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勞作發現一罕見商代青銅觚 後主動上交國家

2020-12-14 網易新聞

新華網石家莊5月23日電(記者齊雷傑)記者23日從河北武安市文物保管所獲悉,武安市文物保管所日前收繳一件商代青銅觚。經有關專家鑑定為商代中晚期青銅觚,是繼去年武安市發現商代青銅爵後又一次重要發現。

武安市文物保管所所長李智慧告訴記者,該青銅觚是在武安市東北部文物豐富區的邑城鎮、安樂鄉一帶一重要古城遺址內發現的,系一位村民在田間取土作業中無意所得。這位村民先將青銅觚拿回家中,後主動上交給了國家。

武安市文物保管所專家賈明田說,青銅觚屬中國商代晚期貴族王侯飲酒的酒器,也為禮器,和青銅爵為商代常見的墓葬組合,也是商代酒禮器制度的核心,是不可多得的研究商代酒禮器的重要實物。

該觚通高30餘釐米,造型優美,雕刻精湛,通體雕刻饕餮紋飾,底部鏤空,據考古專家鑑定為商代貴族統治者專用。青銅觚發現地是一處重要文化遺址,有幾個不同時期的文化層上下疊壓,且發現商代墓葬多座,曾出土大量的商代青銅器等文物。從其鑄造工藝、造型、銘文及紋飾來講,都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為研究武安的悠久歷史提供了重要素材。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河南一農民撿到一塊金屬片,上交國家後成為國寶,現禁止對外展出
    而有這樣一塊珍奇的金簡,被河南一位農民無意間拾得,並交由國家保管和探索,後探索得知該古物珍奇無比,現已禁止對外展出。初拾金簡 無識意1982年的5月份的某一天,河南省登封縣一位名叫屈西懷的農民上山勞作,這一天他隨其他村民上山植樹,在勞作之餘,為了緩解耕作的疲勞和尋找樂趣,村民們便提議一起玩放雷。
  • 小夥發現戰國青銅劍 十幾萬不賣上交獎五百元
      10月26日凌晨,陝西丹鳳龍橋水泥有限公司員工李磊在作業時,在黏土堆裡發現一把古劍,隨後他將這件寶貝交給了丹鳳縣文物部門。11月2日,該縣文物部門證實,李磊上交的青銅劍距今約有3000年歷史,為戰國時期楚國青銅劍。
  • 觚斝鬲盉甗簠簋爵匜……這個文物展上的字你全認識算我輸!
    比如這件製鹽畫像磚,去年還登上過央視《國家寶藏》。圖3另一方面,它的主題主要是講中國幾千年來炊、食器皿的演變,是和每一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飲食文化展,看著我們的祖先用各種形狀的陶器從火烹初食,再到青銅時代的禮食如一,不得不感嘆國人飲食文化的源遠流長。
  • 青銅永鑄:古代酒具漫談
    罍在青銅禮器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詩經·周南·卷耳》中即有「我姑酌彼金罍」之語,說明青銅罍比較珍貴;《周禮·春官》也有「凡祭祀……用大罍。」之句,說明罍的體量都很大。罍從商代晚期出現,流行於西周和春秋。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於商代晚期,圓形罍商代和周初都有。
  • 緬甸男子發現一座大金佛,作為文物上交國家,被政府獎勵900萬
    不過除了這些自然資源與礦區,緬甸的老祖先們也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其實與中國有幾分相似,隨便找個地兒,然後把寶藏埋進去,過個千八百年之後,緬甸的子民們在勞作或者是遛彎兒的時候,隨便一鏟子下去就是沉甸甸的寶貝。
  • 村民撿到國寶級別古董,上交得錦旗表揚,稱「以後再也不上交了」
    在歷史悠久的中國大地上,五千年的歷史使得流傳下來的珍寶也非常之多,那眾多的古董國寶是怎麼樣被發現的呢?很大一部分是通過考古專家的考古文物,科學挖掘出土,而更多是由本身公民個人獲得上交的。很大一部分發現的古董,還在民間流傳著。
  • (文化)大洋洲商代青銅博物館及遺址展示館開館
    新華社南昌8月20日電(記者袁慧晶)歷經2年多時間改造提升,位於江西新幹縣的大洋洲商代青銅博物館20日上午重新面向公眾開放,同時開館的還有新建成的大洋洲商代大墓遺址展示館。
  • 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聞喜酒務頭商代墓葬成功入選
    據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介紹,「這些發現有不少是『考古中國』的新成果;有的是在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中的重要考古新發現;更有一些是在被犯罪分子盜掘後所進行的搶救性發現。商周時期的不少新發現都是『劫後餘留』,這些新發現讓我們切身地感觸到『盜墓』對國家歷史文化的毀壞,是根之傷,是心之痛。也有一些新的發現是考古學家長期堅持、不斷探尋的新成果、新進展。」聞喜酒務頭墓葬,就是「劫後餘留」。
  • 那個捐青銅劍獲獎500元,稱「不會再上交」的小夥,後來怎樣了?
    網上有一個比較火的話題,說的是6年前有一個小夥子,在偶然間發現了一把戰國青銅劍,後來他無私地將這柄劍交給了國家。 為此小夥還得到了500元獎勵和一張捐贈證書,可是網友們卻紛紛為其打抱不平,認為他的行為和獎勵不匹配,事情最後怎麼樣了?
  • 「青銅的對話:黃河與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展」啟幕
    信息 「青銅的對話:黃河與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展」啟幕 2016-07-17 18:11:5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江西新幹大洋洲商代大墓:開啟南國記憶的鑰匙
    近日,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項目負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輝等考古專家一行20餘人,專程來到江西新幹大洋洲商代大墓遺址,對江南發現如此發達的青銅文明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大洋洲商代大墓的發掘開啟了一段南國記憶,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意義非凡。
  • 【多加派出所 】緝槍治爆再添成果 村民主動上交子彈18發
    【多加派出所 】緝槍治爆再添成果 村民主動上交子彈18發 2020-12-04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商代青銅犧尊撞臉東北神獸 網友驚呼太萌了(圖)
    近日,寶雞石鼓山M4號墓文物提取第二日精彩不斷:一件似羊非羊、似鹿非鹿,長著一對小翅膀的青銅犧尊從墓葬中提取出來,照片上傳至網絡後萌翻眾網友,大家直呼「這不是傳說中的東北傻狍子嘛!」專家解讀,犧尊作為古人用於祭祀神靈的重器,具有極高的考古研究和藝術觀賞價值。
  • 鄭州商代遺址
    由於在以上地區內發現的考古資料都與鄭州商城內出土的遺蹟和遺物完全相同或大體相近,因而可以認為以鄭州商城為中心的青銅文明曾大規模地向四周傳播。這一先進文明的強有力擴展,不僅使得中原商王朝的領域前所未有地擴大了,而且讓更為廣闊的地區從此邁進了青銅時代。  鄭傑祥告訴記者,商都遺址是迄今為止全國第一座具有王都性質的城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帶有王都性質的城址之一。
  • 雲南一市民主動上交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熊猴
    中新網雲南新聞4月14日電(繆超 謝曉萍)記者14日從雲南省墨江縣自然資源公安局獲悉,近日墨江縣聯珠鎮回歸社區一名市民將一隻飼養了4個月的野生猴子上交到該局,經專家鑑定,竟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熊猴。  熊猴是靈長目獼猴屬下的一種猴子。
  • 陝西村民耕地撿到一斧形石頭,主動上交,原來是一級文物
    在陝西省洛南縣寺坡鎮,有一個叫何村的地方,村民雷軍政在自己家的田地裡翻地,翻著翻著,發現了一塊石頭,本來雷軍政也沒在意,就把石頭順手仍在自家的地頭了。等到雷軍政要回家的時候,遠遠的看見了這塊石頭,好像是斧頭的形狀。雷軍政靈光一閃,可別是古董,就帶回了家裡。
  • 村民發現野生「娃娃魚」 主動上交 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娃娃魚」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野生動物東南網莆田4月27日訊(通訊員 謝於思)4月19日下午,莆田市海洋與漁業局接到涵江區鰲山村一村民電話,稱其在涵江區鰲山村頂柯附近,發現一隻水生野生動物,擔心該動物的安全,就先帶回家暫放
  • 罕見!寧波又發現一處重要遺址
    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陶、石器。 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為配合「世紀九龍」項目開發建設,在遺址5/6面積得以原址保護的基礎上,經浙江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批准,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聯合鎮海區文物保護管理所、武漢大學和山東大學等科研單位,在九龍湖鎮政府和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對其實施了2000平方米麵積的考古發掘。
  • 陝西農民挖到國寶級文物,獲得500元獎勵,他卻決定以後不上交了
    這些歷史文物大多都是文化的載體,因此研究價值也好經濟價值也罷一般都很高,關注社會新聞的人應該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報導,哪哪哪的人又找到了什麼寶貝,上交之後只獲得了少量的獎勵,這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到底上交不上交呢?
  • 青銅永鑄:先秦時期飲食禮儀及所用器具
    2、觚(gū),禮器,觚字古與」瓠」(hù)通,即是葫蘆,古人常用葫蘆殼當作瓢盛水漿,當然也可以盛酒,這種酒器的名稱大概由此而來,流行於商代至西周初。觚是喇叭狀酒器,它的容量,據《儀禮》鄭玄註:「爵,一升;觚,二升;觶,三升;角,四升 。」,說的是觚的容量是二升酒;《說文》又說:「一曰觴受三升者謂之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