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徐匯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上海電影博物館承辦的「膠聲入影——電影、旗袍和黑膠」主題展覽在徐家匯美羅城5樓藝SPACE空間開幕。
展覽中,7件由阮玲玉、上官雲珠、章子怡在電影中著過的同款旗袍、《良友》雜誌具有代表性的封面故事以及百代公司在上海發行的經典唱片,營造一個「上海羅曼蒂克」的復刻空間。
記者從主辦方獲悉,這是繼2019年9月「時間開始了」電影主題展後,徐匯區文旅局和上海電影博物館的又一次合作展覽,也是上海電影博物館「移動博物館」項目再次走進商圈的實踐。
作為海派文化的發源地,上海電影的搖籃,上海徐匯與電影有著天然的淵源,從早期電影製片廠原址,到百代唱片公司舊址,再到衡山電影院等電影文化空間,徐匯在中國電影史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上海電影博物館策展總監王騰飛告訴記者, 「膠聲入影——電影、旗袍和黑膠」主題展依託徐匯區多樣的文化生態,結合上海電影博物館豐富的館藏資源和策展經驗,以電影為核心,融合服裝與音樂兩大元素,打造生動、豐富的「電影+」內容,促進優秀文化資源的整合與交流,打響徐匯的文化品牌。
當日的展覽包含「花樣年華」旗袍展示區、「聲臨其境」黑膠試聽區、「電影博物」互動裝置區、「封面女郎」良友畫報區四大板塊,精選出電影同款旗袍、珍貴良友雜誌、黑膠唱片、復古唱機、費納奇鏡等多樣展品,實物、圖像、影像、黑膠音樂等多種呈現形式,讓觀眾通過真看、真聽、真感受的體驗方式,感受海派文化的魅力。
在不同時代國產電影中,旗袍的剪裁、設計暗含著當時社會的審美取向、女性地位乃至文化開放程度。
比如阮玲玉在電影《神女》中的旗袍主打素色、高領、拖地裙擺,但在數年後,她給《良友》雜誌拍攝的封面照中,一襲綠色格紋長旗袍中既有鮮豔的顏色,更有更為大膽、前衛、中西兼具的剪裁,展示了當時社會的包容與開放程度。
在「花樣年華」旗袍展示區,一組關於經典海派旗袍的現代化展陳裝置,將經典電影、旗袍與電影明星完美結合。來自《神女》《一江春水向東流》《長恨歌》等電影的7件同款旗袍,與影像畫面相對應,經典的海派時尚與現代簡約的藝術裝置形成動與靜、新與舊的對話。
中國近現代的百年電影藝術中,音樂是繞不開的一部分。
展區中的「聲臨其境」音樂館以「5+5」的形式,展現包含周璇、白虹、姚莉、吳鶯音、張露五大明星及大中華唱片等五家唱片公司的黑膠唱片。
展區內的黑膠音樂均來自電影原聲。這些音樂內容由上海膠集黑膠文化共享圖書館支持,這也是目前全國首家、上海唯一的黑膠文化共享圖書館。
同時,展覽配備了四場名家講座,以電影為中心,交流徐匯區電影文化、黑膠文化和旗袍文化,豐富展覽內涵。
開幕當天,電影學者、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亦中,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常務理事湯惟傑帶來了開幕對談「徐匯電影文化空間」,著名表演藝術家梁波羅作為特邀嘉賓也出席了該場對談。