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巷到酒吧一條街,尷尬化龍池

2020-12-24 瀟湘晨報數字報

    酒吧鄰居難抵深夜喧鬧;酒吧經營者亦頭痛於胡亂上漲的房租

    6月6日晚10點左右,居住在化龍池巷60多年的王爹爹望著巷子裡來來往往的各式人群,嘟囔了一句「災民!」他將自己視為居住在災區的人。旁邊的熊先生解釋說,自從酒吧興起以來,每晚吵得人睡不著覺,鄰裡們撥打了不知道多少次110:「派出所來人只會喊酒吧控制音量,僅此而已,人一走,又恢復老樣子。」

    化龍池所有的房子都是當年的民居,當然也包括麻石路面兩旁被改裝成的酒吧。許多仍住人的民居與酒吧吧檯、投影儀、飲料陳列櫃僅一牆之隔。80後酒吧的老闆馬大力算是這條街上新來的業主,他的酒吧剛開2個月,酒吧二樓,一牆之隔就是住戶的家。「我去看過,他們家的床頭正對著的就是我們這邊。」作為一個新人,他小心地詢問鄰居對自家酒吧音量的看法,得到「淡定」的答覆:「也不吵啊,再說這麼多年,我們都習慣了。」

    像這樣的酒吧鄰居,化龍池方圓200米範圍內不少於200戶,主要分布在崇善裡、仁路裡等小巷內。張姓兩兄妹居住在這裡超過60年了,張阿姨說,經常半夜有泡吧的年輕人坐在她家門口打電話、吵架、遍地嘔吐物,她要是說他們兩句,對方會頂回一句「又沒在你屋裡」。

    居民們也會向社區進行投訴。6月5日凌晨2時40分,某家酒吧的音箱還在熱烈地播放,住在邊上的吳大娭毑實在撐不住了,就向社區發出了一封投訴。這種類似的投訴,社區主任陳戎說頻率不定,「不好統計」:「但至少一個禮拜就會有一起吧。」面對投訴,陳戎也感到頭痛,他要聯繫被投訴酒吧的負責人進行調解,調解不利時也帶上派出所,「那就是強制手段了。」陳戎說,他還是希望酒吧自身能夠建立起制度進行規範。

    畢竟,酒吧經營者與居民們的矛盾,並不只是在音量投訴上。當化龍池社區主任,被調走,又回來,前後近三年,陳戎是希望這裡得到一些改變的:「以前這裡的居民很多都是低保戶,他們把自己的屋租出去之後,有了收入,就不是低保了。」至2012年,化龍池巷取消低保戶19戶。許多人賺了些錢。

    在2008年酒吧文化街建設之初,臨街鋪面的月租大約是1000元到6000元不等,隨著越來越多的經營戶的加入,房東也將租金上漲至10000元到15000元或更高,「甚至有少數房東不遵守合同約定」,強行加租。居民和經營者之間的矛盾,似乎從那時就已開始。

    另一方面,化龍池巷的舊房建築有的甚至要追溯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房屋結構陳舊。而租下房屋的酒吧經營者在改造時,也會出現無圖紙、無施工資質的任意改造,對房屋安全產生隱患。這些舊房屋,從消防考慮,幾不具備經營場所資質,因此,至今化龍池44家(含3家已停業轉讓)酒吧,沒有一家是有經營許可證的。

    清吧變鬧吧,44家酒吧的無序狀態,讓這條街越來越疲憊

    曾經的商住矛盾、酒吧之間的競爭、無序經營,使得化龍池近幾年的生意越來越差。陳戎說:「最初我們想把這裡變成清吧一條街,但是你看現在,你從街頭走進來,音量大得要死,還有拉客的、流竄的攤販、喝酒鬧事的人……清吧變鬧吧。」酷夏的時候更讓白天在這裡工作的人難受,一夜歡騰遺留下嘔吐物、垃圾發酵的氣味,讓陳戎感到反胃。有時候他也會抱怨,說化龍池還不如叫化糞池。

    李雲龍的外號叫「老虎」,他的K2酒吧在化龍池巷開了5年,算是現在化龍池做得生意最好的酒吧了,從周一到周日,不論是否假日,120平米大小的酒吧,客人基本都能夠坐滿。相比許多這條街上的酒吧而言,它已不用考慮「活下去」的問題了。但「老虎」很早就不再願意到化龍池去了,採訪的當晚,他特意開車到化龍池巷口接我,再轉到白沙路上的別家店裡:「我現在只有周一下午會去一下店裡。」

    理由,一時很難說清。「以前,我做戶外,後來戶外不做了,想起這麼多朋友還是要有個地方聚,就在這開了這家酒吧。」「老虎」從酒吧的開始說起,說花上百萬成本建設它,說到花高價請本地的民謠歌手駐唱,店裡12個員工,每個吧少專門負責兩個臺,再到現在「可能我們K2坐滿了之後別人店裡才會有生意」,「這是他們(其他酒吧老闆)跟我開玩笑說的啊。」「老虎」特別補充說。

    但關於「一周就下午去店裡一次」,「老虎」一開始解釋說自己有別的事情,可能是到了後來,他發現化龍池這條街上的酒吧越開越多(「我們那時候應該是有20來家左右」,現在44家),競爭激烈,沿街拉客的人也變多了,這種感覺讓他覺得很不好。

    「現在新開的酒吧老闆都是些年輕人,跟我們不一樣,有時候你找他溝通,他覺得很無所謂。」70年生人的「老虎」說,最初的一批酒吧老闆,大都是70後或85前,經營酒吧的方式和手段跟現在很不一樣。酒吧拉客,讓他覺得改變了「清吧」應有的氛圍。同時,越來越多的酒吧存在也加劇了商家與住家的矛盾,垃圾也產生得更多。當然,還有因為經營,需要長期浸泡在酒吧環境下,產生的疲憊。

    即使疲憊,和許多酒吧經營者一樣,「老虎」還在堅持。但有些則是出於不得不如此。「騎虎難下,」「老虎」說,即使是現在最小的沿街門面,轉讓費也是上十萬了,「很多人都覺得這裡做酒吧生意好,而且利潤高,你高價轉下了這個門面,為了收回成本,難道會去做別的嗎?」事實上,並不是每家酒吧都在賺錢。

    化龍池已經是長沙的一張名片,「別人真來了,看到的不是這個樣子」,又該怎麼辦?

    相對2008至2010年化龍池酒吧最紅火的幾年,所有的酒吧業主都感覺到生意變差了。6月6日,一個沒有節日的周五,晚8點40分至8點50分,10分鐘內,從化龍池靠人民路巷口進入99人,出去14人,此時的酒吧街剛剛開始進客,人數並不算多。

    我和弦歌酒吧的老闆鄧超做了一個估算,41家酒吧,按平均每家酒吧10張臺、每張臺坐4人計算,是1600餘位,按照當時的人流量,坐滿這1600張椅子大約需要2個半小時,而這2個半小時,也正好是9點至11點左右通常酒吧進客的尖峰時段。

    也就是說,目前化龍池一個周五的客流量,是基本可以滿足這些酒吧經營者的。「別人店裡我不好說,但就我們店裡來看,跟前兩年相比,大概還保有原先80%的客流量。」鄧超說,即便如此,酒水的銷售價格在整條街基本沒漲過,但成本卻一直在漲,這也是化龍池的酒吧生意比以前差的原因之一。

    6月4日,化龍池酒吧商會成立,而在許多年前,它已經成立過一次了。會議由目前41家酒吧的老闆或代表,選舉了K2酒吧的「老虎」李雲龍為會長,社區主任陳戎為秘書長,另6家酒吧老闆為副會長。「以前是成立過一次,但是以前的許多酒吧關門、酒吧老闆也離開了,而且之前商會其實也沒有起到什麼作用。」「老虎」說,他們希望在最近一次政府明確提出化龍池不會拆遷的這個時機,團結起來以解決化龍池面臨的許多問題。

    作為日常的消防、衛生維護,100多人的社區居民組成的志願者隊伍早就有了。陳戎說,他希望有了商會之後的化龍池能對酒吧制定規則,統一申請相關證照,用更加規範的手段改善無序經營的狀態。

    對這條街上的所有人而言,這些似乎都是好事。VV酒吧的老闆說,以前在店外擺桌子是大家都會做的事:「我們就4張桌,對面的後窗有6張,K2是20張,既然『老虎』帶頭說不再搞了,那我們自然也同意;不然像現在這種狀態,再持續半年,這裡真的會做爛了去。」除此之外,0點停止唱歌,2點原則上停止營業等規定也開始試行。

    商會開會的第二天,「老虎」說到了一件不知是應該驕傲還是丟臉的事。他說在去泰國的飛機上,都能看到長沙化龍池的介紹。「別人真來了,看到的不是這個樣子啊。」「老虎」說,他害怕這樣。化龍池已經是長沙的一張名片了,但怎樣讓它名副其實,還有很多路要走。

相關焦點

  • 長沙化龍池:從民巷到酒吧一條街
    國內統一刊號:CN43-0057 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長沙化龍池
  • 重走「麻石巷」:長沙酒吧一條街「化龍池」的白天原來是這樣的
    化龍池原名玉帶街,是長沙僅存的幾條麻石路面的老街之一。據說化龍池一帶原本是老長沙善化縣的縣城,善化縣從北宋開始就已存在,因此化龍池也是歷史悠久的老街。但是現在一提起化龍池,很多長沙人腦海裡會馬上想到 「酒吧一條街」。
  • 長沙開展「三考」靜音行動 化龍池酒吧街請靜一靜
    昨晚,由環保、城管、公安等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組,發現化龍池酒吧一條街的噪音遠高於50分貝的標準,遂對此地噪音汙染情況進行了整治。均為陳飛 攝   本報訊(記者 彭瑋蔚)「你好,現在是高考特護期,請將酒吧的喇叭音量調小。」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高中學業考試如約而至。昨晚,長沙環保、教育、公安、文廣新、城管、工商等部門,在內五區開展全市「三考」靜音聯合專項執法行動。記者跟隨執法人員來到化龍池酒吧一條街,發現現場張貼了嚴格控制噪音的通知,但很多酒吧依然我行我素,製造了大量噪音。
  • 重走「麻石巷」!「長沙酒吧一條街」化龍池的白天原來是這樣的
    化龍池原名玉帶街,是長沙僅存的幾條麻石路面的老街之一。據說化龍池一帶原本是老長沙善化縣的縣城,善化縣從北宋開始就已存在,因此化龍池也是歷史悠久的老街。但是現在一提起化龍池,很多長沙人腦海裡會馬上想到 「酒吧一條街」。 它的主道雖然長不足200米、寬不過5米,卻有30多家酒吧。
  • 長沙化龍池酒吧一條街噪音長期擾民 環保局回應
    華聲在線10月9日訊 (記者 熊陽浩)近日,家住長沙化龍池的熊先生向華聲在線投訴直通車欄目發帖投訴稱,化龍池酒吧噪音擾民,附近居民不能正常休息,但卻一直得不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和解決。  投訴:一年365天噪音不停 各執法部門互踢皮球  10月7日,熊先生在華聲在線投訴直通車欄目發帖投訴化龍池噪音擾民的問題。他告訴記者,整條酒吧街開始熱鬧起來是晚上八點左右,但每天從吃晚飯時開始,化龍池各酒吧就開門放音樂,聲音很大。「酒吧的服務員開門後一邊吃晚飯一邊放音樂,聲音太大了,我連看個新聞都看不了。」
  • 長沙酒吧街"大撤退" 化龍池生意敵不過菸酒攤
    而昔日繁華的長沙酒吧,關門的關門,轉行的轉行。  大家管這清冷的經濟蕭條現象叫「經濟寒冬」,可寒冬從何而來?它多久會走?在這「冰冷」的環境下,咱們該怎麼辦?  省社會主義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肖衛說,冬天可能還有一段時間,但春天一定會到來。  酒吧一條街、化龍池、太平街,長沙大大小小酒吧不下百家。
  • 老長沙丨酒吧一條街「化龍池」原來這麼來的,改造後現在成這樣
    化龍池,是長沙的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湘江東岸的天心區古城區。化龍池原名玉帶街,是長沙僅存的幾條麻石路面的老街之一。據說化龍池一帶原本是老長沙善化縣的縣城,善化縣從北宋開始就已存在,因此化龍池也是歷史悠久的老街。
  • 化龍池酒吧扎堆同質化 客源少多家酒吧要轉讓
    2007年11月,一家由茶樓演變而來的酒吧成為化龍池的第一個吃螃蟹者,當時的化龍池雖然也有青石板路、木樓和青磚灰瓦,走在路上能體味到明清遺風,可是和一旁的黃興路步行街相比,仍然頗為寂靜,可謂「左手繁華、右手寂寞」。
  • 長沙的古建築-6 白果園 化龍池
          化龍池舊名玉帶街、鰲背街,南起大古道巷,北止人民西路(原織機街),為長沙僅存的4條麻石路之一。麻石鋪設方法與潮宗街、金線街稍有不同。兩側直鋪,中央亦直鋪一道麻石,將街面一分為二,左右則為橫排麻石,南北走向。街道彎曲,呈S形,很有特色。「玉帶」實為古長沙「八大公溝」之一。
  • 高考前長沙芙蓉區專項整治 讓化龍池酒吧街「調小音量」
    紅網專題:2014湖南高考  紅網芙蓉站6月6日訊(通訊員 徐東)6月5日晚,芙蓉區環保局聯合教育、公安、文廣新、城管、工商等部門對芙蓉轄區化龍池酒吧街噪聲擾民問題進行專項執法行動
  • 化龍池善化縣學宮
    化龍池善化縣學宮善化縣學宮正門位於長沙市今芙蓉區化龍池。芙蓉區東文廟坪亦系善化縣學宮留下的街名,尚存南面一截圍牆和一扇拱門,門曰「出入是門」。「出入是門」語出《孟子·萬章》:「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東文廟坪之西靠化龍池一側又存善化縣學宮照壁一堵。善化縣學宮原在城南興仁坊,後多次遷移,明嘉靖四十年(1561)改遷今地。
  • 中國六十年紀行-57 化龍池 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陳列館
    >      化龍池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湘江東岸天心區古城區,緊鄰長沙黃興南路步行商業街,南起大古道巷,北止織機街。全長203米,至今保留麻石路面,是長沙目前僅存的4條麻石街之一。     化龍池原名「玉帶街」,「玉帶」實為古長沙「八大公溝」之一。化龍池東側便是古善化縣學宮所在地。化龍池東側至今殘存一段學宮青磚照牆,長約5米,高約3米,牆基凸出的須彌座較為完整地留存了下來。  麻石鋪設方法與潮宗街、金線街稍有不同。
  • 長沙被人遺忘的古街,比太平街更有名,如今卻成了清吧一條街
    整條街採用的是麻石鋪就,或許也只有這個才能顯示這是一條老街吧。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何紹基的故居也在此街。再後來,進塌之處變成了一口小池塘,人們為紀念學徒夫妻倆勇鬥孽龍,就把這個小池塘叫「化龍池」;後來小池塘也消失了,但是由「玉帶街」改成的「化龍池」卻一直流傳至今。
  • 一曲民謠一杯酒 相約長沙「後海」化龍池
    這便是,化龍池。化龍池原名「玉帶街」,南起大古道巷,北止人民西路,至今保留麻石路面,長300米,寬4.4米,修建於清末,其歷史可追溯至南宋時期,是長沙市僅存的4條古麻石街巷之一,也是非常長的一條。如今這裡已成為全國知名的酒吧一條街,現有清吧39家,相比較長沙夜店之王的解放西路,化龍池被稱為長沙「後海」。巷子兩旁的酒吧鱗次櫛比,門面各有特色,而麻石鋪著的路面,向人們低語訴說著滄桑歷史……目前,化龍池酒吧街門店(酒吧、餐飲)己全部營業,店家紛紛推出了各種優惠活動,入夏日暖,正是大家享受長沙夜生活的最佳時機。
  • 一條只有老貴陽人才知道的「酒吧街」!巷小情調多!
    這個侷促但美好的小巷子,容納著這個城市無數的夜歸人……一、找尋貴陽最具文藝情懷的酒吧街從虎門巷走進餘家巷,會看到一排白色的小房子,一排房子看上去極其文藝小清新,這些文藝小清新的房子,便是貴陽最具情懷的小酒館。二、貴陽最具生活氣的「酒吧街」—— 餘家巷雖然布滿了小酒館,但這裡給人感覺像極了早年北京那些還不起眼的胡同。
  • 東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最初並非東西貫通,西交民巷明初還有河水
    調整之後,金代閘河的河道比金代早期金口河河道偏南200米左右,到如今的西交民巷北。至此,我們不妨做出一個大膽的判斷:金代閘河的河道向南偏移至如今的西交民巷、毛主席紀念堂南、東交民巷、北京火車站南一線。東交民巷本身彎曲不直的走向也頗能說明問題。元初金口河正是在金代閘河的基礎上形成的,使用了同一河道。
  • 漫步在東交民巷,找尋歷史的痕跡
    在近代,這裡曾是著名的使館區,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先後有英國、法國、美國、俄國、日本、德國、比利時等國在東交民巷設立使館,並將東交民巷更名為使館街。1949年以後東交民巷仍被作為使館區,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館都遷往朝陽門外三裡屯一帶的館區。東交民巷是北京市文物保護街區,道路兩旁的西洋建築還在向過往的人訴說著曾經的歷史。
  • 獨具北京特色的免費景點,街巷胡同、四合院,美食酒吧一條街!
    獨具北京特色的免費景點,街巷胡同、四合院,美食酒吧一條街!外地遊客到北京旅遊,首選的一定會是天安門、故宮、長城、圓明園等著名旅遊景點。北京後海風光後海屬於什剎海的一部分,這裡集中了最具老北京特色的四合院,如人文歷史豐富的南鑼鼓巷,大小金絲胡同、鴉兒胡同、菸袋斜街、銀錠橋、護國寺小吃一條街等,不過最吸引年輕人的莫過於夜晚燈紅酒綠的後海酒吧一條街。
  • 長沙酒吧將傳統庭院文化元素和近代公館元素,與酒吧文化進行結合
    從空間上考察長沙酒吧文化的本土化,本土文化在空間設計上的植入是其重要特徵。長沙別稱「楚漢名城」,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使得各種文化在本土化過程中都不會遇到文化融合時的「素材缺乏」障礙。酒吧文化自進入長沙開始,酒吧內部空間設計上努力融合地方文化元素,始終是大趨勢,在部分長沙酒吧中,地方文化元素甚至成為了整個酒吧的文化主題。
  • 福清首批改造12條街巷:一巷一景觀,一街一文化
    昨日,福清市民陳梅看著改造後的官驛巷,發出這般感慨。  年初以來,福清市借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契機,在老城區開展「一巷一景觀」行動,既留住「老味道」,又煥發新活力。  一巷一景觀老城區展新顏  「現在上學的路很新穎、美觀,有點『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