉村旅遊集聚帶」。
發布會上,山東旅遊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陳國忠介紹說,山東省擁有泰山、曲阜「三孔」、齊長城、大運河(山東段)4處世界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6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0座,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8個。在革命戰爭年代,齊魯大地是革命文化的重要源泉,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感天動地。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化資源,為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提供了獨特的文化條件。
「本《規劃》堅持文旅融合,比如,在發展定位上,《規劃》提出彰顯紅色文化,將發展精品旅遊,打造全域旅遊示範省、國際著名文化旅遊目的地。在品牌定位上,提出突出發揮『好客山東』品牌效應,打造『好客山東』品牌引領的文化旅遊品牌體系,無論是『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還是16市城市文化旅遊品牌,均注重彰顯地域文化特色;比如,『好客山東·泉城濟南』『好客山東·時尚青島』等。」陳國忠介紹說。
會上獲悉,在發展布局上,《規劃》對打造「兩大文化旅遊基地」「六大文化旅遊帶」作出規劃設計,將打造紅色文化旅遊基地、優秀傳統文化旅遊基地和山水聖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旅遊帶、仙境海岸文化旅遊帶、大運河(山東段)文化旅遊帶、黃河文化和綠色生態旅遊帶、齊長城文化旅遊帶、紅色文化旅遊帶。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確定的十項重點任務,均注重文化內涵、文化元素的融入。比如,第一項重點任務,就是「發揮齊魯文化優勢,打造四大文化旅遊示範區」,包括濟南—泰山—曲阜優秀傳統文化旅遊示範區、齊文化旅遊示範區、大運河(山東段)文化旅遊示範區、黃河三角洲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
關於發展鄉村旅遊,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方面,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政策法規處處長蔡世超介紹說,近年來,山東省鄉村旅遊得到長足發展,創造了「改廚改廁」、境外精準交流等諸多經驗,先後建成了蘭陵縣壓油溝景區、日照春風十裡、山亭翼雲石頭部落、泰安九女峰鄉村旅遊度假區等一批高端鄉村旅遊點,湧現出泗水王家莊村、鄒城上磨石村、淄川峨莊村等一批畫家村、影視村、藝術村。2019年,山東省鄉村旅遊共接待遊客5.4億人次,旅遊消費總額2709億元,成為帶動鄉村文化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規劃》將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助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即,構建『六大鄉村旅遊集聚帶』,即黃河風情鄉村旅遊帶、運河文化鄉村旅遊帶、齊長城鄉村旅遊帶、海濱漁家鄉村旅遊帶、沂蒙紅色鄉村旅遊帶、城郊休閒鄉村旅遊帶。同時,挖掘利用鄉村旅遊資源,打造一批田園綜合體、農旅特色小鎮、智慧農業園區、鄉村旅遊特色村等龍頭示範項目。將引進文創、藝術、民宿、鄉村酒店等業態,建設一批農業創意園區;加大對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棗莊古棗林、樂陵棗林複合系統、章丘大蔥栽培系統等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蔡世超說。
記者自《規劃》獲悉,下一步,山東省將打造旅遊民宿聚集區,培育特色鮮明的旅遊民宿品牌,規劃建設壽光現代農業博物館等具有山東特色的鄉村博物館,推進「改廚改廁改房」,解決鄉村旅遊生態環境問題。到2022年重點打造1000個景區化村莊、100個精品旅遊特色村、100個特色文化旅遊小鎮,推出一批現代農業園區、精品民宿集聚區、特色鄉村旅遊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