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青銅的對話:黃河與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展」啟幕展品之一:出土於湖北省武漢盤龍城的金片綠松石鑲嵌龍形器。 鍾欣 攝
展品之一:來自嶽陽博物館的犧首獸面魚紋罍。 鍾欣 攝
展覽現場。 鍾欣 攝
展品之一:武丁時期斷代標準器物——司母辛鼎。 鍾欣 攝
中新網廣漢7月17日電 (徐楊禕 王鵬)記者17日從四川三星堆博物館獲悉,「青銅的對話:黃河與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展」於當日拉開帷幕,並將持續至10月18日。
此次展覽萃集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湖北武漢盤龍城遺址、湖南寧鄉青銅器群等多處中國商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銅文化遺址出土的精品文物135件,一級文物佔比80%,可謂一次「一級文物匯萃的珍寶展」。其中包括武丁婦好墓出土的武丁時期斷代標準器物——司母辛鼎,全國唯一以人面為飾的青銅鼎——大禾人面紋方鼎,與四羊方尊齊名的、最大的銅尊——犧首獸面紋銅尊,有「中國鐃王」美稱的象紋大銅鐃等一批「國寶級」器物。
「中華文明是多元一體的文明,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共同匯成中華文明之主體,其在歷史進程中相輔相成、互為依託、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站長、此次展覽的策展顧問唐際根表示,此次展覽既為紀念三星堆祭祀坑發現發掘30周年,同時也意在用展覽的形式為廣大民眾集中展示作為中華文明重要支柱的長江青銅文明與黃河青銅文明,「這是中國首次在這麼大的格局下舉辦青銅文明展,三星堆博物館做了件很有意義的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朱乃誠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具備著明顯的地方特色」。在他看來,長江上、中、下遊的青銅文明跟同時期的中原青銅文明有著密切的關係。此次展覽將會更好展示「各區域青銅文明的地方特色」,以及這些不同的青銅文明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發展。
三星堆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闕顯鳳介紹說,「舉辦此次展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通過三星堆青銅器與長江中下遊及黃河流域青銅器對比展示,揭示以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明在中華文明起源發展中的重要性,展現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據悉,本次展覽為公益性展覽,遊客在7月18日至10月18日期間,只需購買博物館5元的遊園票便可免費參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