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貨運樞紐機場群布局研究

2021-02-25 民航資源網

  貨運樞紐機場是以航空貨物運輸為主營業務、承接航空貨運集散和綜合物流的大型功能平臺,也是國際航空物流集成商和大型航空貨運公司的主運營基地。貨運樞紐機場通常擁有通達性強的交通區位優勢;完備的機場貨運設施設備;較強的貨運航班波接納能力以及完善的地面集疏運交通體系。國際貨運樞紐機場尤其是全球供應鏈系統中的核心環節、全球骨幹貨運航線網絡體系中的關鍵節點以及全球航空要素資源分撥配置中心。

  縱觀國內外貨運樞紐機場的發展路徑,其建設模式無外乎可分為以下四類:

  (1)利用閒置或廢棄的軍用機場改造為專用貨運機場的「軍改貨」模式。如聯邦快遞公司(FedEx)和聯合包裹速遞服務公司(UPS)分別將菲律賓的蘇比克灣和克拉克兩個前美軍空軍基地作為其在亞洲的貨運機場。軍改貨模式的建設運營成本較低、建設投入使用的周期短;但是軍用與民用功能會相互幹擾,影響雙方效率;

  (2)將地理位置優越、且利用率不高的支線機場提升改造為貨運機場的「支改貨」模式,如法國巴黎大區的瓦特裡機場為1953年始建的支線機場,主要用於貨物運輸,兼營瑞安航空、盧森堡航空等航空公司提供的季節性或定期航班服務。該建設模式可提升支線機場的運營效益,但需要支線機場滿足無宵禁、完備的物流倉儲設施及發達的地面集疏運交通等較高的基本條件;

  (3)利用綜合性的國際樞紐機場打造區域性貨運樞紐機場的「客帶貨」模式,該建設模式是通過客運樞紐帶動貨運樞紐的發展,依託強大的客運航線網絡,主要藉助於腹艙載貨形式發展貨運。但綜合性樞紐機場普遍難以滿足貨運基地航空公司對功能用地、機位數量、航班時刻等航空資源要素的需求;

  (4)新建專用貨運機場的模式。如籌建中的湖北鄂州機場便是順豐航空公司與湖北機場集團公司共同打造的超級轉運中心。該模式的建設成本高,建設周期長,優勢在於航空貨運資源要素相對集中且富足,適合國際物流集成商以其為核心樞紐進行全運輸產業鏈的一體化運營。

  根據國際機場協會2017年的統計數據,亞太地區機場航空貨運吞吐量佔全球市場份額為37.0%,中東地區機場佔比13.7%,歐洲機場佔比24.2%,北美機場佔比20.5%,而非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僅分別佔比1.9%、2.7%,這一涇渭分明的分布特性除了南半球地區貨運總量偏低之外,還歸因於全球核心貨運樞紐多分布在亞洲、歐洲、北美這三大區域,這三地樞紐承擔了非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等地大量的中轉國際貨物量,使這些地區始終為航空貨物在全運輸鏈中的最終起訖點,儘管其是航空貨運量的潛在快速增長區。

  例如,FedEx以美國孟菲斯機場為超級轉運中心,在多倫多米西索加機場(服務於加拿大)、美國邁阿密機場(服務於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服務於歐洲)、中東杜拜機場(服務於非洲、亞洲及歐洲)和香港啟德機場(服務於亞太)設立洲際樞紐中心,通過這些樞紐再連通全球的各級轉運中心。又如阿聯航空以杜拜機場為中轉基地,在承運其往來於中東80%以上的貨物之餘,同時還通達到非洲大部分國家。

  從推動我國經濟結構戰略轉型的需求來看,以「南北對話」為主體的傳統全球航空市場體系亟待向「南南合作」新興航空市場和「南北對話」傳統航空市場相互交融的新型航空市場結構轉型升級。

  (一)貨運樞紐機場的運營規模總體偏低

  無論從全球還是中國內陸的2017年排名前20位貨運機場運營數據來看,相比於客運機場,貨運機場的集中度明顯大,壟斷性較強,尤其是全球貨郵吞吐量排名前五位的第一梯隊機場的規模優勢尤為突出。在前20位的機場中,大中國區的機場(含港澳臺)5個,其中香港、上海浦東位居全球年貨郵吞吐量超過380萬噸的三大貨運機場之列。但中國內陸各主要貨運機場的貨郵吞吐量(普遍在50萬噸/年左右)與全球領先的貨運機場(普遍在200萬噸/年左右)相比總體上存在著數量級的差異(圖1)。從長遠來看,在跨境電商的強力推動下,我國貨運機場的業務量快速增長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圖1:2017年全球及中國top20機場貨郵吞吐量示意圖

  (二)貨運樞紐機場的運營市場分布不均衡

  2017年,我國國內航線所完成貨郵吞吐量佔貨郵吞吐總量的61.8%(其中內地至港澳臺的地區航線佔6.1%),國際航線佔比僅為38.2%,從服務於國家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需求的角度來看,航空貨運市場亟待加快國際化轉型步伐。另外,全國主要的貨郵吞吐量主要聚集在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東部沿海地區貨運量總體遠比內陸地區大,西部地區和中部地區貨運量較低,航空貨運需求低(圖2)。這一航空市場分布及其貨運樞紐布局是與我國經濟發展態勢相匹配的,但已經無法在我國「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中起著交通引領的作用,也無法滿足我國全域開放、全面開放的戰略格局。

  圖2:2017年中國內地機場貨郵吞吐量大小及分布示意圖

  (三)貨運樞紐機場缺乏全球領先的基地航空公司支撐

  國際航空物流集成商和大型國際貨運航空公司是貨運樞紐機場做大做強的前提,全球航空貨運居前列的FedEx、UPS、阿聯航空、國泰航空、大韓航空、卡達航空、德國漢莎航空等骨幹貨運航空公司都是確保所在航空貨運基地進入全球貨運量排名前十五強的助推器。而2017年中國內地航空公司共計完成貨郵運輸量705.8萬噸,主要貨運機場的發展明顯缺乏骨幹貨運航空公司做基礎性支撐。

  從世界航空貨運的發展重心來看,亞太地區在全球貨航空貨運市場中佔據核心地位,而中國又在亞太地區起著龍頭作用。國際航空貨運巨頭紛紛在中國設立了亞太轉運中心、洲際轉運中心或亞洲區域分撥中心(表1)。相比之下,國內航空貨運企業的經營重心仍是以國內為主,國際航空樞紐基地布局建設的步伐緩慢,尚未建立以通達全球為目標的國際中樞航線網絡結構。

表1 國際貨運巨頭在中國大陸的航空貨運樞紐布局現狀

  (四)海外貨運樞紐基地布局滯後於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需求

  當前跨境電商和快遞業正成為推動全球航空貨運快速發展的動力源,其所佔進出口總值比例正逐步提高,我國當之無愧是跨境電商的首要推手,近三年來的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年均增長50%以上,2017年增長率更是高達80.6%,同年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400.6億件,同比增長28%;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完成8.3億件,同比增長33.8%。預計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9萬億以上,佔全球交易總額40%以上,但目前我國跨境電商企業的海外倉布局與貨運航空公司的海外基地建設並未統籌布局,在新興經濟體國家尤為是空白。在經濟新常態階段,跨境電商的發展將推動我國傳統外貿結構的轉型,並促進我國在新科技、高時效性、高附加值等「三高」產品領域的大規模進出口,譽為經濟晴雨表的航空貨運運輸市場也亟待轉型升級,而在具有戰略地理區位條件的新興經濟體國家構建由我國航企主導的國際貨運樞紐已是深化推動「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的當務之急。

  (一)指導思想

  以基於「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的交通先行為目標,以促進國家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為宗旨,以建設民航強國為導向,全面整合優化全國貨運航空網絡結構和貨運樞紐機場布局,實現在航線網絡結構、貨運樞紐體系及運輸組織方式的轉型升級:一是推動以國內航線網絡為主、點對點的貨運航線網絡向國際和國內並重、中樞輻射與點對點結合的骨幹貨運航線網絡方向轉型;二是促進各自為戰的國內貨運樞紐機場向「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國際貨運樞紐機場群轉型;三是推進集散貨物運輸組織方式由「卡車航班」為主升級為以「卡車航班」與「高鐵快運」結合為主。

  (二)總體目標

  在全國範圍內打造以綜合性及專業性貨運樞紐機場為核心的國際貨運機場群,並健全以地面卡車航班和高鐵快運網絡為主的區域樞紐機場群集疏運交通體系,實現區域內2小時的互聯互通;建立全貨機運輸為主、散航運輸為輔的國際貨運航線網絡,構建4小時通達全國和國際近程地區、24小時可達全球主要國際遠程地區的航空快遞時空通達圈,充分發揮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先行者和支撐平臺的作用,打造服務於「買全球、賣全球」目標的「空中絲綢之路」。

  (三)總體布局思路

  服務於「一帶一路」的國家發展戰略和國家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需求,依據我國現有的航空貨運市場的分布特徵和貨運機場的規劃建設現狀,以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長三角地區機場群、環渤海地區機場群、西部地區機場群以及中部地區機場群等五大國際貨運機場群為核心,以海外航空貨運基地為補充,充分滿足四種航空貨運中轉的需求,全面構建「功能齊全、分工協作、國內通達、全球可達」的中國貨運樞紐機場體系的新格局(表2)(圖3)。

表2 我國五大國際貨運樞紐機場群的總體布局設想

  圖3:基於五大貨運樞紐機場群的全球貨運航線輻射範圍示意圖

  國際貨運機場群均由綜合性貨運機場、區域性貨運機場、專業性貨運機場和門戶樞紐貨運機場等四類貨運樞紐機場所構成,整體打造「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空中貨運航線網絡。各貨運機場群內部的機場採用卡車航班及高鐵快運網絡進行集疏運,並相互銜接;貨運機場群之間則採用高鐵快運網絡及空中航線網絡進行互聯互通;貨運機場群之間通過貨運機場樞紐之間的直航或集散運輸(圖4)。

  圖4:貨運樞紐機場群的結構構成及輻射方向示意圖

  其中綜合性貨運樞紐機場是多個國際航空物流集成商在全球範圍內跨區域布局的關鍵節點,多採用「國際客貨航空樞紐+多個國際貨運航空公司基地」的運營模式,共同運營客貨運業務,並以客運帶動貨運發展,主要承擔國內/國內、國內/國際的貨物轉運;區域性貨運樞紐機場是國內貨運航空公司的主要運營基地,多採用「區域性客貨航空樞紐+多個國內貨運航空公司基地」的運營模式,多以客運為主或客貨兼備,其功能定位為區域轉運分撥中心,服務於區域範圍內的國內貨物集散分撥;專業性貨運樞紐機場採用「航空貨運樞紐+龍頭航空物流企業」的運營模式,由單一的大型國際航空物流集成商主導構建以中樞貨運航線網絡為主體的超級轉運中心,以航空貨運為主要運營業務,且貨運以全貨機運輸為主、散航運輸為輔;門戶貨運樞紐機場則採用「國際綜合轉運基地+客貨航空公司經停中轉地」的運營模式,這類機場適合在我國西部、東北、南部的邊陲地區方向設立。它不依賴於機場所在城市的本地航空貨源,主要依託交通區位優勢,服務於國際貨物中轉分撥服務,也為洲際航班提供必要的燃油補給和技術支持。

  建議民航局牽頭聯合國家發改委、應急管理部、國家口岸辦等相關部門共同編制《全國貨運樞紐機場體系布局規劃》,主要目標是整合現有航空貨運資源要素,規避全國貨運機場發展各自為戰的局面,提出以我國貨運機場群為輻射中心的全球骨幹貨運航線網絡結構及貨運樞紐機場布局的總體方案。同時依託全國貨運機場體系及海外航空貨運基地,建立「立足中國,服務全球」的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另外,順應軍民深度融合的國家發展戰略,推動國際貨運樞紐機場布局規劃兼顧國防戰備的功能,結合民用後備航空運輸機隊的建設,充分考慮滿足戰時全球戰略投放空運能力的需求。

  加快全國貨運樞紐機場的布局建設,鼓勵將具備條件的客運支線機場轉型升級為貨運樞紐機場;鼓勵閒置或利用率不高的軍用機場改造為貨運機場;大力扶持中國郵政、順豐航空、圓通航空等專業航空快遞公司及其專用貨運機場和基地建設。順應中國大型國際快遞物流企業「買全球、賣全球」的需求,加快中貨航和國貨航等貨運航空公司的兼併重組,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型貨運航空公司。

  編制貨運樞紐機場群地面集疏運交通系統規劃方案。以服務於貨運航空網絡為目標,加強貨運樞紐機場群的陸運交通網絡建設,大力發展點對點直發的卡車航班網絡,積極推動貨運樞紐機場與高鐵線路的互聯互通,推動卡車航班網絡、高鐵快遞網絡與航空貨運樞紐機場群的無縫銜接和陸空聯運。

  建議由國家口岸辦牽頭,聯合民航局、國家發改委、海關總署、國家郵政管理局、質檢總局等相關部門統籌布局全國航空口岸、各類指定進口口岸(進口水果、藥品、植物種苗、汽車整車、食用水生動物、肉類等)以及國際郵件快件轉運口岸的規劃建設,推動貨運機場群內所有口岸的全覆蓋,並各自形成「面向全球開放、通關各具特色」的航空口岸體系。

  加強貨運樞紐機場與所在城市的自貿區空港片區、全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之間的聯動發展,優化跨境電子商務的通關服務,推動航空貨物轉運、郵政服務、商業快遞等多種方式跨境電商航空物流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對於門戶貨運樞紐機場,給予其航權全面開放、航油保稅等優惠傾斜政策,重點支持國際轉國際的洲際中轉航線、國際與國內互轉的區域中轉航線。為此航空口岸有關部門需通力合作建設貨運樞紐大通關基地,簡化通關程序,增加通關效率,實現7×24小時通關。

  當前我國與南半球主要新興經濟體國家之間的航空聯繫主要通過歐洲和北美國家進行洲際中轉。為了強化「南南合作」,我國急需大力開拓直達新興經濟體的「空中絲綢之路」:一是中國經馬紹爾群島、斐濟等南太平洋島國前去中美洲、南美洲地區的南太平洋國際航空通道,主要服務於中國-太平洋島國、中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合作;二是中國經塞席爾、斯裡蘭卡等印度洋島國前往非洲的西向國際航空大通道,主要服務於中國-非洲間的經濟發展合作;三是中國經非洲東、西部地區前往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的西向國際航空大通道。

  為此建議通過收購、租賃或建設運營管理一體化等方式,大力推進海外航空貨運基地和國際轉運中心布局,重點拓展面向非洲、南太平洋島國以及南美洲、中美洲的海外航空基地,其中在南太平洋島國、非洲東中部分別選址建立面向拉丁美洲及南美洲的東、西向的航空中轉基地;在印度洋的馬爾地夫、斯裡蘭卡等地選址設立面向非洲的航空中轉基地,並在這些海外基地進行「國際貨運航空公司+國際貨運樞紐基地+綜合物流集成商(菜鳥系、順豐系和京東系等)+國際電商倉儲海外配送中心」的「四位一體」聯動運營發展。

  借鑑致力於成為「機場設計、建設和運營的世界領先者」的法國巴黎機場集團公司(ADP)的運營經驗(該公司旗下兩個子公司分別承接國外機場的設計建設和投資管理事務,現已在全球直接或間接管理著37個機場),並參考中國鐵建公司承建非洲亞吉鐵路所採取的建營一體化「亞吉」模式(該項目為我國海外首個集設計標準、投融資、施工監理、裝備材料和運營管理於一體的「全產業鏈中國化」的鐵路項目),加快以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公司為龍頭的機場建設類企業的整合,打造集科研諮詢、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專用設備、運營維護和投融資於一體的機場全產業鏈的「國家隊」,並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典型海外貨運樞紐機場項目為試點,推動中方承包商由單一的EPC(交鑰匙)機場工程總承包商轉型升級為從事機場全產業鏈的DBO(設計-施工-運營)綜合服務商。

  海外貨運樞紐基地項目可形成系列化、產業化的「一攬子」整體供應商服務,該貨運機場全產業鏈的形成和對外輸出將直接帶動我國民航運輸產業鏈、航空工業產業鏈以及臨空經濟產業集群的發展,既可促進國產機場設備、特種車輛以及國產飛機等產品出口,也可推動首都機場集團等國內一流機場企業的管理輸出,並加快中貨航、郵航等國有航企以及順豐航空、圓通航空等民企的國際化發展步伐,從而顯著提升中國航空貨運業及機場業的國際競爭力。(作者:歐陽傑 李家慧 陳生錦)

相關焦點

  • 通訊|「一帶一路」助力比利時列日機場打造貨運樞紐
    新華社布魯塞爾4月20日電(記者潘革平 鄭江華)位於比利時南部的列日機場是比貨運吞吐量最大的機場,也是歐洲重要航空貨運樞紐之一。得益於「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紅利,列日機場近年來不斷拓展業務,發展勢頭良好。
  • 大灣區機場群布局規劃和發展特徵研究
    世界級大灣區作為一個高度開放的區域,其發展離不開世界級大灣區機場群的支撐。本文先分析「世界三大灣區」的交通發展特性和世界級大灣區機場群的特性,再研究分析我國大灣區機場群的布局規劃,最後根據我國大灣區機場群的發展現狀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
  • 國家力推航空貨運樞紐建設,重慶榮昌貨運機場應乘勢而上把握機遇
    一是,研究提出由綜合性樞紐機場和專業性貨運樞紐機場共同組成的航空貨運樞紐規劃布局。這個相當於從政策的角度對中國航空貨運樞紐機場進行了定義。不管是像首都、浦東、廣州白雲山這樣的綜合性樞紐機場,還是湖北鄂州這樣的專業性貨運機場,都是中國航空貨運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前者是通過客運樞紐帶動貨運樞紐的發展,依託強大的客運航線網絡,主要藉助於腹艙載貨形式發展貨運。
  • 大興機場將成東北亞航空貨運樞紐
    原標題:大興機場將成東北亞航空貨運樞紐 本報訊(記者 李博)昨天上午,第七屆北京全球友好機場總裁論壇在首都機場召開,剛剛投運的大興機場成為會上的熱點。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總經理劉雪松透露,大興機場將成為東北亞航空貨運樞紐。
  • 推動航空貨運樞紐建設 「運河之都」奮力書寫新篇章
    該航線的成功首航,以及淮安機場貨運口岸功能提升工程加快推進,總規修編、三期擴建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展開,對進一步提升機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全力推進航空貨運樞紐建設,全面融入「一帶一路」「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和「淮河生態經濟帶」,具有重要意義。位於蘇北平原腹地的淮安市既不靠江又不沿海,長期以來,發展受到交通不便的制約。
  • 淮安航空貨運樞紐建設下一步該怎麼做?聽聽周茂萱怎麼說
    為進一步做好全國人代會、省人代會代表議案和建議徵集工作,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茂萱約見市發改委、交通局、鐵路辦和空港產業辦、機場公司領導,聚焦淮安航空貨運樞紐建設推進工作。
  •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將成東北亞航空貨運樞紐
    11月5日上午,第七屆北京全球友好機場總裁論壇在首都機場召開,剛剛投運的大興機場成為會上的熱點。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總經理劉雪松透露,大興機場將成為東北亞航空貨運樞紐。  劉雪松介紹,目前,全球航空市場需求依舊旺盛,尤其是東北亞市場總體上需求大於供給。大興國際機場的投運,將極大補充東北亞市場的民航資源、釋放市場能力。
  • 長三角建世界級機場群:新建蕪湖宣城等7座機場列入重點工程
    規劃提出,長三角地區機場群重點工程包括新建嘉興、麗水、蕪湖宣城、亳州、蚌埠、宿州、滁州等機場,研究論證金寨機場等建設,研究遷建義烏機場的必要性。長三角地區機場群重點工程,《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規劃提出,長三角將主動適應新一輪國際經貿格局調整和全球產業鏈分工,強化國際樞紐機場與周邊幹線、支線機場協調聯動,優化提升港口國際供應鏈位勢和價值鏈協作水平,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機場群和港口群。
  • 綠地以「房建+基建」加快布局「一帶一路」
    月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李倩倩、鄭鈞天)「一帶一路」戰略正為房地產企業投資海外注入新的動力。業內人士指出,「一帶一路」為海外承包工程市場帶來了重大機遇,承接基建項目為獲取優質房地產開發項目用地提供了便利,兩者協同將助力綠地加快海外布局。在「一帶一路」政策推動下,近年來,赴東南亞地區投資在中國企業中呈漸熱趨勢。在由中國經濟信息社舉辦的「 一帶一路 倡議下房企如何 借勢出海 研討會」上,戴德梁行北中國區策略發展顧問部主管王晨認為,東南亞地區是房企海外投資的一個機會點。
  • 融入「一帶一路」,石家莊機場開通至馬尼拉定期貨運航線
    石家莊-菲律賓馬尼拉是石家莊機場今年以來開通的第3條國際全貨機航線,以東南亞地區的普貨及部分跨境電商貨物為主。今年以來,石家莊機場搶抓貨運需求量增大的契機,積極發展航空貨運業務,不斷提升航空貨運保障能力,暢通防疫物資供應鏈,與航司及貨運代理企業密切配合,目前共開通至南京、杭州、鄭州、深圳、哈爾濱、比什凱克、法蘭克福等8條國內國際全貨機航線。
  • 鄭州航空貨運樞紐再升級!新鄭機場兩大重點項目今天開工
    近年來,「貨運為先」一直是河南省機場集團的發展方向,鄭州機場也漸成「空中絲綢之路」重要節點機場,尤其是全貨機航班在全國機場中處於領先地位,發展成果充分印證了關於建設鄭州國際大型貨運航空樞紐決策的正確性。
  • 如何打造航空貨運樞紐機場
    為了避免資源浪費,推動貨運樞紐在競爭中實現良性發展,各機場需要根據中國幾大機場群的發展情況以及自身條件和發展意願,對客貨發展進行差異化定位,走出不同的發展路徑。著力打造客運樞紐的,就讓渡出部分貨運資源;重點打造貨運樞紐的,就不要對客運資源過分執著。中國的機場不缺「大而全」,但是缺乏「專而精」。
  • 我國世界級機場群聚類分析與精準施策研究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樞紐機場在全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根據其功能屬性,又細分為國際性樞紐、區域性樞紐、地區性樞紐等。民航局《民用運輸機場建設「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構建由大型樞紐、中型樞紐、小型樞紐、非樞紐運輸機場和通用機場組成的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功能完善、服務廣泛的國家綜合機場體系。
  • 基於中國航空貨運格局的空鐵聯運組織模式
    中國民航大學機場學院教授、綜合交通研究所所長歐陽傑在會上發表「基於中國航空貨運格局的空鐵聯運組織模式」的主題演講,展望我國貨物空鐵聯運的應用前景,分析我國綜合性、專業性和區域性貨運機場的空鐵聯運樞紐空間布局特性。
  • 成都:布局航空貨運這盤棋!
    成都已不再滿足於鐵路樞紐的地位,還要做中國的航空貨運樞紐。前不久,《加快推進成都航空貨運樞紐建設扶持政策》出臺,明確成都促進航空貨運中轉業務的發展。再往前看,成都高規格地舉行了先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大會,提出了「全球服務資源配置戰略樞紐」的城市新定位,其中航空運輸是關鍵一環。
  • 深圳機場打造國際航空樞紐 助推城市國際化
    機場方面介紹,隨著去年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深圳機場國際航空樞紐的定位,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及民航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各航空公司及駐場單位的積極配合下,深圳機場國際業務短時間內實現了"量"、"質"雙突破。2016年,深圳機場新開及加密國際航線達19條,全年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34.3%,洲際航線發展更是取得歷史性突破,開啟了歐美澳直飛的新時代。
  • 淮安機場:建設航空貨運樞紐 為外向型經濟插上「天空之翼」
    據了解,鄭州機場目前已開通25個國際貨運航點,國際貨運量位居全國前五位,開通淮安—鄭州全貨機航線,可以搭建起淮安及周邊地區通過鄭州中轉的國際貨運通道,為廣大出口型企業提供更加便利的選擇,對於淮安機場構建航空貨運網絡,更好地服務外向型經濟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 打造航空貨運樞紐機場 助推地區經濟的發展
    深圳機場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航空貨運能力不足的問題凸顯,推動航空貨運的快速發展已經被提升到國家層面。為了避免資源浪費,推動貨運樞紐在競爭中實現良性發展,各機場需要根據中國幾大機場群的發展情況以及自身條件和發展意願,對客貨發展進行差異化定位,走出不同的發展路徑。著力打造客運樞紐的,就讓渡出部分貨運資源;重點打造貨運樞紐的,就不要對客運資源過分執著。中國的機場不缺「大而全」,但是缺乏「專而精」。
  • 「一帶一路」青島板橋鎮論壇將在青島舉行(圖)
    此次論壇由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青島)「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以及商周刊社共同主辦,由青島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研究所、中國國際商會膠州商會、膠州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協辦。  青島膠州自古是海上貿易重鎮,與「一帶一路」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
  • 鄭州機場拿下中部「雙料冠軍」,"一帶一路"樞紐當之無愧!
    貨運在貨運方面,鄭州機場的優勢顯而易見。2012年,鄭州機場超越武漢機場,首次坐上中部第一交椅。隨後,全國首個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落戶鄭州,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正式獲批,河南自貿區助力「兩體系一樞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