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10上午11:30,發起「我伴候鳥下洞庭」活動的兩名核心志願者,中國綠髮會松哈大溼地保護地主任宋永濱和吉林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長吳劍鋒順利返回了出發地——哈爾濱市龍塔。歷時7天,「候鳥班車」回到了出發點,「我伴候鳥下洞庭」活動正式畫上圓滿句號。「但我們的保護永遠不會結束」,宋永濱說道,「這是一次勇敢的嘗試,也是給人類的過錯做出的彌補。後續我們可能會繼續探索、追蹤『候鳥班車』的科學性,如果可行,我們期望能向全國推廣」。回到家不意味著結束,因為宋永濱和吳劍鋒都想繼續探索救助、運送候鳥的路,並把這條路延伸得更長遠。
(圖源/志願者)
「候鳥班車」是12月4日從哈爾濱出發,載著200餘只野生候鳥(鳥類都是由黑龍江森林公安和野保志願者救助的,錯過了遷徙時間的野生鳥)於12月6日下午17點左右抵達了2000餘公裡外的洞庭湖,歷時51個小時【拓展閱讀:
「候鳥班車」千裡護送掉隊候鳥南下洞庭,12/7日綠會融媒直播見證!】。12月7日,在護送團隊的注視下,200餘只候鳥在漢壽洞庭湖畔放飛,那天恰好也是洞庭湖國際觀鳥節開幕的日子。看著候鳥「撲稜稜」地飛走,放下心來的宋永濱和吳劍鋒終于于8號晚上20點開始啟程出發回哈爾濱,這也是國內第一次用房車運送掉隊候鳥到越冬地的志願行動。同樣是2800公裡的返程路途,同樣是日夜兼程,晝夜不休,因為少了旅途中對候鳥的隨時照料,返程時志願者們僅用時39小時。
「候鳥班車」,護送「掉隊乘客」飛往洞庭湖 (圖源/騰訊網)
車輛載著210餘只鳥開往洞庭湖(圖源/重案組37號)
12月7日,志願者將候鳥放飛。(圖源/新京報)
「運送去洞庭湖的行程中,要注意鳥類的飲食、籠舍衛生、健康,時刻防止鳥因打架、爭鬥出現傷亡,保證它們的活動空間,以及沿途的公安站點和相關部門的接洽等,所以花的時間比較長,回來的行程就只需要注意輪流開車,避免疲勞駕駛」,吳劍鋒說道,「我們總結了一些關於這次候鳥運輸的經驗,因為這次放飛的主要是林鳥,體型小,放飛後無法對它們進行跟蹤和監測,所以我們主要收集了運輸過程中的數據,一是要注意車內溫度不能過高,下車後的溫差,鳥容易死亡;二是要防止鳥打架、爭鬥,每個籠子裡只放十隻左右,保證它們的活動空間;三是一路上要補給食物;四是要時刻關注候鳥的狀態等。」
網友調侃說打車「遷徙」,這些候鳥簡直「不講武德」(圖源/騰訊網)
「這次候鳥運輸是全國首次,網上許多網友說這群年輕鳥不講武德,居然搭順風車,這些言論令我們覺得非常意外和驚喜,大家對這件事接受度很高,還調侃說小心明年所有候鳥都等著搭車」,宋主任忍不住笑起來,「感謝大家對『候鳥班車』的關注,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保護鳥類、保護環境的大隊伍中」。
向護送候鳥的志願者們致敬。
整理/Talina 審/橡樹 編/angel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