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遊記編劇去世網民飆淚,我們為什麼忘不了這部9.5分神劇?

2020-12-18 肥羅大電影

又一位86版《西遊記》編劇騎白馬而去。

10月9日早,六小齡童發文悼念:「國家京劇院著名劇作家,央視版電視劇《西遊記》編劇鄒憶青老師辭世。《西遊記》的成功是三位編劇對原著的深刻解讀和高屋建瓴的劇作能力體現。願鄒老師一路走好,感恩。」

老一輩管德高而才堅的女士叫一句先生,那麼此刻我想說一句:鄒憶青先生,謝謝您。

先生是因病去世的,享年81歲。

去世之前她還在為 86 版《西遊記》文學劇本忙碌,並且拒絕了出版後的版稅。

《西遊記》另一位編劇,也是該劇導演楊潔是17年去世的,享年88歲。

這些年,我們已經陸陸續續失去了17位重要的劇組成員——車遲國王后趙麗蓉、鐵扇公主王鳳霞、王母娘娘萬馥香、沙僧閆懷禮、金池長老程之、牛魔王王夫棠、昴日星官徐冠春、黎山老母李恩琪、鎮元大仙吳佳苓、彌勒佛楊錫業、百眼魔君李鴻昌、託塔李天王韓善續、烏雞國王雷鳴、寶象國國王顧嵐、黃眉老怪曹鐸。

我在他們扮演的角色前面沒有加引號,因為對於我們這些看著《西遊記》長大的人們來說,他們就是那些角色。

從1986年到現在,《西遊記》已開播33年了。

這部只靠一個攝影師一臺攝像機,拍了整整6年的電視劇,開播後創造了89.4%的收視率神話,重播次數超過4000次,13.5萬人給它打分豆瓣9.5,對於許多人來說,「登登等燈」的片頭曲一響,就是暑假到了。

注意一下,是「登登等燈,丟丟丟」,不是「噔噔蹬蹬」,更不是「噹噹噹噹」,光看這幾個字怎麼寫就知道不是深度西遊迷了。

當年的扮演者們,大多老了,每走一位,我們的心就痛一回。

可是當唐僧師徒出現在中秋晚會上,哪怕只是給譚維維那首改編版《敢問路在何方》做個開場,還是引發無數觀眾的懷念。

86版《西遊記》為什麼那麼經典?鄒憶青說過八個字:忠於原著,慎於翻新。

後來的無數版西遊記,天馬行空,任意魔改。

但許多年以後我們才反應過來,原來小時候看見的,不止是情懷,它就是傳奇。

先生已赴西天而去,但她寫下的永遠是最厲害的《西遊記》。

86版《西遊記》,到底有多厲害?

好多人說,在當時那種條件下拍出那樣的《西遊記》,好厲害啊。

不是的,不管是不是在那種條件下拍出《西遊記》,它都一樣那麼厲害才對。

為了這篇文章,我去重刷了幾集86版《西遊記》。

還是難以相信——

不是說,當時的拍攝條件多艱苦,而是在上世紀80年代早期,我們就出現了這麼豐富、多元,又具有中華特色的神話劇。

今天,雖然有了《大聖歸來》這樣的動畫爆款,有《大話西遊》這樣的星爺經典,但從娛樂性、商業片完成度的角度看,86版《西遊記》都沒在怕的。

先說一點——打。

回頭看看那些動作場景對原著的還原。不僅要打,還要打得好看,打出花樣,打到滿堂彩。

整部劇動作場面多密集啊,一言不合就是打!幾乎每集都打。

而且86版《西遊記》的打戲,放到現在都是國產劇的尖子代表。

隨便拎幾場出來,依然能讓現在的動作場面臉紅——大鬧天宮特效之戰。

四大天王輪番登場,金箍棒反轉變形。

孫悟空對上二郎神,你一個看我七十二變,我一個九九八十一變。你一招,我一式,有來有往,各不相讓。

戰至酣處,二人變幻無形,花樣百出。

不錯,論特效完成度,當然和現在沒法比,但論整集動作場面的節奏、嗨感、氣氛呢,那場景雖然是自原著而來,但執行起來的想像力何嘗不是漫天神佛,絢爛至極。

三打白骨精的一名場面,至今仍為粉絲津津樂道。為什麼?因為打不只是為了打。

每場動作戲都有它必須發生的意義,或是為推動下一步劇情而設,或是埋著唐僧孫悟空的師徒情。

每場打,都不不同,每個動作場面背後,都是強烈的戲劇衝突。

現在動輒慢鏡頭的國產劇,做得到嗎?

再說——神話。

86版《西遊記》,「全年齡向」並不過譽。

因為主創用自己的創造力補齊原著,構建起了一個豐滿的神話世界。

卻有別於低幼向的是:每個人物,活靈活現。

不用說唐僧師徒多生動了。

就說那些奠定我一輩子審美標準的美麗妖精們。

記得嗎?《西遊記》中的男妖怪,要多醜有多醜,各個都是童年陰影。

妖精們呢,個個都美若天仙,每個都是童年女神,放到現在,秒殺無數網紅臉。

不僅美,還痴情,一開始說是吃唐僧肉,最後個個都愛上唐僧。

更不用說女兒國的國王,成為了當年多少人的那道白月光。

單是女兒國的幾場戲,情深情淺,和後來無數的國產仙俠劇,其實已經高下立判。

唐僧師徒的情義,建立在相濡以沫、並肩同行、無數次共同出生入死的基礎上。

而女兒國國王和唐僧呢?那情誼全在唐僧片刻恍惚的眼神裡。

86版《西遊記》中筆觸最細膩,也最發人深省的就是一個「情」字。

情來自哪裡?還是劇本和演繹。

六神磊磊寫過一篇《一個寫字的人告訴你:老<西遊記>到底牛在哪》,文章分析了《西遊記》劇作的文字功底—— 「一字一句都是那麼洗鍊、那麼直白,悄無聲息地鑽進你的心。」

鄒憶青先生和另一名編劇戴英祿是最早進組的,可以說,「在沒有組班子時便確定了編劇」。

鄒憶青當時還負責中國京劇院的工作,但從未拖過稿,都是按時交。王崇秋說,後期劇組在外地拍戲,鄒憶青特意趕到劇組拍攝地來送劇本,並跟組拍戲,拍完再回北京接著寫。

86版《西遊記》其實是兩位男性編劇,兩位女編劇,女編劇是鄒憶青和楊潔導演,男編劇一位是戴英祿,一位是吳承恩。

可以看出,相比原著,86版的故事情感更深了,唐僧和孫悟空的感情,師徒四人之間的感情,唐僧和女兒國國王的感情,都寫得特別棒,特別富有感染力。

尤其是唐僧和孫悟空的感情。

在原著的故事裡,幾乎就是工具式的,但86版卻讓唐僧和孫悟空之間有了那麼動人的師徒情。尤其是《三打白骨精》,小時候還不懂,唐僧欺負孫悟空都欺負成那樣了,孫悟空每次擺在嘴上的全是狠話,一聽師傅真的有難了急得一個筋鬥雲飛過去救人。

點點滴滴,都是情。

但這些還不足以說明86版有多牛——這還是一部超越時代的神劇。

不說別的,就說造型。

「眼角腮紅」這種一般人不敢輕易嘗試的日系妝容孫大聖早就拿下了!

時尚到爆炸的超短燙劉海也在西遊記裡出現過。

當下最流行的減齡雙丸子頭,當年看電視劇還覺得傻,是我太不時尚了。

還有如來佛祖的黃睡袍,看看和走秀款是不是一樣樣的。

都是小意思,86版《西遊記》就是這麼牛的。

那麼厲害的神劇,你們一臺攝像機幾十塊工資就拍出來了?

但真正的牛,往往需要穿過歲月才看得出來。

前幾年,《西遊記》團隊展示了珍貴的設計原稿,我是真的驚了!

手稿畫了有幾千張,除了氣氛圖,還有詳細的製作圖,每一個怎麼做多大尺寸描繪地一清二楚。

所有這一切,都是一個人完成的。

看了這些手稿你就會覺得,這部劇怎麼會不成為神劇呢?

論拍《西遊記》,日本影視圈是不含糊的,一部又一部地拍,各種類型的都有。

但楊潔曾經到日本NHK電視臺交流,隨口一句話就把人家驚了。

日本同行問,《西遊記》機位角度很多變,你用了幾臺機器?楊潔答:「一臺」。

是啊,我們也想像不到,這麼膾炙人口的《西遊記》,全劇組只有一位攝像,一臺攝像機,全程都是單機拍攝的。

就還這麼一臺攝像機,還又老又破,根本無法準確對焦。

可是那麼多運動鏡頭怎麼拍出來的呢?

好辦啊,在平板三輪車上放上個方桌,桌子上架上把椅子,攝像師坐在椅子上,劇組人員推動三輪車來製造圍移鏡頭。

就這樣西遊記拍了整整6年。

去日本參觀時,楊潔還被領導批評「看他們(日本人)拍得多快」,楊潔馬上回懟了:要是我們有五六臺攝像機,可以拍得比他們還快。

這絕對不是開玩笑的。

《西遊記》拍攝進度慢到什麼程度,平均三個月拍一集,拍到有人懷疑楊潔帶著人遊山玩水。

後來組織派出調查員到劇組跟組,本來是來興師問罪的。

結果調查員一進來就感動到懵了,立馬決定幫忙向上級申請再增撥一臺攝像機。

可惜一直到拍完,那臺攝像機也沒到位……

不過《西遊記》拍得慢,還有一個關鍵原因——選景難。

那麼多神話場景,就靠楊潔帶領團隊,走遍了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拍攝。

那個時代沒有高鐵、飛機,全組人在綠皮火車的哐當哐當聲中走遍全國找景、開拍。

想像一下也覺得幾乎不可能完成。

另一個巨大的問題是不會拍動作場面。

楊潔帶領的攝製組之前沒有功夫片的拍攝經驗,而正如前文說的,《西遊記》幾乎每集都要打,動作設計還好辦,問題是全組人都不懂吊威亞。

楊潔只好和她的丈夫,也就是本劇唯一攝像師王崇秋專門去了趟TVB,學習吊威亞。當時TVB在拍一部金庸劇,他們還跟徐小明導演探討,但時間有限,他們也只簡單地看了幾天,而且沒學到一種關鍵的「瞞天過海」技術,就回來照貓畫虎。

怎麼瞞天過海呢,就是鋼絲要塗成和背景同樣的顏色才看不出來。

因為沒學到這個要點,為了降低視覺影響,劇組只用細鋼絲,結果就是拍起吊威亞這個劇組比成龍電影還驚險。

師徒四個都摔過,六小齡童曾經從四五米的高空中直接摔下來,扮演沙僧的閆懷禮直接摔在了攝像師的身上,攝像師當場暈倒。

所以電視上每一次讓我們驚嘆的騰雲駕霧飛天遁地,背後都是演員冒著生命危險在拍,攝影師冒著被演員摔暈的生命危險在拍。

據說師徒四人每次吊完威亞,都要慶幸自己又活下來了一次,尤其是孫悟空和豬八戒,他倆是吊威亞從頭吊到尾,豬八戒還那麼胖,每次結束後如果無摔傷,都互相擊掌歡慶。

特效什麼的也就算了,還要和那個時代的風俗作戰。

之前說過,這部劇的妖精們,一個比一個漂亮,蜘蛛精甚至需要露出肚臍。在80年代早期,讓十幾二十歲的女演員面對鏡頭這樣拍,那是要熱搜爆到被群嘲的。

幾個演員集體抗議,最後都無效。這些小姑娘有的就在房間裡哭,覺得自己很慘。

還有一件毀童年的事情是——蜘蛛精的肚臍當時看好美對不對,其實是劇組的男生做的肚替。

所有這一切都不是事兒。

最慘的是沒錢。

當時本來準備拍15集就直接結尾,最後楊潔好說歹說,給了兩個選擇:要麼停拍,要麼自己找錢。最終劇組與鐵路十一局達成合作,這才有了86版25集《西遊記》相對完整的呈現,還是忍痛砍掉了5集。

現在回想起來很多場景都很神奇。

比如有一場《三打白骨精》五悟空被唐僧念緊箍咒的戲,當時我一直在想什麼拍攝技術這麼厲害,能拍出這麼暈眩的感覺。

答案是六小齡童自己捂著頭原地打轉,拍攝時讓孫悟空順時針轉,攝像師被人扛著逆時針轉,這樣就有了一種強烈的暈眩效果。

多年以後,當中國電影再也不需要使用這樣的土法特技,又拍出如此趣味盎然的場景了嗎?可是在當時,這個要啥啥沒有的劇組在創造上爆發出極強的顛覆和創造力,他們一個個激情萬丈,不問生死,每個人拿30到70塊不等的工資,就為了拍出一部好劇。

那時候,誰想得到這部劇能重播400多遍,成為無數經典老劇評選的第一啊。

不過要是知道,也就不過如此了,因為他們已經拼盡所有畢生的洪荒之力。

孫悟空每年都有,我們為什麼獨獨忘不了86版《西遊記》

今天我們回看過去。86版《西遊記》之後,我們又看到了很多西遊故事,尤其這幾年,孫悟空每年都有。

可那版就像一條起跑線,依然橫在我們的前方。

一代又一代人給它打分,把它送上神劇的位置。

那些當年痴痴坐在電視機前、邊看邊和小夥伴打成一片的觀眾終於長大。

和劇中的主創們一同老去。

演鐵扇公主的王鳳霞1993年就去世了,享年38歲。

演金池長老的程之,1995年在元宵晚會演出後,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69歲。

飾演車遲國王后的趙麗蓉老師2000年因肺癌去世了,享年72歲。最後一次上晚會,還在逗觀眾笑,想想西遊記算是趙麗蓉老師平生少有的嚴肅演出。

沙僧的扮演者閆懷禮老師於2009年離世,享年73歲。閆懷禮老師去世那天,正好是六小齡童的生日,六小齡童後來用一種特別的方式悼念老友:再也沒過過生日。

到了2015年,飾演彌勒佛的鐵牛也去世 ,享年93歲。從此,世間再無那個愛笑的可愛的彌勒佛了。

2017年,楊潔導演去世了。

如今鄒憶青先生也離世了。

央四套官博國慶前發出了一段視頻。視頻內容是86版《西遊記》師徒四人的扮演者,馬德華,六小齡童,遲重瑞,劉大剛合體為祖國母親慶生。

師徒四人中,六小齡童是年齡最小的,剛滿60歲。而像馬德華和劉大剛先生都已經70多歲了。

他們當年玩命拍劇的時候,整個國家的文化,都處於百廢待興的局面。整部劇看起來,就是很燃,很帶感。

因為整部劇裡,都是滿滿的鬥志,滿滿的正能量。

那個時代的那些人,都是積累了幾十年的才華、能量和壯志,在一部劇中一下釋放出來,所以雖然是神話劇,我們卻可以在幾十年後,看到那個時代一代人的壯志雄心。

鄒憶青是戲曲編劇,楊潔導演之前是拍戲曲片的,中國的戲曲,講究的就是以情動人,用情穿越時空,即使沒錢沒特效,也用想像力把場景拍得繁花似錦。

有些東西可能是過時了,比如現今的觀眾,看到孫悟空被唐僧驅逐,一步三回頭,師傅有難還是毫不猶豫回來救人,放到現在這樣的員工可能難以理解。

但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情。

因為資金緊缺,技術不足,硬體條件差等等原因,只能拍出這樣一個有著很多瑕疵的作品。但技術會過時,人心人情不會。

這就是80年代的獨特魅力。「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他們當年就是 「用當年唐僧取經的精神和毅力完成這部神劇。」

回到西遊故事的開頭。1981年,在文藝部的一個會議上,有過一段對話——

「楊潔,要是讓你把《西遊記》拍成電視劇,你敢不敢接?」

「有錢就敢,為什麼不敢!」

「好!由楊潔來拍《西遊記》!」

那年楊導演已經52歲了,鄒憶青43歲,一群中年編劇,寫出來拍出來的故事,卻像少年。

當時的楊潔並沒有預料到,她要為自己的這句話付出多少努力和艱辛,更不知道,這番艱辛換來的,是多少人童年的快樂。

像這樣的電視劇,這樣的導演、編劇和演員,永遠不會再有了。

「悄悄問聖僧 女兒美不美」 ,30多年過去了,溫故86版西遊的人與事,是那樣的不可思議,又是那樣的理所當然。

今天的影視圈,有誰敢說自己不為名,不為利呢?

而楊潔後來總結86版《西遊記》成功的關鍵,說了一句話:「我們不為名,不為利,因為我們是在搞藝術。」

我們為什麼對86版《西遊記》念念不忘?我沒有更多可以總結的了,這句話就夠。

謝謝有她們的童年。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

這是西遊記的故事,也是一代中國電視人的故事。

「登登等燈,丟丟丟」!鄒憶青先生,謝謝你,下集再會。

相關焦點

  • 86版《西遊記》之後,各種翻拍改編屢屢翻車,而這部卻未毀經典
    30多年前拍的那部《西遊記》是多少人的回憶?86版《西遊記》稱得上是一部曠世奇劇,向經典致敬的翻拍、改編、續集層出不窮。但除了「翻車」還是「翻車」,不說別的,就說《三打白骨精》那一家三口的演技,現在能有幾個演員做到?而那三個演員的名字現在誰還能叫出?
  • 86版《西遊記》劇組要重聚!可惜她卻到不了了……
    全文3642字,閱讀約需7分鐘 今年11月,86版《西遊記》劇組會有一次大聚會。這位一直盼望著和大家聚一聚的大功臣,卻在昨天突然離世。沒和大家說成話,成為了她的遺憾。新京報記者聯繫到該版《西遊記》的攝像師王崇秋,得知今年11月,86版《西遊記》劇組會有一次大聚會。據王崇秋透露,鄒憶青一直想著有機會能和大家聊聊天,卻因她突然離世,成了遺憾。雖然以86版電視劇《西遊記》的編劇為觀眾熟知,但鄒憶青一生供職於中國國家京劇院,本職工作是戲曲劇本創作,並在該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86版西遊記去世演員名單完整介紹 西遊記已故演員群像曝光
    提起西遊記,最不能忘記的便是1986年版的《西遊記》!近日,一則86版《西遊記》導演楊潔逝世的消息傳開,又讓網友們開始追憶86版《西遊記》。西遊記播出30年共有15位演員去世!那麼《西遊記》至今已去世的明星到底有哪些呢?
  • 日本《西遊記》魔改火了,央視「重拍」,86版為《西遊記》正名
    當時楊潔導演就接下來這部劇,同時還有大家所熟知的《紅樓夢》幾乎也是同時開拍。那麼為什麼央視會主動要求拍攝兩本名著呢?原因很多,其中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受到了1978年日本《西遊記》的刺激。,所以不被人們接受,這部電影現在被收藏在博物館裡。
  • 還記得86版《西遊記》裡的彌勒佛嗎,病逝於三年前的今天
    86版《西遊記》也叫央視版《西遊記》,改編自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的同名文學古典名著《西遊記》。而在86版央視電視劇《西遊記》中,除了師徒四人作為主角,也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刻畫,其中雖然只在其中出現過幾次的彌勒佛就是其中之一。鐵牛(1922~2015.3.5),原名楊錫業,山東掖縣人,中國著名電影演員。1946年參加新四軍,後進山東軍區文工團任團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曾任中共上海電影演員劇團支部書記、副團長。
  • 歷史劇領銜國產「9分神劇」,數量已達86部,完勝日、韓劇
    中國電視劇40年風云:「9分神劇」達86部 完勝日、韓劇毫無疑問,豆瓣評分在9分以上(含9.0分)的電視劇屬美劇最多,達到175部,包括對比來看,其實國產劇優秀之作太多太多,只是我們很少去發現而已。
  • 為什麼86版西遊記沒有進軍好萊塢,《大話西遊》卻在西方很火?
    相信86版西遊記,大家多多少少都看到過,基本是出生在新世紀的影迷們,也對,這版西遊記了如指長——因為這個版本的西遊記太著名了,許多人直接將86版西遊記成為經典版的西遊記。當然,這只是在國內的景象,然而在國外這幾部西遊記就受到了不同的待遇。86版西遊記被翻譯成英文版,在幾個歐洲國家的數據就不太理想,也沒有進軍過好萊塢。而《大話西遊》很受西方觀眾的歡迎。北京時間3月30日,從華語影視劇在西方的播放率來看,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大話西遊》榜上有名,但是86版西遊記總是很少被國外的觀眾們提起。
  • 原來《西遊記》原著真的很嚇人,我們都被86版西遊記騙了?
    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西遊記》原著的確嚇人,其中很多情節不適合小孩子觀看,而86版央視《西遊記》跟原著的出入比較大,很多地方都進行了改編,這並不算騙我們,只是剖除了一些內涵,閹割了一部分內容,讓它變得通俗易懂、老少鹹宜。
  • 日本78版《西遊記》走紅,「逼迫」央視投拍86版《西遊記》
    很多人都以為日本1978版《西遊記》是全世界第一部西遊記電視劇,實際上在那之前的日本也有其他五六個版本,只是不那麼出名而已。因此這部《西遊記》絕不是世界上第一部《西遊記》電視劇。至於《西遊記》電影,我國早在1927年就拍了西遊記題材的《盤絲洞》。
  • 20年後,童年陰影《西遊記後傳》從鬼畜鼻祖成豆瓣評分7.8神劇
    這部劇就是2000年開播的古裝歷史神話劇《西遊記後傳》,雖說它改編自吳承恩所著古典小說《西遊記》,但是劇情和吳承恩的名著相差太大。在這部劇裡,唐僧會使用武功教訓人,武力值竟不輸小白龍,而孫悟空變得一點不機靈調皮,我們印象中的孫猴子應該是個多動症,可是該劇的猴子居然面部和脖子都顯得僵硬,就像是被無形的套子箍住了似的。
  • 86版西遊記中的老演員,很多已經去世了,你還記得幾個?
    86版西遊記中的老演員,很多已經去世了,你還記得幾個?86版的西遊記想必都是大家的童年記憶吧,許多小夥伴在小時候都是一放學就等著看孫悟空,更是模仿著電視劇中的動作場景。《西遊記》更是在每次暑假都會重播,當年播出的這一檔電視劇可謂是達到了萬人空巷的場景,就連不少國外的人都是看過的,給大家帶來的回憶也不只是一部電視劇而已,更是大家的童年。當年演員們吃苦耐勞,條件雖然艱苦但是依舊不放棄,但是到了現在86版西遊記中也已經有很多老演員們已經去世了,讓人不免嘆息,不知道現在大家還記得幾個當中的角色呢?
  • 86版「白骨精」楊春霞,拍完絕口不提西遊記,此生再不見導演楊潔
    86版「白骨精」楊春霞,拍完絕口不提西遊記,此生再不見導演楊潔 《西遊記》幾乎伴隨了80--90後整個童年。 在那個時候只要到了暑假打開電視機就會不斷播放著這部經典之作,直到現在依舊還有很多劇中角色的面具,儘管經過了很多年,依舊是觀眾百看不厭的畫面。
  • 86版《西遊記》逝去的演員
    86版《西遊記》逝去的演員86年版《西遊記》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時至今日,每到寒暑假,還是會重播。可是當年參與塑造這一經典的演員們,有的卻是神遊天國了。程之在86版《西遊記》中飾演金池長老程之,男,(1926年2月3日-1995年2月14日),中國著名演員,原名程會春,1986年,在央視《西遊記》中飾演金池長老,贏得華人觀眾一致好評。1995年2月14日,在元宵晚會演出後,因心肌梗塞猝死。
  • 86版《西遊記》背後的故事,讓人淚目
    1986年,《西遊記》在央視一套播出後,就引發了萬人空巷的追劇熱潮,時至今日,該劇播出整整34年,播放了不下2000多次,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 雖然這34年以來,出現了各種版本的《西遊記》,但很多只是曇花一現,完全和86版的《西遊記》無法比。
  • 盤點西遊記45個版本 86版最經典 最早一部竟在1927年
    每年暑假,不出意外,許多電視臺都在播放著一遍又一遍的86年版《西遊記》,從第一次播出到現在,已經足足過了32個年頭了。在我們記憶中,86年版《西遊記》就是我們最早看的西遊記,然而它卻不是最老的版本,最老的版本竟然在1927年就出現了,下面我們來盤點下《西遊記》的45個版本。
  • 86版《西遊記》片尾為何會出現鐵道部字樣?真相令人心酸!
    86版楊潔導演的《西遊記》真的是無數人心目中的經典,雖然距今已經三十多年過去了,但是還是有無數人會每年都重溫這部劇,這部劇也伴隨了很多人的童年長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這樣一個細節呢?中央電視臺是拍攝和播出單位,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是製片單位,那麼鐵道部為什麼會在其中呢?其實真相還是很令人心酸的,當初若不是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也許現在我們就看不到今天的25集《西遊記》了!
  • 86版《西遊記》距今32年,已有14位演員故去,鐵扇公主最可惜
    86版《西遊記》,相信有很多人都是有看過的,這個版本的非常的經典,雖然是有多次的重複播出,但收視率依然很高。而這部劇一轉眼距播出以來已經有32年了。已有14位演員故去,鐵扇公主最令人可惜,86版《西遊記》特效做的一般,很多道具都很假,但是這部劇就是這麼受觀眾喜愛,因為精湛的演技和那回不去的童年時光。1986年《西遊記》播出,距今已經32年了,時間彈指一揮,過得真的很快。沙僧,在劇中是一個非常憨厚老實,勤勤懇懇的樣子。而沙僧的飾演者閆懷禮把這個角色塑造得非常的好,也是因為這個角色讓閆懷禮走紅了。
  • 86版西遊記人物淺析(終)
    與87版紅樓夢不同,86版西遊記人物更加繁雜,妖魔鬼怪、牛鬼蛇神不計其數,前面幾期只能稍微簡單地點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那麼這期也是選取個人覺得有必要絮叨的幾個人物。當然,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筆者所寫也只僅供參考。
  • 日本78版《西遊記》糟蹋經典,86版才是經典,楊潔:不為名不為利
    說起86版《西遊記》可以說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經典,從播出到現在30多年來獲獎無數,造就了 89.4% 的收視率神話,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但是日本版的《西遊記》可以說是非常的雷人,引進中國之後,隨後的時候就停播了,因為改的是面目全非,甚至是惡意解讀,所以這個時候央視找到了楊潔,拍攝出屬於自己的西遊文化,在1982年,《西遊記》劇組成立,這部電視劇拍攝出來是非常的艱苦。78年日本版的西遊記甚至是有點惡俗,首先是要雷人就有多雷人。
  • 西遊記再三的翻拍改編,可能新奇,但都超越不了86版的經典
    小編的童年除了86版的西遊記,大約印象深刻的就是TVB拍的西遊美猴王系列的電視劇了,第一部由張衛健領銜主演,第二部由陳浩民領銜主演,算是演孫悟空裡比較帥氣的了。這部《西遊記》的主題曲跟插曲是由張衛健演唱,節奏分明,配合著劇情也都很引人入勝。而這般孫悟空更人性化,也更英氣凜然,比起模仿六小齡童先生扮演的孫悟空,更加有了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