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半年大賺89億 合併傳聞風聲再起!真相究竟如何?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兩家券業巨頭合併傳言再起,中信證券選擇此時「曬收成」,成功吸引了市場的目光。

7月29日晚間,中信證券發布2020年半年度業績快報,其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67.43億元,同比增長22.72%;實現歸母淨利潤89.26億元,同比增長38.47%。參考各家券商的營收月報情況來看,中信證券業績保持行業頭把交椅地位將毫無懸念。對比全行業2134.04億元的營收、831.47億元的淨利潤來看,中信證券所佔份額均在一成以上。

大膽設想來看,如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兩大巨頭真能實現合併,業績將達到何種水平?在今年上半年的業績簡單疊加之下,這家「航母級券商」將實現366.43億元的營業收入和135.04億元的歸母淨利潤,行業佔比將超過15%。

在「宅家炒股」效應下,疊加各項利好政策頻發,上市券商近期出爐的業績預告+快報大多十分理想。截至7月29日晚間,共有6家上市券商發布業績快報,3家發布業績預告,其中4家淨利增幅超過50%,中信建投淨利增幅更是高達96.54%。隨著上市券商業績的逐漸披露,2020年券業「好年景」可期。

中信證券曬半年「收成」

2020年行至過半,又到了各家上市券商曬「收成」的季節。

作為為數不多未受疫情明顯影響的行業,券商板塊在今年上半年股價可算是「一騎絕塵」。而上市券商近期陸續披露的上半年業績水平,更是給資本市場帶來一抹亮色。作為行業龍頭老大,中信證券也不例外。

7月29日晚間,中信證券發布2020年半年度業績快報,披露今年上半年的主要財務數據指標。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信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67.43億元,同比增長22.72%;實現歸母淨利潤89.26億元,同比增長38.47%。對於業績增長情況,中信證券輕描淡寫地形容為「2020年上半年,公司各項主營業務均實現增長,資產質量及經營業績保持良好」。

據近期中證協披露數據顯示,全行業134家證券公司上半年共實現營收2134.04億元,同比增19.26%;實現淨利潤831.47億元,同比增24.73%。對比來看,無論還是營收還是淨利潤,中信證券所佔份額均在一成以上。

此外,作為華夏基金的控股股東,中信證券還「順手」披露了華夏基金的上半年主要財務數據:截至2020年6月30日,華夏基金總資產119.32億元,總負債27.03億元;2020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23.83億元,淨利潤7.48億元,綜合收益總額7.65億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華夏基金母公司管理資產規模為12478.29億元。

目前,中信證券持有華夏基金62.2%股份。中信證券2019年半年報顯示,華夏基金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12億元,淨利潤5.94元;管理資產規模為9181.12億元。不難看出,華夏基金業績同樣在今年上半年實現明顯提升,這也直接助攻了中信證券的最終淨利水平。

市場再傳合併風潮

在雙雙「官宣」修訂公司章程之後,市場上關於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併的消息再度來襲。

7月28日晚間,中信證券發布《關於修訂完善公司<章程>》的公告》以及相關董事會決議、增加臨時提案等內容。同期,中信建投也發布變更公司章程的公告。這樣的巧合,不禁讓市場想入非非。

不過,與此前屢次傳聞類似,修改公司章程並非合併「實錘」。券商中國記者獲悉,中信建投此前根據新證券法等規定修訂了章程,本次正式審議公布,與合併重組傳言沒有關係。中信證券內部人士也同樣否認了「為重組改章程」的說法。

實際上,雖然同期發布公告,但兩家公司對公司章程的修改並非處於同一階段。中信證券的公司章程修訂剛剛推出方案,尚未經股東大會審議;而中信建投的公司章程修訂已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在進度上領先一步。

從內容上看,中信證券此次修訂主要是加入黨建工作的內容,變更依據是「《公司法》十九條及金融企業黨建工作寫入公司章程的相關要求」,其他內容未有變動。中信建投則是根據《公司法》、《證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修訂進行多個條款的表述完善。從修訂內容上來看,兩家修訂的方向並不一致。

雖然只是猜測,但仍攔不住兩家公司的股價大漲。在章程修訂次日(7月29日),中信建投以49.85元/股報收,當日漲幅7.90%;中信證券以29.77元/股報收,當日漲幅4.82%。即便是在澄清之下,想像空間仍未消失。

2020年以來,圍繞券業兩大巨頭的各種猜測和炒作一直未停。伴隨著合併傳言的流傳和澄清,兩家頭部券商的股價和業績都在不斷攀升,這對投資者來說無論如何都是喜聞樂見。

在中信證券披露業績之前,7月23日晚間,中信建投同時披露業績預增公告和業績快報。2020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實現營業收入99億元,同比增長67.63%;歸母淨利潤45.78億元,同比增長96.54%。對於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中信建投稱,系「自營投資業務收入、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及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等主要業務收入相比上年同期均有較大幅度增長所致」。

大膽設想,如兩大巨頭真能實現合併,業績將達到何種水平?在今年上半年的業績簡單疊加之下,這家「航母級券商」將實現366.43億元的營業收入和135.04億元的歸母淨利潤,行業佔比將超過15%。

上市券商業績全面向好

受新冠疫情影響,近期A股市場上市公司業績大面積慘澹。其中,券商板塊反而一枝獨秀,業績水平較上年同期有明顯上漲。

就行業整體情況來看,在「宅家炒股」效應下,疊加各項利好政策頻發、二季度證券市場走強,證券行業2020年上半年業績表現亮眼:134家證券公司上半年共實現營收2134.04億元,同比增長19.26%;實現淨利潤831.47億元,同比增長24.73%。

而就具體業績來看,截至7月29日晚間,共有6家上市券商發布業績快報,3家發布業績預告。此外,至少有14家券商在新三板市場或通過母公司披露了上半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在這23家券商中,淨利潤同比漲幅超過50%至少可有10家,佔比超過四成。

國泰君安非銀金融團隊指出,受益市場交投活躍度的提升及股市無風險利率下行帶來的市場行情回暖,預計2020上半年上市券商淨利潤將在19年高基數的背景下持續增長。不過,考慮主要上市券商子公司均以開展投資業務為主,2020年上半年市場表現明顯偏弱,預計子公司營收及淨利潤同比有所下滑;此外,海外子公司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等方面影響,營收及淨利潤同比將有所下滑。因此主要上市券商合併口徑下的營收及淨利潤增速較小於母公司口徑下的增速。

雖然目前只有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兩家頭部券商搶先披露業績,但均有不俗表現。尤其是中信建投,在淨利潤基數相對較高的情況下,仍取得了96.54%的漲幅。此外,第一創業、中金財富、東方財富證券等券商在上半年淨利水平提升幅度也較為明顯。

值得關注的是,在一眾券商或高或低的淨利潤增長中,唯有江海證券上半年業績大幅下滑,當期實現營業收入7.17億元,同比下滑39.22%;淨利潤1291.26萬元,同比下滑97.11%。就下滑原因來看,主要是計提了2.49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且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也從上年同期的5.6億元降至2.06億元。

今年6月,哈投股份公布了江海證券遭遇證監會行政監管措施的消息,擬暫停其債券自營業務、資產管理產品備案、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6個月。在上半年業績已經慘澹的情況下,暫停業務將對江海證券全年業績雪上加霜。

相關焦點

  • 「研選」牛市旗手異動 頭部券商合併傳聞再起
    值得玩味的是,4月14日傳言「滿天飛」的當晚,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均快速發布了闢謠公告,但對於最新傳聞,券商中國記者多次聯繫,但兩家券商相關負責人均保持「沉默」,甚至直接掛斷電話。不過,7月2日深夜,中信建投、中信證券雙雙發布公告稱,公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要合併?兩公司澄清:未得到相關信息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14日電 針對中信證券將與中信建投合併的市場消息,中信證券、中信建投14日晚間分別發布澄清公告。中信證券公告稱,公司注意到有媒體報導稱該公司將與中信建投合併,截至本公告日,該公司未獲悉有關上述傳聞的相關信息,公司也不存在應披露未披露的信息。
  • 合併傳聞將東方證券拉漲停,同一股東券商合併可能更大?浙江、江蘇...
    財聯社(上海,記者 劉超鳳)訊,海通證券、國泰君安、東方證券的合併聲浪再起,東方證券今天以漲停報收。9月25日,海通證券在互動平臺回復回應稱,「公司董事會暫未討論與國泰君安、東方證券的合併事項。」 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股價不為所動,東方證券卻爆發了。
  • 復盤當年的「中國中車」,看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預期收益
    轉眼來到2020年,在國家做強資本市場背景下,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的合併傳聞不斷,「中國神券」呼之欲出。作為二級市場投資者,更為關心股價的表現,通過回顧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合併,也許能得到一些啟發。復盤南北車合併的關鍵節點凡是股民,估計都不陌生。從當時看,一帶一路出海正當時,中國中車有一個非常具有想像空間的未來。
  •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又澄清了,第二個「南北車」難誕生?
    中信證券也回復上交所監管工作函稱,公司第一大股東中信有限書面回覆:「經與中信集團確認,截至目前中信集團未討論過任何關於中信證券及中信建投重組合併的方案,中信集團也未與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籤署涉及收購中信建投股票的任何協議。「 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將合併?
  • 開盤:恆指高開0.68% 合併傳言澄清中信建投漲5.53%中信證券漲2.17%
    中信建投證券H股漲5.53%,中信證券H股漲2.17%,針對最近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合併的傳言,兩家公司公告稱,7月5日晚間,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再度對傳言予以澄清,兩家券商的當事股東方中信集團、中央匯金親自出馬澄清該事項。公司未曾召開過黨委會審議批准上述傳聞所稱的相關計劃,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 國聯證券吸收合併國金證券 蛇吞象背後的機會和風險
    雙方於9月18日籤署意向協議,協議籤署前一日國金證券收盤價為13.9元/股,總股本30.24億股,如果按照協議轉讓價下限要求計算,不考慮控制權溢價等因素,國聯證券需支付至少32.87億元股權轉讓對價。  根據兩家券商停牌時的市值加總計算,合計市值達929億元,交易完成後,加上市場情緒推動,存續主體國聯證券的市值有望突破千億。
  • 中信證券45億修樓,超一季度淨利潤多一點
    首先,45億造價絕對不低!但對中信證券而言,似乎也不算貴——一季度中信證券淨利潤達到40.76億元,用一個季度淨利潤多一點的錢來修一整棟樓似乎並不過分。此外,一季報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中信證券光是母公司的自有帳面貨幣資金就達到496億元,修個樓絕對不差錢。其次,是這次這個中信金融中心的項目,終於又雙叒叕有進展了。
  •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超萬億宇宙航母艦
    2020.4.14號,盤中某知名媒體*浪發布了一條消息,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或合併,消息一出,港股證券股全線大漲,A股中信建投直線拉板,中信證券也拉升了快6個多點,雖然最後都衝高回落。每當有此類消息的時候,最激動的莫過於各路遊資和機構了吧,這麼大的體量,大資金上車席捲一波,又是一場漂亮的勝利戰。
  • 中信證券:布局華南的雄心壯志能爭幾分臉面?
    與此同時,投資收益大幅提高,前三季的投資收益同比大增2.6倍,達到124.17億元,佔總收入的比重由2018年前三季的12.65%大幅提高至期內的37.89%,主要與處置金融工具收益增加有關。由於季度報告所提供的資料不多,財華社查詢中報了解到,中信證券上半年的投資收益已大增3.72倍,主要來自處置金融工具取得的收益。
  • 中信證券遭京東數科「拋棄」,市值一度被小弟反超,如何應戰「券商...
    丟掉京東數科這一大客戶並非系中信證券今年最難過的事。此前月餘,上市17年的中信證券總市值被上市僅2年的中信建投反超,短暫性的丟掉「券商一哥」桂冠。資金對中信建投更加熱情,即便這種熱情已背離基本面。過往三年營收不敵中信證券,盈利規模不到中信證券一半,資產規模亦不在一個量級,中信建投在二級市場上短暫性的超越中信證券後,如今重新做回「二哥」。拋開二級市場對次新股中信建投的追捧,這場超越的背後是中信建投緊追不捨之下與中信證券越來越小的差距,中信證券又該如何應戰「券商一哥」爭霸賽?
  • 上市券商果然合併!國聯、國金官宣,千億券商正式起航,更多...
    吃瓜股民還沒等到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併的實錘消息,卻等來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官宣「聯姻」的重磅公告。9月20日下午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發布停牌公告,前者將通過換股的方式吸收合併國金證券;與此同時國聯證券收購長沙湧金持有國金證券約7.82%的股權。
  • 國聯證券聯姻國金證券,高盛對手在無錫?
    剛剛火速上市不足兩個月的國聯證券,在9月20日公布了其併購擴張的野心,欲合併體量更大、業務更廣的國金證券,再度成為資本市場的弄潮兒,兩家不足500億市值的地方券商,有望合體為新的千億券商文|《財經》記者 張欣培 郭楠 實習生 楊楚瀅
  • 中信收購廣州證券拿到批文,華南業務空間就此打開!如何...
    對於中信證券來說,在成功併購萬通證券、華夏證券、金通證券、裡昂證券之後,又新增一隻「臂膀」。有大型券商併購重組人士對記者表示,在收到證監會批文後,雙方就可進行股權交割。根據中信證券披露的重組方案,交易完成後,越秀金控及其一致行動人金控有限合計持有中信證券6.14%的股份,將取代證金公司成為中信證券第二大股東。
  • 中國人壽澄清了 扒一扒最近合併(重組)那些事
    ①.中信系合併傳聞說到合併的炒作,自然當屬中信系了,即關於中信證券、中信建投的合併炒作。這塊大家都是相當熟悉的了,反反覆覆都炒作了好幾次數,澄清公告也接二連三,但是就是抵擋不住市場的熱情。此次中信建投意思也很清楚,說沒和中信證券合併,外面傳的是謠言。②.第一創業合併傳聞第二個也是關於券商的合併,8.13午後,第一創業直線拉升封板漲停。究其原因消息上有報導稱,第一創業與首創證券合併,首創證券因此推遲了正在進行的IPO計劃。
  • 唐臻怡出任中信裡昂證券董事長
    【財新網】(駐香港記者 楊硯文)中信證券國際和中信裡昂證券11月10日宣布,在母公司中信證券(6030.HK/600030.SH)的統籌安排下,將進行業務一體化融合,將業務統一合併在「中信裡昂證券」 (英文:CLSA)品牌下運營,唐臻怡將出任中信裡昂證券董事長。
  • 華泰證券三月份淨利潤覆蓋中信證券與國泰君安之和
    對此業績,華泰證券表示,當期母公司淨利潤及華泰聯合證券淨資產大幅變動系華泰聯合證券實施了利潤分配方案所致,母公司收到華泰聯合證券19.89億元分紅款,本次分紅對本公司整體經營業績無影響。  中信證券營收僅次於華泰證券,3月份實現營收21.13億元,環比2月份增長80.27%;實現淨利潤9.06億元,環比2月份增長92.33%。國泰君安表現也可圈可點。
  • 中信集團發文要節流100億!影響有多大
    究竟真相是怎麼樣的?我們來看看,  中信集團今年要節流降本100億元  基金君曾就此事向中信銀行相關人士求證,對方表示「不知道」。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末,中信集團總資產已達到8.89萬億元港幣(約合人民幣8.1萬億),實現營收5664億港幣(約合人民幣5171億),同比增長6.2%。淨利潤539億港幣(約合人民幣492億),同比增長7.3%。  目前,中信集團已成為橫跨實業及金融領域的大型央企。金融領域中,公司旗下擁有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信託、中信保誠人壽等一眾金融機構。
  • 網易雲音樂與蝦米又陷合併傳聞
    網易雲音樂和蝦米再一次傳出了合併的傳聞。事實上,在騰訊音樂上市後,網易雲音樂與蝦米音樂合併已被猜測多次,背後的邏輯是二線平臺抱團衝擊頭部勢力。據報導,蝦米音樂與網易雲音樂的合併事宜被二度擺上談判桌。6月11日,針對這一傳聞,網易雲音樂公關部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明確表示:不實傳聞。阿里大文娛公關部相關人士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對傳言不予置評,阿里大文娛不會放棄音樂賽道。」網易雲音樂上線於2013年4月,在2018年10月獲得最新一輪融資,由百度、泛大西洋投資集團等投資,融資額超過6億美元。
  • 中信收購廣州證券拿到批文 華南業務空間就此打開!
    對於中信證券來說,在成功併購萬通證券、華夏證券、金通證券、裡昂證券之後,又新增一隻「臂膀」。有大型券商併購重組人士對記者表示,在收到證監會批文後,雙方就可進行股權交割。根據中信證券披露的重組方案,交易完成後,越秀金控及其一致行動人金控有限合計持有中信證券6.14%的股份,將取代證金公司成為中信證券第二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