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帶動超1.1億單農貨上行,這僅是參加農貨節大促活動2萬商家的銷售單量。南方的水果,北方的大米等糧食,成為非常鮮明的當季農產特色」,8月26日,隨著拼多多「農貨節」落下帷幕,平臺農貨熱銷排行榜新鮮出爐。在拼多多「農貨節」堅果小吃類熱銷排行榜中,來自湖南長沙的豆乾就拔得了頭籌。湖南全省的銷售訂單量和銷售訂單金額均列全國前十名。
據其介紹,超一線及一線城市農特產品消費高達近四成,從省域消費角度來看,廣東排名第一,長三角的浙江、江蘇緊隨其後,上海以一市之力,也躋身前四。「讓人頗感驚喜的是,河南、河北、四川、山東等偏中部省份也位列前八,一方面都是人口大省,另外產業轉移與升級帶動的收入增加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拼多多8月21日財報顯示,其年度活躍用戶已達4.83億,幾乎一半全國網購用戶在拼多多上購物。
堅果小吃:長沙豆乾鴨脖上榜,原生態綠色產品受歡迎
湖南長沙是有名的小吃之都,這裡除了有臭豆腐,還有各種令人慾罷不能的豆乾和鴨脖。在拼多多「農貨節」堅果小吃類熱銷排行榜中,來自湖南長沙的豆乾就拔得了頭籌,鴨脖位列第四。這類產品大多都是小袋獨立包裝,在經濟便捷的同時,正好滿足了消費者充飢又解饞的需求。
新疆位於歐亞大陸中心,四面環山,白天日照充足,夜晚降溫明顯,不僅種出的瓜果香甜可口,製作的堅果乾貨也是一絕。新疆吐魯番的葡萄乾、若羌的紅棗、以及新疆核桃這次也都榜上有名,葡萄乾營養豐富,紅棗益氣補血,核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這些產品能幫助消費者在學習工作之餘,迅速補充營養。
除了葡萄乾、紅棗、核桃,還有花生、海苔等原生態綠色產品也都紛紛上榜,在此次「農貨節」中大放異彩,反映出越來越多農產區開始在拼多多直接銷售,平臺已成為這些原生態產品走出地方、走向全國的高速通道;同時也說明,大眾的消費觀念正在向天然、綠色、健康的方向積極轉變。
此外,作為各自地域極具特色的代表性產品,雲南鮮花餅和福建糕點這次也登上了榜單,分別處在第九和第十位。
拼多多「農貨節」堅果小吃類熱銷排行榜,湖南長沙的豆乾稱王。
在拼多多「農貨節」眾多的產品中,寧夏中寧的枸杞因為顆粒飽滿、衝泡方便、價格實惠,深受消費者青睞,以突破百萬的銷售額取得了該品類熱銷排行榜的第一名。而在購買枸杞的消費者中,有80%左右在35歲以下。阿膠被譽為「補血上品」,具有豐富的藥用價值,主產地就在山東東阿。活動期間,山東東阿的阿膠排名第二。湖南湘潭蓮子榜上有名。
拼多多「農貨節」保健滋補類熱銷排行榜,枸杞類產品佔有兩席。
萬人團遭瘋搶,還沒起床就被「秒光」
△農貨節期間,廣西海鴨蛋、東北大米、寧夏枸杞、湖南零食大禮包、廣東月餅、貴州紅心獼猴桃,四川會理石榴、廣西百香果、大閘蟹等多個萬人團遭瘋搶,頻頻售罄。
「拼的模式可以短時間大量歸集訂單,使得平臺新農人商家能現摘現分揀,產地直發。由於極致壓縮中間環節,不僅更便宜,也往往更新鮮」,拼多多農貨節負責人介紹,8月21日的Q2財報電話會上,創始人兼CEO黃崢公布正在開發「新物流」平臺,將通過包括AI路線規劃、物聯網設備、自動化倉儲風險管控、實時定位等技術,進一步優化物流行業整體效率。「目前,拼多多正聯合物流生態的合作夥伴,嘗試對農產品物流與普通包裹做區分」,黃崢透露。
「農產品本身是特別時令化的,以前都是家庭主婦或老人家起早去超市『買新鮮的』,現在變成了年輕人熬夜『拼新鮮的』,農產消費也正深度融入信息化的新節奏」,拼多多農貨節負責人說。
據悉,這次農貨節,拼多多平臺大規模出現單筆大額訂單,湖南安化黑茶、福建金駿眉茶葉與蜜柚、四川獼猴桃、陝西嘎啦果與黑布林、遼寧海產品、河南山藥、雲南石榴、新疆大棗、廣東月餅等,批髮式訂單屢見不鮮。「我們主要是2C的業務,但因為領先的分布式AI技術與拼購等創新的商業模式,使平臺運營成本相對低很多,這產生了很大的價格優勢,2B的業務也在迅猛增長」,拼多多農貨節負責人分析。
一線城市訂單佔四成,中產「時尚農產」興起
△農貨節期間,北京的何欣幾乎「秒殺」了每一個「萬人團」,其中兩單是「活甲魚」和「大閘蟹」,「我不是拿來吃的,想養養看」,她說。
農貨節期間, 「百香果的訂單超過一半來自北上廣深。這次一線城市的農產訂單佔到了4成,廣東訂單從第一天起就保持第一,呈一條明顯的增長曲線,22日之後增幅更為陡峭」,據拼多多農貨節負責人介紹,江蘇的消費總額雖略少於廣東,但趨勢類似,「22號後的日銷售額即超越浙江,一直保持在全國第二,僅有2000多萬人口的上海展現了強大的農貨消費力,全國排名第四」。
拼多多創始人兼 CEO 黃崢在 Q2 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今年1月,拼多多平臺一二線城市用戶的GMV佔比為37%,6月即提升至48%。618期間,農產品訂單中來自一二線城市的佔7成。「此次農貨節顯示,來自一二線城市的訂單量還在增加」,拼多多農貨節負責人說。
上行「南果北糧」,新電商助力「新農業」
拼多多新出爐的農貨熱銷榜顯示,作為國內最靠前的水果大省,陝西和四川的果類佔據了「水果生鮮榜」的半壁江山;而糧食主產區之一的東北,則是在「糧油衝飲榜」中獨佔三席。來自黑龍江的大米、吉林四平的黑玉米和遼寧盤錦蟹田米就佔得三席,且都排名靠前。其中,消費者對東北大米的復購率高達35%。排行榜鮮明反映出全國約500個農產區「南果北糧」的產品特徵。
「2018年拼多多的農產品上行了653億元,但上線農貨節,我們主要不是為了GMV,因為拼多多在三大電商平臺中是惟一做農產品起家的,從終端的購買與交付、中間的物流、到前端的種植生產,拼多多有更大的責任去主動參與探索一條適合中國的新農業之路」,拼多多新農業事業部高級總監東原說。
8月14日農貨節當天,廣西北海海鴨蛋的「萬人團」活動,10枚經過醃製、烘烤加工的海鴨蛋僅售13.1元,16000件海鴨蛋剛過中午就被搶購一空。商家的拼多多店鋪海鴨蛋日銷量已達30萬枚,累計銷量突破3000萬枚,其中大部分銷往東北和西北地區。在平臺持續穩定訂單的推動下,商家還參股了當地最大的幾家海鴨蛋製作工廠,開始「由商及工」,往行業上遊發展。
△創立以來,拼多多成功地將百香果、雪蓮果等多款小眾水果變身「國民水果」。此次農貨節,繼續助力六盤水高原山地特色農業、廣西海鴨蛋產業等新農業的發展。貴州六盤水這對雙胞胎兄弟手捧的紅心獼猴桃,在拼多多上7分鐘售出超3萬枚。
據拼多多農貨節負責人介紹,創立以來,拼多多成功地將百香果、雪蓮果等多款小眾水果變身「國民水果」,「人參果這次又大賣,從趨勢看,它有成為新國民水果的潛力」。通過分布式AI對消費者的理解,百香果、雪蓮果、人參果等原本不為人知的小眾水果,被主動呈現在系統判定的潛在消費人群面前,後者通過「拼單」的方式迅速擴大需求量,從而帶動產業實現快速增長。
[責編:周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