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縫裡種出金瓜蛋 高出市價4倍

2020-12-14 不正經蜀黍

甘肅景泰縣地處黃土高原與騰格里沙漠過渡地帶,屬溫帶乾旱型大陸氣候。特殊的地理氣候,使景泰縣十年九旱,戈壁荒灘上一年四季飛沙走石,當地農民充分發揮勞苦大眾的智慧,從附近的老爺山上拉來石頭鋪在戈壁上,從石頭縫裡竟然種出了金燦燦的小金瓜,成片的大西瓜,飽滿的谷穗,以及小麥、向日葵等農作物。

大小石塊緊密有致的鋪在戈壁上,這樣的石頭縫裡,竟然種出了莊稼、蔬菜、水果,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石塊有的比瓜都大,行走在其間,走路都是問題。當地農民說,夏天太陽一曬,石頭燙的不行。這樣惡劣的環境,這些金瓜、西瓜和農作物,如何長大的呢?

人類為了生存,其智慧令人驚嘆。當地人摸索出了一套旱地種瓜的方法。即在戈壁上壓石塊,白天防止水分蒸發,夜間水分遇冷凝凝聚成水滴通過石塊下滲,如此一來,石塊變成了蓄水、保墒、保溫的寶物。大小錯落的石塊,給施肥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當地農民索性不給農作物施肥,任它們自由成長。環境的劣勢,讓荒涼的戈壁灘,竟然長出了飽受市場歡迎的「金瓜蛋」。

長在石頭地裡的金瓜,比我們日常所見要小很多。戈壁灘日照時間長,小金瓜種植過程不使用任何肥料,屬於綠色無公害食物,口味極佳。市面上一斤普通的金瓜賣8毛錢,而石頭縫裡的小金瓜賣3.5元,是市價的4倍之多,真是十足的「金瓜蛋」。

這樣的「金瓜蛋」,在人們越來越注重食品安全的今天,在市面上十分走俏。當地有公司看到了商機,利用「公司+農戶」的機制,承包了5400畝戈壁灘地。他們與263戶殘疾戶、300多戶精準扶貧戶合作,充分發掘剩餘勞動力,一起將當地的綠色無公害食品做大,種出來的農作物行銷北京、深圳、上海、香港等地。

今年46歲的高玉蓮一家,就是當地的殘疾戶。她告訴我們,以前他們村周邊沒有廠礦企業,家中沒有經濟來源,一家人生活全靠政府補貼。自從加盟了這個公司後,種子地膜公司直接拉到地頭,自己就負責種植管理,這樣下來一畝地一年下來收入最少也有1000元。

石頭地裡種瓜,完全是靠天吃飯。雨水缺少,不施化肥,地裡的瓜長的不但小,成長周期還長。平常的西瓜、籽瓜夏天后,都收拾瓜蔓下市了,而他們種植的西瓜、籽瓜卻能長到中秋節後,錯峰上市,不但銷路不成問題,還能賣一個好價錢。

籽瓜是當地人特別推崇的「養生瓜」,糖分低、水分高,性溫,夏天解暑,冬季暖胃潤肺。

種植戶的不斷加入,讓這些「金瓜蛋」的種植面積擴大,產量也增加了不少。前來永泰古城的遊客看到石頭地裡長出的金瓜、西瓜,都十分好奇,紛紛在這裡拍照合影。而農戶也不驅趕,直接在地裡向遊客推銷和介紹起了他們的「金瓜蛋」。

小金瓜就是在遍地的石塊中長成。

為了更好的管理金瓜和西瓜,農戶們在石頭地旁搭起了帳篷,吃住都在地裡。

這樣的簡易帳篷,就是廚房。為了這些「金瓜蛋」,當地的農民也下了血本,整天都在地裡。不過好在金瓜的成熟期只有三個月,而西瓜、籽瓜又都會在中秋節前後陸續成熟。仲秋之後,農民就不必在戈壁上忍受風吹雨淋了。

高玉蓮說,和她一道種地的大部分是女人,這些「金瓜蛋」讓她們這樣的殘疾戶、貧困戶家中的女人,都能養家餬口了,這讓她覺得十分開心。每天雖然整日在石頭地裡,忍受風吹日曬,但是心裡覺得特別有成就感。

相關焦點

  • 石頭縫裡種柑橘,窮山窩要變「金山窩」
    這個交通不便的老窩村,如今快要變成「金山窩」了:石頭縫裡種出的柑橘畝產上萬元,山溝溝裡也用上了滴灌、無人機這些「高科技」……老窩村位於怒江大峽谷深處,屬喀斯特地貌,坡陡路窄石頭多,人均耕地少得可憐,村裡還有13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左雪鋒的印象裡,這幾乎是個無法改變的「窮山窩」。但李進學可不這麼看。
  • 脫貧|石頭縫裡闖出脫貧新路
    石頭縫裡闖出脫貧新路 西疇縣99.9%的面積屬山區,石漠化面積達1078.56平方公裡,是滇黔桂石漠化程度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山大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只見石頭不見土、玉米長在石窩窩」是過去的真實寫照。
  • 石頭縫裡「擠」石油
    可是,它的滲透率超低,要把勘探數字變為成桶成桶的石油,必須想辦法把油從石頭縫裡『擠』出來,這可是一道大難題!」面對記者,大港油田頁巖油勘探開發研究所副所長官全勝既興奮,又擔憂。今年35歲的官全勝,此時住在一個鐵皮房子裡。雖然已近中秋,又有風扇在吹,裡面依然悶熱難耐,待一會兒就一身汗。為解決技術難題,保障頁巖油穩產,他全然顧不上這些。
  • [視頻]石頭縫裡的金西瓜
    近幾年,儘管乾旱依舊,人們卻總能在地裡看到綠意盎然的硒砂瓜。盛夏七月,中衛的西瓜熟了,這裡就成了各地瓜商爭相踏訪的地方。    四川客商:我們那邊的消費者,他們吃到嘴裡都說這個瓜好,味甜。市場上一看,是寧夏壓砂瓜都搶購。    瓜商們之所以對硒砂瓜如此青睞,是因為硒砂瓜在獨特環境下生成的獨特品質。也就是當地人所說的「石頭縫裡的西瓜」所獨有的沙和甜。
  • 石頭縫裡長出「金果子」 雷波縣臍橙的前世今生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石頭縫裡長出金果子 雷波臍橙的前世今生 位於金沙江下遊北岸的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有中國優質臍橙第一縣的美稱,雷波臍橙色澤鮮豔、果大皮   原標題:石頭縫裡長出「金果子」 雷波臍橙的前世今生     位於金沙江下遊北岸的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
  • 修路、砌梯田……這個雲南小山村如何在石頭縫裡闖出脫貧新路?
    但是,生活在這裡的26萬群眾,面對惡劣的環境,卻用雙手在石頭縫裡,闖出了一條脫貧新路。2019年4月30日,雲南省政府宣布,西疇縣全面脫貧,實現了從基本溫飽到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歷史跨越。如今,一年多時間過去了,現在那裡的群眾生活的怎樣?要想富,先修路。
  • 山澗小溪石頭縫裡的這種魚,全身有花紋,用來煮湯非常美味!
    上個周末回農村老家,跟隨老爸到山澗小溪裡抓魚,我們在山澗小溪石頭縫裡發現很多魚,一段時間下來還收穫了不少呢,抓得最多的是身上有些斑紋的魚,老爸說這些是張公魚,營養價值很高的,是「魚中珍品」呢 。山澗小溪石頭縫裡這種魚,全身有花紋,用來煮湯非常美味!
  • 南京方山一石頭縫裡被塞滿祈福硬幣 景區:這並不是古化石
    現代快報訊(見習記者 李鳴 文/攝)近日,有市民反映南京方山國家地質公園內有一塊「古石」遭破壞:很多遊客為了祈福往石頭縫裡塞硬幣,縫裡塞滿了一角、五角、一元的硬幣,同時這些錢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15日上午,現代快報記者來到公園探訪。
  • 廣西大化:在石頭縫裡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
    大化縣是國家定點貧困縣,也是廣西4個極度貧困縣之一。今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大化縣委書記楊龍文在廣西分會場匯報了大化縣的脫貧攻堅工作。  「今年,大化鎖定整縣脫貧摘帽目標,集中力量、掛牌督戰,強化科技支撐,發展扶貧產業,推動穩崗就業,助力群眾增收;同時,推進村屯道路建設,打好義務教育保障、基本醫療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飲水安全『四大戰役』,使千山萬弄遍通途,新房水櫃拔地起,石頭縫裡產業興,瑤山百姓盡歡顏。」楊龍文說。  如今,大化縣這個不宜人類生存的千山萬弄,變得美麗宜居,充滿了和諧與幸福。
  • 石頭縫裡長出來的古樹茶丨百科
    雲南巖茶——石頭縫裡長出來的古樹茶,石縫養茶,輕香冷韻,加之邦東馬臺一帶的大葉茶,樹齡多在百年以上,故兼得古茶的滋味和神韻。雲南巖茶卓絕的品質,顯然與邦東馬臺獨特的地理環境是分不開的。邦東馬臺東臨無量山,背靠邦馬大雪山,腳下瀾滄江水奔騰不息。受瀾滄江河谷影響,年均氣溫在22度左右,江面水汽升騰瀰漫,在高海拔處形成冷凝面,形成浩瀚的雲海景致。
  • 石頭縫中1野菜,人稱「石頭花」,鈣鐵含量極高,可惜少有人識
    導讀:人稱「山螞蚱」,卻長在石頭縫中,鈣鐵含量極高,正當季別錯過以前的時候,農村孩子羨慕城市孩子,城市孩子羨慕大城市的孩子。不過現在還有一種特殊的野菜,它生長於石頭縫中,人稱「山螞蚱」、「石頭花」,其實它就是山苜楂(shān mù zhā )。山苜楂是石竹科石頭花屬的植物,它也被稱為長蕊石頭花,而且因為山苜楂獨特的發音,在民間人們更喜歡稱它為「山螞蚱」。 很多人聽到山螞蚱的名字,還以為是一種害蟲,沒想到它是一種野菜。
  • 你絕對想不到在石頭縫裡竟然藏著一隻這麼大的螃蟹,一起來看下!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你絕對想不到在石頭縫裡竟然藏著一隻這麼大的螃蟹,一起來看下!在海邊遊玩的時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去海邊玩,雖然現在許多年輕人喜歡去海邊玩都是為了去看小姐姐。
  • 1種野草「個頭小」,名稱是「羊耳蒜」,長在石頭縫裡,植株珍貴
    而還有一種野草的個頭比較小,它的名稱是「羊耳蒜」,喜歡在石頭縫裡生長,殊不知植株是珍貴的,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1種野草「個頭小」,名稱是「羊耳蒜」,長在石頭縫裡,植株珍貴!羊耳蒜這種所謂的「野草」,它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在水泥路邊、山上等地方都是有的,據筆者了解,這種植物的價值比較高,乾燥的羊耳蒜一斤可以賣到好幾十元,可見它是比較值錢的。那它到底珍貴在哪裡呢?
  • 一種生薑,石頭縫裡才有,看到別隨意挖,它是珍貴的「骨碎補」
    導讀:一種生薑,石頭縫裡才有,看到別隨意挖,它是珍貴的「骨碎補」生活中,每個人對於生薑都不陌生,它是烹飪菜餚的時候常用的調味品,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生薑的種類有很多,有仔姜、老黃姜、小黃姜等品種,還有一些姜科植物,比如山姜、沙姜等也被認為是生薑的一種。
  • 石頭縫裡長「蘭花」,還能結「綠豆」,北方人一般養不活!
    石頭縫裡長「蘭花」,還能結」綠豆「,北方人一般養不活!看到題目你一定有些奇怪,蘭花竟然長在石頭上,還長出綠豆,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蘭花可不是一種花,它的種類很多,我們今天要說的這種石頭上的「蘭花」,就是蘭花的一種。
  • 「假石頭」縫裡開出了「假菊花」
    屬名Lapidaria,來源於拉丁語「lapis」,意為「石頭」,表示該種植物擁有石頭一樣的外觀。種加詞則是為了紀念德國學者瑪格麗特·弗裡德裡希(Margarethe Friedrich),他在納米比亞的瓦姆巴德市(Warmbad)發現了這種多肉植物。和石頭在一起的魔玉,你能分辨得出?
  • 石頭縫裡迸出紅火日子——海南石斛公司發展火山石斛產業帶農增收...
    原標題:石頭縫裡迸出紅火日子 2018年4月13日,海南省海口市石山鎮施茶村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來到村裡的火山石斛園視察。是什麼吸引了總書記的目光,專門來視察這個遍地布滿火山石的山村? 在幾乎被火山石覆蓋的海口羊山地區,因為石多土少,難以涵養雨水,長期缺少適合當地發展的高效產業。
  • 石頭縫裡「蹦」出來的甜!大美梵淨山,無核金香橘
    石頭縫裡蹦出的鮮果90%的人沒嘗過銅仁市印江縣,地處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梵淨山西麓,高山綠樹環繞,水源潔淨,素有「中國長壽之鄉」的美譽。窮則思變,憑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印江人硬生生在石窩子裡闖出一條「致富路」。按照「石中植綠,綠上結果,果下見景,景點留人」的思路,果農經過反覆試驗,把碎石遍布的斜坡改造成了一片片梯田,並種上了抗旱固土的橘子樹。
  • 河壩下的石頭縫裡,生活著大量鱔魚,村民一條釣幾十條,可賣數百
    沒錯,鱔魚。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對這種奇特的魚一定不謀生——許多人小時候甚至可能自己下河捉過、釣過黃鱔。河壩山的石頭縫裡,是黃鱔藏身的好地方「釣鱔魚是七分找、三分釣,找到洞才說釣...」河邊這位釣鱔魚的老鄉介紹說,這是什麼意思?
  • 在阿非利加洲,石頭縫裡的故事
    所以,多肉在非洲,也被稱為——石頭縫裡的生命。非洲是全球最炎熱的大陸,但請你不要天真的以為所有的多肉都喜歡大太陽,不是所有植物都叫仙人掌,恰巧有一部分多肉植物是喜陰涼的,他們巧妙的利用了自己的身材,完美的的藉助了當地的地形地貌,安逸的躲在了許多灌木叢或喜光植物的腋下,舒舒服服的接受著散光的沐浴,這便是瓦葦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